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283 字 6個月前

他準備的那些作坊也陸陸續續就位,整個隨園正好趁著開春正式運轉。

這裡的運轉,指的是隨園中的田地,以及作坊。至於說打造‘隨園’這個品牌,那還要再等等。此時的人喜歡遊覽自然風光,春秋之景最為宜人,春遊有三月三,秋遊有九月九,都是一時盛景!而其中,又以春日踏青最為盛行。

寒食節過後,肯定一日明%e5%aa%9a過一日,這個時候邀請朋友們去隨園,才正是好時候!

寒食節其實是一個流行於北方的節日,此時南方卻是少見的。不過如今建鄴有著大量僑居勢族,始終按照在北方時的樣子過日子,寒食節自然也是照舊的。而按照寒食節的傳統,寒食節前後三天不得開火,吃喝都得是提前準備好,到了這三天就用冷食。

這三天許盈也不能出門,他乾脆趁此時間,讀書之餘親手寫些請帖,等過幾日發出去,做一個隨園雅集。

正在設計請帖時,楊微來尋他。倒也不是有什麼正事,不過就是寒食節期間悶在家裡無聊,想著許盈這裡熱鬨一些,便過來了。

蔡弘毅也在,他和許盈一起商量著請帖用什麼花樣...這個時候帖子一類的東西也才剛剛興起,花樣真的不多。蔡弘毅是在許盈身邊呆久了才知道這些小東西還有這麼多說法,他本身也不是一個呆板的人,很快就能給許盈出主意了。

楊微來了,這件事自然就被放下了。三人圍一小幾坐下,劉%e5%aa%9a子過來給三人倒蜜水。如今天氣還有些寒涼,寒食節期間蜜水也是涼涼的,許盈抿了一口就放下了。倒是蔡弘毅本就不愛喝溫的、熱的(酒除外),竟一口氣飲儘了。

許盈將玉工製好的歙硯、端硯各拿了一方給楊微看...相比起此時堪稱‘簡陋’的石硯,許盈拿出來的自然精致的多。設計更科學,更方便使用隻是小節,畢竟硯台的功能本身就很簡單,玩不出花來。更重要的是,經過設計後的硯台已經不隻是硯台,更像是一件玩物。

一件屬於文人的玩物!

端硯、歙硯能名揚天下,既是因為二者有實用性,譬如善於發墨,又譬如嗬氣成水、墨不乾涸什麼的,也是因為二者很美觀。

表麵上美觀比實用性更重要,因為那點兒實用性真的很不‘實用’!畢竟這等名硯價格高昂,因為那點兒優點而省下的墨、省下的功夫與之相比,實在不能讓人心動。而美觀就不同了,說到底大家都是視覺動物。

但實際上則不然,這兩者都很重要!如果真圖美觀,那為何不直接用玉、用瓷?也有人用更漂亮的材質製硯,但這些更漂亮、更昂貴的原材料也沒有因此就壓倒了四大名硯!

許盈拿出來的這兩方硯台都已經用過墨了,當下許盈取了自己常用的墨錠來,用水盂滴了幾滴水,一開始並不著急磨墨,而是發了一會兒——磨墨這件事是不需要急的,磨一點兒用一點兒,墨錠就放在一旁任它發,一天下來隻會越用越好用。

“到底是若衝你精細,就連硯台、墨塊都如此精心。”楊微也是常與筆墨紙硯打交道的,自己上手磨了幾圈墨,又拿筆沾了沾墨汁,下筆寫了幾個字,立刻知道這硯台好、墨也好!

聞了聞,墨中竟還有一種冷香...製墨的時候確實加了香料。

許盈倒不喜歡墨裡各種香味,若是上等精製的墨,本身的味道就會很好聞。但這個時候的人愛香成癡,加了香之後應該可以顯得更加高檔,也更好賣——他拿來給楊微試用的這一款,已經是比較清淡冷清的香味了。

就算是他用,也覺得不錯。

楊微把玩了一會兒那方小小的端硯,這方端硯以墨膛為池塘,邊上則有一株桑樹臨水,樹下是一小碼頭,一豆粒大小的人物則在碼頭邊洗硯台。對應‘洗硯池’的典故,池中墨汁好像是日日洗硯,經年之後池水都染黑了一般!

典雅又精巧,就算是見慣了好東西的楊微都愛不釋手起來...平常用自己的硯台不覺得有什麼的,硯台不就該是那樣麼!但現在再看,就覺得那實在是太粗陋了。

許盈自然看得出楊微的喜歡,不等楊微開口,便將這硯台送給了他——不愧是曆史上能征服文人墨客的文房,此時拿出來也正正搔中這些人癢處!許盈可是很清楚的,自己這位表兄平素並無太多物欲,而就是這樣的人也會有開口討要之心,就更不要說彆人了。

“我也不推辭了,推辭倒顯得虛偽。”楊微並沒有作態,爽快地應了下來:“倒是讓若衝見笑了。”

就在兩人閒聊時,用餐時間到了,婢女捧來了乾粥和醴酪。

寒食節三日不動火,吃的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食物。窮苦人不用考慮吃什麼,往往就是有什麼吃什麼。至於貴族人家,則常見乾粥和醴酪兩種食物。其中乾粥不是粥,醴酪才是粥。

乾粥其實更像是後世的炒米粉,將米或者麥炒熟,然後磨成粉,與其說是乾粥,還不如說是乾飯,這是此時外出之人最常見的乾糧。

至於醴酪,則是一種粥的總稱,根據配料的不同有不同的叫法。用麥煮粥,煮到麥粒消融,仿佛酪漿一樣,這就是醴酪(其中的難點並不在於麥粒消融,而在於煮過的麥粥如同酪漿一樣潔白。這需要烹飪者對麥粒精挑細選,對使用的烹飪器具質量、清洗方式有要求)。

婢女送來的這份放了一些乾果,許盈能分辨出來有杏仁、紅棗兩種。

許盈不喜歡氣候還寒涼的時候吃醴酪(若不是氣候還寒涼,三天前的醴酪也不可能三天不變壞),揮揮手,讓劉%e5%aa%9a子去取自己的‘零食’。

各種乾果,如杏仁、核桃、鬆子、榛子等等;各種果乾,如紅棗、乾桂圓、葡萄乾、等等;各種果脯,如蜜漬的桃片、杏子、棗子什麼的;各種肉乾,用多種香料炮製的牛肉乾、羊肉粒、豬肉脯、肉鬆......

另外還有點心三種,一種類似蘇式月餅的酥皮餡兒餅,有豆沙餡兒的、蓮蓉餡兒的、蛋黃餡兒的三品。一種類似後世的早餐餅,是長方形的一塊,上麵撒了一些乾果碎和砂糖。一種雞蛋糕,軟乎乎的,這也是許盈授意下,由庖廚提前做好的。

最後還有一個分隔盤,每個格子裡裝一種糖果——薑汁糖、梅子糖、牛奶糖、酥糖、麥芽糖、芝麻糖等等,不一而足。

因為大多是甜食,配這些食物的則是一種苦茶...許盈上輩子還挺喜歡冷泡茶的呢。

楊微在北方的時候很少喝茶,不過就算他在北方的時候喝茶,也不會喝過這種清茶。這個時候的茶與其說是茶,還不如說是一種粥!裡麵會放乾果、紅棗、芝麻什麼的(具體加什麼,看個人偏好),甚至還會滴香油!

許盈覺得可怕,彆人卻不覺得。

這個時候的茶與其說是一種飲料,還不如說是一種小吃...當然,此時濃稠的酪漿也不完全是飲料,大家大哥不笑話二哥。

一開始楊微覺得這冷泡茶太苦,但吃著甜甜的糖、點心,這才覺出這清茶的好處。有了這茶,才不會吃到一半就發膩。而且除了一開始的苦,後麵適應這種味道之後就能品出其中的清新與回甘了。

他過去有限的幾次喝茶都是因為道觀中修行時識得的一個道士,那個道士修行很認真,經常需要用茶來提神。楊微和他相熟了之後也嘗試過幾次,但終因味道上難以接受,止步於淺嘗輒止。

相較於當初一言難儘的複雜味道,這次初入口雖然是苦味,卻是不討人厭的。特彆是習慣之後,更是能體會到其中的好——苦味雖然不算讓人有好感的味道,但有的時候人又會非常喜歡一些苦味食物,比如說苦瓜、苦菜什麼的。

到最後,一杯茶飲儘,楊微主動推了推杯盞:“再來一盞。”

<p/

第179章 ※思※兔※在※線※閱※讀※

許盈記憶起上輩子的事之後,或被動、或主動地令一些東西提前出現了。其中看似不起眼,其實對他生活影響極大的,就是吃喝一道!

看起來不過是小事,但人人都要吃喝,而且是日日吃喝不斷!許盈就算是想藏拙收斂,也不會應在這上頭...雖然勢族郎君整天給家中庖廚寫菜譜感覺有點兒怪怪的,但為了不去難為自己的舌頭和胃,許盈義無反顧!

許盈麵前這滿桌‘零食’就是明證,過去他是今天帶來一樣新點心,明天帶來一樣新菜色,日複一日,他的食譜竟然已經和上輩子沒什麼差彆了。

而作為重要飲品的茶,在許盈這裡自然是早早就有了改進的。

此時的茶不隻是像後世人所知的,會加入各種各樣的零碎食物(這在後世某些地區依舊有流傳下來,有些地區飲茶會放芝麻炒米之類)。更重要的是,茶葉炮製技藝就有本質不同!事實上,現代人熟悉的炒茶是明清時期才發揚光大的!

最開始茶葉作為西南、巴蜀地區的特產。隻有當地人能享用,一般就是摘新鮮的。這樣茶葉味道不是很重,但當地人也沒想過特意去保存——就像每個季節都有的蔬菜一樣,除非是做成鹹菜、乾菜,不然也沒人去保存,大家都是吃當季的。

後來茶葉傳到了產地外,要運輸,而且成為比較受歡迎的飲料,全年都有了需求,這才考慮到保存的問題。

一開始的保存手法有多粗糙不用多提,但至少現在茶葉的保存法已經相對成熟了。

現在茶葉一般會做成茶餅,隻不過這和宋代流行的團茶還不太一樣。此時製茶餅一般選用老葉,用米膏相和,然後做成餅狀,陰乾後保存。等到飲用的時候,茶餅還需要炙烤到變色,這才能搗成碎末衝泡。

這樣的茶飲料還得放輔料,芝麻、杏仁、炒米什麼的,還在許盈接受範圍之內。但主流的放蔥、放薑就真的敬謝不敏了。

此時對這種茶飲料的認知有兩個,一則提神,二則醒酒。

許盈肯定是喝不來這樣的茶的,至於團茶,則是不懂製作方法,所以他乾脆跳過了這一步,專攻起炒茶來。

雖然宋代以前都沒有炒菜,這個時候更是連真正的炒鍋都沒有。但以現在的工藝,做個鑄鐵鍋卻是不難的,隻不過成本稍微高些罷了。有了炒鍋,炒茶就要看炒茶師傅了,而在許盈這裡,就是他籠統地說明炒茶的一些注意事項,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領會了。

或許一開始都是失敗,但次數多了總會慢慢接近成功。

其實原本他在東塘莊園時,莊園內並無茶樹,但從彆處引種也容易——茶樹此時早就出蜀了,彆處也就罷了,荊州已經很成氣候了,荊州茶在此時也是有名的。江州雖然沒什麼規模,但確實有人在種!

許盈隻圖自己喝,種的不多。茶葉長出嫩芽之後就令人掐了去炒製,每年就十分富餘了。如今不僅有基礎的綠茶,還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得到了紅茶和黑茶...他自己是很得意這個的,隻可惜時人飲茶習慣和他完全不同,他也隻能自己私下得意了。

眼下楊微如此捧場,還要續杯,倒是讓許盈有種受到認可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