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1 / 1)

重笙 心漁 4288 字 1個月前

想了想,道:「我陪你們去吧。」

周氏鬆了口氣,一把拉住她手臂:「好妹妹,正想叫你做個伴,沒敢開口。」

文笙低頭看了看身上,烏金暗紋的窄袖對襟上衣,裙子的顏色也很素,沒有什麼不妥,上了車,道:「路上給孩子買點東西吧。」

周氏道:「不用,都準備妥了,你人陪著我們去就行。將軍麾下,像這樣需要經常接濟的有十幾家,不是去一次兩次就行了的,以後要常去。」

說著,她歎了口氣,慨歎道:「不過都沒有像聶家妹子這麼可憐的,當家的一走,就隻剩下她和一個吃奶的娃娃。」(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一章 搗衣——情之一字,傷人傷己

聶家住在慶紅巷,離平安胡同不遠,紀家軍的將士們不少將家安在這附近的街頭巷尾,大家住得近了,等男人們出征以後,家中婦孺相互間也好有個照應。

巷子很窄,路麵坑窪不平,離遠馬車就進不去了,幾人從車上下來,陳隊長停車等著,文笙跟著周氏她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巷尾走。

太陽還未落山,慶紅巷裡已經是光線昏暗。

四下裡很安靜,偶爾遠處響起幾聲狗吠。

房舍低矮,佈局淩亂,家家戶戶大門緊閉,空氣裡還飄著附近臭水溝的異味,周氏三人習以為常,紀南棠的手下多是窮苦出身,即使成家了,靠著兩個軍餉日子也過得緊巴巴。

聶家的大門也關著,裡麵落了栓,鄭氏上前扣了好長時間的門環,才傳出一個女子的聲音:「誰呀?」

鄭氏道:「聶家妹子,是我,你開下門,杜大人的夫人看你來了。」

話音方落,就聽著院子裡腳步匆忙,有人拉動了門栓。

大門打開,門裡站了個二十出頭的女子,穿了身粗布衣裳,頭髮有些淩亂,乍見外邊這麼多人,她臉色發白,眼睛透著小鹿一樣的驚慌,道:「這,可是出了什麼事……杜夫人,幾位姐姐,快請進。」

說話間,聶妻看到抱著古琴的文笙,覺著有些麵生,但隨即她的注意力便被景傑的妻子張氏吸引過去。

聶信厚是和景傑一起去白州的,兩人關係一向很好,張氏上門,叫她膽戰心驚之餘又多出一絲期盼:「是不是信厚寫了信回來?」

張氏吱唔了兩句,四人進了院子。將手裡提的禮物放下來。

院子不大,收拾得很整潔,角落裡晾曬著尿布,當中地上擺著水桶木盆。

洗衣石上攤了塊深灰色的葛麻布料,搗衣砧丟在一旁。

不過聶妻顯然是忙得沒空做活,文笙剛進院子,就聽著由屋裡傳出孩子的哭聲。

聶妻顧不上招呼客人。先回屋去哄兒子。

張氏求助地望向同來夥伴。聶家這等情形,那個噩耗她實在是說不出口。

隻是少頃,聶妻便抱著兒子出來。兒子像娘,模樣生得很俊秀,瞪著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好奇地望向眼前幾個陌生人,眼眶裡還含著一泡淚。

周氏和杜元樸成親多年一直沒有孩子。眼見小傢夥這般可愛,心底簡直軟成了一灘水。

她拍拍手。引起孩子的注意,張了胳膊道:「唔,小乖乖,來。給我抱一會兒,你該忙什麼就忙什麼去。」

小孩子不怕生,趴在母親的肩上望著周氏。將手指頭含到了嘴裡。

聶妻猶豫了一下,將孩子交到周氏手上。那孩子哼唧了兩聲,軟乎乎的臉蛋兒貼在周氏臉上,張嘴打了個哈欠。

張氏藉機介紹文笙給聶妻認識,算是把剛才的話題岔了開去。

其實她們幾個都知道文笙過些天就要起程去白州了,軍前效力也相當於為聶信厚報仇,但現在張氏生怕聶妻再問起聶信厚,白州那是提都不敢提的。

聶妻有些回不過神來,兩%e8%85%bf發軟,一位玄音閣的女樂師,竟然跟著杜元樸的夫人,還有丈夫兩位軍中同僚的妻子一起跑到陋巷來看她。

這意味著什麼?

鄭氏見她麵色有異,心中憫然,一邊挽袖子一邊道:「妹子,你這是要做衣裳麼,我來吧。」

葛麻織出來的布太硬了,穿著不舒服,所以上身前要先把它用搗衣砧捶打柔軟熨貼了,鄭氏在家也常幹這活兒,故而一看就明白。

「不,不,我來吧。」聶妻不想叫鄭氏沾手,搶在頭裡拿起了搗衣砧,方才低聲道:「這是信厚的,準備做了捎去白州。」

鄭氏雙腳一下子頓住,人停在了中途,暗忖:「我真蠢,這顏色,可不是男人的衣裳麼?」

小院一時陷入了沉寂,隻有單調的搗衣聲,和小孩子在咿呀而語。

停了停,「辟啪」兩聲,那是絕望的淚水自半空墜落在葛麻布上,碎裂開來,迅速將布料洇濕。

「辟啪」,又是兩聲。

一旁的幾個女子都有些不知所措。

聶妻忍不住嗚咽出聲,搗衣砧一下接一下落在葛麻布料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信厚他……出事了吧?都說白州戰事不利,我心驚膽戰,整夜整夜睡不著覺,老覺著門環在響,怕是有人來送信,街上稍有喧嘩,就擔心生變,他真狠心,一句話沒有就撇下了我和孩子……」

她哽咽著說不下去,周氏懷中的孩子彷彿感應到了母親的傷心欲絕,突然「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母子兩個的哭聲彷彿打破了某種禁忌,幾個女人不再避而不提,鄭氏張氏跟著掉眼淚,周氏小聲地勸解她為了兒子要保重身體。

孩子哭得聲嘶力竭,怎麼哄都哄不好,聶妻索性抱緊了兒子放聲大哭。

文笙鼻子酸酸的,抬眼望向灰濛濛的天空。

一家一戶尚且如此催人淚下,白州這場大敗仗死了三萬人,等過兩天消息傳回京,必定是舉國皆哀,而打了這麼久的仗,白州的百姓呢,又是處在怎樣的火深火熱之中?

這真是民不聊生,世道何以就崩壞如此?

她苦苦尋找的太平盛世到底在哪裡?

文笙在院子裡找了塊乾淨的青石板,盤膝坐下來,左手名指虛掩七弦十徽,右手挑抹。

她此時正在彈的這一曲乃是前世有「平調第一操」之稱的《普庵咒》。

這支琴曲節奏平穩,帶著佛樂特有的安定祥和,靜慮滌心,內裡有一種化戾氣為柔和的慈悲。

最先平靜下來的是鄭、張二女,跟著聶妻懷裡的孩子哭聲漸小。一抽一抽地慢慢止了聲。

淙淙琴聲在小院裡迴旋,像溫泉陽光,亦像親人的慰藉,叫人忘卻錐心苦痛。

文笙彈了許久,天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聶妻止住了悲聲,抱著孩子呆怔怔地站在那裡。孩子哭累了。睡著在她的臂彎裡。

文笙收琴站起身。怕吵醒孩子,小聲道:「聶家嫂子,聶大哥是為了掩護主帥突圍遇難的。若非他奮不顧身,不知道會有多少將士葬送性命,朝廷會褒獎他的功勞,我們大家也都不會忘記他。紀家軍的兄弟們會代他照顧你和孩子。」

聶妻聞言。眼淚又掉了下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周氏幾個在旁幫著一起勸說。

文笙想了想,鄭重道:「過些天我會到白州去。箭射聶大哥的那人我必當多多留意,若是有機會,一定為聶大哥報仇。」

她同聶信厚也隻有一麵之緣而已。

果然聶妻聽到報仇二字,兩眼有了些光亮。她這才想到眼前這位素不相識的樂師姑娘在她這裡耽誤了太多的時間,雙膝一屈,便欲下跪。

文笙連忙將她拉住。

周氏幾個見狀盡皆鬆了口氣。張氏主動提出今晚留下來和聶妻作伴,其他人相約明日再來看她。留了些銀兩,這才告辭。

回去的路上,文笙反覆琢磨著這件事。

聶信厚的妻子娘家也沒什麼人了,孤兒寡母,在這個亂世要如何生存?

靠紀南棠和一幫軍中兄弟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來紀南棠需要照拂的人實在太多了,再一個,過些日子他和他的兵說不定都要上戰場。

她同周氏商量:「周姐姐,我有一位師父年紀大了,現在跟著我住在西山馬場,平時需要人照顧。」

跟著文笙就低聲將當初王昔被楊昊儉抓進京,飽受折磨,傷了腦袋的事說了說。

「本來我做為弟子,應該多陪陪他老人家,可我這兩年忙東忙西的,實在是分身乏術,接下來又要去白州,說句不好聽的,戰場上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你幫我問問聶家嫂子,願不願意搬去馬場,幫我照顧一下師父。」

周氏有些意外,呆了一呆,道:「那感情好,妹妹這般心善,我代那娘倆謝謝你,將軍知道有如此安排,也可鬆上一口氣。」

文笙點了點頭,沒有接言,停了一會兒,歎了口氣道:「老爺子沒受傷之前脾氣便不大好,不過,我是十六歲才得師父收入門下,從五音十二律學起的。」

這句話說得沒頭沒尾的,但周氏跟著丈夫耳濡目染,也是個聰明人,當即就明白了文笙的意思。

王師父是位古琴大家,聶信厚的妻子若是精心照顧,討得老爺子歡心,對她那不滿一歲的兒子可是個大大的機緣。

當然寶寶太小,還不知道是不是學琴的材料,但隻這一點盼頭,便可以喚起當娘的活下去的勇氣。

周氏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但卻知道文笙未點明,就是不想聽她們說感激涕零的話,隻好連連點頭,忍不住露出個笑容來。

文笙也確是這麼想的,她隻是提供了一個機會,將來如何還要那母子兩個自己去爭取。

提前已經說好,文笙今晚要在將軍府借住,以等待白州那邊的消息。所以陳隊長就把她直接送回了平安胡同,

紀南棠和杜元樸等人都沒有用飯,在等著她們回來。

有白州的事壓著,眾人都心事重重,隨便吃了晚飯,周氏、鄭氏陪著文笙去客房,看著她住下,不缺什麼了,才告辭而去。

雖然昨天晚上沒有睡好,今天又忙了一整天,令文笙覺著有些疲憊,但她卻不想就此安歇。

說不清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