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1 / 1)

舌尖上的中國 CCTV 4256 字 2個月前

洗乾淨,晾在屋簷下,輕微%e8%84%b1水。鹽和涼白開按 1:50 的比例混合,蘿卜、子薑、豇豆,再放上辣椒提味,蒜頭殺菌,花椒增香。一切就緒,是請出老鹽水的時候了,它相當於發麵時的酵母。有了它,壇子裡的雜菌得到抑製,%e4%b9%b3酸菌的數量占據上風。在這種菌的作用下,蔬菜中的糖轉化成%e4%b9%b3酸,造就了泡菜酸爽的風味。往壇沿裡倒進清水,阻斷空氣和細菌。十幾天,微生物的辛勤勞動賦予蔬菜新的活力。褪去豔麗和生澀,變得清亮、脆嫩、酸冽。還有一種泡菜是吳童的最愛,姑媽的手藝來自奶奶。新鮮蔬菜加煮熟的鳳爪,浸在泡菜水中,隻需一天,就是一道讓人欲罷不能的爽口小菜。帶到戶外與朋友分享,更是絕佳的野餐食品。又一次出發,吳童突然決定改道樂山,看望獨居的父%e4%ba%b2。還要趕路,吳童隻有一個小時。值班室裡,簡單的飯菜,半年多沒有見麵的父子,相對無言,心頭各有一番滋味。

潮濕溫暖的四川中部,適合另一種傳統醃菜的製作。芽菜,取自曬乾後韌性好的芥菜,醃製一年以上的芽菜風味最佳。燃麵,宜賓一絕,雖然重油重辣,也難掩芽菜的鮮香。有一類食物,既能當菜,又是佐料,不需要太多,確實主食最佳的陪伴。這就是中國家庭食譜上的下飯菜。7 月,悶熱的黃河衝積平原,沙質土壤孕育的西瓜已經成熟。西瓜甘甜的滋味,並非隻能享用一季。西瓜醬,一種家常下飯菜,可以把夏天的味道神奇地保存下來。三伏天,每年下醬的時候。第一步,做醬豆。姥姥選了小粒黃豆,煮到入口酥爛。黃豆攤開,慢慢冷卻。全家十口人,養大了兒女的姥姥,又開始撫養第三代。漫長的夏天有很多事要做,但姥姥知道,做事和下醬一樣,不能心急。黃豆晾到半乾,裹上炒熟的麵粉,麵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給黃豆的發酵提供養料。墊上稻草,這是溫床,黃豆鋪得疏鬆平整,被子既能控製溫度又能阻隔雜菌。40 年的經驗告訴姥姥,黴菌的長勢決定了醬的風味。一個春節過去,又開始期盼下一個春節。姥姥很少給孩子們打電話,她總是讓他們不要掛念。第二步,切西瓜。這是外孫們最喜歡的環節。瓜瓤心兒留給小外孫,連瓤帶皮的部分糖分不高,更適合做西瓜醬。一年中最熱的 10 天,菌絲成熟茁壯,顯現出合格的黃綠色。第三步,撒上鹽、薑絲、花椒、八角、香葉等調料。西瓜新鮮,汁水豐盈,不斷翻動揉捏,所有食材都飽吸甜美的西瓜汁。封進缸裡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期盼。40 天後,美味即成。醇正的醬香伴著微甜,一小碟就 能讓人食欲大開。而對姥姥來說,西瓜醬最好的滋味,要等到兒女們回來,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

物產豐饒的地區,對於主婦來說,經營一家的飯菜或許不是難事。不過,大自然也不會忘記另一些地方。中國的巧婦,善於就地取材。吳月珍正在尋找一種野茭白,當地人叫蒲筍。下一季蒲筍到來前,最後一次采摘,吳月珍有自己的打算。蒲筍直立%e8%8c%8e的幼嫩部分可以食用。人們熟悉的茭白,是蒲筍的一種變異,有膨大的紡錘形肉質%e8%8c%8e,世界上隻有中國和越南培育這種蔬菜。蝦子燜茭白,食材簡單。上色後,清湯浸潤,文火燜製,是夏季最常見的家常菜。新鮮采摘的蒲筍,炒一盤蒲筍燒肉,用東北話說,鮮靈。剩下的蒲筍曬起來,風乾,可以長時間保存。精明的主婦都會早做準備。淮揚地區的水塘裡,人們追逐另一種生命力頑強的野菜。雖然它和蒲筍有著相同的生長環境和相似的名字,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很多菜係裡都有它的位置。蒲菜切碎,打進蛋液,攤成餅狀。揚州的這種烹飪方式,用%e9%b8%a1蛋的柔軟凸顯蒲菜的脆爽。做成餡料,包餃子,這是淮安的名點。咬一口,蒲菜的異香,讓口腔和鼻腔共同形成了立體的感受。選最嫩的蒲心,做一道濟南的奶湯蒲菜。尋常人家不備高湯,用麵粉炒糊,也能調製出濃稠的奶白色湯汁。加上火%e8%85%bf、香菇和冬筍的陪襯,鮮香倍增。

秋季,遼東灣的堿蓬草,紅成一片海洋。吳月珍家的窗台上,蒲筍已經風乾。熱水,讓蒲筍乾舒展筋骨。同樣是燒肉,但湯汁要多一些,蒲筍乾才能徹底地釋放活力。添一把蘆葦杆,再燜一小時。水稻成熟的季節,南方的蒲菜落市,但對吳月珍來說,它仍有利用的價值。蒲草曬乾,能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品。八年前,老伴心臟病突發,幾乎就要離她而去。她攬下家裡、地裡所有的活,悉心照料老伴五年,堅韌得像蒲草一樣,維係著這個家。家人都回來了,這是吳月珍一天最安穩的時刻。

對於中國女性,克勤克儉,一直是傳統的美德,隻有一個階段例外。夢露,29 歲,懷孕7 個月,每天都在為寶寶的降生做準備。珠海是一個 90為外來人口的城市,丈夫漢生是廣東本地人,夢露來自四川。在這個人生的特殊階段,準媽媽們可以合情合理地儘情享受著無微不至的照顧。

拱北口岸,連接珠海與澳門,人流在晚上 9 點進入一個小高峰。潘先生,生活在澳門,每隔兩三天,要過關到珠海買菜,這已經成為很多澳門人的生活習慣。女兒佩琪 20 歲,已經獨立生活,仍然是父%e4%ba%b2放不下的牽掛。餐後煮一鍋陳皮紅豆沙,潘先生祖籍廣東中山,這是老家的習慣,女兒也深受影響。糖水,可以視作一種中式甜品,形態以羹、湯、糊為主。兩廣人對一碗糖水的評價,一個字甜,指味道,另一個字潤,指口感。人生中也有這樣甜蜜的時刻。葡韻,澳門人最喜歡拍婚紗照的地方。三年前,佩琪和誌明在這裡一見鐘情。女兒第一次下廚幫忙,今天家裡要來客人。一碗糖水,融化中國父%e4%ba%b2的深沉內斂。然而第一次麵對未來的女婿,每一個父%e4%ba%b2心裡的滋味,也許要比一碗糖水來得更為複雜。

口岸對麵的珠海,此時氣氛有些緊張,夢露正在經曆臨盆前的第一次陣痛。夢露和漢生的父母都趕來了。長達 9 個小時的陣痛,體力下降很快。但夢露必須堅強,寶寶需要她的幫助。漢生和夢露的孩子,是中國獨生子女的第二代。四個父母,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這種“421”的家庭結構,已經是中國城市社會的主流,孩子牽動的是三家人的心。漢生和夢露早已經約定了女兒的小名,小福星,意思是幸福的小星星。小福星的第一餐並不順利,她還要多練習。對於夢露來說,生下孩子隻是人生曆練的開始。做好一個母%e4%ba%b2,也許是更大的命題。廚房迅速變成了賽場,競技者是雙方父母。川菜,粵菜,輪番登場,誰都誌在必得。與其說,展示的是老人們畢生的廚藝,不如說,表達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廣東的爺爺奶奶,自信有家傳的照顧產婦的秘方。他們相信用泉水煲湯效果最好。四川的外婆帶來了曬乾的魚腥草,用它燉%e9%b8%a1湯,被認為有利於傷口愈合,最適合產婦身體恢複。木瓜,甘甜豐水,和鯽魚共同燉煮。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兩種食材都有助於%e4%b9%b3汁分泌,這是廣東的做法。廣東人愛喝湯,會煲湯。現代科學認為,任何對食物的加工,都會造成營養不同程度的損失,但這絕對不能說服廣東人。老火湯,廣東人的驕傲,各種標誌著保健功能的食材添加在砂煲裡。經過數小時文火慢燉,食材的香味素反複釋放,煲出的湯汁濃鬱回甘,被賦予各種滋補的暗示。廣東人的另一種燉湯,也講究一個慢字,借助的是蒸氣。密閉的燉盅鎖住水分,烹飪時間更長,湯汁久燉而不沸,鮮味和香味物質可以成倍生成。一碗最好的燉湯,講究的是湯色如茶。喝湯是夢露每天的功課,她的飲食不僅關係到產後恢複,還要為小福星提供足夠的營養。廣東和四川,相距 1500 公裡,在語言和飲食傳統上都有天壤之彆。但雙方父母都自信有食物養生的秘訣。麵對著雙倍的關愛,夢露一時間難以消受。夢露和漢生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輕人,儘管明白父母的愛意,但對撫養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主張。兩個月後,幸福的故事有了戲劇性的結尾,漢生的體重超標了。

春天,吳月珍在地裡播下新的種子;子鈺獲得了國際比賽冠軍,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程榮花和趙小有期盼來年風調雨順,能有好的收成。

人類組織家庭,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生產和分配食物。正是這些人間煙火,讓家庭組織更加緊密。儘管千門萬戶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第五集 相逢

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的裂變性奇觀。若以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 有的是叫人動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擊節的相見恨晚。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著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8月,錫林郭勒草原剛剛蘇醒,烏力吉把牛群趕到自家的草場,豐沃的土地給予牛羊養料,還催生了一種珍稀的精靈。晾曬成乾的口蘑,含有豐沛的鳥苷酸鹽,牧民用它和%e9%b8%a1肉一同燉煮,鮮味成倍提升。

何福誌,口蘑商人,經常驅車幾百公裡收購蘑菇。口蘑隻生長著在蘑菇圈上,辨識它要靠草的色深,這種神奇現象得益於蘑菇分泌的一種物質,讓草擁有更高的葉綠素。何福誌要到烏力吉家去訊問蘑菇的收成,女兒玉鳳23歲,大學畢業後回到草原。

口蘑中白蘑最為尊貴,曬乾後可以賣到2000多元一公斤,今年的收成不多。牧民們已經開始儲存牛羊過冬的飼料,這意味著口蘑季節即將結束。父女倆決定再做最後的努力。

口蘑的萌發需要雨水眷顧,預報中的秋雨遲遲未到,老何很不甘心,父女倆決定借宿在牧民家繼續等待。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雨後的草原清洗如洗,蘑菇圈上白蘑終於露出身影。何福誌父女明白,此後的幾天他們終將得逞所願。

錫林郭勒向南四百公裡,張家口,古時的長城關隘,是中原與北方貿易往來的咽喉,更是口蘑的成名之地。白蘑菌肉肥厚,質地細膩,是口蘑的最上品。開水發漲,兩三個小時後白蘑恢複飽滿身姿。留下口蘑原湯,放入清水,反複攪打,換三四次水,打千次以上,直至泥沙儘除。

冬筍,產自2000公裡外的江南,與口蘑初次相見,曾經跨越千山萬水。

泡好的筍乾與白蘑乾切片,高湯裡煨透,再加重油慢火翻炒,隨著油慢慢進入,口蘑片變得豐腴滑潤,筍片重新找回爽脆的口感,最後加入口蘑原湯。江南冬筍邂逅塞北口蘑,“燴南北”,三百多年曆史的中國北方名菜,不僅造就一種美味,更帶來無儘的空間想象。

大涼山,生長中中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