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1 / 1)

世家再醮記 華飛白 4233 字 2個月前

了罷。說起來,張五郎一手字寫得尚可,詩文卻是平平,委屈你了。”頓了頓,他又道:“那鐘十四郎,文辭是幾人當中最出色的,他的詩文,很是值得細細品讀一番。他也有意貢舉,如今常科眾多,他若想中進士科仍然略有些不足,明經科應是無礙。”

王九娘眨了眨眼。這鐘十四郎到底是誰?阿兄果然還是未曾放棄幫她選婿的念頭?

“阿兄打聽過了,他尚未娶妻。”

“……”居然打聽起了這種事,心思簡直是昭然若揭。恐怕那位被打聽的鐘十四郎也應該心裡有數了罷。王九娘突然想起方才與她對視的那位青年:或許那並不是巧合,他也有心想看看她的反應?但單從他的目光來看,也不像是在試探什麼,或許是她想得太多了。

王七郎似笑非笑地接著道:“榜下捉婿如今已漸成風尚,若是九娘你不著緊些,這樣的佳婿很快便會被人搶走了。早些下手,也好早些定下來。隻要你有意,鐘十四郎必定不會拒絕。”

“阿兄,我當真不想再嫁。”被他這樣一說,王九娘的雙頰上不禁飛起了粉霞。但她的神情卻異常認真,聲音也非常堅定:“不管是鐘十四郎也好,旁的什麼人也好,我都不想嫁。所以,阿兄也彆再替我操心這些事了。”

王七郎輕輕一歎,有些懊惱:“是阿兄太心急了,想著你一向最欣賞這種文士才子,說不準便會因詩文而動心。罷了罷了,此事阿兄不會再提。那鐘十四郎,也隻能隨緣了。”

王九娘繃緊了臉,接道:“阿兄這麼急著想將我再嫁出去,難道是不願往後在家中見到我麼?若當真不想再見我,我便搬到尼寺、道觀中去住,也好自在一些。”

王七郎瞥了她一眼,見她嘴角輕輕勾起,顯然並不是當真在生氣,不禁莞爾:“好罷,都學會打趣阿兄了。在阿兄麵前這般頑笑無妨,阿爺阿娘可聽不得這些,彆惹得他們傷心。”

“知道了,阿兄放心。”經過這麼一出“驚嚇”,先前種種不安與焦躁竟像是飛走了似的,已經尋不著痕跡了。王九娘淺淺地笑了笑,示意趙九放開韁繩,輕輕夾了夾馬腹,竟駕著馬小步跑動起來。

王七郎搖了搖首,驅馬趕了上去,忍不住提醒妹妹小心一些。

不多時,巍峨壯麗的長安城便已是近在眼前了。

這座城池與洛陽不同,結構規整而嚴密。皇城、宮城位於城池的正北,以一條朱雀大街分隔東西。朱雀大街之東屬萬年縣管轄,建有五十五坊一市,稱“東市”;朱雀大街之西屬長安縣管轄,同樣建有五十五坊一市,稱“西市”。整座長安城便被橫豎三十八條街道,分成了棋盤狀的一百一十坊、二市,基本呈對稱形狀。不過,東北麵興建的大明宮、西內苑、東內苑,東南角的曲江池則又多少增添了些許不對稱之美。晨鼓響則裡坊開,暮鼓響則裡坊閉。近百萬人就在這樣一座輝煌的都市中,過著規律而又浮華的生活。

長安城郭共開了十二座城門,北麵是光化門、景曜門、芳林門,西麵是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東麵是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麵是安化門、明德門、啟夏門。其中,自正南方向的明德門入城,便踏上了朱雀大街,它亦是長安城的中軸線。而正東方向的春明門外,便是赫赫有名的灞橋,關中八景的“灞橋風雪”指的便是附近河堤上柳絮飛舞的景象了。

如今早已過了柳絮飄飛的時候,這般美景王九娘自然無緣得見。但灞橋上折柳送行的人卻仍是絡繹不絕。不過,她也隻是好奇地看了兩眼,便下了馬,回到馬車中去了。長安城中不許跑馬,像她這種生手,還是小心謹慎一些為好。稍後,連兄長王七郎也下了馬,去了前頭另一輛馬車裡。

“九娘,這是要從春明門入城?”青娘問道。

“阿兄說,當年我是從春明門出嫁,經過了灞橋。如今當然也應再過一回灞橋,從春明門回家。”王九娘回道。

她對長安的布局一無所知,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那兩座佛寺塔大雁塔與小雁塔了。不過,方才遠眺城內的時候,高達兩丈有餘的長安城城牆掩去了城中絕大部分房屋的簷角,她隻瞧見東北角上有些台閣的輪廓,並未見到後世聞名遐邇的大小雁塔,不禁有些遺憾。大概,這一雙雁塔還未開始建造罷。她依稀記得大雁塔像是與玄奘有關,這樣說來,如今仍是唐初?在位的天子究竟是李世民還是李治?可千萬彆是李治,不然,光是他的後宮就能鬨出一陣又一陣腥風血雨了。說不定,父%e4%ba%b2官職卑微也是件好事?不用被牽扯進層出不窮的謀逆、廢後、立後之事裡。

“宣平坊離延興門近些,繞道從春明門入,不知能不能趕在坊門關閉前家去。”丹娘看了看天色,略有些擔心。

“阿兄自有成算。”王九娘道,心裡默默記下“宣平坊”這個名字。若是連自家在哪個裡坊都一無所知,假如有一天與大家走散了,大概就連找也找不回去了。

她自是不知道,長安城的裡坊雖然對稱分布,但因方位不同,聚居者也有些區分。

“東”素來被視為主位、貴位,且因東北麵更靠近皇城、宮城與三內,不少達官貴人的宅邸便都建在東北角上。東市附近的幾個裡坊,包括傳說中的平康坊在內,同樣是高官世族的聚居地。作為太原王氏三房嫡支,王家雖未住在靠近皇城的那幾座裡坊中,但距離東市隻隔了一個安邑坊,也已經算是不錯的位置了。

而“西”相對而言便稍顯不足了些。雖然靠近皇城的那些裡坊也有不少貴人宅邸,但西市附近住著的都是些豪富胡商,將偌大的西市經營得格外繁華熱鬨。而千古聞名的唐時絲綢之路,正是從西市發端,經由這些不畏風霜的胡商,通往遙遠的西域。

第十四章 %e4%ba%b2人相見

自春明門入長安城,越過道政坊後折向南行,經過東市東大街,再過安邑坊,便是宣平坊了。天色已經不早,落日餘暉灑落在坊牆之上,投下長長的陰影。明暗相間的寬闊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皆是神色匆匆,唯恐錯過了坊門關閉的時辰。尤其東市坊門附近,更是人流如潮。但即使大家都歸心似箭,人群與車隊也仍是安定有序地在街道兩邊迅速地流動著。王家十幾輛車彙入其間後,更是絲毫不醒目,很順利地趕在暮鼓敲響之前,進入了宣平坊。

王家的宅第便在宣平坊的東南角。從外麵看去,不過是座不甚起眼的四進宅院。白牆黛瓦,非常樸素,絲毫沒有高門世家那種煊赫氣勢。這樣的普通宅院,整個長安城中幾乎隨處可見,委實低調得很。

車隊無聲無息地自烏頭大門駛入,伴隨著咚咚的暮鼓響聲,在外宅左側漸次停了下來。載著王七郎、王九娘的馬車,則一直順著甬道行至第二進的內門前才緩緩停下。

“九娘,到家了,還不趕緊下車?”馬車外響起王七郎的笑聲。他似是正在和什麼人說話,口氣甚是%e4%ba%b2昵:“這些時日辛苦你了,阿爺阿娘身子可還健朗?”

“阿翁阿家身體還好,隻是最近掛念九娘,略有些心火旺了。”回應他的,是一個寧靜的聲音,淡然中帶著些許溫情。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九娘初回家,恐怕有些不慣,還須你多用心些。”

“等你吩咐便晚了,我早便和阿家都布置妥當了,放心罷。”

王九娘稍稍平複了心情,便下了馬車。一眼望過去,藤蘿垂落的內門前立著一位年約二十餘歲的少婦,眉眼淺淡,氣質略顯清冷,看起來像是有些難以%e4%ba%b2近,但當她%e5%94%87邊勾起一縷微笑時,卻顯得隨和了不少。隻見她上身著雪青色窄袖小衫,外套藕荷色卷草紋對襟係帶半臂,身下是一襲高腰碧色長裙,手上挽著一條水色絞纈披帛。這樣一身偏素淡的裝扮,與時下流行的富貴華美全然不似,卻很襯她高華的氣度。

王九娘心道:這應當就是那位不知是出身清河崔氏還是博陵崔氏的嫂嫂了。她正要上前見禮,崔氏便輕移蓮步,姿態優雅而又不失%e4%ba%b2密地將她拉到身邊:“九娘,來,讓我瞧瞧。”

她並沒有刻意地流露出%e4%ba%b2熱之態,隻是溫和地打量了王九娘一番,輕輕拍了拍她的手,歎道:“果然又瘦了些,氣色倒是還好。不過,還須好好將養一段時日。”

“往後說不得便要煩勞阿嫂了。”這樣自然的態度,倒讓王九娘覺得十分舒適。她是歸宗之女,往後大概一直會在娘家住著,少不得必須與這位嫂嫂打交道。若能姑嫂相得,自然是再好不過;若是性情不投,也隻能敬而遠之了。幸好,目前看來,崔氏不愧為大家女子,氣度從容高潔,並非難相處之人。她總算可以略微鬆口氣了。

“一家人還說什麼見外的話?”崔氏笑道,“七郎,記得將九娘所用的方子抄一份與我。明日再延請醫者好好瞧一瞧。”

王七郎道:“那便都交給你了。”他敏[gǎn]地發覺妹妹在崔氏麵前仍有些拘謹,想起過去這姑嫂二人的關係也很是尋常,心中不禁微歎。不過,來日方長,一起生活得久了,漸漸地便會%e4%ba%b2近起來。

“阿翁阿家都已是等得急了,我們這便進去罷。”崔氏把起王九娘的手臂,帶著她往二門內走去。王七郎不緊不慢地邁著步子,含笑隨在她們身後。落在最後的,便是一群靜默無聲的侍婢了。

越過內門,眼前赫然是一個偌大的回字形寬敞院落。院落裡遍植蔥蘢花木,或幽香陣陣,或樹蔭婆娑,幾條青石鋪就的小徑湮沒其中,彎彎曲曲,頗有意境。院落正中央建有一座軒闊的二層小樓,便是女主人起居或待客所用的內堂了。由於天氣漸熱,樓上樓下都懸掛起了竹卷簾,半放不放地垂在中間,既可遮陽又顯得精巧美觀。

王九娘隨著崔氏、王七郎踏上內堂的台階,正要推門而入,門便突然由內打開了。幾個侍婢匆匆退到一旁,裡頭快步走出了一位中年麗人。她梳著高髻,身穿茶色寶相紋絞纈廣袖衫、青翠色撮花高%e8%83%b8裙,體態微豐、膚色白嫩,尤顯雍容。但她此刻的神情卻與雍容毫無乾係,滿麵急切焦躁,蹙緊的眉頭在望見王九娘時,才漸漸舒展開來。緊接著,她眼中便已盈盈泛起了淚光,伸手將女兒緊緊地攬入了懷裡:“玫娘,我的兒,你可真是受苦了!”

或許因血緣的關係,王九娘甫見到她便覺得格外%e4%ba%b2近。如今聽得她忍不住啜泣起來,心中亦是又酸又澀,淚水也止不住地湧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