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1 / 1)

明君的第一佞臣 傑歌 4252 字 6個月前

,眉心恨不得打成死結:“沒錯,當年宜城也是這樣。有人發現了一些蝗蟲但是沒當回事,哪知後來這些蝗蟲就鋪天蓋地地出現了!所到之處莊稼全部被毀!朝廷一條又一條的治災政策根本就不起作用。在賑災銀兩撥放下來之前,百姓們已經開始啃草根煮樹皮,就是後來官府開倉放糧也是杯水車薪。”當時家鄉的慘狀到如今韓巒還曆曆在目。

謝恒:“你後來整理的那些治理蝗災以及災後建設的資料呢?”

韓巒一愣:“你怎麼知道我有這些資料?”

謝恒麵不改色地撒謊:“你喝醉酒後跟我說過。”

“是嗎?”韓巒疑惑。

謝恒肯定點頭:“是,你還說雖然這些資料花費了你數年心血,但你寧願永遠都用不上。”

韓巒抿唇:“資料都還在,我還留著。”

榮啟:“我們這邊傳信就耽擱了不少時間,現在三皇子也快到淮都了,按照時間推算,可能他前腳到淮都,用不了幾日蝗災就會全麵爆發,到時候你的這些資料就能派上最大用場。晉州、蘄州和淮都那邊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安排,是按照之前朝廷治理蝗災時采用的一些有效手段來進行布置,等蝗災的消息傳入京中,再以你的資料配合朝廷那邊的執行力全麵推廣,加上我們的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韓巒:“我的資料還需要再修改一下。當初我是針對宜城的情況整理的資料,但淮都和蘄州、晉州的情況跟宜城不一樣,不論是氣候還是行政規模都有很大差彆,適合宜城的辦法不一定適合淮都那邊,不過我可以在原來的方法上進行調整和改良,但需要時間。”

宣景皺眉:“要多久?”

韓巒:“我儘快。”

謝恒:“我幫你吧,兩個人一起更快一些。”

韓巒想到現在被全國推行的新稅政可以說就是謝恒一手擬定,雖然兩件事南轅北轍,但是都需要詳細縝密的思維,有謝恒幫忙肯定能事半功倍!

“好!”

宣景:“那你們這段時間多費心,儘量快些出結果。如果有一些通用可行的方法可以提前告訴我,我會儘量多派些人手到淮都去提早執行。”

謝恒有些擔憂地說:“我能理解將軍一心為民,但也不要暴露太多實力,不要引火燒身,陛下可不是心寬的主兒,三皇子那邊更不好對付。”

“放心,”宣景拍拍謝恒搭在他手腕上的手,“我有分寸。”

果然,在五月下旬,三皇子剛到淮都不足七天,蝗災便全麵爆發。

一開始三皇子還想瞞著,但這種事隱瞞本就困難,更何況淮都那邊還有宣景安排過去的人,除了陸瀟之外宣景又調過去了一小隊人馬,有宣景的人在自然不會讓三皇子欺上瞞下的打算得逞,很快朝廷這邊就收到了消息。

據說得到爆發蝗災的緊急奏報時惠承帝正在瑜貴妃那裡用午膳,又驚又氣的皇帝當場就摔了碗筷。

雖說這突發蝗災本質上來講跟三皇子沒什麼關係,但這世上不是有個詞叫“遷怒”嘛!

而且淮都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風調雨順數百年,什麼問題都沒發生過,土地之肥沃,糧食年年豐產,甚至一度有大瑾國“後備糧倉”的美稱,但三皇子這頭一回巡視淮都,這種把錢和美名送到他手上的美差都能搞砸了,惠承帝如何能不遷怒?

帶著滿腔怒火離開,飯也沒吃完,惠承帝就趕緊召集眾大臣們商量對策。

哪怕是還沒來得及了解當下淮都那邊的情形,光是“蝗災”這個詞本身就足夠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惠承帝一想起當年宜城鬨蝗災的情形,整個人就頭皮發麻,在禦書房裡都快坐不住了,一個勁兒地催問有誰有好辦法。

一幫朝廷重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得出的結果也無非是參考之前宜城蝗災時那些還算有效的治災手段。

惠承帝聽著生氣,但在專門有效的治災辦法想出來之前也隻能如此。

一直沒怎麼發聲的榮啟心中有點小慶幸,幸好宣景那邊已經提前在淮都做了一定的部署準備,另外還有韓巒這邊,聽謝恒說資料很快就能整理出結果了,到時候應該就好辦了。

眾人從禦書房出來,阮展鴻走到榮啟身邊,“師弟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擔心。”

榮啟習慣性地牽起嘴角,“師兄說笑了,這種事怎麼可能不擔心。”

阮展鴻搖頭:“你知道我在說什麼。”

榮啟歎氣,有時候跟聰明人說話也會累。

阮展鴻:“我看你似乎早就料到會有蝗災。”

榮啟:“也不算是早就料到,但確實比消息傳來京城要早。日前跟謝恒閒聊時,說到三皇子被派往淮都巡視之事,謝恒卻言及最擔心的並不是三皇子會借機大肆斂財,而是擔心會不會發生蝗災,說民間有言”十旱九蝗”,與淮都相近的晉州和蘄州已經連年乾旱,而淮都有地勢低窪潮濕之所,符合蝗災發生的條件。我起初還不相信,但現在看來是讓謝恒一語成讖了。”

阮展鴻沒想到竟然是自家外甥先料到可能會發生蝗災。

“那如何不提前告知……”

阮展鴻的聲音戛然而止。

是啊,為何不提前告知朝廷?當然是因為就算說出來也沒用。

謝恒現在是四品官,還沒有參與早朝的資格,而就算去告訴有資格參與早朝的官員,又會有多少人將他的話放在心上並真的告知陛下?

淮都一向風調雨順,就憑著民間俗語便說有蝗災爆發的可能,依照陛下的性子絕對不會重視不說,十有八九還會治一個危言聳聽之罪。

陛下最討厭麻煩,也就更討厭在麻煩還沒有發生時候的預警。

“可既然有所猜測,卻又什麼都不能做,不是太過可惜?”

榮啟看了一眼阮展鴻,說:“倒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之前春獵時舞草公主設計陷害蘭心縣主,是昭武將軍出手所救。想必師兄也聽說了,最先擔憂舞草公主彆有用心的是在路上偶然遇見蘭心縣主的韓巒。韓巒當時想不到彆的辦法,所有交情好的人中官職最高的就是謝恒,於是就去找了謝恒。是謝恒想到既有能力又有可能仗義出手的便是昭武將軍,且當時事發地點距離昭武將軍的營帳也較近,兩人這才找到昭武將軍幫忙出手,如此也算有了交集。這一次謝恒擔憂可能發生蝗災,與我說了之後,還提及或許可以告知昭武將軍,我便與他一道去了一次將軍府。昭武將軍就提前派人去淮都打探,在的確發現蝗蟲的蹤跡之後已經派人過去做出相關部署。”

阮展鴻鬆了口氣,“那便好,有昭武將軍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榮啟笑起來:“是啊,也真是難為昭武將軍,會因為謝恒兩三句話推測就做出各種安排,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心係百姓,與民計民生相關之事便不抱半點僥幸心理,哪怕隻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一定要確定才好。”

阮展鴻沉默不語。

確實,昭武將軍的做法令他很難不佩服。他之前還有點心酸,覺得謝恒是自己外甥,是自家人,可發生這種事這大外甥卻沒來找自己,反而去求助外人,實在讓他這個舅舅覺得外甥不拿他當自己人。可轉念一想,如果謝恒真來求助自己,他又是否能做到像昭武將軍一樣重視?

即便他也會找人去調查,但應該也不會投入多少精力,主要隻是為了給外甥一個交代,甚至會下意識地覺得是這個大外甥想太多了,淮都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大外甥還是太年輕,想法不成熟。如此一來,這個消息就算被他先知道,也不會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最近這兩三年,阮展鴻對宣景的印象改變很多。就說從前他雖然不像父親那樣對昭武將軍有諸多不滿,但也確實覺得昭武將軍武人心思,在戰事上多少有些急於建功立業不顧勞民傷財。

可如今他卻漸漸了解到,從前自己對宣景偏見過深了。

┆┆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第一百七十五章 比納妾還尷尬

阮展鴻沉思,就說之前因為硫磺紅棗的事情爆出來昭武將軍名下的一家糧油鋪子竟然在當年鬨災荒的時候不但沒有像其他鋪子那樣漲價,甚至還降價以及開設粥棚接濟百姓,安撫了不少饑荒中受苦受難的人,而這麼多年過去宣景卻從來隻字不提,要不是趕巧發生硫磺紅棗的事,陛下要徹查全城的乾貨和糧油鋪子,估計這件事永遠都不會為人所知!

他從未想過以宣景的性子竟然會做出這種善舉,甚至是不曾想過留下姓名!並非他否認宣景心性本善,隻是沒想到對方會這樣心係百姓還默默奉獻。

包括這一次蝗災的事,更讓阮展鴻心中充滿愧疚。

他從前還自詡正義,不偏不倚,能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可他卻沒想到自己竟然“冤枉”了宣景那麼多年!

或許真是他一葉障目,太過自以為是了。

“現在可有什麼是我能幫得上忙的?”

榮啟搖晃著扇子,“那我就不知道了,我與昭武將軍交集也不多,除了跟謝恒一起去了一次將軍府之後便沒怎麼見過,也不知道昭武將軍那邊布置得如何了,我想儘一份力都不知該從哪下手。這昭武將軍大概是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慣了,從來沒想過找他人幫忙,啊,可能也是不認為他找了旁人旁人就願意幫忙。”

尤其最後一句話,更讓阮展鴻愧疚難當。

榮啟戳完了好師兄兼上級的心窩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兩日後,太子那邊先呈上了一套據他所言“十分完美”的治災政策,說是自己和手下幕僚從傳來蝗災的消息之後便不眠不休商討出來的,一定能有效果。

惠承帝龍心大悅,還沒實行這份治災政策就先賞賜了太子不少。

太子眼下掛著兩條烏青,笑得十分得意。

前一段時間老三風頭盛,太子一直被壓製,這心頭就總憋著一團火氣,到後來得知父皇將巡視淮都的差事交給老三,太子幾乎是暴跳如雷。

可沒想到老三一到淮都就發生了蝗災,太子關起門來叫好,隻覺得這是上天給他反踩一腳老三的機會!於是他便召集幕僚,急急忙忙趕出這份治理蝗災的政策。

剛好他的幕僚之中有宜城人,親曆過當年宜城蝗災,也很清楚當初朝廷都有哪些治災政策,哪些有效哪些無效,還真比彆人多些章程,故而才能在兩天時間內趕出來一份看起來像模像樣的治災政策。

不過這匆匆忙忙趕出來的治災方法自然十分粗糙,能有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果不其然,惠承帝按照那份方法實施下去,彆說是在短時間內有效,就是從一開始就一點浪花沒起來。錢花出去了人力也布置出去了,卻絲毫沒有起色。

惠承帝氣得不輕,那麼多銀子就是都扔進水裡還能聽個響兒呢!當即就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