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1 / 1)

在哀家這裡,漸漸地與年紀相仿的太子熟識起來,哀家都沒有放在心上,隻想著小孩子家家的,能懂什麼呢。」

「太子年少時又沒有什麼玩伴,哀家就想著,讓筠兒給太子做個玩伴,也是不錯的。可是卻沒有想到,就那麼幾年的功夫,兩個人十幾歲情竇初開的時候,竟都還喜歡上了彼此。太子那會兒才十三四歲,就牽著筠兒跟哀家說,他以後要娶白姑娘做皇後,問哀家能不能允準。」

想起那件事,高太後忍不住苦笑道,「那會兒哀家私心裡,是挺喜歡筠兒的,若是不論家世,單論她的品性,做個皇後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可是太子娶妻這件事情,哀家卻是不能做主的,總得要同先帝商量,先帝同意了才行。哀家就對太子說,讓他不要著急,哀家先去同先帝商量,看看先帝怎麼說。」

「可先帝那樣的性子,怎麼可能一下子就同意太子和筠兒的事情呢?」

淩遙看高太後苦笑,沒有開口追問,隻在心裡想著,難不成,先帝當時是不同意這樁婚事的麼?

-本章完結-

☆、第兩百三十章 金釵墜地鬢堆雲

「不過,先帝倒也沒有一口否定太子與筠兒的婚事,」

高太後話鋒一轉,又道,「先帝知道太子與筠兒的事情之後,隻說太子年紀還小,暫且不考慮這麼早就大婚的事情,卻也沒有說不同意太子和筠兒在一起,那時候哀家就知道了,先帝實際上是允了太子與筠兒的婚事的,隻不過沒有明說罷了。而先帝的這一層心思,太子和筠兒也是心知肚明了。」

高太後深歎道,「若非後來南疆歸附,軒轅家派人來京城為其大公子求公主和親的事情,想來太子年歲一到,先帝就會下了聖旨,讓太子和筠兒完婚的。」

想起當年舊事,憶起其中諸多曲折,高太後也隻能歎一句造化弄人了。

淩遙早就從羅成那裡知道了這位清影公主的事情,所以聽了高太後這話,便問道:「皇祖母,南疆歸附求娶公主和親,但因為先帝膝下公主俱已成親,所以先帝就把人選定在了這位白姑娘身上,想要讓她去和親南疆,是麼?」

「是的,」高太後歎道,「皇家和宗室之中尋不到適齡女子和親南疆,而宗室遠支中勉強有幾個合適的,但品性卻都不好,和親之人若對大齊和南疆之間的關係沒有助益,也是枉然。所以先帝首要看重的就是品性,其次才是門第出身,他那時就已經放棄了在皇家和宗室之中尋找,隻想著尋到一個合適和親的女子,然後冊封公主之尊即可。」

「就這樣,先帝瞧來瞧去,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筠兒,」

高太後道,「先帝說,筠兒的性子很好,被哀家教養了這麼幾年,跟真正嫡出的公主也不差什麼,無非就是個身份而已。而且筠兒去和親,比那些宗室遠支不知性情的女子去和親更好。就這樣,先帝不顧太子的反對,強行將筠兒敕封為清影公主,然後為防事情有變,或者太子做出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來,就用最快的速度將筠兒送到南疆去了。臨走之前,還是哀家悄悄安排了一下,她才得以跟太子見麵訣別的。」

當年之事,說起來也不過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但這其中的無奈與掙紮,傷害與感情,又豈能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完的呢?那些個複雜的情緒,大概也隻有當事人心裡是最為清楚的了。

淩遙抿%e5%94%87,心裡默默地想著,先帝跟元熙帝還真是父子,都是不顧及自己兒子感受的。當了皇帝之後,就想著四海之內萬事皆由朕裁決的心思,但凡有任何事,都是把旁的事情放在首位,自己兒子的感受倒還排在後頭了,一點也不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不過還好,齊灤沒有長成那般寡情的樣子。

她聽羅成說過,那位清影公主嫁到南疆去後不過兩年就病死了,想來,也應當是被先帝這樣強行拆散姻緣給弄得心情抑鬱,這心情長期抑鬱的人,怎麼可能不得病呢?再加上又是南疆那等林深煙瘴之地,清影公主長期遠離熟悉的地方,一病不起,就此去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淩遙跟著歎了歎,她心裡倒是有些可憐這位清影公主,若非先帝如此獨斷專行,清影公主也不會有這麼個淒慘的結局。

就連淩遙都這般唏噓,那幾乎是看著清影公主長大的高太後,心裡就越發的難受了,話說到這裡,她也就想起清影公主的諸般好處來了,此刻忍不住長歎道:「先帝強行敕封筠兒為公主之後,曾與筠兒長談了一次,將和親南疆的利害關係都對她說明白了,跟她說,事已至此,叫她不要犯糊塗,到了南疆之後要好好的做她的和親公主。筠兒是哀家教養長大的孩子,心思端正,即便這心裡再難受,她也是不會說出來的,還答應了先帝的話,說她會好好去做這個和親公主的。可是她嘴上答應的再好又怎麼樣呢,去了之後,她照舊心裡放不下呀。她的早逝,未必跟這些事沒有關係的。」

「哀家記得,她跟太子告別的時候,還叫太子不要惦記她,就此忘了她也好,畢竟他們是無緣無分,若是不忘記,那就是為難了自己。她跟太子約定,她去南疆之後,會好好保重自己,也要太子在大齊好好保重自己。隻可惜啊,他兩個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淩遙等高太後說完,才輕輕嗤道:「金釵墜地鬢堆雲,自別朝陽帝豈聞。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迎著高太後驚異的眸光,淩遙道,「清影公主的悲劇完全就是先帝一手造成的。我記得,清影公主去後一年,南疆就叛離了大齊。皇祖母,先帝沒有把這件事安在清影公主身上,怪她沒有維繫好兩地之間的關係吧?」

要是先帝真是這種凡事錯了就怪在女人身上的帝王,淩遙就越發瞧不起他了。

高太後沒想到淩遙隨口%e5%90%9f出這等詩句來,愣神的功夫,才想起淩遙信手拈來的是李山甫的詩句,她定了定神,才道:「南疆軒轅家的心思反覆不定,再加上這裡頭又多了個陸家,先帝原本就知道隻靠和親是攏不住南疆的,所以,讓筠兒好好盡到她的責任,卻也沒有想過南疆復叛,是她的原因。因此,並沒有怪責她的意思。」

淩遙聽了這話,心中暗自點頭,看來先帝還是分得清大是大非的。

關於元熙帝和清影公主的這些過往,淩遙在齊灤和元熙帝的對話中已經約莫知道了大半,後來又聽羅成補充了一些,這會兒從高太後這裡又得知一些細節,倒也是足夠了的。¤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何況,她入宮來尋高太後,重點並不是要知道元熙帝與清影公主的那些過往,而是想要知道元熙帝和文淑皇後的過往。

於是,在高太後話音落下之後,淩遙便跟著問道:「那後來呢?」

高太後也知道淩遙最為關心的是皇上與文淑後頭的事情,所以,她定了定神,才又開口道:「筠兒走後,皇上自然是傷心的,那會兒皇上年紀雖小,卻跟哀家說,筠兒走後,他日日都是肝腸寸斷,幾乎都要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先帝倒是不把這些當做一回事的,隻說過些時日就好了,並不過分關心。倒是哀家心疼皇上,哀家知道,這樣年少的時候,感情受挫也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哀家怕皇上想不開做出什麼傻事來,就鼓勵皇上微服多出去散散心,在宮外多轉一轉,興許心情能好些。慢慢地,心情好了,或者就能從挫折之中走出來了。」

高太後歎道,「哀家哪裡知道,過了不多久,皇上微服在宮外散心時,就遇到了文淑。那時候,文淑的容貌與筠兒有九成相似,皇上見了自然是不肯放過的。但那時候皇上心裡頭知道,文淑是文淑,不是筠兒。他也隻是貪看文淑的容貌,所以,總是出宮去尋文淑,要麼說話,要麼散步。可是文淑並不知道皇上的用意,就這麼一來二去的,文淑就喜歡上了皇上,隻是那會兒還不曾對皇上表明罷了。就這麼過了兩年,筠兒的死訊從南疆傳來,皇上越發傷心,再加上先帝說他到了大婚的年紀了,皇上就做了決定,說是要迎娶文淑為後。哀家那時候沒有見過文淑,皇上隻帶給先帝看過,先帝看後也沒說什麼,直接就允準了,也同意了。很快就定下了婚期,也是在迎娶之後,哀家才第一次見到了文淑,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皇上竟是把文淑當成了筠兒的替身在看待!」

淩遙聽著,忍不住開口問道:「難道皇上一開始遇見文淑皇後的時候,皇祖母不知道嗎?」

「哀家事先並不知情,就是皇上遇見文淑時,也沒有同哀家說過半句,還是後來皇上說要娶文淑時,才簡單與哀家說,是在宮外遇見的民女,他說他喜歡,想要娶其為妻,」

高太後道,「哀家怕皇上因為筠兒的死做出什麼傻事來,更怕他說要娶妻的話是胡亂賭氣說的,也怕他誤了人家女兒的終生,就叫他把姑娘帶進宮中來給哀家看看,更追問皇上是否真的喜歡那位姑娘。結果皇上不肯帶給哀家看,隻跟哀家說就喜歡這位姑娘,定要娶她,後來也隻將文淑帶給先帝看過了,先帝倒是允準了,直接就賜婚並且定下了婚期。後來文淑嫁到宮中,給哀家敬茶時,哀家才發現原來她的容貌與筠兒相似,也是那時候才知道,皇上娶她為後,就是為了將她作為筠兒的替身的。哀家心裡自然是不同意的,可是大禮已成,文淑已經成了皇上的太子妃,哀家就算再不情願,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事情更不可說出來讓文淑知道,哀家也隻好違心的跟皇上一起瞞著文淑了。」

「皇祖母當時為什麼不瞞著皇上出宮打聽一下呢?如果當時就打聽到了,也許就不會有後麵這麼多事了,」

淩遙這回聽了這些過往,倒是沒有像高太後那樣唏噓,而是以一種更為理性的目光在看待這件事,畢竟文淑皇後是齊灤的母親,跟她也算是關係親近之人,跟那位清影公主還是不同的,但是很明顯,在高太後這裡,似乎還是清影公主跟她更為親近一些,「而且,據皇祖母所說,先帝在皇上大婚前是見過文淑皇後的,那麼,也就是說,先帝其實是知道皇上拿文淑皇後當成清影公主的替身的,但是先帝並不在乎這一點,反而還同意了皇上與文淑皇後的婚事,是這樣的麼?」

淩遙的問話,讓高太後有些難以啟齒,但她知道,今日這場談話,勢必要把當年所有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淩遙,就連那些暗藏在於心中日久的心思也是不得不說的,所以,她遲疑了片刻,還是開口答道:「皇上那時候的狀態並不甚好,哀家不敢逼迫太過,哀家就想著,若是皇上高興,哀家也就隨他了。他既然不願意讓哀家看看,那等到大婚之時哀家自然會看到的。所以,也就沒再逼迫皇上,也沒有瞞著皇上派人出宮打聽文淑了。」

高太後這會兒想想,也覺得淩遙確實說得很對,如果她當時悄悄派人打聽一下,也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