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1 / 1)

舌尖上的中國 CCTV 4289 字 2個月前

季小吃的代表。但是,要把小刀麵吃出酣暢淋漓的美感,還要耐心等候三伏天的到來。溫暖的水下,青蝦開始繁殖,4到6厘米大小的母蝦,包裹著上千粒蝦子。河道緩流處,昨晚下水的丁字形筒狀蝦簍,盛滿收獲,用竹簍篩出蝦卵,1公斤蝦能收集50克蝦子。日積月累,一個夏天才能收集8公斤左右。澆上蔥薑汁,用黃酒蒸熟,在陽光下晾曬半小時,小火焙乾。最後,連同未去皮的大蒜一起裝進袋中,密封保存。盛夏的江城,小刀麵旺火煮沸,拌蔥花,醬油,再加上大骨高湯。100克麵條,10克蝦子,蝦子和高湯的相逢,色白,湯清,味濃。蝦子小刀麵,正是蕪湖溽熱的苦夏給予當地人的最佳補償。對於時間,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感悟,破繭成蝶,花開花謝,草木枯榮,都是時間的腳步。而在四季變換中,中國人不懈地尋找美食的秘密。春江水暖,刀魚最鮮,夏天滋補,筍乾燉%e9%b8%a1,秋季肥美,魚頭不容錯過,冬日最愛,必是那熱騰騰的火鍋。儘管生活越來越遠離自然,但人們在餐桌的方寸之間,也能通過食物的變化。體察時間流逝,四季輪轉。

經過春季到夏季的滋養,千島湖家魚最肥美的季節到了。歡騰的一幕,在幾十個漁民拉住的闊眼漁網裡,盛大上演。圍網捕魚,開啟了豐收的序幕。中國人堅信,信守與時節的約定,就一定能在秋天收獲豐厚的酬勞。

空氣裡滿是誘人的甜香,吳江人采摘桂花,為的是讓它們在%e8%88%8c尖上第二次綻放。長枳的檸檬酸保持花香和色澤,無論是鹹桂花還是甜桂花醬,都能把專屬於夏末初秋的花香,延續到深秋和隆冬。

一場秋雨之後,來自天空的身影,不斷提醒著楊福星,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正在這裡萌發。褐色小傘狀的蕈子,其貌不揚,卻被曆代美食家奉為珍饈。儘管名氣已大不如前,但是每年隻要時節一到,楊福星就會匆匆上山,趕赴與這些寶藏一年一度的約會。板栗殼燒旺,乾辣椒炸香,再加入嫩薑片,激出雁來蕈的奇鮮,類似鬆針的清香。蕈子汁水透出時,少量生抽提味,老抽著色,文火熬上十幾分鐘。汁水濃稠,雁來蕈醬就可以出鍋了。看上去烏沉沉的東西,卻有著柔韌的質地。不過現在,一盤好菜才完成了一半。

雨前的桂花,在雨後已經醃好,無論做餡兒還是調料,都極有風味。新鮮的板栗,最適合用來搭配%e9%b8%a1肉。肉豆腐,精肉和豬肝,用豬腸捆綁鹵製,做出的紮肝最解饞。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補償苦夏的虧空,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俗稱“貼秋膘”,是中國農業社會的傳統。

雁來蕈醬等候的最佳搭檔,遠在百裡之外的長蕩湖。這是產蛋3年以上的老鴨,鴨肉與雁來蕈同燒。材質上的大葷大素,激發出滋味上的大開大闔,同季食材間的碰撞,把秋天的韻味渲染得分外濃鬱。中國的廚師依靠豐富的經驗,在時節的變化裡,尋找到各種精彩的食物組合,並流傳至今。秋天,是水稻豐收的季節,秋分後的黑土地上,垛滿需要晾曬兩周的稻穀。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水稻中決定營養成分的乾物質積累豐富。%e8%84%b1殼後,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需要經曆138天的漫長生長期,收獲還在繼續,氣溫已是零下。

3000公裡外,豐收過後的上堡,乾燥的秋風勁吹。老沈家的第三代,開始了一生的旅程,新生的嬰兒在秋收之後滿月,是宴請%e4%ba%b2朋慶賀的時候。滿月酒,要按照曆書,挑出最好的日子,菜單沿用五碗四盤的傳統。肉菜的多少檢驗著主人家的誠意,這是稻農們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刻。春播種,夏長贏,等到秋天,顆粒歸倉,兒孫滿堂,這是中國人收獲的季節。

最早進入冬季的是東北,大雪已經落下,土地開始封凍。李樹國夫婦藏好糧食,以度過漫漫長冬。冬季,不僅是土地和作物休息的時間,也是忙碌一年的人們歸家,用團聚犒勞自己的季節。春節前,數以億計中國人,從工作地踏上回家的旅程。他們帶上簡單的家當,借助一切交通工具,橫跨千裡,歸心似箭,為的是一頓象征著團圓的年夜飯。這是農業文明留給現代中國的印記,也是我們關於時節故事的尾聲。

江西上堡,越冬的水田已經蓄水漚肥。湖南衡陽,何連榮一家期盼新年風調雨順。飛魚季又至蘭嶼,巴布接替了爺爺的工作。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經曆著太多的苦痛和喜悅,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裡,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第四集 家常

第四集 家常

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簷下,他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彆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太行山,中國東部的地理分界線。地質運動造就的峽穀,%e8%a3%b8露著 10 億年前的石英岩。山穀相連,耕地稀少。趙小有和小兒子必須抓緊時間,在白露前完成收割。玉米是唯一種植的糧食,夏季的高溫,讓它們過早成熟。懸崖邊緣的這塊土地,總計 1000 平方米,種植玉米,全年能帶來 2000 元收入。5 公裡外的祖屋,老伴程榮花的工作同樣艱巨。這種來自南美的穀物,在中國有 400 年的種植曆史,重達 300 公斤的石碾,將玉米研磨成粉,以便製作食物。小兒媳挖來土豆,大兒媳也趕回幫廚。在婆婆的調度下,她們要給全家人做一頓午餐。玉米粉需要加入白麵增加黏性,以前白麵珍貴,隻能用樹皮替代。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這樣的心思,程榮花養活了全家。秋收是大事,全家人都要出力。這條孤懸於崖壁上的隧道,是村莊與世界相連,全村人徒手開鑿,用了整整 30 年。玉米麵糊和上韭菜段,做成焦香可口的小凹饃,最能討全家老少喜歡。運用杠杆原理把麵團擠壓成長條,北方人稱它為餄餎,餄餎床架在灶沿上,麵條成形後直接入鍋。隻要把穀物研磨成粉,每一個山西人都是製作麵食的天才。

同樣是麵食,山西中部的霍州,做法更精致。一雙巧手,讓日複一日的食物和日子,都顯得不再單調乏味。新婚的女兒回門,娘家會製作棗花饃。饃的數量和花樣,代表了對女兒的疼愛程度,沒有一個母%e4%ba%b2會怠慢。蒸,是中國家庭烹飪最經典的形式。湖北天門,主婦們懂得充分利用熱量,讓菜與飯同時完成烹飪,不僅原汁原味,還能保持食物的外形。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寡淡的餄餎,必須搭配濃烈的鹵子才能出彩。這頓飯過後,還有更繁重的勞動等待著丈夫們。桌椅出現之前,中國人吃飯是分食製。經過了 1400 多年,才開始圍桌合餐。四代同堂為豐收團聚起來,儘管是最普通的家常飯菜,也要講究落座的順序和朝向。祖爺爺 90 歲,一輩子做農事,正對院門的座位要留給他,這是傳統中國長幼尊卑的秩序。吃著自己種的糧食,一家人因為勤勞而感到踏實。無論天南海北,隻要屬於家庭的重要時刻,中國人都會團聚在餐桌周圍,感受著血緣%e4%ba%b2情的凝聚和抱團生存的力量。這,也是一個家族在嚴酷環境下生生不息的奧秘。

離開農耕的土地,1000 公裡外,是中國最繁華的都市。 子鈺,今年 16 歲。5 年前,她從河南來到上海求學。母%e4%ba%b2正準備晚餐,母女倆租住在學校附近,15 平方米,沒有獨立衛生間,四戶合用廚房,但房租便宜,這是她們在上海的家。這群少年的經曆大多相似,來自中國各地,學習樂器超過 10 年,經過嚴格的選拔,他們的目標是成為演奏家。子鈺 4 歲學琴,為求學去過武漢,到過北京,被上海的學校錄取後,母%e4%ba%b2辭去工作全職陪讀,她們的生活全靠父%e4%ba%b2一個人負擔。由於要支持女兒出國比賽和演出,5 年來,父%e4%ba%b2沒有來過上海。為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背井離鄉,這是中國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選擇。對子鈺來說,中提琴,幾乎占據生活的全部。母%e4%ba%b2的生活半徑要開闊些,為了買到新鮮的食材,她會去更遠一些的

大菜場。自己再節儉,也要保證女兒的營養。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加上每天 8 小時站立拉琴,母%e4%ba%b2需要及時給女兒補充能量。肉類富含脂肪,轉化成身體所需的熱量,是等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兩倍。

上好的帶皮五花肉,一定要肥瘦相間,這門手藝是子鈺母%e4%ba%b2來上海後跟鄰居學的。在漢族的菜譜上,紅燒肉的曆史不算悠久,卻最受歡迎。豬肉、醬油,常見易得,烹飪不需要高深技巧,隻需付出時間和耐心,這讓紅燒肉成為中國家常菜的經典。考究一些的,先用猛火炙燒肉皮,肉皮在高溫下迅速收縮,可以長時間燉製,仍保持勁韌的口感。紅色是外觀的標簽,要獲得這種誘人的色澤,可以炒糖色,加老抽,也可以借助紅曲米或豆腐%e4%b9%b3,各家有自己的方法。肉湯不容浪費,無論加入什麼食材,吸飽湯汁後都會變成紅燒肉最默契的配角。火候的老嫩,味道的濃淡,各家各戶,千變萬化。相對於技巧,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上海紅燒肉,河南抻麵,還有柏遼茲,這是媽媽獨創的搭配。

一對一的專業課,每周一次,今天是加課時間。盛利老師異常嚴格,國際大賽和獨奏音樂會就在眼前,子鈺必須加緊操練。5 厘米厚的筆記,已經是第 4 本。女兒的專業課,媽媽從未缺席過。大多數中國人認為,農曆八月的月圓之夜,應該和家人團聚。盛利老師知道,子鈺和媽媽回不去。盛老師也是北方人,和子鈺一樣,年少求學,漂泊四方,最終安家上海。家宴少不了餃子,當然也少不了上海紅燒肉。為了申請簽證,媽媽甚至靠翻字典學會了寫英 文信。除了練琴,整理琴譜,收集資料,女兒的一切雜事全由母%e4%ba%b2一個人打理。如同傳授母語,母%e4%ba%b2把味覺深植在孩子的記憶中,這是不自覺的本能。這些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即使走得再遠,熟悉的味道也會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吳童的工作是一種新興職業,徒步俱樂部領隊。他從不回避自己的身世,自從 10 歲那年父母離婚之後,家對他來說,就是姑媽的泡菜壇子。姑媽住在眉山,今天他要迎接吳童回家。泡菜,口感爽脆,滋味酸辣,四川人家中必備的看家菜肴。川菜味型豐富,塑造複合的味道,泡菜是必不可少的調味料。要製作地道的泡菜魚,不能缺少泡薑和泡椒。熱油逼出香辣氣息,釋放出酸性物質,不僅讓魚肉更加細膩,還能去腥提鮮。加入大葉薄荷,為酸辣的湯汁增添一種奇異的芳香。姑媽的泡菜都選應季最鮮嫩飽滿的蔬菜,醃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