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1 / 1)

然後嫁禍給應青的這一點,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是該將真相公布。

可是他們心中其實隱隱有另一個想法,一直沒有喧諸於口。

所以此事到底如何處理,也有諸多顧忌。

話已經說到這了,陶瓚索性就坦白了。

他一撩下擺,直接跪在地上,以君臣之禮恭恭敬敬地給聞肇行叩拜之禮。

而他後麵的文臣們也齊刷刷跟著叩拜。

這是陶瓚等人第一次正兒八經地給聞肇行這禮,但是聞肇臉上的表情卻是淡下來了。

陶瓚行禮之後抬頭直視聞肇,蒼老的聲音裡滿是堅定,他說:

“請恕臣,不能遵陛下之命。”

聞肇垂眼,臉上倒是沒有多少惱怒。

他耐著性子地問:

“為何?”

陶瓚說:

“臣隻想問陛下,往後要拿應城如何處置?應青陛下又打算給個什麼身份?”

這話問完,陶瓚緊接著又說到,

“此女子桀驁不馴,肆意妄為更兼有一副鐵石心腸。她手握重兵,治下的應城,也遠非當年那個羸弱小城。

應城強盛如日中天,一堵綿延百裡不斷的城牆與天下隔絕。在天下大亂,百姓食不果腹時,她趁機斂財,到如今已是執掌天下經濟命脈。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應城的城主乃是應青,城中的百姓以她為尊,也隻認她。

陛下,有這樣一個存在,您不覺得寢食難安嗎?”

陶瓚此言句句出自肺腑,也未曾有失偏頗。

就連聞肇都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沒有錯。

他心下苦笑,應青的確是給他,給天下出了好大一個難題。

可眼下他仍舊不動聲色:

“陶老,想讓我怎麼做?”

聞肇還未正式登基,陶瓚等人請回來了也沒有正式封官,所以便都稱陶瓚為陶老。

陶瓚眼睛裡精光閃過:

“陛下何不趁此機會,拿下應城。臟水已經潑上去了,現在全天下都恨不得對應青除之而後快,陛下若是想除掉應青,這是一個機會。

也或許是唯一一個機會。”

陶瓚為官多年,當初能除掉閹黨查信,保了搖搖欲墜的大名那麼多年,謀劃成全少有人比得上。

這就是個已經成精的老狐狸。

當初要不是阿青不按常理出牌,戰鬥力又強得可怕,直接在皇城奉天殿大開殺戒。

要聞肇自己來,也要費上些時間才能鬥得過陶瓚了。

可是,關於在處理應青這件事上,以聞肇看來,陶瓚還是草率了:

“陶老可知道,要是發兵應城會有什麼後果?”

陶瓚抿緊了唇,隨後道:

“傷一腿,久不治,肉腐。若治,必狠下心腸,剜去腐肉。否則,早晚有一日傷及性命。”

聞肇聞言搖搖頭:

“陶老,此事想得簡單了。”

陶瓚眉頭緊鎖問:“那以陛下何意?”

“若要按陶老的話來說,這傷的可不是腿。”聞肇伸出三指重重點在心口處,“現在是傷在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說不準,剜去那塊肉,反而傷及性命。”

聞肇想到了那雙美麗卻看不進任何人的眼,他又接著說道:

“如陶老所言,應城今非昔比,手握天下經濟命脈,動它相當於自毀。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應青到底有多強,沒人知道,她能力戰大軍多少也無人知道。

不瞞陶老所說,我並無把握能打贏她。”

說道最後,聞肇麵露苦笑,這是實話。

陶瓚聽完聞肇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而後問到:

“那依陛下之見,該如何做?”

“揚州之事解決以後,我會親自去一趟應城。”

“這,陛下還請三思。

陶瓚神色微變,並不同意聞言這話。

相比起陶瓚的大驚失色,聞肇卻顯得極為淡然:

“陶老放心,也不必憂慮,依我與她打過的交道來看,她應是無心天下的,所以此去應城,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陶瓚對於聞肇的樂觀並不讚同,但是又見他眉目堅定,眼神溫和中帶著銳利,想出口的話又咽了回去。

亂世的梟雄和末朝昏君不一樣,聞肇此人城府極深,即是已經謀劃好了事,他確實無需多言了。

其實陶瓚自己心裡也清楚,應青不好對付。他們計劃想借此機會除掉她,這個想法還是過於理想化了。

而後經聞肇點播也清醒過來了。

哎,算了,他已經老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他能有此機會重返朝堂已經是聞肇不計前嫌了,他的確是不能對他所為指手畫腳了。

想到這,陶瓚正色道:“既然陛下已有成算,那臣也就不多言了。

揚州真相臣會和底下的人,公告天下的。”

聞肇麵露淡笑,道:“辛苦陶老了。”

“是臣該做的。”

陶瓚接下此事很快就安排下去了。

應青屠城這事之所以能那麼快傳開無非是寧遠侯的人在各地重鎮安排人手,你一言我一句的在百姓中閒談慢慢傳開。

陶瓚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索性也把君山和寧遠侯幼子一事給捅開了。

他先是安排一人假裝是從揚州逃出來的,然後讓其去順天府伊敲鼓告狀。

除此之外還安排了人混在百姓中,引得全京都百姓去圍觀審案。

就這樣不到一天的時間,全京都的百姓都知道揚州是寧遠侯屠的,而他還有個兒子藏在君山,準備趁亂東山再起。

順天府伊審了案後,官府迅速出告示。

先走京城百姓圍觀這場離奇的案子,後有官府的告示,很快揚州屠城一事從阿青身上撇開了。

真相快速傳開,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扭轉,可以說陶瓚這事做得極為漂亮。

與此同時郭槐開始攻打君山。

君山易守難攻,裡麵的人馬比郭槐想象的還要多,縱使郭槐勇猛,一時間竟也沒拿下此地。

郭槐和君山僵持了整整一個月折損人馬不計其數,方才最終艱難打下了君山,擒獲寧遠侯幼子,和藏在山裡大批的金銀財寶。

郭槐這場仗勝得艱難,正因如此他不敢怠慢,立即展開審問。

君山的仗難打,裡麵的人骨頭也硬,郭槐費了老大的力才撬開這些人的嘴。

東拚西湊得出了事情的真相。

得知一切後,郭槐連夜寫信命人快馬加鞭把密信送上了聞肇的案頭。

在這封密信中,他們才明白原來寧遠侯會做出這樣的癲狂的舉動,也是逼到了絕處。

據君山的人所說,寧遠侯府從百年前就在謀劃天下,隻不過那個時候大寧的江山還算穩固,一直無從下手。

百年謀劃的好處就是方方麵麵他們都顧忌了,從斂財練兵開始,一直到兵敗的後路都早早準備好了。

一直到現在寧遠侯這一代,他終於等到了機會,可是沒想到最後功虧一簣敗給了聞肇。

寧遠侯自是知道有退路,然而這個退路卻不是給他留的。

等他帶著殘兵好不容易聯係上侯府的人是,卻被告知,其幼子已經上了君山。

從這一刻起寧遠侯很清楚自己是被放棄了,除了他手上的兵馬和銀子。

侯府準備用來東山再起的東西他一樣都碰不得了。

換句話說,寧遠侯隻能在外麵像一條狗一樣逃竄,才能活命。

寧遠侯自然是不甘,而他落得如今這番地步,最恨的人就是阿青,所以才有了揚州屠城嫁禍這件事來。

總而言之,此事終於還是了解了,接趁此機會解決了一樁這麼隱秘的事,也算是萬幸。

不過以聞肇來看,要是君山最後不摻和進揚州的事裡,聞肇未必會發現他們。

隻能說,還是他們太貪心了,等不及了。

第126章 隨著揚州一事的塵……

隨著揚州一事的塵埃落定,寧遠侯留下的後患也徹底了結。

天下初定,戰亂平定天下格局穩定,新朝也應當重新建立了。

隻不過在這一派新氣象中,唯有應城夾在其中顯得尤為突兀。↓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應城的立場在旁人看來也很奇怪,不說歸順,也不說不承認聞肇。

隻一如既往地安靜,頗有些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的味道。

但是京都從上到下都知道,它不好惹,就跟它裡麵的那個女人一樣不好惹

早先聞肇跟陶瓚說過,等揚州事一了就會親自跑一趟應城。

隻是今時不同往日,這一趟該怎麼跑也是有講究的。

已知,阿青手裡還掌控著,聞肇登基最為重要的一件重寶,傳國玉璽。

現在要想不動乾戈取回來,這件事頗有些廢腦筋。

聞肇招人在宮中整整密談了三天,方才終於將此事給定下了。

對於應城來說最為妥當的處置方式,便是給它最高禮遇。

說白了,就得捧著來。

阿青雖然沒有稱帝,但聞肇依舊以兩國邦交之態對待。

他先派遣了使者,正兒八經地送了國書去。

待兩方有了初步共識以後,聞肇方才親自率領使團去來應城。

“這,這便是應城!”

陶瓚微微瞪大了眼睛,細細瞧著那高高聳立,比京都還要巍峨的城牆,心裡五味雜陳。

徐靖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已經許久未來過應城了,現在這模樣,他也是認不出了。

光外麵一堵城牆就如此氣派,那裡麵能成什麼樣,他是想都不敢想。

他也不禁感歎一句:“難怪世人都說,應城乃是天下第一城。”

聞肇眸光複雜,他慢慢吐出一口濁氣,神色恢複了淡然,隻說:

“走吧。”

說完就駕馬先行,而他對麵城門下,已有應城的人在等候了。

徐靖等人連忙跟上。

這一次跟著聞肇來的人,除了徐靖其他都是文臣。

準確說來,此次使團真正帶隊的應該陶瓚。

來迎他們的人也是杭拾甫塗西奉已經陸齊嘉領了幾人。

塗西奉眯著眼看了半響也把來人看得差不多了。

“這來的人,不太好對付啊,杭大人看來你們要費些心了。”

塗西奉捏著胡須,臉上的笑有些幸災樂禍。

杭拾甫聞言隻能苦笑。

也不知怎的了,旁的地方都是爭權奪利野心難平,搶著冒頭。

他們應城倒好,從上到下都是躲清閒的。

聞肇要和談,城主當時就點頭應了,但轉頭就把這事丟給了他。

這段時間城主迷上了賭錢,沒事就出去在城裡的賭坊堵兩手。

連塗西奉要找她,也得跑遍城中大大小小的賭坊才能找到人。

說起這個杭拾甫就歎了口氣。

得虧他家城主不是皇帝,不然還真能成一個昏君。

正想著時,聞肇已經率人來到了城門口。

他帶的人不算多,除了使團裡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外,就隻有一小隊護衛人馬。

人到近前來,眾人翻身下馬雙方見了禮後,杭拾甫便帶人徑直入了城。

聞肇以國禮待他們,他們自然也這般回禮,沒有絲毫怠慢。

入城以後,徐靖等人更是驚異,要不是有所顧忌,恐怕早就東瞥西瞧眼睛都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