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1 / 1)

春江花月 蓬萊客 4275 字 5個月前

截鐵。

“我大虞當年開朝奠基,武帝立大司馬為第一品上公,淩於百官之上,開國以來,總共封過五位大司馬。你所立的功勳,比起之前的那五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不及,便如你自己方才所言,你的出身有限。倘若沒有大司馬官職加身,日後你何以震懾百官,叫政令通達,上行下效?”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過來,欲謀其事,必要名正言順!短短數年,你便能有今日之成就,這個道理,你一定知道,還要我再多說嗎?”

李穆沉默不語。

高嶠盯著他,忽然從案後起身,整衣斂袖,向著李穆,竟肅然下拜。

“我高嶠代南朝,代百姓,拜求於你!”

洛神驚住。

李穆顯然也是吃了一驚,急忙避讓到了一側,搶上去,將高嶠扶起。

高嶠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

“敬臣,非常時期,這個朝廷,隻有你能撐起!萬千南朝之人,都已知你是朝廷的大司馬,民眾對你的敬重,今日我雖未去東郊,卻也知道幾分。你莫辜負民眾對你殷切期待!”

他的語氣鄭重無比。

李穆知道,從高嶠不惜向著自己一跪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了選擇。

或者說,時間還要往前回溯。

這一輩子,從他費儘心機,終於將麵前這個人的女兒娶到了手做了自己妻子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會有今日這樣的一幕。

他心緒紛亂,慢慢地轉臉,看向洛神,和她對望著。

終於,他收回了目光,緩緩地道:“但願日後,我能不叫嶽父失望。”

……

次日五更,洛神早早地起身,服侍李穆穿衣,預備上朝。

她幫他一件件地穿好袍服,係好腰帶,戴上弁冠,最後替他結著弁冠的束帶之時,忽然被他張臂抱入了懷中,抱得緊緊。

昨晚從父親書房回來之後,他在她麵前,便未再提及那事了,神色看起來也很是輕鬆,倒顯得此刻的這個舉動,有些突然。

她略一遲疑,雙手慢慢放了下來,亦環住了他的腰身。

兩人便如此相擁著,靜靜地相互抱了片刻,李穆低頭,親了親她的額頭,鬆開了她,轉身開門而去。

第132章

高府大門之外, 靜靜地停著一頂不起眼的青色轎輿。除了前後兩個輿夫,近旁隻站了高七一人, 垂手而立。

高嶠朝服羽冠,雙手抱圭,早早地端坐在輿中,看到李穆走了出來, 向他略略點頭,放下輿簾,轎輿便朝前而去。

李穆從牽馬而出的下人手中接過馬韁, 翻身上了馬背,稍落於後。

一輿一馬,在泛著淡淡青光的朦朧晨曦裡, 朝著建康宮的方向而去。

洛神立在門後,望著前方那頂坐輿和馬上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半明半暗的天光裡,抬起視線,目光投向了遠處那座閎宇崇樓、高大巍峨的宮城的方向。

從她記事起, 那個地方, 她已經不知出入了多少回,熟悉得甚至連閉著眼睛也不會迷失其中了。

而其實, 細細想來, 那個地方,卻又何嘗不是如同雲間蜃樓, 虛空縹緲, 陌不可及?

那座由無數間華麗宮殿連綿簇疊而成的宮城中, 已是不知道有過多少次的君臣朝會了。

今日的這場朝會,本不過也隻是那無數次中的其中一次罷了。

但因為一個名為李穆的人,今日注定,將成為一次特殊的朝會。

誰能想得到,當初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傖荒武將,竟然青雲直上,踏步淩霄,以大司馬的身份淩駕百官,握權行令,威儀赫赫,從今往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洛神未能親曆這場朝會,但卻能夠想象出那一幕,金鑾殿中,百官肅立,李穆金冠朱衣,在陛台之前接過印綬的那一刻,場景該是何等的榮耀。

投在他身後的無數道的目光裡,除了敬畏、豔羨,必定也是少不了充滿嫉恨和不滿的陰暗的窺伺。

這是屬於寒門的勝利,也是烙在世家額頭的恥辱。

她更是能夠想象,當在朝廷執牛耳多年的父親隨後遞出他親筆書寫的那一道辭呈,從口中說出就此告病歸隱的那一句話時,滿朝文武,丹陛上下,那些人在那一刻,又該是受到了何等的吃驚和震動。

當晚,夜幕才剛剛降臨,一輛宮車便在儀仗的護送之下,停在了高府的大門之前。

太後高雍容帶著幼帝,出宮來到高府,親自前來探視高嶠。

李穆還在外頭,沒有回來。

高嶠退朝歸家,入了書房,那扇門便一直閉著,得知太後帶著幼帝駕臨,也未曾露麵。

洛神帶著家人到前堂跪迎鑾駕。

高雍容麵上帶著微笑,和洛神寒暄著。

洛神看得出來,雖然已在掩飾,但堂姐的寒暄,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她知道,在堂姐和那些文武大臣的眼裡,父親的這道請辭疏,來得應是有些突然。

兩人說了幾句話,高雍容便問高嶠的身體。

洛神引著她和幼帝去往書房,到了門前,輕輕叩了下門,門便從裡應聲而開。

高嶠立於門後,素冠青袍,廣袖寬袂,麵容消瘦,神色嚴肅,望著門外沿了廊階上來的高雍容和幼帝,身影一動不動,等她牽著幼帝到了自己的麵前,才後退了一步,下跪道:“陛下與太後蒞臨寒舍,高嶠未能前去相迎,乞望恕罪。”

高雍容輕輕推了推幼帝的肩膀。

幼帝才四歲多,尚未就學,卻已經極其機靈。

去年國中大亂之前,高雍容曾力請高嶠擔任太子太傅。洛神也知父親確實有意等太子再大些,便親自教導他讀書。沒想到隨後天師教和許泌相繼作亂,國無寧日,這事便擱置了下去,直到如今。

那孩子牢牢記著來自母親的叮囑,走到了高嶠的麵前,伸出手,捉住高嶠的衣袖,口齒清晰地說道:“外祖父快請起,勿折煞登兒……”

見高嶠抬頭似要說話,高雍容已跟著走了上去,搶著扶住高嶠,說道:“伯父快快請起!今日侄女帶著登兒回來,是以家人身份來探望親長,懇請伯父千萬莫將朝廷裡的那一套跪拜之禮搬來家中。若是如此,便是見外,不拿侄女和登兒當做自己人了。”

高嶠不再說話,慢慢地從地上起來,盤膝坐到一張方榻中央。

洛神引高雍容和幼帝也就座,下人很快上來茶水,洛神挽袖,跪坐一旁,親自衝茶。

高雍容問高嶠的身體,語氣裡充滿了關切。聽高嶠道自己並無大礙,鬆了口氣,說:“侄女早就想領登兒來探望伯父了,先前一是事務紛繁,二來,聽聞伯父近來閉門,怕打擾了伯父清心休養,一直未能成行。今日終於回家,見伯父安好,我也放心了。懇請伯父寬心,好生休養身體。伯父安康,便是我大虞之福。”

高嶠不置可否,目光落到了坐於高雍容身畔的幼帝身上,仿佛在想著什麼,微微出神。

高雍容覺察,忙道:“登兒資質愚鈍,也因年歲小,未正式進學,但侄女不敢鬆懈,平日無事,自己便勤加教導,教他一些堯舜禹湯、先賢古聖的事跡,盼望他日後能成一代明君。好在這孩子勤奮,一心向學,先帝去後,也算是叫我還有所慰藉……”☆思☆兔☆在☆線☆閱☆讀☆

仿佛被自己的話勾出了傷心,她眼眶微紅,低頭取帕,輕輕拭淚。

高嶠收回目光,點了點頭:“孺子可教。”

高雍容破涕,麵露笑容:“伯父謬讚了。去年先帝還在世時,先帝便想請伯父擔當太子太傅,親自教導登兒讀書。不想後來國亂,先帝不幸駕崩,此事便就不了了之。如今國事平定,趁此機會,侄女有一不情之請。等伯父身體休養好了,日後能否撥冗做登兒的太傅?伯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登兒便能學得伯父一二分,於他日後,也是大有裨益。”

高嶠注視著高雍容,一語不發。

書房之中,突然安靜了下來,耳畔隻聞茶壺肚裡水沸發出的咕咚咕咚的氣泡之聲。

氣氛忽然變得有些異常。

洛神倒好茶,輕輕送到兩人的麵前。

高嶠終於開口了,一字一字地道:“自古,國君才學如何,從來都在其次。君王德行,方為第一。”

他的語氣,聽起來很是凝重。

洛神悄悄看了眼父親,又看向堂姐。

高雍容仿佛一怔,大約也沒料到高嶠會如此接話,頓了一頓,立刻反應了過來,笑道:“伯父說的極是。侄女的意思,是登兒除了學業從師於伯父之外,亦需伯父多多教他為君之道、做人之理。”

她示意幼帝,要他向高嶠行弟子向師的跪拜之禮。

那孩子被母親教得很是伶俐,立刻起身,要向高嶠行弟子之禮,卻被高嶠扶住了。

他的臉上露出笑容,凝視著那孩子,溫聲叫他坐回去,不必向自己行禮,隨即轉向高雍容。

“陛下這年紀,如同樹苗初初紮根於地,正是教導的良機。忌溺愛放縱,學業再有明師加以引導,日後,方有可能成一代明君。我是不能擔當此任了。琅琊顏瑰,才學遠勝於我,年輕時便以誠孝聞名鄉裡,他可為帝師。另有馮衛,品性才學,亦可勝任。我去了後,你可聘他二人為太傅。我料他二人,必會儘心儘力教導陛下。”

高雍容沉默了片刻,忽然望向洛神,微笑道:“阿彌,勞煩你將登兒暫時領出去歇息,可好?”

洛神知她今晚過來見父親,必是和白天父親提交的那道請辭有關。方才說了那麼多,此刻才是要進入正題了。

她望了眼父親,見他神色淡然,諾聲,起身牽著幼帝出了書房。

等洛神走了,高雍容道:“伯父,實不相瞞,侄女今夜回家,既為探望伯父,也是想要懇求伯父,能否收回請辭,往後繼續留在朝廷?”

“我知此為不情之請。伯父因了伯母之殤,至今悲慟難當。侄女亦是感同身受。但人死不能複生。伯父心係北伐,又正當壯年,合該是大展雄圖,一展壯誌之際,倘若就此退隱,不但是我大虞朝廷的損失,於伯父自己,難道便不可惜?”

她頓了一頓。

“何況,我也將伯父一向視為親長,在伯父的麵前,也不隱瞞。之所以盼望伯父能留下,除了方才的緣由,也是為了登兒考慮……”

她眼圈漸漸又泛出了紅痕,語氣悲傷。

“先帝不幸病去,登兒年紀幼小,我又是個婦道人家,孤兒寡母,境況本就艱難,叛亂甫定,朝廷依舊內憂外患,倘若伯父走了,往後再有如此亂局,誰來主持大局,誰來輔佐幼帝?侄女懇求伯父,等身體休養好了,以大局為重,留下繼續主持朝政。大虞不能沒有伯父!”

高嶠道:“馮衛代我為內相,李穆居大司馬,二人一主內,一主外。我亦擬好一乾可重用的官員名單,今日已隨辭呈一並提交。往後你以太後之尊,輔佐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