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1 / 1)

紅樓之穿二代 外鄉人 4288 字 6個月前

子。

英蓮跟著甄氏女進了宮就被甄太妃的人重點照顧起來了,而帶著青雲誌進宮的寶釵都沒打出賈嬪表妹的名頭,就被人給架了起來。

寶釵長的好, 一舉一動間帶著大家閨秀的從容和氣派,可惜她的家世卻成了眾人肆無忌憚欺壓的主因。

她們欺負得起。

想要在宮裡殺出一條血路,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 不過躲在甄氏這艘大船上的英蓮卻比寶釵幸運很多。

上有甄太妃照扶, 下有甄氏女頂在前頭, 她隻需小心的藏好自己,等待時機。

幾年不見,英蓮認出了寶釵, 但寶釵卻對站在她麵前的英蓮有些遲疑。不過因為家世的緣故,進宮後,無論是住宿還是接受嬤嬤教養學規矩的地方都不在同一處院落,到是沒給寶釵套話的機會。

這些事情宮外的人是不知情的,家裡沒有秀女進宮的更是不關心。

王夫人就跟魔怔了一般,滿心都是建省親彆院的事,旁的一概都不放在心上了。

賈政見了,更覺得王夫人麵目可憎不說,還將二房發生的一切都歸罪在王夫人頭上。

趙姨娘極儘手段的籠絡賈政,沒事還會在賈政耳邊詆毀寶玉。時間一長,賈政越發不待見寶玉了。

而寶玉呢,他今年都十一歲了,無病無災的也不上學,整天呆在榮慶堂跟著一幫小丫頭玩鬨。寶玉樂得王夫人不管他,賈政無視他。而賈母呢,身邊除了寶玉和三春外,平時也沒誰來她的榮慶堂,她自是願意寶玉呆在身邊解悶。

一時間,榮慶堂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鬨氛圍,隻是到底與以前不同了。

探春最是精明敏[gǎn],她如何看不出來賈母是在得過且過。

老太太壓根就沒有為他們這些孫子和孫女著想過,這麼混下去,她們,她們以後可怎麼辦?

於是探春左思右想後,開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起來。

白天,給老太太請過安,探春便去西大院給賈政王夫人請安,之後便留在嫡母身邊旁聽嫡母管家,做些端茶倒水的事。

私下裡,再悄悄的聯係她的親姨娘,叫她知道自己還是從她腸子裡爬出來的親骨肉。

相較於心有諸多算計的探春,迎春就麻木很多了。

頗有一種‘任他清風拂山崗,我自明月照大江’的從容和淡定。一副你們愛咋咋,彆影響她當木頭的姿態。

而最小的四姑娘惜春,她想了什麼,旁人都不知道。性子越發的孤僻不愛理人,有時候連飯都不到賈母這邊吃。

旁人因她是寧國府那邊的,又性子不好,也不好說她什麼。

鳳姐兒家的便宜兒子被她抱到東大院給賈赦養了,閨女到是養在了自己身邊,不過她忙起來的時候,也會叫人抱到邢夫人那裡。

其實鳳姐兒主要防的還是平兒。

自打有了新的心腹,平兒又成了姨娘後,鳳姐兒與平兒間的主仆之情就有了隔閡。之後的事趕事,直接消磨完了最後一點情份。

平兒才覺得憋屈呢。

從平姑娘變成平姨娘,日子越過越苦逼。好不容易懷上一胎,又莫名其妙的流了。她雖然沒有證據,但她卻肯定孩子會流掉一定是鳳姐兒的手腳。

看吧,這就是叫貼身丫頭做妾的結果。

忒特麼熟悉你了。

賈璉就不像是個靠得住的亞子,所以平兒想要再接再礪的生個孩子,將來也有個依靠。而鳳姐兒呢,假的就是假的,所以她還想生個真兒子。

於是搬到榮禧堂後,隻要不是小日子,鳳姐兒就纏著賈璉耳鬢廝磨。然後等到小日子的時候,鳳姐兒就將賈璉趕到前院的書房休息。書房裡有專門為賈璉準備的清俊小廝……

鳳姐兒管家極嚴,尤其是內外院的規矩更是嚴厲到嚴苛的地步。當然了,此舉主要防的還是某些心大的丫頭和姨娘。

於是平兒幾次派人送湯捎話給賈璉都是無疾而終的結果,氣得平兒撕爛了好幾條帕子。

見不著人,啥想法都落實不了,她能不急嗎?

╮(╯╰)╭

日子過得不緊不慢,仿佛還沒怎麼樣呢,大半年都過去了。

這一年,茗嫵的研究依舊沒有什麼進展,不過賈敏的緙絲到是織出了好大一塊,不過距離完工還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林小弟話還沒說清楚呢,就時常被他老子帶著與晉小胖一塊讀書,於是晉小胖的日子過得是又幸福又糾結。

真擔心師弟再大一些,學習進度會叫他騎馬也追不上。

而這一年,黛玉除了正常管家外,還極為用心的給茗嫵置辦嫁妝。年初的時候,黛玉著人買了一批好木料,已經叫人去給茗嫵打千工拔步床和配套的家俱了。

不過說起這個,還不得不說另一件事。那批木料原本的主人是榮國府。不過料子太好,太貴了,王夫人那這的預算支付不起,正猶豫著要不要咬咬牙買下來做省親正殿的家俱呢,就被得了消息的黛玉截胡了。

知道那批木料被人捷足先登了,一直沒下定決心的王夫人瞬間被遺憾占據了。不過到底知道自己家的情況,沒說什麼買回來或是再買了同樣的來。拆東牆補西牆,又挪了不少自己的私房嫁妝,因為榮國府沒了賴大這樣的超級蛀蟲,到也叫王夫人用原著中三分之一的銀子將少了三分之一麵積的省親彆院蓋了起來。

省親彆院蓋起來了,但裡麵還缺少一些細軟。不過這些到是好辦。挨家遊說一回,也就都湊齊了。

省親彆院建成了,剩下的就是請旨省親了。可這事吧,賈赦一房絕對不會樂意出頭。賈政呢,也不知道抽的哪股風,也死活不同意以他的名義上折子。最後王夫人一咬牙,直接回娘家找她兄弟王子騰了。

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弄得賈政的性子越發的左了。如今還在家裡沒跟賈敬一樣出家修道,全都是趙姨娘的功勞。

賈政這樣,賈家又那樣,王子騰再怎麼不滿總是惹事生非的妹妹也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幫忙。於是還真的出頭寫了一封請皇妃省親的折子遞了上去。

而這個時候,海潮寫給茗嫵的信也千裡迢迢的從大興府送到了。

海潮考上舉人了,名次還比較靠前。距離秋闈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海潮就帶著五福和六子從嵩陽書院回了大興府,之後一直在老宅苦讀至秋闈那一天。

秋闈結束後,海潮先默寫了自己的文章,然後就呆在大興府等放榜。

九月初,秋闈發榜。一等到消息海潮就叫人往京城送信。

茗嫵一份,海老東家一份,就連林如海也得了一份。

將消息送出去,海潮又去祭拜了亡母,掃了一回祖墳,這才又帶著人回了嵩陽書院。

也多虧了海潮走的及時,沒叫人堵住,不然跑不了被人求上門掛田。

考上舉人後,名下的田產就不用再交稅了。於是鄉裡鄉鄰以及一些富紳人家便願意出些好處將自家的田掛在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頭上,以逃避賦稅。

這種事情不是海潮不願意幫忙,也不是海潮不近人情,而是稅收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重要,有些腦子的人都能知道。你不交稅,他不交稅,長此以往國庫必然空虛,所以海潮堅決不同意掛田這種事的,早點走了,也省得與那些人糾纏個沒完沒了。

真想要減輕賦稅,那大可考功名去。不過要海潮說,每三年就有那麼多的舉人出爐,左一個三年,右一個三年,本朝的舉人都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再加上不少舉人幫人掛田...估計這項基本國策早晚有被改換的一天。

不過...他們就不怕將田契都放在旁人名下,時間一長被人占了去嗎?

這迷一樣的信任,也是沒誰了。

_

一路快馬加鞭的回了書院,先是拜見先生,報了喜訊,說了名次又將早前默寫下來的文章遞給先生,請先生批改。

海潮的文章寫的不錯,就是有些激進。碰上激進派的考官還能得個好名次,若是碰到保守派的,說不定名次還要更低些。再一個,遣詞造句也缺少幾分華麗。

得了老師的批改評語後,海潮深以為然,與來祝他上榜的同窗小聚了一番後,就給茗嫵寫了信。

‘能不能幫我收集一下曆年進士的試卷呀?’~思~兔~在~線~閱~讀~

而寫這封信的時候,海潮手裡拿的就是書院這邊收集來的曆年春闈前五十名進士的應試文章。

茗嫵哪裡知道這些,她見海潮寫信求助,自然當成件大事來做。

一邊叫人去各大書肆找,還一邊腹誹古代就是不行呀。

既沒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也沒有進士版的黃岡試卷。

唉,這也忒不重視教育啦~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有巨人, 後才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受益之輩。

古代科舉比現代高考要艱難數十倍,數千倍。古代科舉之後就是就業, 而現代高考結束之後還得再入學。

可以說古代的科舉,一朝鯉魚龍門,就是天壤之彆。如此這般,又如何會不重視教育呢。

原本茗嫵還想著如果書肆沒有賣的,她就花些銀子雇傭個翰林院的窮翰林,讓他在翰林院的檔案庫裡給她抄一份。不想茗嫵前腳派人去京城各大書肆尋找曆科進士文章, 後腳便有了眉目。

太多了。

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派去的下人都懵了,於是請那書肆的掌櫃寫了一份這方麵的書單以及書肆的名號給他。那掌櫃的一看那下人的穿著,便也知道是給自家主子買的。心忖了一回這下人一看就不是太聰明的亞子,倒也乾脆的給他寫了。

之後這個不太聰明的下人還聰明的玩了一把貨比三家。他又去了幾家書肆,依此法拿了一摞單子回了林家。

茗嫵沒想到古人做事這麼‘周到’,一時嘴角抽抽個不停。因擔心光看書單,再有什麼遺漏,茗嫵便與黛玉商量了一回, 請了半天假, 坐著馬車回了一趟城裡。

這家的書店買兩套,那家的書店買三冊。不知不覺間光是那些陳年文章, 各部幾位大人的喜好以及他們當年的應試文章和近年傳出來的詩詞都被茗嫵買了下來。

吏部的, 翰林院的, 還有內閣的,戶部的等等, 等等。

總之就是人家一推薦, 茗嫵便‘也不差這一本了,要不就買了吧’,以及‘寧可多買, 不可錯過’的心理來了個大采購。於是乎,數日後當海潮接到茗嫵派人送過去的滿滿兩大樟木箱子的資料時,瞬間傻眼了。

你在開玩笑嗎?

這得看到猴年馬月去呀。

╮(╯╰)╭

遠離京城的海潮,那心情就彆提了。不過仍是感念茗嫵心意,心情極好的給茗嫵去了信。

說茗嫵幫了大忙,感激至極,他日重重報答。又說臘月回京城,一塊過年的話。

收了信的茗嫵,可有可無的看了這封滿篇都帶著以身相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