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1 / 1)

清苓能說什麼?走唄!

第39章 還有比她更倒黴催的

張有康這個點剛從江對岸的縣城回來。

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提著深底菜籃,肩上還挎了個布兜。

“張爺爺!”清苓看到他,興衝衝地跑上前,接過他手裡的菜籃,關切地問,“路上順利吧?不是說和裡根叔一塊兒去的嗎?咋就您一個人回來?”

張裡根是張有康的遠房堂侄,也是近山坳的,家住矮墩橋東,既順路、又是沾親帶故的長輩,照理說該先送老大夫回家才是。

“是一塊兒走的,回來時路過公社,被幾個大隊乾部拉進去談事,這不沒幾步路,我就先回了。這點路天天走,還能累著我啊。”張有康樂嗬嗬地解釋。

“那能一樣嘛,上工又不用提重物。”清苓把籃子挎在胳膊肘上,扶著大爺進屋。身後的男人完全被她拋到了腦後。

還是出來迎接的張奶奶發現,客氣地問:“喲,小夥子你找誰啊?”

向剛不指望那丫頭介紹,卸下肩上的竹筐,放下手裡的藤籃、行李,禮貌地朝張奶奶頷首致意:“張奶奶,我向剛啊,矮墩橋西向永良家的,我回來看看你們。”

一聽是七年前離開村子外出打拚的向剛,張有康老倆口免不了一陣唏噓。

想當年,向永良和他爹也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響當當人物——爺倆個組織平民遊擊隊,打鬼子、助紅軍。抗戰勝利後,上頭來了個首長級人物,親自給這對父子兵授紅帶、發獎勵,並鼓勵十裡八鄉的漢子們向他們學習。

如此一來,附近村寨的人都知曉爺倆的事跡了,或是出於崇拜、仰慕,或是真心喜歡向永良這個壯小夥子,於是,家裡有閨女的,十個裡有九個瞄上了向永良,剩下那個也是因為自知配不上他、從而選擇默默放棄。

家裡沒閨女的則是扼腕不已,恨不得時光倒退十六年,生他十個八個閨女出來,好和向家結親。

隻是誰也沒料到,向永良最後選擇的竟是個外地女人,還是前來投奔親戚無果、被向家收留了幾日的。

要家世不知根底、要嫁妝沒嫁妝。眾人跌破眼球。

可架不住向永良喜歡啊,十裡八鄉的姑娘再賢惠、能乾,有他心上人漂亮、氣質、會打扮嗎?

就這樣,向永良和這個女人結了婚。

頭三年還算恩愛,小倆口生了大胖兒子、住進了新起的房子。可到了第五個年頭,災難來了:向永良擔著一筐新打的糧食去縣城換布匹,想給兒子、媳婦做身新衣,在輪渡碼頭看到一個中年婦女跳江,熱心腸的他沒多想便英勇地跳下去救人了,結果人是救上來了他卻喪了命。

向永良捧在手心嗬護的媳婦一夕間成了寡婦,上要伺候傷病的公公、下要照顧四歲的兒子。向永良在時,她可是連碗筷都不用洗、更不說下地鋤草、挑糞施肥的。

可以這麼說,嫁來向家這四年,她除了懷孕前做過幾頓飯、喂過幾次雞,懷孕後儼然成了太後,向永良更是時不時地圍著她轉——忙完農活忙家務,忙完家務還得給媳婦搓洗換下來的內衣褲。

孩子生下來後更加不乾活了,成天抱著兒子東家長、西家短地轉悠,村裡的婦人就沒見過這麼清閒的。啥活不乾,還特彆受丈夫寵愛。一雙手比之剛來農村那會兒還要白嫩。

可向永良一走,家裡就亂了套了。

起早摸黑、沒完沒了的家務、農活,全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向老爺子因抗戰時落下的舊傷複發,乾活使不上力;四歲的向剛,畢竟還是個孩子,再懂事也就喂喂雞、擇擇菜。

這麼一來,重活都落在了女人頭上,女人吃不了這個苦,於次年開春,農耕還沒開始呢,丟下家裡的一老一小,跟著江口埠一個下鄉考察的技術員跑了。

爹死了、娘跑了,剩下爺孫倆相依為命。

隻是向老爺子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差,加上兒子、兒媳的事帶給他的雙重打擊,生命力流失得尤其厲害。向剛七歲時,向老爺子不甘心地睜著眼撒手西歸。

淪為孤兒的向剛,小小年紀就開始自力更生的生活。

幸得心善的鄰居大爺,時不時地伸出援手、幫扶一把,讓他撐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寒冬酷暑。

可是好景不長,三年|自然|災害,村裡顆粒無收,山上、地裡光禿禿一片,雁棲江連著幾天看到餓殍,還有亂吃東西中毒死的。總之,村裡村外一片慌亂,時不時聽到悲戚的哀嚎。

鄰居大爺也沒能撐過去,於最後一個災害年病死在床頭。

那一年,向剛十一歲。

因著三不五時的家庭劇變,本該活潑開朗的少年,變得越來越沉默、疏離。

不知哪個人傳出來的,說他肯定是掃把星轉世、誰挨了他誰倒黴。

沒見風光無限的向家,十年不到落得不成樣子。

出於好心幫襯他長大的鄰居大爺,原本那麼健朗的身子骨,和掃把星相處後,熬不過四年就去了。

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口耳相傳,村裡大多數人都信了掃把星這一說,見著他就繞道走。好不容易挨過三年災荒,可彆因為這個事倒了大黴。

其實,那幾年村裡不是沒死人,隔壁大隊死的還要多,個彆人的死狀比鄰居大爺還要慘,卻也沒見人怎麼傳。說來說去,誰讓離得近呢,向家死的人又多,農村人嘛,免不了封建迷信。三姑六婆幾張嘴皮子上下一碰,搞得人人自危,都以為向剛是黴星降世。

也就個彆幾戶明事理的老人,以及原先和他爹處得較好的漢子,依然能幫則幫,沒將這種迷信話當一回事。張有康和舒建軍兩家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舒建軍倆口子過世後,依然有人大嘴巴,說什麼肯定是和向家那小子走得近了染了黴運才死的。

許是向剛那會兒已經離開村子,而喜歡饒舌的舒老太一家,一心想要霸占老大家的房子,恨不得把“掃把星”這個稱呼按在舒盈芳頭上、好將她掃地出門。因此沒幾個人附和。漸漸的,也就沒人再提起向剛以及他家那點倒黴事兒了。

第40章 功勞白辛苦

向剛那年賣了家裡值錢的東西,跑去縣城買了副棺材,安葬了鄰居大爺後,又頂著村裡人白眼加唾沫的惡劣態度,堅持為大爺守了三年孝,十四歲那年,背著行囊離開了村子。

誰也不知道他當年去了哪裡,也以為此生他都不會再回來。畢竟,老家留給他的回憶實在稱不上好。不回來完全能理解。

“他也是個可憐孩子。”張奶奶給清苓講完向剛的身世,抹著眼角輕歎,“大人造孽,讓個孩子來承擔,偏那些饒舌婦,揪著這事兒非要說他是倒黴星轉世……”

她倆蹲在灶房忙活,說得很小聲。正在院子裡潑水、搬桌椅的爺倆不會聽到。

不過就算聽到,向剛也不會在意。在意的話,他今天又何必回來?

院子裡的向剛,被張有康問起這些年的情況,挑重點說了下。

十四歲那年他離開雁棲村,外出闖蕩。無意中救了位高權重的首長一命,問起他的身世,才得知,那首長恰是當年給他爺爺和老爹授紅帶、頒獎狀的人。

老首長得知他家的境況,唏噓不已。歎說當年若是勸服向永良入伍參軍,向家也許不會是這副光景。

完了見他資質不錯、又肯吃苦,破格舉薦並支助他去軍校念書。也虧得向剛成器,軍校期間表現突出,畢業後又以最優異的成績,進入老首長率領的部隊,一路摸爬打滾,奮鬥至今。★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向剛說得輕描淡寫,張有康卻不覺得他這一路走來真有這麼順利,隻是見這孩子不願多說,也不便多問。

“有時間回來看看也好。”張有康輕歎,似乎想起了什麼,回頭往灶房掃了眼,壓低聲音說,“你還不知道你建軍叔已經沒了吧?”

向剛坐姿一正、神色肅穆:“我聽小芳說了。”

“丫頭已經跟你說了啊?”張有康愣了一下,接著釋然道,“也是,都過去三年了,是該從悲痛裡走出來了。那孩子也不容易……你當年走後,建軍倆口子每逢清明、冬至都給你家還有老李頭的墳前除草、添土,這趟回來,於情於理都該去他們的墳頭祭拜一下。”

向剛點點頭:“我省得的。”

“省得就好。”張有康點點頭,見向剛已經給院子潑了兩遍沁涼的井水,熱氣總算沒那麼重了,招呼他坐下來休息。

“喲,這麼滿一筐草藥?丫頭采的?”忙完手頭的活,老大夫才發現角落的草藥筐,先是驚喜,接著皺眉,“那丫頭又進山了?說她幾遍了,山裡有狼、有野豬,小命不想要了?”

清苓端著涼拌好的冰草出來,聞言,一個趔趄,差點把碗給摔了。

她就說嘛,這男人哪是來幫她忙的,幫倒忙還差不多!一次性扛來這麼滿一筐草藥,能不讓大爺生疑嘛。

她本來計劃得多好啊:隔天帶一味藥下來,且是山腳能找到的常見品種,數量多點沒關係,這個季節草長得快嘛。

可現在瞞不住啦,不僅滿筐的多品種藥材,還有藤籃裡的蟾衣、蟬蛻、蛇蛻,豈是隨處可見的東西?旁人就算了,可大爺赤腳醫生出身,老眼毒辣著咧。

瞪了眼罪魁禍首,清苓擱下手裡的碗,顛顛地跑至張爺爺身邊,扶他落座,瞞不過乾脆不瞞了,但請容她小小的禍水東引一把:

“張爺爺,我很聽話的。這些草藥其實都是他采的。這不來看您二老,哪有空手來的道理嘛!”

對於某人投來的詫異眼神,心虛地沒敢回視。

“真的?”老大夫扭頭看向剛,“你才回來就上山了?”

向剛哭笑不得,這丫頭可真會給他攬事兒。

不過關於後一個問題,倒是好解釋:“我從後山那邊繞上來的,途中遇到小芳,見天色不早了,就一塊兒結伴下山,晚了怕不安全。”

這就解釋得通了。

張有康點點頭,“不過後山那片這幾年也說有狼出沒,以後還是走村道吧,省也省不了多少時間。去年農閒時,大隊組織社員把村道平整了,下雨天沒以前那麼爛泥掛漿了。”

向剛點了下頭,瞥見那丫頭眼神左躲右閃,生怕他追著問似的,心下好笑,轉移話題:“大爺這幾年身體咋樣?聽小芳說你今個去縣城了?怎麼?咱們大隊到現在都還沒成立供銷社?”

“可不是!不僅沒有供銷社,代銷點都沒設一個。”老大夫招呼著向剛嘗嘗涼拌冰草,還把清苓誇了一通,說這是她搗鼓出來的,夏日裡吃這個既爽口還降火氣,以前咋就沒人發現這也是一種野菜呢……

直把清苓誇得臉蛋兒都快埋地上了,才樂嗬嗬地說起代銷點的事兒,“四年前就說要設的,後來不知怎麼滴,沒下文了。直到前陣子才又聽書|記提起,說最遲今年底,一定把代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