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1 / 1)

見了人,也多是穿著官袍,離得遠遠就對這邊拱手為禮,而後匆匆離去。

到了鎮北王府,剛進正院大門,熠兒就撲了上來。

這小子已經三歲多了,按虛的來算就是四歲多,如今生得是虎頭虎腦,又體格壯實,撞過來像顆小炮彈。

元貞一見他往自己身上撲,就連忙避了開,相反楊變側移了一步迎了上去。

於是小炮彈撞進了他爹懷裡,不但沒有香香軟軟,反而被撞得鼻子腦門生疼,當即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你還知道哭!”

楊變將他翻過來,就提在手裡,打了下%e5%b1%81%e8%82%a1。

“都跟你說了,不要撞你娘,你娘什麼身板,經得起你這麼撞?上次將你娘撞倒,是誰說的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其實也是沒有防備,當時元貞正邊走邊跟身邊人說話,誰知這小子突然撞了過來。她反射性抱住兒子,卻沒穩住腳,當場仰麵摔了過來。

之後被人扶起來,不光半天緩不過來神兒,後腦勺也迅速起了一個大包。

綰鳶嚇得忙叫來趙禦醫,趙禦醫來看了,說這次是僥幸,若是當時後麵有石頭台階之類的硬|物,怕是……

總之就是挺驚險的,沒兩天楊變就收到消息從外麵趕回來了,狠狠地把這臭小子收拾了一頓。

“不撞了,以後會記得。”

熠兒忙道,也是怕爹又揍小%e5%b1%81%e5%b1%81。

人家都認錯了,當爹的總不能揪著不放,楊變隻能無奈地將他放了起來。

果然,他一落地,又去抱元貞的%e8%85%bf。

“娘。”

元貞用帕子擦了擦他臟兮兮的小臉,俯身將他抱起來。

“是想娘了?”

“熠兒想娘了。”

“不是早上才見過,娘還和熠兒一同用了早飯。”

“用了也想。”

楊變挑眉看兒子那諂媚樣,不禁道:“男子漢大丈夫,哪有這麼多婆婆媽媽的事,當男子漢就是要堅強些,成天抱著娘不丟,以後怎麼當大丈夫?”

“可爹一回來,就抱著娘不丟,不也是大丈夫?”

楊變頓時囧了。

孩子大了,一天一個樣,也許之前還能忽悠他的道理,現在忽悠不了了,還學會了反問。

元貞挑眉看他,一副揶揄之色。

楊變對她挑挑眉,又肅顏正色麵向兒子,道:“那你跟我不一樣,你娘是我媳婦,媳婦不算是婆婆媽媽事,懂了嗎?”

好吧,這話熠兒不懂,歪著小腦袋想了半天都沒想明白,為何抱著媳婦媳婦就不是婆婆媽媽,抱著娘就是。

兩人進了屋裡,元貞總算能放下孩子了。這小子最近又沉了不少,她是越來越抱不動了。

“對了,權簡來信與我說,安插在上京的探子傳信回來,說北戎有與我們和談的跡象。”

元貞正張羅叫人把熠兒的小臟手洗洗,這手臟得把她裙子都抱臟了,幸虧她現在穿的衣衫大多都是深色,倒是不顯。

聞言,她轉頭看過來道:“和談什麼?”

是啊,和談什麼?

和談的前提是有一方勢弱,便想求著強的那一方和談。可當下的局勢是,他們這邊根本就不需要用求和來苟全己身。

收縮防線看似丟了一些土地,但好處卻是長遠的。

穩固了以長江淮水為險的防線,又有襄城穩定荊襄一帶,左右策應,也就是說當下的形勢是——也許反攻是力不從心,但是自保絕對不難。

既如此,還和談什麼?

“怎麼?北戎是準備把京畿路京東路太原西北乃至幽州等地還回來,打算回他們的北境去?”元貞譏諷道。

這自然也是妄想,既如此那和談什麼?

楊變攤了攤手:“我也不知,你也知道安插過去的探子,到了不了對方中樞,隻能在邊角探得一些細枝末節的消息,隻知道他們最近提及我們的次數很多。”

“恨不得生啖其肉嚼穿齦血的對象,自然提的多。”元貞一邊淨著手一邊道:“不過權簡肯定不會無的放矢,既然這麼說了,肯定是有這個跡象。”

“那我們假設一下,對方想找我們和談,必然我們身上有他們謀求的東西,我們有什麼值得北戎謀求?又或是他們開出什麼樣的條件,才會讓我們願意坐到一個桌上與他們談?”

首先,能雙方坐到一個桌前去談,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他們這邊毋庸置疑是仇恨著北戎的,現在又沒有什麼能求到北戎的地方,又怎會願意和對方談。

難道是——

大散關?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想到一個地方去了。

如今,沿著長江漢水淮水的江淮和荊襄等地,由於有江水為天塹,暫時防守壓力不大,反正北戎打過來,是絕對討不了好。

可往西去的巴蜀和關中防線,卻壓力甚大。

當初北戎眼見江淮荊襄這邊占不到任何便宜,便調頭去打西北了,西北那邊因為有楊變的提前布置,早就連著當地百姓往關中一帶撤去,一直撤到秦嶺北麓的大散關,才算是穩住了防線。

這大散關位置不言而喻,自古以來就是就關中入巴蜀漢中的咽喉。古籍上有雲:南不得此,無以圖關中,北不得此,無以啟梁益。

顧名思義,你若是想從漢中巴蜀北上關中,必須要奪得此地,同樣你從關中入漢中巴蜀,也得奪得此地,地位與重要性等同如今的襄城。

又因為此地無水做天險,也就是說是陸地戰,因此楊變這邊的優勢蕩然無存,相反有利於北戎騎兵。

如今大散關一帶是裴家父子領兵鎮守,暫時此地是大戰沒有,小戰不斷,全靠這邊送去的火器才能據關鎮守。

楊變一直猜測北戎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一舉拿下大散關,再從漢中巴蜀折道來攻荊襄,所以他暗中也做了很多準備,提防著時刻開啟的大戰。

若北戎想找他們和談,最有可能就是拿此事來做文章。

可為何要和談呢?

問題又回到之前,北戎占著優勢,竟然想和談,這簡直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對方打著什麼主意,我們暫且還不得知,但隻要我們做了萬全準備,自然不怕任何陰謀詭計。”元貞想了想後道。

楊變也差不多是同樣的想法。

之後飯擺好,一家三口便去用晚飯了。

不提這些,又過了半個月,終於有明麵的消息傳來。

北戎意欲與他們和談,借口果然是大散關。

按照北戎那邊的說法,兩國交戰多時,一直拖延不下,為了兩邊的民生和百姓,他們願意和這邊進行和談。

為了表現誠意,他們願意放還一部分被囚在北戎的人,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一部分原昊國的皇族之人。

消息傳回來後,引起一片嘩然。

第98章

三省的公廨都在一座大院子裡。

說是三省, 其實主要還是尚書省,職差也有了很大的更改。

除了尚書令外,隻保留了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各一, 中書侍郎領六部,門下侍郎領六部給事中, 其上則是尚書令。

另外都察院、審刑院以及五監的監官,則直接對應尚書令。

此時,尚書省的議事堂中, 中書侍郎羅長青、門下侍郎謝成宜, 以及都察院左都禦史紀光、右都禦史宋浦等人都在。

謝成宜皺眉道:“北戎此舉明顯打著想挑起內鬥的主意,這是眼見從外攻不破, 便從內製造矛盾。”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

如今在座的, 都算得上元貞一手提拔起來的, 算是她為自己組建的第一批班底。諸如此類人還有許多, 此時坐在這裡的, 不過是位於中樞出謀劃策能拿主意的幾個。②思②兔②網②文②檔②共②享②與②在②線②閱②讀②

“北戎即使放還一些人又如何?如今整體框架已經建立完善, 隻差細枝末節需要拾遺補闕, 北戎那邊不可能放回來太多人,隻放回來幾個, 其勢力並不一定存在, 又能妨礙什麼。”

說這話的是宋浦。

認真來說, 他算是這些人裡最清白乾淨的一個。

這個所謂的清白乾淨,指的不是字麵意義的,而是在此之前, 上京城未破之前, 他已無任何差職在身, 宋家算是有罪在身的人家, 既沒有食君俸祿,自然與舊朝廷無甚牽扯。

而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此前他們都是舊朝官員,官位或大或小,反正是有關聯的。哪怕是謝成宜這個主戰黨,當初被排擠在家,也有閒職掛在身上。

都明白北戎此舉是為何意,但像宋浦能這麼明晃晃說出來,並點出其中利弊的,還屬他是第一人。

元貞當然知道其他人在顧忌什麼。

要說在座的人還心向著舊朝廷,自是不可能。她提拔的人,她自然知曉其來曆,對對方有過深入了解。

這些人以前大多被排擠在中樞之外,又或者乾脆領著閒差度日,與舊朝勢力毫無牽扯,又怎會向著舊朝廷?

他們顧忌的是法理。

所謂法理,用通俗點話來講,就是君權神授,順天應命,順理成章。

聽起來似乎有些含糊,但它確實也挺含糊的。

大體來說,就是繼承皇位的合理性。

比方說,皇位是承繼%e4%ba%b2爹%e4%ba%b2祖父%e4%ba%b2叔叔的,這都是合理性,也是合乎法理的。

為何史書中,總有記載某地某處出現什麼祥瑞,當朝皇帝如何如何。

那皇帝難道不知,一個代表著祥瑞的氣象或是動物就能代表是祥瑞,是上天對自己以及朝廷的祝福,這整件事難道不荒謬嗎?

他當然知道這是荒謬的,但他就是要昭告天下,以此來證明自己乃正統,乃上天萬神都庇佑之人。

騙明眼人騙不過,但這世上其實沒那麼多明眼人,來忽悠他們卻是足夠了。

一次不夠,再多來幾次呢?

總會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印象,陛下是至高無上的,是真龍,是天子。

還有些地方諸侯漸漸做大,為何總喜歡在史書中在早已滅亡的舊朝裡,給出身貧寒的自己尋一個‘祖宗’?

他難道就喜歡給人當孫子?

並非如此,隻是為了給自己尋一個名義罷了。

就譬如史書中總有人打著‘匡扶漢室’的旗子去起義,去割據一方,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尋一個合理的法理性。

這東西看似無謂,但當你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彆人若想來打你,就需要更高一等的法理來壓製你,才能師出有名。

而沒有這個東西,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罵你逆賊反賊,打著誅反賊的旗子來討伐你。

就譬如許多人在每次大戰前,都會寫一封檄文。

檄文是用來做什麼的?

自己人寫給自己人看的陳詞濫調?

當然並非如此,除了鼓舞士氣外,更多的還是昭告天下,自己此番挑起戰火,是師出有名的,是為正道。

回歸正題。

元貞如今建立的這個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