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1 / 1)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4036 字 1個月前

而之所以這樣似乎是太史局那邊給出來的意思,說是這樣多少能夠延長李治的壽命。

李顯當時就想繼續去祭祀祈福,卻被李治攔住了,李治不想死,然而他不想讓兒子付出更多的代價了,更何況,他的身體……就算真的活下來了也不過就是苟延殘喘。

改元之後,自然是大赦天下,宣讀赦書的時候李治本來想要%e4%ba%b2自登上則天門樓在百姓麵前露麵,隻可惜他現在的身體連馬都上不了了,隻能將百姓召到殿前麵見。

李顯看著李治顫巍巍的問著:“百姓們高興嗎?”

心裡一酸連忙說道:“大赦天下,百姓心裡自然是……高興的。”

李治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隻可惜,我命不久矣,若是天地神祗若能延我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

李顯低下頭擦了擦眼淚,在李治病倒的時候,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回到長安,隻是他的身體根本無法經受住長途跋涉,奉禦們不敢冒險,武後也勸說李治不要回去,所以將李顯召到了身邊。

典禮結束之後,李治將李顯留下來輕聲說道:“我本欲回長安,卻不能行,我去後你靈前繼位,殯七日之後,迅速返回長安,懂嗎?”

李顯的眼淚終於是忍不住:“阿爹,您不會有事的。”

李治微微一笑:“人總有一死,我隻擔心……洛陽乃是非之地,你不得久留,讓衛尉護你速回長安才是正理。”

李治這樣堅持除了洛陽武後的人太多之外,還有一個政治意義,長安畢竟是都城,政治象征不一樣,李顯可以在洛陽繼位,但是繼位大典卻一定要在長安舉辦。

李顯含淚點了點頭,在李治睡著了之後,回到東宮果斷供起了老子的畫像,並且十分虔誠的祈禱。在這一刻,不管李治是不是他%e4%ba%b2爹,他都不希望李治去世。

隻可惜,這一次他的祈禱似乎一點用都沒有,三天之後,當李顯正在和宰相們一同處理政事的時候,就看到李治身邊的常侍嚎啕而來,進門就伏地哽咽道:“殿下,天皇……駕崩了。”

而與此同時,喪鐘也響了起來。

弘道元年十二月,帝崩於真觀殿,時年五十七。

作者有話要說:  每逢四章放大招←_←

☆、第155章 hapter.155

李治去世的當晚就下了一場大雪,整個洛陽城內外瞬間變成了一片潔白的世界,城內城外慟哭聲聲,而這個時候的李顯卻仿佛整個人都不在此間,渾渾噩噩的跪在那裡,直到現在他都不敢相信李治居然真的就這麼死了。

他一直知道李治的身體不太好,隻是李治身體不好的事情大家都十分清楚,李治以前也病危過,最後也一樣度過了難關,本來他以為這一次也是一樣的,然而……難道是因為他的祈禱不夠虔誠嗎?

李顯倒是想要為李治多傷心一會,然而現實卻不給他這個機會。

皇帝駕崩之後,最主要的大概就是遺詔了,所有人都跪在地上聽宣:“七日而殯,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園陵製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處分。”

李顯瞬間從滿心的哀傷之中清醒過來,他低頭跪在地上想了半天都覺得,這份遺詔有可疑的地方,李治的意思李顯是十分知道的。李治一直知道武後野心勃勃,他生前壓製著武後,不可能在死後還給武後這麼大的權柄,李顯當時就判斷出了這份遺詔肯定是被動過。

說實在的李治的死實在是讓李顯有些猝不及防,也或者他從本質上來講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如果是李賢的話,可能早就防備著武後在遺詔上動手腳了,而他卻沒有想到!

李顯接了遺詔之後臉上什麼表情都沒有,整個人仿佛都麻木了一樣,心裡卻有些悲哀,皇家就是這樣,李治屍骨未寒,武後就開始算計著怎麼得到更大的權利,他現在特彆想要問問武後,是不是真的愛過李治?

不過想也知道對於武後而言,愛情大概是最微不足道的東西,天子殯七日,這七日大概是弘道元年最冷的日子了,李顯隻覺得穿再多的衣服地龍燒的再暖都沒有用,他仿佛是光著身子被扔到了冰天雪地裡麵。

隻是哪怕這樣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李治的諡號廟號都要商議,不同於後世對李治的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這個時候從上到下都對李治是持肯定態度的。

李治在位的這三十五年,擴充長安版圖,大力發展經濟,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有記載的,李顯有的時候也感慨,如果不是出了武則天這麼一個逆天的女人,或許李治在曆史上的評價可能更高一些。

到最後跟曆史上一樣群臣上諡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李治的一個時代過去了,但是新的時代卻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所有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到最後李治會寫那樣一道遺詔,大家都在懷疑,卻都沒有證據,而就在這個時候,李顯本應從東宮搬入貞觀殿,但是李治卻發現宮內除了東宮和貞觀殿,乾元殿,其他地方都被武後掌控了起來。

李顯並沒有慌亂,亂也沒用,之前李治在的時候在後宮的掌控上就不如武後,到了他能夠掌控貞觀殿和東宮已經不容易了。

李顯從來沒想過跟武後比拚這種控製力,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的遺詔。李治不可能不防備武後,武後能夠這麼順利拿到遺詔並且篡改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隻是貞觀殿內,乾元殿內,李顯都沒有發現有遺詔的蹤影。

而他的這一連串動作雖然隱蔽多少還是驚動到了武後,李治去後,武後的勢力比李顯大了不知道多少,很多投機倒把的人分析一下母子倆的力量對比,頓時就站在了武後一邊,更何況武後還有娘家幫忙,咳咳,雖然這個娘家隻剩下幾個侄子,但是怎麼看都比連妻族都沒有的李顯強。

武後對李顯的監視更加嚴格起來,李顯心裡著急卻依舊跟平常一樣,繼位之初唯一要做的就是封賞:首先是武後為皇太後,太平公主變成太平長公主,相王李輪,改封豫王,更名李旦。

這是自家,然後就是家裡長輩:加授澤州刺史、韓王李元嘉為太尉,豫州剌史、滕王李元嬰為開府儀同三司,絳州剌史、魯王李靈夔為太子太師,相州刺史、越王李貞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紀王李慎為太子太保。還有諸如李元嘉等人聲望太高,無論是武後還是李顯都有些擔心這些人,怕他們生變,所以隻是進加虛位,安撫一下想要實質的好處,對不起沒有。

再然後就是群臣:劉仁軌為尚書左仆射,岑長倩為兵部尚書,魏玄同為黃門侍郎,並依舊知政事。劉齊賢為侍中,裴炎為中書令。

在封賞的過程之中,武後和李顯兩個人到底是出現過分歧,而這個分歧就在鄭玘身上。

按照道理說,鄭玘算是李顯的“舊人”,李顯登基自然是要優厚自己人的,而滿朝文武滿打滿算也就這麼一個鄭玘算是太/子/黨,剩下的人跟李顯關係不錯的不少,但是說是鐵杆太/子/黨的真不多。

但是李顯在商議封賞的時候卻故意壓了一下鄭玘,他不是不想讓鄭玘升官,但是鄭玘的這個位置太重要了,掌管宮內護衛,鄭玘離開這個位置的話,那麼這裡肯定是武後的人頂上來,到時候相當於整座皇宮真的就到了武後手裡了。

所以寧可壓著鄭玘也不能讓武後得逞,好在壓著鄭玘他也是有說法的:“阿娘,鄭清澄還是太年輕了,如今已是九卿之位,若是再升,就隻有六部尚書了,這不合適。”

“有什麼不合適?他當九卿的時候不年輕嗎?”┅思┅兔┅網┅

“那不一樣,阿爹英明神武,我自然不能相比,那是清澄做九卿是靠著自己的功勳,而如今阿娘讓他做尚書是因為我,這不一樣,若是阿娘心疼他,就在爵位上給他進一進好了。”李顯臉上很平靜,仿佛是真的這麼想一樣。

一個堅持升官,一個堅持不給升官,到最後,還是支持李顯的人多,李顯當初就想到了,鄭玘是誰,身後還有個鄭家呢,縱然他跟本家走的不太近,但是鄭家的政敵依舊不少,鄭玘自己本身也惹到了不少人。

武後一黨肯定也不願意被彆人占了尚書的位置,到最後鄭玘依舊是原位不動,連爵位也沒有升。

這次卻是他自己要求的了,在聽說武後有意將他的爵位升為侯爵之後,鄭玘十分對得起他的名字,正氣凜然的表示:“爵以賞功,祿以酬能,臣愧不能受!”

最後這件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還是意思意思的給了一個太子少傅的職稱,不過鑒於現在沒有太子,而且連個候選人都沒有,這個跟虛職也沒啥區彆了。

一連串的加封之後,因為馬上就要過年,雖然因為國喪這個年注定過不好,但是還是要改元的,最後討論出來的年號依舊是嗣聖,李顯看著這個年號心裡還是挺複雜的。

鄭玘跟他說過這個年號實際上隻維持了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是的,曆史上的李顯繼承帝位自後一個月就被武後廢除了,武後動作之快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而這一次,李顯沒有妻子自然也就沒有嶽父,他也不是會隨便昏頭的人,武後這一次……打算怎麼做?隻不過在這之前,他需要留一點後手。雖然登基為帝讓李顯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他召見鄭玘也變的光明正大,不需要找任何借口了。

哦,當然有些借口還是要找的。李顯見到鄭玘之後什麼都沒做,隻是交給他了好幾份空白手諭,上麵都加蓋著玉璽之印。

饒是鄭玘在看到這幾份手諭的時候也不禁麵色一變,半晌不知道說什麼好。這些手諭代表著一個信號,那就是武後可能要有新的動作了,或者說是李顯覺得武後要有新的動作,因為不放心所以先要留個後手。

這是李顯授予鄭玘的權利,在必要的時候,鄭玘完全可以用這些手諭救他,而同樣的,這也是一份十分沉重的信任,這代表李顯完全不擔心鄭玘會用這些東西損害自己的利益。

鄭玘收好手諭之後膽大包天的摸了摸“龍頭”:“聖人要保重啊。”

他能夠做的十分有限,彆的還是要看李顯自己了,所以鄭玘在這麼囑咐李顯。

李顯聽了之後愣了一下,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這句“聖人”是在稱呼自己,不由得苦笑著說道:“我這個聖人能做到什麼時候還不知道呢。”

鄭玘聽了之後微微沉默,很多事情跟他記憶中的已經不一樣了,他們都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否則李顯也不用冒著風險將手諭交給鄭玘。

而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