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1 / 1)

紅樓之中間商 外鄉人 4251 字 6個月前

房裡說這事,就是想利用寶玉在府裡的影響力將這事傳揚開去。再加上寶玉的性情,以及她故意將甄士隱夫婦說的符合寶玉審美的用心…不管怎麼說,她儘力了。

……

京都的春天極短,短的讓人懷疑它是否真的來過。不過幾天的時間,天就突然熱了起來。

就在英蓮這件事情還在榮國府發酵,鏢局還未傳來消息的時候,端午節便到了。

榮國府裡自然又是一番熱鬨景象,因今年薛家也在府裡過節,王夫人和鳳姐兒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藝,將這個端午節操辦得彆提多熱鬨,多鋪張奢華了。

黛玉現在雖然不似早先剛進府時多愁善感,但有些事情仍舊會牽動她那根敏[gǎn]的神經。見彆人都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她就特彆想家,想爹娘,情緒低落。

春纖那會兒多吃了兩個棕子,腸胃有些不適,便跟黛玉說了一聲,回了丫頭群房。

春纖不在,情緒不高的黛玉更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宴畢,黛玉發現寶玉看著寶釵欲言又止,其他人也有一副有話要說,卻不知怎麼張口的模樣,心下一轉便知道這是唱哪出了。於是大半天都消極怠工的黛玉,這會兒倒來了興致,坐在那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她也想知道這個寶姑娘在知道了英蓮那事時,會是什麼表情。

春纖不可能不告訴黛玉這件事,但在黛玉聽故事聽到一半,就刨根問底春纖身世的時候,春纖不但直接閉口不言了,她還克扣了黛玉的知情權。故事聽到一半,就被按了暫停鍵,黛玉對著春纖好一頓哄,都沒叫春纖回心轉意。最後關於英蓮那些沒講完的故事還是黛玉從榮慶堂的丫頭那裡聽全的。

春纖的身世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每次問到這個問題,就死活不肯說呢。

春纖越是這樣,黛玉的好奇心就越重。

……

賈敏是在去年秋日過身的,轉眼就是一年的光景。林如海派人接黛玉的船隻正好是在端午這天到的京城。

黛玉在京城住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怕有什麼不好聽的傳出來,所以林如海暫時還並不想直接跟榮國府翻臉。在思來想去了許久,這才想到利用孝製來接黛玉回揚州。

亡者過身滿一周年,要舉行小祥之祭。滿二十五個月時要舉行大祥之祭,第二十七個月,要舉行禫祭。禫後除服,孝期結束。

林如海就是準備以接黛玉回南參與小祥之祭為由將人接回去。

這樣強大而又無法讓人拒絕的理由,便是賈母倚老賣老,也得放手。

至於回了揚州會不會再將人送回來…那就看林如海的腦子會不會進水了。

第五十八章

林府大管事看了一眼天色, 見此時已經下晌過半,又是正經的節日裡,便決定等明兒一早再登榮國府的門。所乘官船靠岸, 留一部分人在船上, 另一半部分去采買準備回南的補給和去林家在京城的宅子裡過夜。

本朝科舉,一甲進士狀元,榜眼,探花考完直接封授翰林院官職, 二甲有資格報考翰林院庶吉士。考中後, 可跟一甲進士一樣入翰林院庶常館學習。不過庶吉士無品無階,一甲進士六七品起步。等三年後庶常館散館才會按表現分配崗位,調整品級俸祿。

三甲同進士, 含金量又低了一等, 他們是連報考庶吉士的資格都沒有的。殿試放榜後,直接去吏部報道, 候缺補位。一般來說, 都是京城之外的偏遠之地, 仕途從做縣令開始。

可以說,考進一甲後, 哪怕再在翰林院學習三年,也是帶薪的正式編製,起點都比旁人高出許多去。

林如海是一甲探花, 進士及第,參加完瓊林宴就去翰林院的庶常館做了七品編修。

因此不管林家原先在京城有沒有宅子,以林家能跟榮國府結親的家世家底,林如海在翰林院學習的三年時間必然不會租房子居住。

而林家也確實有宅子,和榮國府一樣, 也是欶造府邸。

欶造的府邸一般都是當時的皇帝為其大臣及其繼承者修建的府邸。使用權分兩種:一種是隻有使用權沒有產權的。一種是有使用權和產權的。

原著中未提起,想來是因林家無後朝廷收了回去。畢竟本朝相關律法明文規定,像林家這樣隻有獨生女兒的人家,如果沒有男丁繼承家業的,家中所有的財產刨除曆代主母嫁妝,剩餘家產要上交國庫60,上交宗族20。最後那20才能歸獨女繼承。

上交國庫這事,沒什麼好說的。上交宗族也是有理有據有說法的。

你家獨生女兒嫁人了,你葬在祖墳的一大家子,不都得宗族派人掃墓祭享。

你女兒既是族裡人,在婆家受了委屈,不得宗族派人去撐腰?

再者,同宗同姓,一脈同源,你的家產不留在宗族裡,難道還都帶給外姓人?

你說入贅?嗬,可以的。允許你女兒女婿百年後也葬入咱家祖墳,但其他的…規矩不能破。

所以宗族拿你那20,拿的是心安理得。

話說遠了,隻說京城這座列候製式的宅子,不管將來如何,隻要林如海還活著,這套宅子就是林家的。

林大管事看著沒住人的宅子,沒半點生氣,還賊顯衰敗,心裡不由一歎。

他們林家呀,往上數幾代都是人丁單薄,到了這一代更隻有姑娘一根獨苗苗。瞧著老爺的意思,竟沒有過繼的打算。也不知道太太周年小祥後,老爺是否會繼弦,新太太能否為林家誕下個哥兒。

他一個當下人的都替這一家子愁的慌~

船隻往來一趟,又是來接黛玉回南的,總不好空手上門。所以給榮國府的禮,林如海早在出發前就已經準備好放在船上了,這會兒被林大管事一道帶到了林府,準備明兒一早去榮國府的時候呈上去。

原本林如海想要在準備的節禮上做些文章,讓賈家知道他已經知道自己家寶貝閨女被他們怠慢的事了。

但這樣做的結果,對林家以及對林如海和黛玉來說,都是利大於弊,得不償失。

與榮國府交惡,林家要承擔很多風險,而且還是可以避免,完全沒有必要的風險。

若交惡,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父女倆的名聲。

黛玉與寶玉同住碧紗櫥的事情,若有心人嘴歪一歪,指不定會傳出什麼樣的流言蜚語。介時黛玉閨譽全無,林家也會因此名聲掃地,沒了閨譽名聲,將來結親定然艱難。如此一來,豈不是生生耽誤了黛玉的終身大事。

其次,便是他的名聲。千裡做官,名聲最是要緊。人都有推功諉過的本性,賈家向來自視甚高,鬨僵後,賈家為表無辜,一來會說他自發妻過逝,不認嶽家,不敬嶽母,不仁不孝。本朝以孝治天下,一個不仁不孝的罪名扣下來,他的前程定然受到影響。若賈家聯係言官,以此為由,在朝堂上參他一本…對他而言,危害甚大。

除了詆毀他的人品,賈家人還可以詆毀他為官的能力,甚至是為官的清譽清廉。到了那時,加之政敵攻訐,落井下石者,親近賈家者,他遠在江南,腹背受敵,百口莫辯。

賈家男人雖沒一個在朝為官,但人脈根基卻不淺。五品員外郎的賈政都能幫著賈雨村謀到金陵知府的缺…這樣的人脈,也叫林如海忌憚。

再者賈家一向與金陵甄家交好,甄家又是江南最大望族,若知賈家對林家多有不滿,必定會在政事讓對他多方阻撓。若差事上出了差池……總之想要讓人過得不好的辦法太多了。

以上是林如海氣急踢翻書案後,一個字一個字勸自己降火的理由。而當林如海的怒火終於壓製住後,他又從其他方麵開始思考與賈家鬨翻值不值了。

林家人口單薄,姑蘇那邊雖有宗族守望相助卻都已經沒了近親宗親。而他外家當年站隊義忠老千歲,壞事時,闔族流放,也早就沒人了。父女倆唯一的近親便是這榮國府。⌒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但榮國府德行操守有失,他們不能,不敢,也指望不上榮國府什麼了。然哪怕是這般,也絕對絕對不能在明麵上與榮國府交惡。

賈家乃百年大族,自有底蘊。立在那裡,到底可以威震一乾宵小。他年已半百,黛玉才堪堪七歲。他不能因一時氣憤便全然不管不顧,做事不給自己和黛玉留餘地。

到底是為官多年,心有城府的一方大吏,所以林如海不會愚蠢,直白的將怒火發泄出來,但心中壓著那麼一口氣,不抒發出來他也枉為人父。

於是林如海準備將自己家用不著的國子監蔭生名額送給嶽家。

大舅兄愚孝,二舅兄迂腐,這個蔭生名額最後定然會交由老太太決定給誰。但不管給誰,怕是都會因此產生嫌隙。

寶玉,賈環,賈琮,賈蘭,年紀都相差無幾。但從黛玉捎回來的家信中林如海知道他的這位老嶽母非常溺愛二房的嫡次子寶玉。

但寶玉今年才八歲。

八歲小兒去國子監…林如海搖搖頭,最少也要等寶玉十二三歲以後才能能入學。再以老太太對寶玉的溺愛,十五歲入學都是早的。

而七.八年後,賈璉那一房未必仍舊膝下無子。這樣一來,指不定那時又會生出多少風波來。

林如海心忖了一句,若他沒記錯,榮國府的蔭生名額仿佛就給了二房的賈珠,若這個名額再被二房拿了去……嘖,怕是泥人也要有三分火氣了。

哦,值得一提的是,他送出去的蔭生名額是因為他現在的官職,而非爵位。官職不像爵位,若幾年後他退仕告老,這個名額自然就會被朝廷取消。

也就是說,這個名額賈家要用就得趁早,晚了就沒有了。

拿這麼一份自己用不著的‘重禮’還人情,林如海想,他也不虧就是了。

這會兒將名額相送,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過幾年…唉,他也是個俗人,目光短淺點,也是人之常情。

林如海的這些算計自然都藏在他的心裡,他讓林管事捎去的家信裡,除了感謝榮國府這段時間對黛玉的照顧,便是為表感激他將蔭生名額相送,以及接黛玉回家辦小祥,其他的一概沒說。

此次林家派人上京接黛玉,並沒有提前通知黛玉。也沒有像黛玉信中所寫那般請林小紅幫忙傳遞往來信件。

林家還沒有落魄到請人傳遞信件的地步,林如海的驕傲也不允許他與女兒的往來信件由著賈家家生子傳遞。

他很感謝林之孝一家給黛玉提供的幫助,在知道林嬤嬤帶著孫子孫女來江南陪讀後,直接買下揚州城內的一處三進宅子贈與林家,房子紅契,名字添的是小紅的名字。

與此同時,林如海將當年他科舉時讀過的書和做過的批注,讀書心得都轉賜給林茗。

寒門難出貴子,究其原因就是在傳承上。

世家子弟有名師指導,家中長輩提點,還有先人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