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1 / 1)

貴妃起居注 禦井烹香 4168 字 3個月前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早更。

啊!天氣快熱吧,我真的恨不得一天一萬多字地給寫完啦。

第237章 捧殺

經過一番折騰,皇帝的病情再沒什麼波瀾,修養了一個多月,便告大好。原本浮動的人心,也因他重新在常朝現身而安定了下來。當時序入秋時,精力再無人發病,宮中徹底結束了警戒,宮人的生活,也漸漸地恢複了正常。

這一次皇帝生病,太後和皇後都是元氣大傷,太後不說了,皇帝好了以後,她反倒是沒了力氣,起碼歇了一個月才恢複舊日的精氣神。皇後當時蠟燭兩頭燒,兩邊擔心折騰,幾年養出來的底子,一個晚上全賠進去了。徐循還算是高層裡身體比較挺得住的一個,再加上宮務本來就歸她管,此時自然是順理成章地接過了庶務的運轉。好在這一陣子,除了中元節以外,也沒什麼大事了。

宮裡的節日不少,認真計較的話,每個月都有那麼兩三個特殊的日子。之前皇後管家時,太後怎麼搓摩她的?每個月這兩三個節日都要過,而且還都要過得有新意。這不僅僅是燒錢的問題,而且還燒腦子。——還好,等到徐循來當家的時候,情況就有改變了,她搞節儉麼,大部分時候,各種節日也就是按文皇帝年間的做法,大家聚在一起樂嗬一下也就完事了。要熱鬨就叫宮裡自養的女班來唱唱戲,彆的花頭那就一概全免了。不過今年中元節情況又不太一樣,宮裡剛出過事,去了不少人。這祭祀鬼魂的節日,是要過得盛大一點。

民間習俗,若是當年有新喪的家人,今年中元節是一定要去上墳的。而今年去的那些人,多數都是人填枯井裡了,頂多是各自的%e4%ba%b2朋好友私下祭祀一番,唯獨一個主子羅嬪,還在景山停靈,墳還沒建好呢。徐循便做主,今年七夕彆過得太喜慶了,中元節辦得盛大點。

本來七月的主角是乞巧節,不但要搭乞巧山,而且人人都要穿戴鵲橋補子,二十四衙門裡的兵仗局還給送特製的乞巧針。不過今年宮裡幾個主子都欠安,此時狂歡噱浪似非其時,再說瘟疫才過,宮人多數也都驚魂未定,徐循的決定並未激起多少埋怨,反而個個都誇獎她仁慈賢惠。——在瘟疫過後,她本來就高的人望,仿佛更登上了一個高峰,做什麼都沒人反對不說,而且還多有人給補充上特彆高大全的理由,人們還往往深信不疑,交口讚頌。

徐循雖覺得哭笑不得,但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彆人說她好話,對她是沒什麼實際上的影響,但也能讓她心情暢快不是?直到這天韓女史來回報壯兒的學業時提起此事,才讓她感覺到了一絲不對。

“……竟是捧得過火了。”韓女史道,“如今多有直接就說,您比皇後娘娘甚至是老娘娘更賢惠的聲音。直白至此,甚至都沒一點遮掩。”

徐循昔年為她說一句話,不過是一念之仁,韓女史倒是記在心裡,這些年來心心念念,都是要報答徐循。她也是聰明靈慧之輩,起碼早早看破殉葬陷阱,又有足夠勇氣試圖改變自己命運,已經和尋常女子有所不同,一開始可能還存了些名利之念,以為徐循是那等心機深刻的人物,讓她到壯兒身邊,是為了提防齊養娘雲雲。但在永安宮生活了幾個月,哪有不知自己謬誤的道理?此後調整做法,倒是和身邊人都處得極好,她又有見識,又有學識,和徐循的關係也漸漸拉近,如今就是無事,徐循也常召她來談天說地,而韓女史對壯兒的教育又很上心,時常也過來回報,倒算得上是永安宮裡的紅人了。

今日她提出的這一點,便是幾個嬤嬤都有所遺漏的,徐循聽了,也是眉頭一皺,哭笑不得,“怎麼就到這地步了?——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也都是實話。”韓女史歎了口氣,“念叨得最多的,就是內安樂堂的事了。”

借著瘧疾的肆虐,宮城中的醫務工作的確迎來了不小的改變,太醫坐診這條,如今算是確定下來了。原來的兩名庸醫已經被攆出宮城,疫情緩解以後,每日裡過去坐診的多數都是太醫院中的年輕大夫,他們官位還低,威望也不足,也正宜多加曆練。再說,如今世道,女子得病,能夠延請名醫的終究隻是少數,大部分大家女眷在就診時講究也多,能確實‘望聞問切’的很少。宮女子沒這麼多講究,倒成了很好的鍛煉對象,日後這批醫生再給後妃診脈,那就有經驗了。

在這件事上,徐循的確是有功勞的,眾人要誇她比太後更賢明,不算是過獎。但問題是太後老人家聽說了可未必會如此想,徐循唯有苦笑道,“這竟是要害我呢?”

“還有些更過分的,竟有人說,還好娘娘在年後接過了宮務,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又降下了災異,又安排了救星。若是還由老娘娘主事,隻怕此番宮中人要死得多了。”韓女史也有些無奈,“奴聽說以後,已經斥責了幾個說話的宮人,然而人多嘴雜……”

這一次宮裡得了瘧疾的人不少,死的人相形之下也不算太多了,起碼五個裡麵能有四個痊愈,確實是多得了內安樂堂的專業救護,要還是那兩個蒙古大夫,死的人的確要多一些。徐循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頭疼了,她道,“隻盼著這話能歇一歇,彆傳到老娘娘耳朵裡去。”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但是說害處,而且也說難度,宮裡的輿論讓人如何去控製?徐循要真把這當事來辦,傳令各宮注意,反而是把事鬨大,直接打了太後的臉。韓女史點頭道,“此事的確也沒有什麼辦法,不過,如今清寧宮喬姑姑和您好,想必,也不會亂嚼%e8%88%8c頭的。”

徐循失笑道,“她們對我好,無非是希望我能繼續推行放人出宮的方略。似幾位姑姑這般人物,難道還真能貼心對我嗎?”

不過,既然沒辦法,徐循索性也就不去想了。她也不是第一次觸怒太後,老人家的脾氣,也是變幻莫測,上次誰也沒想到她會生氣的,她來了個大怒。這回她還以為老娘娘會為羅嬪多爭取幾句的,她又一句話也沒說,就接受了淑妃的嘉號。要擔心太後對此的反應,那她還不如閒著多吃幾碗飯。這件事知道了也就知道了,頂多就是傳令六局,重開女學堂時,多講些女子少言、慎言的道理,她自己還是主要把精力放在中元節的活動上。

宮中慣例,每年中元節都在西苑放焰口、做法事、放河燈。因是皇城裡,用二十四衙門的人力更多些,做法事和放焰口主要是花錢,規模擴大,多花點錢也就是了。倒是放河燈比較特權,畢竟宮裡人多,能在當天伺候主子去西苑的終數少數,有體麵和主子們一起,在太液池上放河燈的那就更少了。每年中元節前後,都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在偏僻角落裡放幾盞燈,管事的多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今年有所不同,徐循許了去世那些人的%e4%ba%b2朋,等放完焰口,主子們回宮以後,她們可以過來給逝者放燈,更有體麵的,放焰口時還可以加燒一些器具、牲畜過去。

僅僅是這一句話,已經在宮人中掀起了一場風暴:要知道宮人是不許祭祀祖先的,逢年過節,又或者是到了祭日,自己找個背人的地方,一碗清水念念說說,都要提心吊膽,生怕被人發現。如今可以名正言順地前來放燈——那些得了體麵的都人,如今哪個不是大有麵子?手裡隨時攥了有十多人的請求,求他們到時多放一盞,代他們放個念想出去,至於能燒點包袱過去的,自不必說,人氣更是旺得不行了。

不過,和宮人們的興奮比起來,主人們的情緒就要低調得多了。皇帝剛痊愈,太後和皇後都不舒服,往年都來看燒焰口,自己也放燈的,今年卻都不來了。徐循身為皇貴妃,已是壓軸最大牌,她不敢坐主位,到底是虛了正位,在偏位上坐著,看完了那精巧盛大的焰火,膝下點點、壯兒指指點點的,倒是都歡笑了一回。

看過焰口,眾人便服侍著她到河邊放燈,徐循道,“你們都去吧,不必擁著我了,隻養娘看緊了孩子們,彆滑進水裡就是了。”

夜裡昏暗,又在太液池邊上,歡兒和韓女史年輕力氣大,都是緊緊地握著兩個孩子的手,點點和壯兒對放燈沒興趣,聽徐循一說,都要去看那邊燒紙錢和各色包袱。眾人素知徐循性子,此時也都一發散去,隻留下花兒跟隨。

太液池邊上,此時四處都是燈籠,不時都有精巧河燈被點亮了,送到河中往下遊漂去。燭火、星光輝映間,河中是異彩連連,渾不似人間境。徐循往碼頭邊漫步過去,走到近處,才發覺惠妃早站在那裡,她不禁笑道,“我說呢,這裡這麼適合放燈,怎麼人卻不多。”①本①作①品①由①思①兔①網①提①供①線①上①閱①讀①

惠妃看來,康康健健,就是在燈火中也能分辨得出來,她著實沒有幾分病態。不過之前皇帝生病時,她卻是臥床‘病’著,壓根沒來侍疾。這樣大的事,徐循根本無計遮掩,還好,太後、皇後要煩的事情很多,竟然都忽略了此點,沒來查惠妃的底。不過惠妃自己好像壓根都無所謂了,今日就這樣大剌剌地過來,好像絲毫也沒有一點心虛。

見徐循來了,她點頭笑了笑,徐循看她手裡捧了燈,雖點燃了,卻還沒放入水中,便道,“怎麼還不放進去?”

“話還沒說完。”惠妃低聲說,“再過一會吧。”

徐循便也不多言了,她自己也帶了幾盞花燈,此時和花兒分了,兩人都在默禱。也還沒點燈時,身後又傳來了腳步聲,徐循也有幾分詫異:惠妃是站在暗處,看不出來,但她立在這裡,還有誰敢於過來打擾不成?那這人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

“皇貴妃娘娘。”正這樣想著,輕輕的行禮聲,倒是詔告了來人的身份。徐循回過身子,道,“栓兒也來了?”

往年中元節,栓兒也一樣過來,不過都是和兄弟姐妹們在一塊看焰火,今年皇後沒來,但他帶著%e4%b9%b3母也沒缺席。方才一樣在徐循身邊坐著,隻是寡言少語,很少和姐妹們說笑,也不知是否還為羅嬪的事怏怏不樂。

此時他手裡,赫然也捧了一朵精巧的蓮花燈,雖是小小年紀,但顏色沉肅,看來竟又要比平時成熟了幾分。

兩大一小,三人對視了一會,栓兒低聲行了禮,“惠妃娘娘。”

惠妃對他點了點頭,又轉回去望著河麵,幾人都不再說話,而是看著那星星點點的燈火,緩緩往東流去。

過了半晌,惠妃似是喃喃自語夠了,便晃了火折子,%e4%ba%b2自將花燈點燃,彎下腰緩緩放入水中。她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