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1 / 1)

裙釵記 雲之風華 4060 字 2個月前

。”說著和兩個兒子把幾個麻袋抬出來,道:“這些就是你們剛才吃的,瓜的種子,你們要牢牢記著剛才吃過的味道,再好好想著,咱該怎麼辦,把這個瓜,種出來,以後呢,年年大家都有得吃。這些種子呢,隻能種百畝來片地,所以,等麥子收了,種水稻,每家留出五畝地來,就種瓜了。”

佃戶佃了地主家的地,隻是佃地而已,種什麼是由佃戶自行決定的,隻是這塊地種一年兩季的糧食是最劃算的,所以,大家才不約而同的,年年都是種麥子和水稻,再在田邊邊上種些蔬菜,養了牲畜,這樣每家都有米麵吃,有菜吃,有肉吃。劉三樁這樣一開口就要大家留出五畝地來中瓜,其實是越了規矩的。而且大夥兒已經習慣了種植原來的作物,習慣是很可怕的,瓜雖然好吃,和白花花的大米一比,就要靠後了,所以才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氣的。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番思量,王初八口齒伶俐,先道:“頭兒,不是我們不聽你的話,剛才的瓜,從來沒看過,沒見人種過,好吃是好吃,可怎麼種?怎麼浸種催芽,每畝地最合適種多少株,用多少肥料,怎麼灌水,還有打頂培植,遇到了蟲害怎麼辦?前頭沒有人種過,誰也不曉得每一步路怎麼走,我們……我們是沒有本事的。”

王初八說出了大夥兒的心裡話,大夥兒紛紛附和。

劉三樁能理解大家的情緒,平靜的道:“大夥兒放心,咱不會讓大夥兒二丈摸不到頭腦。這地的主子是誰?你們佃的是皇後娘娘的娘家,高恩侯府夏家的地兒,不是高恩侯府,這事還落不到咱們頭上。府上的老爺在工部是當大官的,工部你們知道是乾什麼的嗎,這些農事都歸工部管,我這次上京也是為了這事,我除了帶了種子回來,還帶了好幾張條子,上麵大致有寫著這個瓜怎麼種,字我一半不認識,念不出來,明天我請一個識字的先生過來,給大夥兒念一念,解釋解釋,大夥兒再琢磨琢磨,互相摸著走。”

大夥兒又躊躇了一陣,王重四站出來說道:“頭兒,大夥兒都是靠地吃飯,種了幾十年地的人,有些話,我要直說了。剛才的瓜是好吃,卻不及糧食實在,且一塊地兒,能種什麼,不能種什麼,皆要遵從天時,遵從地規,不是我們琢磨著,就能琢磨出來的。彆的都不提,就上一任的知縣老爺,祖籍是在很南邊的南邊的,他們那兒能種出香蕉來,香蕉我見過還嘗過,也挺好吃的,知縣老爺在他的屋子門口種了一排香蕉樹,香蕉樹是養活了,結出來的香蕉,就隻有我們的手指頭粗細,再不能長了,當然也不能吃了,隻能看看而已。現在頭上我們種北麵來的瓜,我就想了,北麵的寧國能種出來的瓜,到了我們這塊地兒,還不知道能種成什麼樣了,要是和知縣老爺的香蕉樹一樣,我們怎麼辦?”

五畝地依然種水稻,一畝兩石,妥妥的十石糧食,要是換了種瓜,種的和知縣老爺的香蕉樹似的,五畝地就廢了,十石糧食就沒了,剛才吃的瓜雖然好吃,和白白的大米一比,就要靠後了。

溫飽是大家奮鬥的目標,在這之上的,沒這個本事,也不敢期待太多,所以這麼好吃的瓜,隻能是皇上吃的。

劉三樁明白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走出來站到佃戶們的中間道:“我也是種了幾十年地的人,你們的顧慮我都知道,這一回上去,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自己,這些個顧慮,我也有和主子們掰開了說,種東西不是單靠琢磨就能成的,要是五畝地咱們用心伺候了,還是什麼都種不出來,主子們是一句話,苦的是我們。”

王重五感恩的握著劉三樁的手道:“頭兒,彆家不說他,就我們老家,祖孫三代人口太多,真是窮怕了,以前沒佃上莊子裡的地,在老家靠著幾畝薄田,我們兄弟幾個就沒有吃過幾頓好飯,吃碗米,一半是摻了紅薯,南瓜,豆渣的;吃碗麵,我們老爹是壓著鍋蓋,等麵條糊了才舀出來吃,就為著同樣一碗麵,糊了的,看著多一些;沒錢買油吃,把樹皮割下來添。這些年佃了地日子才慢慢的好起來,吃了幾頓像樣子的乾飯,五畝地在東家眼裡是不算什麼,東家一句話,卻是我們省吃儉用所以的富餘了。”

王重五的話說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京城裡的大東家高高在上,能知道莊稼人的辛酸嗎?雖然站著的每家每戶都或多或少的佃了幾十畝地,拿出五畝來種瓜也是大事,廢了五畝地,每家不至於餓死,可是活兒乾的多,大家吃的也多,交的租子比朝廷的稅賦又高一些,還有家裡彆的花費,就指著餘糧換錢使,十石糧食,大家虧不起。

劉三樁擺手,示意大家冷靜一下,道:“我當了你們這麼多年莊頭,我的為人你們應該清楚,我是盼著大夥兒都能過上好日子,所以,大家的情況,我也有和主子說。主子是少有的寬厚大度,你們這裡是零頭,吩咐我了,五畝地兩季的租子都給你們免了,要是你們真用心伺候了,五畝地種出來的瓜和知縣老爺的香蕉樹似的,一個也養不大的,或是根本就不能結瓜,再免你們五畝地的租子,補貼你們幾個月的辛苦。我想著,要是真到了那步田地,我們再上養幾頭豬,把瓜藤砍了喂豬,也能補償些損失,這樣子你們細算算,你們細想想,也虧不了你們什麼。”

大夥兒細細算了這筆賬,租子免了,五畝種瓜的地也不會全廢了,不能結瓜,和香蕉樹一樣從地裡長出來應該沒問題吧,養頭豬兩項一出一進一合,應該也虧不了多少了。就算虧了一些,地在人家手裡,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惹惱了大東家,誰也落不著好。

劉三樁接著道:“你們彆淨想著瓜種不出來怎麼辦,往好處想嘛,要是瓜種出來了呢,你們想想,誰都沒有,就我們這片地方種出了新品種的瓜,外頭那些嘴饞的,不會想買個嘗嘗?”

一般人做事保守謹慎,遇事都先做個最壞的打算,被劉三樁提點著,才深想起好處了,展望起來不禁都露出笑臉來。

劉三樁被感染著也笑了,又馬上收回笑容板著臉道:“你們也彆笑得太大了,我就是那麼一說,還早著呢,要是瓜真的種好了,咱是不能全賣了。其實我們種瓜不是為了我們種的,是為了朝廷種的,朝廷給了我們多少種子,我們培養出來,種子是要交給官府的,種子廣泛的散播出去,瓜結子,子生瓜,讓每個人都能吃上北方的瓜,這是朝廷在推行農事,是皇上給百姓們的恩典。雖然瓜不能全賣了,要留著做種子,但要是真辦成了這事,我們種出來的瓜,和我們剛才吃的一模一樣,官府有不嘉獎我們的嗎?就是官府不嘉獎,我的主子知道了,也會犒勞你們的,你們是遇到機緣了,好好乾,拿出你們的本事來,用心伺候著這些瓜種,把道道琢磨出來,虧不了你們。”

新事物,蘊含著極大的風險,也暗藏著高額的回報。

大夥兒被劉三樁鼓舞著,都憋著一口氣,大家麵對的,是一個瓜都種不出來的困局,也是我有你沒有而開創的新局麵。

這是一場賭博,是輸是贏,就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能否相逢了!

☆、第二十五章 傅女

◆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莊裡人會種瓜,之前種的是冬瓜,南瓜,絲瓜,蒲瓜等蔬菜,論水果有白皮香瓜,西瓜。貢瓜是第一次見,不過都是藤蔓植物,生長規律應該大同小異。

劉三樁帶回來的條子內容,是西寧國人口述的種瓜過程,由鴻臚寺翻譯出來轉給工部研究,南北地理環境不一樣,生長條件已經改變,僅能做個參考。

憑著幾十年的種瓜經驗和大概的指導方針,每家五畝,幾袋瓜種,種了一百多畝地,大夥兒拜祖宗求菩薩的保佑,還在瓜田邊搭了茅草屋日夜看管。

第一次種植,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好幾次的實驗,澆多少水,水少了旱死了,水多了淹死了;施多少肥,肥少了發育不良,肥多了,焦死了;還有怎麼合理的定苗,倒蔓,整蔓、留瓜,沒有經驗又整死了一批。還有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害蟲怎麼辦?古代是有農藥的,就像情花毒的解藥就是情花從中長出來的斷腸草一樣,天生萬物,相生相克,不同植物的根%e8%8c%8e葉搓揉出來的汁水稀釋後,或是燒成灰燼和水混合在一起,就是天然的農藥了,就比如,做飯用的鍋燒久了有一層灶灰,那層灶灰刮下來,可以殺一種專吃植物嫩芽的小毛蟲,也可以當洗潔精用來洗碗。反正古代人的智慧是現代人想象不到的。

生了病不知道用什麼藥才有效,在好多畝的瓜苗當了小白鼠後,一個個生長中的難關被攻克,三個月裡,種子如大家期待的那樣,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果子也漸漸的長大,長得好的幾個,有七八斤重,隻是收獲實在是可憐。每一個生長過程都要死掉一片,有幾畝地甚至為了試驗全廢了,一個瓜也沒有種成,所以,百畝地隻收了不到兩千個瓜,且雖然大小差不多,那個味道,沒有北麵的好吃,沒有北麵的甜,皮又比北邊的厚,不過,口感滋味還在,要求和北方進的瓜一模一樣是強人所難,也算成功了,能在大梁的土地上推廣出去,也是給百姓們多增加了一個水果的種類。

不到兩千個瓜,周圍慕名而來的有想花錢買,不過被劉三樁和縣裡的皂隸給製止了,不到兩千個瓜都要養老了留當瓜種。這個時候,劉嬸兒出來開金手指了,一個瓜切開把種子刮出來,瓜肉怎麼辦,自己吃,吃不掉,喂豬太可惜,劉嬸兒就來教大家把瓜肉做成了果脯。

稀有的東西是不會讓百姓先享有的,養出來的部分種子和製作出來的果脯都被官府收走了,不過官府有留下五十銀子作為嘉獎,這些銀子大家分一分,加上養的豬,免去的賦稅,和種糧食的收益也差不多了,辛苦幾個月,總算沒有白辛苦,而且大家心態都好起來了,信誓旦旦的,明年要把留下來的種子養得更好。

每三年的八月是鄉試,就是舉人試,所以種瓜的三四個月,夏語澹再沒有見過溫家兄弟,直到了九月初,溫家兄弟來石溪鎮,特意請夏語澹去聽說書的小院玩。認識一年多,夏語澹對溫家的事也知道了。他們的父%e4%ba%b2溫晟打理著錦繡坊,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在外麵跑生意的,近期的宏偉目標是要把錦繡綢緞莊開到京城去。他們的母%e4%ba%b2甄氏連生七子,死個四個孩子,還有一個四歲的弟弟溫宜念,因為太小不好帶出來,不像他的哥哥們可以到處跑。甄氏深諳丈夫之意,丈夫,丈夫,一丈之內方為夫,雖然家裡各種款式的女人都有,姨娘通房,還買了幾個揚州瘦馬養在家裡,甄氏是不放心把丈夫長久的,交給那些女人照顧,隻要自己不在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