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258 字 6個月前

相對難很多,而天亮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就起,那就更難了!

讀書人強調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學習,因為晚上就沒有天光了。此時的照明條件也就是那樣,哪怕是貴族已經能用上燈燭,也終究不便——這就讓春天五點鐘起床在外麵很不常見。看著離天亮還早著,就算是再勤奮的學子,也不會想著起床。

聞雞起舞是美談,而之所以能成為美談,正是因為少見啊!

而在太平書院,這隻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個早晨!所有學子聽到更夫敲板聲,就算是舍不得床鋪的也不會賴床超過半刻(這也多虧了齋中管得嚴,且此時也沒有手機之類的娛樂工具,到了時間就得吹燈睡覺,算起來學生的睡眠時間肯定是足的)。

燈燭光中,早就形成習慣的齋中學子發出‘踢踢踏踏’的聲音。有人忙著穿衣疊被,有人忙著洗漱,還有人在搶廁所,在太平書院可沒有小書童伺候,這些日常小事大家都隻能自己做。

“任重,我去打熱湯!”林正則趿拉著鞋履,匆匆忙忙的,鞋子腳後跟還沒提起來!(‘任重’是齊子輿的字)

讀書人重禮,按理來說不應該如此‘失禮’,但不急不行啊!

宿舍區這邊每三齋有一個熱水房,這裡有許盈按照上輩子印象複原的‘老虎灶’,不用費多少燃料就能保持近一百學子的熱水供應——此時還是春天,早上洗漱肯定要用熱水,一般一間房裡的三個學子用一個大錫壺裝一壺水就夠用了,所以學子們都是三人輪流早上去打熱水的。

這個時候大家都要洗漱,可想而知熱水房那邊肯定在排隊!

排隊人數倒不會很多,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但問題是排到後麵的人就是溫水了!這誰願意?

今日輪到打水的林正則本就起的稍遲,不著急才怪了!

第281章

學子們陸陸續續起床,如此整個太平書院也就‘醒來了’。

梳洗料理之後,天色依舊未明。眾學子也不忙,而是列好隊伍在點了路燈的道路間晨跑。這個時候的讀書人還不同於後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此時的讀書人精通騎馬射箭之類再正常不過,很多儒生武力值高的很!所以私學之中組織射箭等體育活動非常常見。

這種情況下,許盈一早提倡學子須得晨練,如此才能鍛煉身體,使整日枯坐學經不至於沒有精力,這被認為毫無問題!所以太平書院就有了早上晨練,傍晚散步,以及日常上騎射課的傳統。

等到晨練完畢,書院中數百學子這才去食堂排隊打飯。

書院供飯講究的是吃得飽、實惠,雖然沒有故意粗茶淡飯,但要說大魚大肉也說不上。比如說早飯,常見的就是蒸餅、醬菜、粥羹之類,每個人還補貼一個煮鴨蛋——太平書院是三餐製,不三餐製也不行,這些書院學子起床很早,一整天學習消耗也很大,又正式年輕時候,真要是像外麵一樣一天兩餐,那必然是要餓的受不了的。

對於富貴出身學子來說,對飲食一開始肯定有不習慣之處,但時間久了,也就好了。畢竟相對於外麵普通人家,這樣的夥食已經是天堂一樣...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即使是錦衣玉食的貴公子,抵觸心理也會大大減弱。

等到早餐用完,天色正好微微亮,稍稍休息一會兒,眾書院學子就去了各自教室‘早自習’。

早自習結束,天色大亮,一天正式課程就開始了。大家因為選課不一樣,課程表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所以即使是同班同學,這個時候都會去到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選課——許盈采用的是大學時常見的選課,而不是義務教育階段更普遍的固定教室、固定課程。

對於其實有基礎的太平書院學子,這樣選課自然更加合適...他們隻要選夠足夠的課,保證學分,書院不會乾涉他們非要選哪一門課,或者絕不能選哪一門課。

“中山先生的《論語》講的真好啊!”中午食堂吃飯的時候,剛剛上完課的林正則和同選了這門課的齊子輿嘖嘖稱讚:“雖說《論語》是發蒙之書,書院裡誰都早早學過,但卻是能治一輩子的...之前聽許多先生說過《論語》,像中山先生這般能每每令人有所得的卻不多。”

齊子輿對此表示同意,同時示意打飯大媽要一份飯,一份常菜。書院食堂的中飯、晚飯一般隻提供套餐,也就是‘常菜’,這方便食堂工作,也方便了後勤。一般常菜有兩三種選擇,比如今天就有兩種,齊子輿選的是一份菜湯、一份醬菜、一份蒸豬肉、一份飯的套餐。

另一份套餐什麼都一樣,就是蒸豬肉換成了烤魚...按照太平書院的規矩,中飯、晚飯必須見葷腥,魚、肉都可以。不過相較而言,如果是肉的話,分量就會很有限,選魚蝦等水族之屬分量就會多很多。

這很正常,太平書院地處水澤,這等魚蝦最是價賤!

林正則不愛豬肉,乾脆要了帶烤魚的常菜:“豬肉腥燥的很...不過說來,最近食堂好多豬肉,上回還用豬肉做了烤肉——最少見的是羊肉,書院每歲隻有立冬才會安排羊肉羹!”

“書院在附近沼澤中自己養豬,如今漸漸能供應上了,自然豬肉多了些。”齊子輿對此了解的多些,慢條斯理地吃了一口蒸肉,這才道:“至於羊肉,如今南方牛肉還易得些,羊肉實在太難!”

南方羊養的問題直到南宋時期才慢慢得到解決,而且那個時候南方的羊往往極瘦極小,根本沒有北方羊的肥豐!而具體到此時,羊肉供應在南方可想而知有多難...就是貴族群體也是不長吃這個的。

“想著羊肉羹?還不如想想鴨羹...”齊子輿現實多了。

許盈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給太平書院的學子提供充足的營養,所以在書院後勤補給上很下功夫。按照他的想法,是想過養雞的,但這不太成功——在沒有現代醫藥、現代消毒設備等等的情況下,其實不太好搞大規模養殖,許盈在豫章的是時候想養豬也沒有辦養豬場,而是鼓勵莊園客每家自己養,他出豬種和便宜賣的酒糟做豬飼料,隻要求最後莊園客將豬固定賣給他。

這等於是化整為零,規避了養豬場可能的豬瘟等問題。

許盈解決了蚯蚓養殖的問題,成功讓雞能夠少吃糧食(這年頭糧食很貴),多吃蚯蚓,大大節約了養殖成本,但卻沒能解決大規模籠養帶來的其他問題。

古代也有專業養豬、養雞發家致富的人家,但這種規模化養殖和現代人想的‘規模’絕對不是一回事。所以許盈想的很好,最終卻隻能達到比如今家庭養殖大一些的規模,而無法達到現代養雞場,哪怕是鄉下小養雞場的程度。

後來養蚯蚓的技術傳回了建鄴,倒是在建鄴周邊分散搞了好幾個個養雞的地方...供應建鄴總是好買賣。

真正在長城縣這邊做起來的是養鴨,此時專業的養鴨人已經挺常見的了。而且許盈也是在此時才知道,大家平素吃蛋,多的是鴨蛋,雞蛋很少。普通人家,特彆是南方的普通人家,養鴨的非常普遍,養雞反而不多。

一般人家養兩隻雞,平常可以放在草叢裡散養,用不著家裡出糧食。但稍稍多養幾隻,小戶人家門前一畝三分地就不夠雞去啄了,平常覺得雞能吃多少,其實觀察過的都知道他們很能吃!百來隻雞把一個小山頭啄禿了再正常不過。

在南方養鴨則不同,鴨子可以去水裡找活食,南方水網密集,這是天然條件好!家裡就算是養了一群鴨子,也隻要有個孩子可以看著,像放牛一樣牧鴨就可以了。

而且,環境合適的話鴨子下蛋其實比雞多,為什麼雞蛋會更主流?許盈猜測可能是雞更不‘挑剔’。鴨子下蛋是需要水裡‘活食’的,這在現代社會也一樣!村裡養的鴨子,哪怕是圈養,想要它們下蛋,也得每日主人去給撈水藻、活食,不然就沒得蛋了!

左右這個時候沒有飼料,也很難籠養,在水鄉之中,倒是養鴨更靠譜。▽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許盈又不是個頭鐵的,知道這一實情之後很自然地就停了養雞,換成了養鴨...於是原本想的雞蛋補貼,也變成鴨蛋。

學子們平常鴨蛋消耗多,而等到鴨子老了,下蛋少了,鴨子自然要被宰掉。這種鴨子肉很老了,又因為下蛋,幾乎隻剩下一層殼子,怎麼做都不會好吃。所以在食堂一般拿來燉湯,和醃製後的萊菔一起燉,正是後世的老鴨酸蘿卜湯!

每年有幾次宰鴨吃鴨的機會,漸漸的,這‘老鴨酸蘿卜湯’也算是太平書院的‘名菜’了。

想必,多年以後,學子們離開書院,各自分散,這‘老鴨酸蘿卜湯’也會和宿舍、老虎灶熱水、晨練、書院銀鵲冠等等一起變成影響學子一生的回憶。甚至成為一個‘典故’也不奇怪,曆史上多的是類似的情況。

“哼,不論羊肉羹、鴨子羹,我都要!”想到老鴨酸蘿卜湯的酸酸的口味,林正則突然覺得碗裡的蒸肉不香了:“左右明日是三月三水邊拔禊的日子,書院放假,許咱們外出踏青!到時候哪裡去不得?長城縣酒舍羊肉做得,鴨肉也做得!”

今天書院裡的氛圍相對‘躁動’,就是因為明天有假期。就和後世的學生一樣,放假前一天總是有些飄的。

“說來也有些古怪,外頭用的鴨還沒食堂的那麼老柴,為何鴨子羹反而不如食堂風味了?”最後放回碗碟的時候,發願明天要隨便吃喝的林正則又忽然有了這種感慨——他沒有說的是,在家時這種感覺更明顯!家裡大魚大肉無一不是精挑細選的,他卻反而覺得膩,根本沒有在書院食堂時的滋味。

“大概是太過精細,反而失了食物本味?若衝先生在《吳中清味》中不是說過這個?”齊子輿如今也是許盈的粉絲了,許盈的文章他當然也會看。而《吳中清味》是許盈一年前寫的一篇小品文,說的是自己一年四季在三吳之地吃吃喝喝的事。

這些吃的喝的都不是什麼昂貴罕見的東西,經常是隨處可得的蔬果、野菜、河鮮、山珍之類。至少在江南一帶它們都不少見,屬於本地普通人都吃的起的!

但許盈有許盈的烹飪方法,雖然隻是簡單處理,卻能保留食物的新鮮,激發其本味,而且還非常有文化人講究的‘美感’‘詩意’。這有點兒像宋代文人《山家清供》的路子,其實隻是很普通的食物,但就是在淡淡煙火氣中品出十足的雅趣、雅味。

此文一出,立刻成為風潮,正正戳中了世家大族的口味!不僅僅是僑居在南方的北方勢族流行起食用那些江南特產,就是南方勢族本身也像是才發現身邊早有的這些美味,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這股潮流。

第282章

此時之人喜愛遊玩山水,在家營建園林,以及春踏青、秋登高等習俗其實都是這一點的體現。而春天傳承自上古時的踏青、賞春、水邊拔禊等風俗也融為了一體,成為三月三這一日的保留節目。

許盈這一日起的很早,因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