第33頁(1 / 1)

唉,誇小兒媳婦,就隻能誇乖巧了。

當然,此時都是後話。侍候完了婆婆回到自己院子裡的時候,無論是張氏還是王氏都發現了她們餐桌上的青菜。

心中對於唐朝一家更是滿意。尤其是王氏,當場便賞了五六套的舊衣服給張婆子。一麵賞她心裡有她這個主子,一麵賞唐朝餵了一回大姐兒。

當晚上唐朝一家人都回去以後,各自數了數今天的收穫。發現在賈府裡當差,那真是比當公務員還要好的福利呢。

——至少沒有個人所得稅。

睡覺前,李漱要把張氏和賈璉賞他的東西交給唐朝。唐朝沒收,隻是給他找了一個小箱子,讓他把自己的體已放進去。

「你自己的體已賞錢,都自己存著。將來成親娶媳婦都要靠這個呢。不許亂花,知不知道?」唐朝相信不會再有個虎妞像自己一樣嫁給一無所有,還帶著托油瓶的李狗蛋了。

這個時代都講究長嫂如母,賈政見到張氏的恭敬勁,唐朝是見過的。所以成親後,她也把李漱當成了自己的一份責任。

但這並不代表,她會將李漱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對待。所以,很多事情,唐朝都會給自己劃上一條線,就好比這件事情。

李漱過年八歲了。這個年代講的是男女七歲不同席。當然窮人家是沒有那些個窮講究的。所以,一家五口都是一起吃飯,晚飯後也會坐在一起說說話。

一家人聚在一起,冬天省了柴火,晚上省了燈油。而且說說笑笑也有些趣味。總比一家五口,分成三批強。

李漱從他嫂子手裡接過小匣子,小手一揮,道,「嫂子您放心吧。我不會亂花的。您沒嫁我哥時,家裡的錢,我就管過。我哥手鬆著呢。誰來借,他都往外掏。每個月到月底時,我們就隻能喝粥。」就是喝粥還不是頓頓都有呢。

那樣的日子,李漱還一直擔心他哥會真如別人說的那樣娶了嫂子不要他了呢。不過幸好天上的爹娘保佑,嫂子一家都是好人。不但不嫌棄他能吃,還將他送進府裡做事了。

嫂子真好!

張婆子聽了這話,斜了李狗蛋一眼。轉頭看向李漱,「阿漱呀,我怎麼覺得你是又長個頭了?」這孩子這小一年,吃的好,這個頭蹭蹭地往上長。剛才說話時一筆劃,又漏出一節小手腕。

「有嗎?就是覺得最近衣服和褲子都短了。」李漱走到屋中的一根柱子處,仔細地找了找上一次唐朝在那裡給他劃的道道。

唐朝看了一眼,「這才兩個月,確實是又長了。這衣服還是剛入冬的時候做的呢。我那還有些棉花,回來給他接一接吧。」幸好因為李漱跟了賈璉,總要在主子麵前晃蕩。所以,自進府開始,府裡便給他做衣服了。

唐婆子又道她那裡也還有之前給孩子做小被剩下的棉花棉布,正好趁著這會天還早,她一會兒的功夫就能把棉衣棉褲接了出來。

說到這裡,唐婆子又讓唐朝找一些尺頭,在李漱出門上工的我衣那裡,接上一道牙邊。既增了長短,看著也好看。

唐朝一聽,起身回屋去翻尺頭。這一邊李漱一看嫂子和大娘都忙了起來,便自發的先回房把衣服能從身上換上來的換,能直接抱過來的抱過來。

一時間,唐家小院的堂屋裡,唐朝和她娘一起做著針線活,李漱練字讀書看著爐火。而笨手笨腳的事李狗蛋便在一旁一會兒哄著醒醒睡睡的兒子,一會坐在小板凳上就著水壺中的熱水洗著兒子的尿布,和家裡其他人的衣服。

一般情況下,家裡的粗活重活都是李狗蛋在乾。但什麼是粗活,什麼是重活。卻是由唐朝指派的。

就好比兒子的尿布,唐朝就從來沒有自己洗過一回的。

又好比一些衣服裙子,唐朝也就隻有剛成親時,還在熟悉期的那會自己洗過。

所以說,結婚時男人是打下什麼底,以後便是什麼底。

時間一長,這些家務活,在李狗蛋的眼裡,便成了他應該做的一般。

作者有話要說:  唐朝:狗蛋,兒子嘴角怎麼起了個泡?是不是燙著了?

李狗蛋:不能呀,我都嘗過不燙了才餵他的。

唐朝:…你丫老皮老肉的,和嬰兒能一樣嗎?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唐朝和她娘商量了以後,李狗蛋哥倆照辦的。在這個家裡,他們哥倆隻有旁聽權卻沒有參與權。一則李狗蛋生性憨厚,並不計較這些,而李漱年紀小,卻對長嫂如母還是知道的,二一則兄弟倆心裡對唐朝娘倆是真心敬重。

說句最現實的,至從成了一家人,他們就沒有挨過餓,受過凍。可見家裡的事情,還是女人比男人更會過日子。

話說回來,靠著府裡,待孩子長大再出府卻是唐朝想想到的最穩妥的辦法了。不然先不說唐朝或是唐婆子母女誰看孩子,誰找活計,就說李漱小小年紀,出了府又能幹什麼,全家的生計便都壓在了李狗蛋身上。

可李狗蛋自小在府裡長大,雖是經常跟著管事們出去,但那也不是真正的生活在外麵的人。對於外麵的人情世故,估計還沒有唐朝這個半路出家的知道的多呢。

而且李狗蛋的性格也不適合,出去被人賣了,都有可能。

大奶奶張氏估計也是想到這一點,才會將她們一家留下來的吧。

所以以後要像今天一樣,多多地往府裡去走動呢。

她們家也算是有點小錢了,可那些錢,一但出去了,柴米油鹽哪樣不花錢。首先,她們得有套房子吧。這京城居大不易,房子哪是那麼好買的。買不起,就得租,租金貴不貴是兩說,幾年下來,就趕上一套房子的錢了。太虧了。

再說幹點小買賣吧,她們家老的老,小的小,又能幹什麼。唐朝算計過,這年頭隻有乾吃食這一行,還不會積壓了貨物。但乾吃食的,大了幹不起,小了也不一定能掙到錢。

一天天死累死累的,還不一定比府裡拿的多。遇到個地痞什麼的,再收點保護費,得,一天都白幹了。

若是趕上年景不好,天災人禍輪流來一遭,她們這個家就徹底垮了。

所以,在李漱長大前,孩子能鬆手前,靠著榮國府是最穩當的事情了。

也因此,唐朝又在心中為善解人意的大奶奶張氏點了一排十二個贊。

一份穩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對一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呀!

歲月匆匆,幾年時間流水一般地過去。唐朝除了又生了個閨女外,日子倒也沒有什麼變化。日常閒了,就繡些個手帕荷包,或是帶點新奇的手包一類的東西送到繡坊去寄賣,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有點進項總比沒有強。

除了這些,唐朝還非常積極地進府給這些奶奶太太們請安,送一些便宜或是新奇的東西。她是知道這些富貴人家的喜好的。沒見原著中的劉姥姥弄了一些菜乾瓜幹的就能把這些人吃的眉開眼笑的。:-)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這些東西非常的不值錢。唐朝家裡是有地的,雖然憑出去了,但人頭熟,讓他們三五不時地送上一些田裡的菜蔬或是菜乾野果子的過來,卻是非常方便的。再加上成親前後,唐朝用賈家各房給的添妝錢又托人買了些土地。

加上原來就有的,還有這幾年陸續買的。現在唐朝名下有了將近兩百畝的土地。這些地一年的進項,竟也有不少的銀子。

雖然不少,但若不是有著府裡可靠,月月家裡都有進項,估計也攢不下錢。

話說遠了,唐朝讓人弄來了這些野路子後,自家收拾一番再送進府裡當成孝敬,轉手得來的賞賜便是這些菜蔬的十好幾倍,更別提一些首飾和衣服尺頭了。

雖然二房的王氏幾十年如一日的喜歡賞人舊衣服,但唐朝卻並不嫌棄。那麼好的料子,就穿了那麼幾回,有的還沒有上身,或是過過水。跟新的差不多。

這些衣服,讓她娘改改樣子,她和她娘都不缺出門見客的大衣服了。這可省了不少的錢。

唐朝不是清高的人,穿王氏的舊衣服會有什麼被瞧不起的心理。她在現代,小的時候,還穿過表姐穿小的衣服呢,那時候表姐的衣服還沒有王氏的新呢。

大房的大奶奶張氏倒是個實惠的,會賞一些金銀錁子。而史氏就奢侈了一些,經常會賞一些釵呀,環呀的小首飾。

一來二去的,在唐朝小算盤的經營下,日子過得越發的紅火了。而賈家的日子也因為大房原配奶奶張氏的存在,走向了一個詭異的方向。

大爺賈赦仍舊有些不上進,但卻沒有躲起來,天天玩小老婆。二爺賈政卻不改酸腐本色,對著賈珠像是對著殺父仇人一般。橫眉豎眼,好不嚇人。

「弟妹,最近怎麼瞧著珠兒又清減了些,是不是二弟又給珠兒加了功課?」這一日張氏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在侍候史氏吃過早膳後提起了這一茬。

史氏聽了張氏的話,皺眉看向王氏,剛才仨孫子來請安,大孫子氣色不錯,精神足足的。三孫子有些個虛胖,人也壯實。就是這二孫子,臉色都帶著青白。身上的袍子看起來都在晃蕩,可見人都瘦了。

在史氏和張氏兩人如實質的目光下,王氏隻能咬牙回道,「…是。」她對這件事情,也有些不滿,可她卻不知道要如何反駁。

她也望子成龍,可她也隻是一個母親。兒子的樣子,她也心疼。可她嘴笨,人又木衲。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反駁自家爺們的決定。

王氏的回答,史氏和張氏都聽到了。史氏看著王氏這個樣子,氣得將頭轉向另一邊,不去看她。

她當初是怎麼想的,竟然看上這麼一個兒媳婦。看到坐在一旁麵帶不贊同以及心疼神色的大兒媳婦。史氏不得不承認自已婆婆的眼光了。

這個張氏是個能生養,能持家的。三個孫子都被她教養的很好。瑚哥兒小小年紀就知道上進,去年跟著外祖家的表哥們竟然回了金陵考了童生,又考過了秀才。

雖然年次落在榜尾,但瑚哥兒今年才多大。才15歲。等上幾年再大一些,他們賈家也能出個探花。

而三孫子璉兒才十多歲,調皮搗蛋的,但自小就沒有生過病,身體好的很。雖然在功課上不足上麵的兩個哥哥,但他這個年紀,也不錯了。

史氏想到這裡,就不得不感歎一聲她的二孫子珠哥兒了。那孩子是個老實肯上進的,讀書也努力。可讀書的天份卻還沒有十歲的璉哥兒高。也不怪二兒子動不動就給他加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