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254 字 6個月前

認可,選擇權在於他本人之後,他對許仲容的課心態就變了。

就當是了解此時普通讀書人應該了解的東西,就連那些不被許盈認可的東西,本身也是此時普通知識分子的一部分。

許盈就帶著耳朵聽許仲容講解《論語》,但課上到一半的時候,許仲容大概是講的有些興起了,授課內容發散開來,開始涉及到老莊的東西——其實這本是不應該的,在場隻有許盈一個正經學生,其他都隻能算是陪許盈讀書,而就算把他們算上,他們也就是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

按照時下的普遍認知,這根本不是能懂老莊的年紀,更進一步說,也沒人會特意在這個年紀就教導小孩子老莊。

老莊的東西很玄妙,在這個年代非常流行,但也很容易移了性情。大家族就算教導孩子這個,也得是孩子經學學的不錯了,人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世界觀後再去,這樣才不會隨隨便便就把家族子弟給忽悠瘸了。

大家都知道那些能夠談玄論道的名士非常有名,此時風氣之下名氣是可以變現為政治資本的。但如果本人也相信自己談的那些玄妙,那就會造成沒辦法任事的結果——大家族有的是機會實踐這一點,顯然很清楚這個結果。

就算家族出一兩個談玄論道的名士可以提高家族的清望,也要更多的子弟踏實些才好。

此時談玄論道的虛浮風氣已經刮的很盛了,但真正有著厚實底蘊的頂級高門卻還沒有徹底淪陷。

第27章

亂世不是什麼好時代,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但是,單就針對‘文化’這一主題來說,亂世有的時候卻並不是壞事,這一點在古代會更加明顯。

盛世之時,如果國家足夠開放,文化方麵的成果也能很輝煌燦爛,但這和亂世時的成果是不一樣的——在朝不保夕,人所有擁有的東西一件一件被摧毀之後,人的精神會觸碰到一些新的東西。

一方麵,有人想要在這樣的時代尋求自救,這就造成了這方麵思潮的大爆發!這就像是百家爭鳴一樣,出現在了列國相爭、國民日子並不好過的春秋戰國。而百家爭鳴留下的文化遺產確實讓華夏民族吃了幾千年,直到現代社會時也留存著深深印記。

另一方麵,有人已經放棄了解救這個時代,走向了醉生夢死的另一個極端。而在這些極端者中,有少數人破而後立,選擇了向內心探索。不解救這個時代,通過解救自己內心的方式完成救贖。

自己就是自己的整個世界,完成了自己的救贖,外麵的紛紛擾擾就無關緊要了。

這方麵的發展其實是極大促進了哲學的探索的,這也從另一個維度上一次又一次重塑了華夏民族的精神——事實上,在華夏曆史上,戰亂頻繁、社會動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也確實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關鍵期。

就算不去談民族大融合帶來的思想衝擊、文化交流,隻單純的說‘亂世’本身對人的影響...這時能夠讀書明理的群體也逐漸完成了自我發現,建立起了屬於個人的尊嚴,認可‘生之可貴’。

在亂世的極端環境下,這些都是自然而然誕生的。畢竟,這樣的時代,就連君主都無法構建絕對的權威,臣子反對君主成為稀鬆平常的事,甚至出現某些勢族門第高於皇族——這雖然是這一時代重家輕國、世道不振的體現,但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個人的覺醒,這樣的念頭是產生都不會產生的。

亂世對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就更明顯了,盛世之中國家總會整頓教化,希望能通過教化統一黎民百姓的思想,這是有利於統治穩定的。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見識

到了這一點的好處,一旦有能力都會用儒家學說教化百姓。

當然,教化百姓歸教化百姓,統治者肯定會兼用儒家、法家、黃老等等學說的理念。

在亂世之中,中央集權虛弱,文化上的大一統就會出現問題。再加上其他因素的推波助瀾,出現小型的‘百家爭鳴’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許盈現在生活的時代,讀書人不隻是治經學,以儒學傳家,還興盛起了老莊玄學等。貴族子弟修道、禮佛是很正常的,事實上,佛學也是這一時期迎來了大發展,從一開始的邊緣宗教,一躍成為顯宗。

許盈原本的曆史上,待到南北朝快結束時,已經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說法了,南朝如此,北朝崇佛也不遑多讓呢!翻閱史書,就可以看到很多有名的和尚,譬如佛圖澄之類,深刻地介入了政治和宮廷生活。

此時,以談玄論道獲得巨大聲名的名士很多,這些人往往比儒生更容易獲得追捧。但在備受推崇之下,也始終有人看穿了其中的虛浮...說到底,這些人大多數時候就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最多就是做一個提出問題的人,至於解決問題——就不指望他們有解決問題的對策了,他們不把思路歪曲到奇怪的地方,這已經是上上大吉。

世家大族的子弟如果對老莊玄學感興趣,當然可以去學。但除非是走火入魔的家族,不然都會注意其中的分寸。用這些來進行一些哲學討論可以,在處理局部問題的時候參考一下也行,但真的拿這些虛浮的玄妙之學大規模應用...就沒有成功案例好麼。

這倒不是老莊的問題,道家經典自然也有大智慧,但除開一些普世原則(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種),在具體的問題上,在這個時代老莊已經沒有多少施展的餘地了——老子還好些,莊子真的就不適合拿來治國。況且老子也是提倡小政府、無為而治的,聽起來很好,但不適合發展到現今的華夏。

用結果導向就知道了,若老莊真的好用,也不會輪到儒家一統天下!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儒家也並不占優勢。

所以,清醒的世家大族一般不會特意引導年幼的家族子弟學習老莊...當然,現在許仲容隻是上課的時候發散

開來,講一點兒老莊,這也挺常見的,不用太在意。他姑且說著,許盈也就姑且聽了,對於現在的許盈來說,許仲容講的東西都是新東西,左右都是學。

真正讓許盈對這件事格外在意,還是之後數日,許仲容連續提起玄遠之學的那些東西。

“王公立‘貴無’之論,天地萬物以無為本,如今讀來亦是字字大道!”說起當年王弼、何宴這些作古名士在洛陽講學、辯論的盛況,許仲容一臉心向往之,似乎生在當時,願為王門、何門執事一樣!

其實‘貴無’這套理論說白了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以‘無’為本,有從無中誕生,高中學過基本的哲學的都知道,這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無’就是那個‘客觀主體’。對於這個時代的許多人來說,這套說法就算不能讓他們崇拜,也有一定的價值。

因為這個時候的哲學思辨還沒有發展到後世的程度,這套學說已經足夠把許多人繞進去了!即使很多人覺得以‘無’為本怎麼想怎麼不對,但也無法輕易反駁掉這一體係!

但對於許盈來說,他受過教育,知道什麼是客觀唯心主義,知道其中的局限——這種哲學之下,即使有一些觀點有一定價值,但從總體上而言這依舊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是注定成為哲學史上的反麵教材的。

所以,哪怕是反對者也多少有些尊敬的‘貴無’學說,在他這裡他是真的一點兒‘敬畏之心’都沒有。

這完全是許盈特殊的人生經曆造成的,生為一個上學時沒有糊弄過老師、糊弄過學業的優等生,怎麼也不會相信客觀存在一個‘無’,然後就是這個無決定了一切‘有’,也就是實際上的物質存在吧?

然而這也算是這個時代許多知識分子的傾向,所以許盈也沒有阻止許仲容往下說的意思。但許仲容似乎將他這種‘默認’理解錯了方向,之後上課過程中說了很多‘貴無’學說相關的東西。

搞的許盈也有點兒苦惱了...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想多聽聽《論語》相關的東西的,畢竟他現在正在學這個。學一樣算一樣,搞學習要專心啊!

“故而,你如今對此有些煩憂嘍?”似乎是聽到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正在喝

酒的裴慶差點兒嗆到,放下酒杯幾乎就要大笑起來。

裴慶常常來許盈這裡,時間久了,許盈也和他熟了很多。和一般人不一樣,裴慶似乎一直沒把他當成一般稚童,本來就不是真的小孩子的許盈還挺喜歡這種相處方式的。再加上裴慶很有見識,和他隨便聊聊也能學到東西,所以即使口頭上不說,許盈現在還是挺喜歡他來自己這裡的。☆思☆兔☆網☆

兩人交流之中,裴慶說,許盈自然也會說,隻不過大部分時候他都是隻聽不說而已。而這一次,大概是真的找不到人抱怨了,他說起了許仲容最近上課時的奇怪,常常說起那些玄遠之學,而且言語之間十分推崇‘貴無’學說...活像是個賣安利的。

話說,現在是在學《論語》呢,就那麼容易發散到那些東西上?第一次第二次可以這樣解釋,次數多了怎麼都解釋不來吧?許盈又不是傻瓜。

但要說許仲容是故意的,許盈也很難理解...做這種事有利可圖嗎?難道是上次許盈駁了他了,他打算在教學上消極怠工,所以才如此?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倒是很有想法哦...

裴慶對於許盈的疑惑真是要大笑了!許仲容教授《論語》的時候經常岔開話題,說些彆的,這是裴慶和羊琮都知道的,兩人還在私下議論過這件事——他們因為各自的原因,對許盈真的特彆關注。

就算自己不去看,也會讓人過去看看許盈上課的情況...許盈讀書的地方也沒搞什麼門禁,隻要沒有打擾到上課,難道外麵的人還會攔著臨川王的人不讓進?

他們這種心態,就像種樹的人,喜歡看看自己的種子發芽了沒有,長葉了沒有,長得直不直什麼的。

相比起許盈的懵懵懂懂,他們更知道許仲容為什麼要這樣乾...臨川王可是在皇權鬥爭中幸存下來的皇子,即使他沒有參與九龍奪嫡,隻是站在乾岸上看戲,但這等危險的‘特等席’真以為是想看戲就能看戲的?

一些皇子,甚至普通宗室,其實並沒有攪和進渾水裡的意思,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想要獨善其身也不能夠啊!

此刻,要調查清楚一個許仲容,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許仲容沒安好心是自然的,但他們沒有立刻阻止許仲容...說是他們對許盈的期待也好,是不想讓許盈成為被保護的太好的花朵也罷,他們確實暫時選擇了按兵不動,而且他們是真的想知道許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隻是想了許多種可能,他們依舊沒想到許盈是這種反應。

第28章

裴慶和羊琮知道裴慶是為了什麼最近授課才這樣反常。

許仲容現在已經不打算用心教導許盈了,不知道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才能的局限,還是覺得許盈雖然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