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293 字 6個月前

,一個現代人經過正常訓練,寫文章、作詩詞都不是難事。至於說水平,隻能說平均水平應該好於古人。畢竟現代人不缺教材,而且受到各種文化產品的洗禮,再加上眼界開闊,天然就起點高。

至少比古代一大部分讀書人的起點高!

但要比肩古代大家,這就要看個人天賦了。相比起古人,現代人的思維更加開闊,文學方麵肯定也有了更高的起點,但古人畢竟是開拓者,很多題材已經被他們寫儘了,現代人再寫也脫不出窠臼。

再者說了,能夠在文史上留下大名的古人都是超出了同輩,甚至在曆史的長河中競爭也沒有落下風的人物!這種依靠時光歲月自然篩選出來的大才,天賦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這種超絕天賦,也足以抵消現代人的一些優勢了。

許盈也不求自己一開始就能技驚四座,隻求循序漸進之下能夠在這一方麵表現良好。至於說能不能成為一代文宗,那就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麵子了...行路一百,九十九在自身,還有一步卻是不由己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許盈一方麵學習此時寫文章、寫詩的體例(其實這個時候很多文體尚不成熟,以詩為例,格律要求很鬆散,這讓許盈適應起來很快)。另一方麵,他也嘗試著自己動手去寫。

不管質量好壞,他都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寫一首詩,一篇文章(策論、駢文之類的體例是不定的)。

一開始寫文章肯定是從仿照開始,他都拿此時大家的文章仿寫。寫完之後就收起來,等攢下一些就拿出來評判,覺得不堪入目的就燒掉。若有可觀之處的,就留下來,作為自己進步的一個見證。

這半年多的時間,許盈攢下來文章也有幾十篇了。其中大多數都能看出現在一些名家之作的影子,也是因為這個,許盈隻是

自己總結文章好壞,並沒有拿出去給人品評的意思。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他現在寫文越來越少參考名家之作了。他知道,這是文章到了另一個階段,不管寫的好不好,至少是有自己的東西了。

至於這篇《六國論》,則是他最近的作品。

他除了參考現有的名家之作,偶爾也會參考記憶裡後世的名家作品寫文章。這種作品他是不會收在一堆的,因為其他文章若是被人看到了,他隻說啟蒙之作,多有參考大家,彆人見他是個小孩子也不會說什麼。

但這些文章被看到,那真是解釋不清!

所以許盈一般都是寫完就燒掉,隻有這篇《六國論》是個例外。

雖然是仿照前人文字寫就,但通篇文章也有許盈自己的東西,而且當初寫的時候一氣嗬成,通篇讀來他也喜歡,覺得這是寫文以來最好的一篇文章了。這樣一來,他倒是有點兒舍不得燒。

就算是做個紀念,展示一番自己的進步也好。

許盈也有些糾結,這件事就放下了。隻是事後他再找那篇文章又找不到了,顯然是不經意間夾在了一旁的《太史公》中,他本來就是讀《太史公》的時候有感而發,這才仿照《六國論》寫下這篇《六國論》的。

許盈這篇《六國論》,內容其實大改了很多,畢竟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青年,讀的又是師範大學曆史專業,在曆史上的認識絕對不是一個古人可以相比的——這並不是說大話!古人想要了解曆史其實比現代人困難的多!

不要說現代人有互聯網,任何內容搜索一下就能得到一個大差不差的解答。就算是沒有互聯網,古代的知識傳播也遠遠比不上現代。

古代,哪怕是書香門第,研究曆史的時候也隻有一些官方修訂的史書可供閱讀,了不起了讀一些名氣比較大的野史、筆記。想要更多、更冷門的書,在這個時候難度太高了!古代很多書籍的印刷數量是很少的,和現代圖書根本不能比,一些書籍真的就是極少數人手裡才有。

再加上沒有現代意義上一般人也能接觸的圖書館,查資料是個非常要命的事!

但是在現代,這些問題就簡單多了。

另外,現代研究曆史的學者可

比古代多多了,每年相關的學術專著不知道有多少。還有史學理念的進步,現代人對於曆史的了解是可以吊打古人的。

這一點可以看古人寫的小說,一部《水滸傳》說的是北宋故事,裡麵的種種風土人情卻全是元明時的樣子。這一點,晚明成書的《金瓶梅》更明顯,基本上後世學者都拿它作為研究晚明風俗民情的參考。

現代人寫個小說什麼的,除非是瞎寫,但凡用點兒心的、有曆史背景的作品,誰不會了解了解當時的物價、習俗、穿衣、吃飯?準不準確先不說,但至少都在儘力往上麵靠!這既是因為現代人的曆史普遍學的較好,真要是書裡太亂來,會讓讀者大倒胃口。也是因為現代社會想要查資料佷容易,對於作者而言找到可供參考的史實並不費勁。

在這些基礎上,對於當初的六國滅亡的認識,許盈的視角肯定要比蘇轍更加科學全麵。不能說蘇先生就錯了,隻是他的論據全集中於一點——而事實上,六國亡於秦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事實上,說來好笑,許盈雖然是仿照蘇先生《六國論》寫下自己這篇文章,但文章的核心論點其實來自於杜牧的《阿房宮賦》。

就是那句著名的‘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正如《紅樓夢》裡賈探春說的那樣,他們那樣的大家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外頭殺起來一時之間是殺不死的,得自己人先自殺自滅起來,這才會真正完蛋。

六國為秦所滅,表麵上是秦過於強大,實際上卻是自身的問題!這也是學習曆史時經常強調的‘根本原因’!

雖然嘴裡說著許盈寫《六國論》實在過於唐突,但裴慶還是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隻是這不讀不要緊,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了!

特彆是許盈將‘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句第一段就拿了出來,開篇明義,並沒有挪到最後才發歎,在裴慶讀來簡直震耳發聵!

一般來說,文章風格往往受世道影響,如今大行其道的是綺麗纖弱的文風,如許盈這樣文氣雄壯者十分少見!

或許人會因為喜好偏好某種文風,但就算是有所偏好,

在麵對真正的好文時也會放下偏見。之前裴慶其實沒什麼文風偏好,隻不過受時世影響,平常讀的也是一些精巧文字,特彆是四六駢文,堆砌精雅者甚多!

然而此時讀許盈的《六國論》卻沒有一點兒排斥,一眼掃過之後,就大聲朗讀起來!光讀還不算,乾脆站起身來踱步,一邊讀一邊走動,隨著後麵越來越鞭辟入裡,走動都快了起來。

一口氣讀完,立即發歎道:“好文!好文!人家文如春風,他倒是文如刀匕!所謂字字如刀,刀刀見血啊!”

第53章

說真的,裴慶雖然早就知道許盈不像表麵看起來那樣綿軟,某些時候是很有幾分倔性的。但他內裡竟然性烈至如此,卻也是裴慶沒有想到的——所謂文表其人,許盈既然寫出了這樣有力量的雄文,那內裡是怎樣的情懷就很明顯了。

此時裴慶讀完文章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雖然從他的角度來看,文章文辭其實還有些欠缺,但在如此文意麵前,文辭上麵的問題也都不是問題了!

特彆是文章最後一部分,許盈用了排比反問來總結全文,裴慶反複閱讀,直覺的這是大江大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時鋪天蓋地、密不透風,讀文幾乎要屏住呼吸。

如此,許盈那有所欠缺的文辭反而透露出一種未經雕琢的質樸雄渾。真要是修飾太過、再三推敲,可能就沒有現在這種力量了。

心情不能平靜之下,裴慶抬腳就往許盈的院子走去。等到他來的時候,許盈正在收拾有些亂的書房,臉上還劃了一道灰痕,對於裴慶的忽然造訪完全是一臉懵逼的狀態。 本 作 品 由 思 兔 網 提 供 線 上 閱 讀

不是剛剛才從他這裡借書去嗎?怎麼這會兒又親自來了?

完全不知道裴慶已經評價他的文字‘字字如刀,刀刀見血’了。

等到裴慶拿出《六國論》在他眼前晃了晃,他才反應過來這是怎麼回事。隨即就是不知所措,畢竟這是自己不欲他人看到的文章...但他又不能表現出來,畢竟這是毫無理由可言的事。

裴慶對於許盈這篇《六國論》發表了洋洋灑灑的評論,其中大多數都是溢美之詞,至於‘幼稚’‘唐突’‘大膽’之類的,他都沒有提!隻能說,以許盈的年紀寫這樣的文章確實有些不合適。

但文章本身的水準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種不合適...不管什麼情況,好文章終究是好文章。到了這種時候,許盈的年紀反而凸顯了其中的難能可貴。

“拿來!”

雖然裴慶很欣賞許盈,但平常是很少有這麼多好話的。正是因為看重許盈,所以他才越發嚴格!裴慶很清楚,像這樣的神童反而要用更嚴格的要求去看待,不然的話他們墮落起來也會比普通人更快!

許盈木然地聽著裴慶讚歎,忽然聽他一句‘拿來’,

完全不解他的意思。許盈卻不知道他的茫然,而是挑了挑眉:“如今還裝什麼?能寫這樣的文字,必然不是孤篇,其他文章呢?”

許盈當然可以說沒有,裴慶也不可能強行去把他寫的東西翻出來,但是事已至此,不讓他看又有什麼意義呢?

許盈歎了口氣,轉身從身後的書架上取下一個匣子。還沒等他打開,裴慶先搶了過去。

打開匣子,裡麵有一遝文稿。有許盈相對滿意的文章和詩,至於不滿意的自然都燒掉了。

裴慶一篇篇看過去,由最新的看起,自然明白這是按照時間順序放好的——同時也就意識到了許盈的飛速提高。

“大都是仿照大家之作...不錯,越來越有自己的意思了。”裴慶一邊看一邊點評。這其中自然沒有能比得上《六國論》的,不然許盈也不會猶豫要不要毀掉《六國論》了。

“詩寫得很好。”對於許盈寫的詩,裴慶的評價很高。許盈的詩就沒有多少他人痕跡了,不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e5%90%9f’,他讀了那麼多詩歌精品,此時又學會了古人作詩的體例、格律,稍加訓練就能寫出不錯的詩。

其實這些詩在許盈看來還是太陳舊了一些,沒什麼新意。這是因為他寫的東西前人都寫過了,甚至有些被一寫再寫!而且出於習慣,他有的時候還有些過於依賴現代人的優勢了(比如古人拍馬都趕不上的‘想象力’),這一點其實是有利有弊的。

但在裴慶看來是另一回事,他反而覺得許盈的詩篇很有新意,想象瑰麗、風格清新,是現在流行的宮體詩所不及的,細品之下很有樂府詩的精髓。

當然,不是說許盈一個人就把現在的詩家給比下去了,許盈的詩歌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隻不過他的優點太明顯了,至於說缺點,他的年紀在那裡,有的是時間慢慢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