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1 / 1)

重笙 心漁 4237 字 1個月前

公主年輕、美貌、身份高貴,而紀南棠少年成親便常年征戰沙場,和結髮妻子寧氏聚少離多,寧氏頭胎分娩時出了意外,母子都沒有保住,當時紀南棠離家還有十萬八千裡。

打那以後,紀老夫人一直操心想為兒子續絃,紀南棠卻彷彿心裡有了陰影,這麼多年蹉跎下來,回京了就是守著一群糙老爺們,身邊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所以若以紀南棠這身份、年紀,娶漢王殿下的親姐實在是高攀了。

楊昊儉等著看紀南棠感激涕零,然後再抓緊時間培養姐夫小舅子的感情,至於四公主那裡,他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勸姐姐答應。沒辦法,誰叫他看來看去,這幫將領裡頭就紀南棠打仗最厲害,值得下大本錢拉攏。

可叫他意外的是,紀南棠竟然沒有接茬,裝了糊塗。

紀南棠到不曾聽說四公主的那些風流韻事,他隻是單純地不想做駙馬,繼而參合進那些勾心鬥角陰謀算計當中。

文笙聽說此事之後,隻說了一句話:「四公主配不上紀將軍。」

接下來楊昊儉對紀南棠的態度可想而知。

紀南棠一麵應付著楊昊儉的滋擾掣肘,一麵兵分三路多點開花,在與王光濟人馬的交鋒中取得了壓倒式的勝利,打得王光濟麾下十餘萬叛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朝廷迅速收復失地,到五月底,隻差蘭城以及周圍四縣還在王光濟手中。

紀南棠所率大軍和朱子良的江北大營形成了夾擊之勢,將王光濟包抄在其中,隻差最後一擊。

到這時候,王光濟哪裡還看不清楚形勢,這大半年的時間足夠他找好了退路。

王二等人帶著他的親筆信自南邊衝破江北大營的封鎖,與林世南接上了頭。

林世南突然出兵逼近江北大營,朱子良慌忙回防。

王光濟趁機盡起兵馬,自南突圍,丟給紀南棠等人數座被劫掠一空的城池,而他帶著手下和大量財物退入飛雲江,借天險據守,和林世南相互呼應。

文笙和王十三之間的書信往來由此中斷。(未完待續)

ps:推薦平仄客的古言《權貴嬌》,重笙下有直通車。

平仄前段時間身體不舒服,不過從明天就恢復更新啦。大家多多關注。

第二百六十七章 建昭三十一年下

六月底的時候,文笙接到了王十三的最後一封書信。

這信是由一個陌生人交給雲鷺的,方山沒有現身,意味著這封信文笙不需要回復,即使回了也交不到王十三手裡。

文笙數一數,這大半年來,她總共收到王十三寫來的書信十餘封,而她去的信也是這個數,若是整理裝訂起來,也有厚厚的一本書了。

其實王十三要說什麼,文笙不必看信也猜得到。

當朝廷大軍殺入蘭城的時候,紀南棠派手下的副將帶一隊人馬搶先控製了齊園。

他接到密報說齊園關押著不少羽音社樂師,都是不肯跟著王光濟造反的,文笙想要營救的厲建章、孔安、朱文林等人都在其中。王光濟棄城而逃不願帶著累贅,要把這些不識抬舉的樂師們一把火全都燒死,奉命斷後的人不忍心點火,故而給紀南棠送了個信,叫他派人去解救。

紀南棠將信將疑,派人在齊園一搜,果然找到了那些被關押的樂師。

樂師們被五花大綁著鎖在一處高樓上,一個個精神困頓,飽受驚嚇,樓底下堆著柴火,還潑了油,隻差一把火就全都燒成灰了。

厲建章等人獲救的消息傳進京,文笙不由地一陣輕鬆。

這件事詭異之處在於暗地裡做了好事的人沒留下字號,顯然不指望著從紀南棠或是眾樂師那裡得到回報。

看信果然,王十三大約考慮到他和文笙再沒辦法聯絡,沒有像之前那樣問東問西的,隻是隨便閒扯了兩句,信的最後。他寫道江湖中人最講究個恩怨分明,故而他準備幫文笙了卻一個心願,以作為這些日子她教他寫字練字的酬謝,希望文笙會滿意。

這封信從頭到尾用詞語氣,到是難得的正經。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王十三既然幫著把厲建章等人救出來,文笙也準備兌現承諾。

她請杜元樸把上次抓起來的那些樂師都放了。

至於現在這種局勢。再加上大半年了。王光濟一直無視他們的生死,連拿厲建章等人交換都不肯,這些樂師們是會飛蛾撲火重投舊主。還是冷了心就此隱姓埋名,文笙就不幫著操心了。

紀南棠還想著和江北大營合兵之後趁熱打鐵,一氣殺進飛雲江,同林世南來一場硬仗。順便徹底清除王光濟這個禍患,卻遭到了楊昊儉和朱子良的一齊反對。

雖然沒能抓住王光濟。押回京裡千刀萬剮給建昭帝出氣,卻也是打了場實實在在的大勝仗。

紀家軍打水戰,不管江河湖海那都是好手,可兵馬衛和江北大營的兵不行啊。總不能讓紀南棠打了東夷打南崇,把功勞都搶走,他想幹什麼?

就連符良吉也寫信勸紀南棠。叫他收斂鋒芒,盡量同漢王殿下搞好關係。

紀南棠隻得作罷。

建昭帝果然龍顏大悅。下旨將三人褒獎一番,各有封賞,催促他們務必要想辦法活捉王光濟。

可此時軍中真正說話算的人是楊昊儉,他命朱子良盯牢林世南的大軍,又自兵馬衛裡挑了個副將做先鋒,命他帶上兩百艘戰船八千精兵,先離遠探探王光濟的底細。

他原想著王光濟身邊充其量還有五六萬人馬,船隻更是不多,自己派這八千人去,就算撿不到便宜,總可以探看一下情況,撤回來從長計議。

誰知結果大大出乎楊昊儉預料,就是紀南棠聽說之後都吃了一驚,這兩百艘船回來的連十艘都不到,八千人幾乎是全軍覆沒。

逃回來的人心有餘悸,向楊昊儉稟報說,他們不熟悉水路,誤入重圍,敵人雖然不是很多,但這一次王光濟卻派出了十餘位樂師。

這些樂師坐在船頭,身邊有兵士舉盾護衛,弓箭射不到他們,十餘條船往來進退,一會兒就把兵馬衛這邊殺得潰不成軍。

對方有大量樂師參戰,而且水戰對樂師又極為有利。楊昊儉聽完回報立刻就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連夜給建昭帝寫了封奏章,派快馬送進京。

奏章上他將這一戰稱為小小的失利,原因則完全歸咎於羽音社的樂師。

他請求建昭帝下旨,要麼命羽音社高祁等人到軍前戴罪立功,要麼從玄音閣調一隊樂師來幫忙。

這一耽擱就到了七月末,天太熱,建昭帝越發覺著精神不濟,叫了秦和澤等幾個大臣來一商量,準了楊昊儉的第一個請求。

高祁由此落入了楊昊儉之手,可戰局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朝廷大軍雖然將王光濟擋在江上,離抓住他徹底平息叛亂卻還遙遙無期。

八月秋試如期而至,個人戰、團戰的結果都同春試差不多。

九月初,平靜了一年多的東海突起波瀾,先是白州兵馬衛和地方官聯名上書,說是在沿海幾縣發現海盜出沒,懷疑是在為東夷人再次引兵來犯探路。↓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這奏章送上來之後,不管是建昭帝,還是符良吉等人都沒有拿它當回事。

這些年沿海州縣時不時就危言聳聽,以便向朝廷要錢要人。

可寫這奏章的官員也不想想,虎頭灘大捷朝廷一舉殲滅東夷十萬人馬,東夷小國統共才有多少人?這才剛過去了短短一年,怎麼可能恢復了元氣,再打大梁主意?

可僅僅過了半月,彰白諸州的求援奏章便像雪片一樣隨著快馬進京。

東海突然出現大批敵人,在多地停船,強行登岸。

白州的情況最為嚴重,一天之內已經失守數縣,被敵人攻佔的縣城宛如人間地獄。

緊跟著,就有一道彈劾紀南棠的奏章擺在了建昭帝案頭,侍禦史張丞在奏章裡稱紀南棠誇大了虎頭灘之戰剿滅敵軍的人數,冒領軍功,犯下了欺君的大罪,更使得朝廷錯誤判斷了形勢,是造成眼下之局的罪魁禍首,應該予以嚴辦。

建昭帝下旨,命紀南棠即刻交出兵權回京,進行解釋申辯。

楊昊儉趁機舊事重提,上一次他是暗示,這一次直言四公主對紀大將軍頗有好感,又說眼下這事他可以出麵相助,以確保紀南棠平安無事。(未完待續)

ps:三更老規矩

第二百六十八章 禦前官司

紀南棠並不是一個不通人情世故,隻懂帶兵打仗的將領。

相反,他這些年一直以懷英翔的下場自警,該疏通的關係,該送的禮從來是一家不落,上有符良吉撐腰出頭,下有杜元樸出謀劃策,別看他不常在京裡,名聲一直不錯,還真沒為此吃過什麼虧。

若換成別的事,為保命,別說隻是和二皇子虛與委蛇一番,就是屈膝低頭,他自忖也不是彎不下腰來,但唯獨這件事不行。

紀南棠沉默了一瞬,方道:「漢王殿下,您若是為公,為天下計,能幫著查明真相,還末將一個清白,那紀某自是感激不盡,若是隻為私誼,請恕末將不識好歹,這件事若是糊裡糊塗完了,末將對不起在虎頭灘奮勇殺敵的將士們,也對不起那些血染疆場為國捐軀的英靈。」

言下之意,他不同意楊昊儉使手段把這件事壓下去。

楊昊儉目光一沉,臉上卻沒有露出不悅來,彷彿不甚在意地笑了笑:「好,我知道了。回京之後,你若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隻管去找我舅舅同安侯,我會寫信向他交待清楚。」

紀南棠道過謝,隻帶了十幾個親兵快馬趕回奉京。

回京之後,禦前申辯、找真憑實據來駁斥對方,非但是紀南棠,整個將軍府的人都忙得焦頭爛額。

好在鳳嵩川失蹤之後,符良吉迅速清除了異己,帶兵將領中沒有出現質疑的聲音,加上當時清點押送俘虜、打掃戰場等等善後地方上也多有參與,可以為紀家軍作證。

唯一可惜的是王光濟派人進京刺王殺駕的時候,還順便襲擊了刑司大牢。將關押的東夷俘虜盡數屠戮乾淨,否則的話,隻要將人提出來一審,就可以令張丞啞口無言,還紀南棠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