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1 / 1)

了下來。說是難為她一片心思為姑娘。特意賞的她。唐朝接過,又跟著來人去謝恩。心中對自己的這筆買賣的定性,那是擺的老高了。

一分錢沒花,還得了這麼大的實惠。賺大方了。

其實唐朝也不是沒有想過,拿著這些個古代人一時間沒有想到的東西開個小店,掙些錢。就像那些一到古代就做大生意,富可敵國的穿越女們。

但唐朝是真的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的。小聰明是有的。但大聰明,搖搖頭。還真的是投胎時忘記帶了。

與其到了最後虎頭蛇尾或是在因此惹出什麼禍事,還不如現在消消停停地掙點錢呢。至少省心不是。

史氏賞了唐朝,張氏替賈瑚也放了一回賞,而這事的主角賈敏更是不會不賞。一套賈敏以前帶的小首飾,還有賈敏親自抄寫的兩本書。

賈敏很喜歡自己抄書,一是因為書籍可供賈敏做批注的地方太少了。二是抄一遍書,可以將自己的意思都寫在書頁上。長永留存。

但史氏卻管的嚴,說是這麼抄書怕累著賈敏,所以賈敏的手抄書並不多。能給唐朝二本就不錯了。

當然了,之前唐朝也得了賈敏不少的手抄書,三百千就各一本呢。

且不提賈敏手抄書事情,唐朝在等了賞後,心滿意足極了。於是在晚膳的時候特特地跑到了二房王氏那裡,將給新出生的哥獻了上去。

王家的家教那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那不代表男人也要這樣養。大房襲爵,可是現在歌舞昇平,沒有戰事,這武將的爵位不過是越來越低,哪有文官升的高。

所以在王氏心裡,她的兒子將來是一定要科舉出仕的。所以唐朝的這份禮算是捎到了癢處。

再一來,唐朝並未因為她生的哥是二房的便輕視,也並未因是剛出聲的孩子,便無事,這一點怎麼能不讓王氏心裡高興。

王氏心裡一高興,連聲叫著身邊侍候的丫頭找出了好幾包她的舊衣服賞給了唐朝。

「你娘就是個好的,沒想到你也不錯。這些衣服都是我穿過的。你拿回去穿吧。」

唐朝心時一噎,泥瑪,就不能賞點銀錁子嗎?就算這也不行,給個一吊半吊銅子也行呀。可是就算是心裡這麼想,麵上還要裝出一副感恩帶德的樣子來。

「多謝奶奶賞賜,奶奶的衣服自然都是好的。前兒奶奶賞我媽的那些衣服,我媽除了年節的時候,平時還捨不得穿呢。現在您又賞了奴婢這麼多,回頭我媽還不得吃奴婢的醋,說您偏疼我,不疼她呀。」

周瑞家的一聽便笑了,「你回去告訴你媽能著穿吧。也不知道是捨不得奶奶賞賜的衣服,還是捨不得自己的手藝。」

周瑞家的說完,王氏也笑了。王氏這些年都習慣穿著唐婆子做的衣服了。就算是貼身侍候的人手藝有多好,也不愛用。畢竟是從小就給自己做衣服的人,用著就是順手。

所以王氏大多的衣服,都是唐婆子的手藝。周瑞家的這麼一說,到是讓王氏笑了出來。

「這個周姨可跟我說不著。你若是有時間,還是自己跟我媽說吧。不然別說她自己捨不得穿,就是婢子想穿,我媽估計都說要留著過年穿呢。」

唐朝說話,一般都是帶著語氣表情的說,讓人聽了,看了,特別的生動。所以被關在屋裡做月子的王氏很是留了唐朝說了半天的話呢。若不是周瑞家的看著不像,估計還要說上掌燈方停吧。

送了禮物,沒兩天便到了賈敏出嫁的正日子。這一天,賈敏十裡紅妝的被從榮國府的大門抬了出去,看得唐朝不禁咋%e8%88%8c。

這些嫁妝能蓋多少個世。貿。大。廈呀。

蓋一個,咱炸一個。估計到林妹妹出生還有剩呢。

話說這麼多的嫁妝,這賈家到底是怎麼讓林妹妹一草一紙都身不由已的呀?

這未成年托管費實在是太高昂了些。

說到此,唐朝又情不自禁的想到了林如海,這位千古傻爹,跟他的閨女是一樣出名的。

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不知道林如海的人生是不是也是如此。反正唐朝是羨慕這樣的人生的。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千裡做官,為的是啥?傻子都知道呢。

不過話說回來,此時的林如海還是少年探花,翰林院的學士。所以賈敏此時尚要在京城逗留數月,待幾個月後,通過官員三年一次的考核。想來那時林如海下放地方的文書才會發出來吧。

而一直不在調上的唐朝,這時才發現,也許賈敏這一走,這輩子她們都可能再無相見之期了。想著想著,唐朝的眼淚便落了下來。好不傷心。

「唉,這孩子是個重情重義的。敏兒這一嫁,這孩子倒是先傷心起來了。」聽到史氏這話,唐朝才想起來此時此地,她正站在史氏的正房裡。

「太太恕罪,是奴婢失態了。隻是奴婢一想到姑娘嫁人了,就要住在別人家了,心裡就覺得捨不得。別人家哪有咱們自己家好呀。」

「噗哧」一聲,張氏笑了場,「可夠了我的了,你家姑娘雖是出嫁了,成了別人家的,但林家以後上上下下都是你家姑娘做主,你還想怎麼不舒服呀?」頓了下,張氏又將臉轉回來,看著史氏道,「太太也不要多想了。還是好好的養足精神要緊,過兩天妹妹回門,您再傷心也來的急。更何況明年妹妹要是抱著個孩子回來拜年,可有您老忙的。現在呀,能過幾天輕鬆日子便過幾天吧。」張氏說完,還一臉特麻煩的樣子。

唐朝就納悶了,張氏為什麼這麼能說,難道那個王熙鳳其時就是張氏轉世投胎的?不然這上下嘴皮一巴巴,死的都能說成活的。

有這樣的兒媳婦活在世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史氏的幸運。反正唐朝知道,這樣的婆婆一定比史氏更難侍候。

可憐的瑚大奶奶,璉二。奶奶!

您二位的婆婆都成了精了。

。……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賈敏的回門過後,整個婚禮也結束了。然後,連王氏的月子也出來了。此時也不過是三月初。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史氏搬到了榮禧堂後麵的榮慶堂。然後象徵著一家之主地位的正院正房便空了起來。

一直住在正院東麵小院的二房便有了些尷尬。

榮禧堂的正房空了出來後,張氏便著手進行了打掃歸置。在二房賈政一家搬出來後,大房正式入主了榮禧堂。

至於二房的賈政和王氏,竟然搬到了梨香院中去。也不知道張氏在裡麵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果然是為母則強嗎?

經過出孝後一年來的刷好感,史氏對大房的印象也越來越好。但對二房的疼愛卻也是實打實的。原來她是準備讓賈政他們和大房互換一下居住的地方的。

但張氏卻言,東院雖還不錯,但離正院實在有些遠了。太太想孫子了,還是二弟與二弟妹過來請安都有些腳程。太太現居榮慶堂的正院後麵,還有先老爺當年居住的梨香院。雖沒有東院大,但住二弟一家卻是綽綽有餘。

梨香院自有通向外麵的門,進出也方便。二弟日常上朝,若是住到了東院,去大門還要繞半天的廊道。回來時也是如此。何不如住在梨香院中?

最最要緊的是從史氏院子的後門出去,走上幾步便是梨香院。這院子也算是離史氏最近的了。距離近,規模大小也都好,還是當年家主晚年休養生息之所。

張氏的話,史氏認真想了,也覺得梨香院不錯。說是小,但其實也沒有比東院小多少。最重要的是離她這宋慶常卻是近了一半的距離。而且大兒子住在自已東麵,小兒子住在自己的西麵。都離自己很近。

所以想罷,當下便讓賈政一家先搬到了那裡。騰出了院子後,張氏才稍微清理了一下,便帶著大房的家拾搬了過來。ω思ω兔ω在ω線ω閱ω讀ω

張氏之所以不讓二房住東院,確實是有私心的。自古以為都是東方屬貴。一個不襲爵的二房住到襲爵的大房東邊算是怎麼回事。而且東院還有一個小花園,怎麼看都是給當家長子居住的地方。

張氏是想好了,那房子將來給瑚哥兒留著做新房的。此時便沒有道理讓二房的人給佔了。

張氏的想法非常的不錯。要不是賈瑚沒死,她這會早就纏綿病榻了。既不會有時間和心情去史氏那裡刷好感,也不會有心情想這些。而史氏自然是把有孩子的二房留在正院了。那時,自己兒了死了,二房生兒子了,是一氣。婆婆搬出正房了,卻將正院留給二房又是一氣。氣上加氣,好不容易調養好了,又因著懷孕而敗了身子,到死的那天也沒有住過榮禧堂一天。

現在張氏搬到了榮禧堂,又得隴望川地連東院都不願意讓出來。也是人才了。

☆、第15章

第十五章

看著賈政一家搬到梨香院,看到賈赦一房搬進正院榮禧堂。唐朝徹底的傻眼了。書上不是這麼寫的呀。

唐朝看了看自己雖然有肉,但也不粗壯的胳膊,難道真的是因為她這隻蝴蝶翅膀的力度有些大?

再一個,上輩子她一直以為那梨香院是在榮國府的東北角上呢,這真實的情況,怎麼是在榮慶堂的東北角了。

親,這是乾坤大挪移嗎?

最重要的是按著上輩子知道的一點淺顯知識,唐朝知道賈母院子後麵的是要蓋花廳和當庫房的『後樓』的。

可現在,那裡竟然有兩處院子。一處小一些,沒有名字。一處大一些的,便是梨香院。而這梨香院的位置,雖然是在宋慶堂的東北角,但在它的斜前方,就是唐朝以前知道的,將來鳳姐和賈璉所居住的院子呢。

不過,仔細一想也是,又不是夫妻感情失和到必須一個在東北角,一個在西南角的。就算是那老爺子晚年要休養,也不至於離自家媳婦和親娘那麼遠吧。

若那老爺真的是是在榮國府的東北角,那離親娘也太遠了。這絕壁不是親媽的節奏。

不過那時候,老爺子的媽還活著嗎?

呃,也許還活著。畢竟老爺沒時,年紀也不大。而且那位老爺子的親娘也隻比老爺子早走了三四年,沒看王氏一直連著守孝了嗎?

唐朝想了想,也許當年先老太太是住在這榮慶堂的,而先老爺住在榮慶堂後麵的梨香院,賈母史氏住在榮禧堂正院,賈政和賈敏跟著她住,而賈赦是住在象徵著繼承人的東院吧。

來了一年多了,她竟然一直以為東院正後麵的院子就是梨香院呢。不過話說,那東院正後麵的院子到底叫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