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1 / 1)

鼎食之家 樂蜀 4048 字 1個月前

今日我帶十八娘來見你,你好好跟她說一說話吧。」

蔡氏則是感謝了大王氏這麼多年對謝宜雅的養育之恩,接著望向女兒直樂嗬,她以為今日女兒來了就會認她這個母親,當然心中歡喜。

「十八娘,你阿姨定然有許多話跟你說,我就去前麵等你。」

謝宜雅應好,大王氏遂起身離開,走之前,讓服侍謝宜雅的兩個婢女去外麵候著,若是謝宜雅說完了話,就陪著她到前麵來。

等到大王氏一離開,屋子裡隻剩蔡氏,謝宜雅,謝蒙三人時,蔡氏最終忍不住向女兒走去。

謝宜雅定定地望著她,眼前這個清麗的婦人眼中含淚,神情激動,向著她走過來,她一邊走還一邊念叨:「十八娘,十八娘,這些年我不知道有多想你,原以為這一世再也沒法再見你了,可如今,老天爺看顧,讓我又見著你了,真像是做夢一樣……」

「你為何當初要拋下我離我而去?」謝宜雅臉上卻沒有激動之色,跟所有與母親重逢的孩子一樣,總會問出這個問題。

「不,當初不是我拋下你,而是,而是謝家的人來把你給抱走了,她們說要帶你去見你祖母,結果你被抱走了,她們就不把你還給我了,當初我幾乎哭死……」一說起當年失去女兒的過程,蔡氏的眼淚又流下來了。

「真是這樣?可我聽說,以前的謝家有規矩,男子四十妻無子方可納妾,所以,謝家當時是不是不承認你?」謝宜雅的和話十分尖刻,讓蔡氏一下子被刺中了,提醒了她當年尷尬的身份。

她有些訕然地道:「當初你阿父認識我時,並沒有對我說這個,我也是後麵才曉得的。不過,現如今好了,這一次回來,謝家認了我是你阿父的妾,我還給當家主母敬了茶。」

謝宜雅越聽越難過,不是為她生母,而是為自己,她頭一次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卑微的女人生的女兒。要是蔡氏不出現,自己就永遠不會被揭開傷疤,府裡的人也不會記起她是這樣卑微甚至卑賤的妾生的庶女。這些年,她在大伯母跟前長大,走到哪裡,府裡的人還有奴婢們都不曾輕慢她,隻因為她有個出身高貴的養母。這下好了,蔡氏回來了,別人看到自己就會把蔡氏跟自己聯想起來了。怪不得,這半年來,她始終覺得有人在她背後指指點點,她還奇怪,那些人是怎麼了,到底在議論什麼。現在回想起,她終於明白他們議論的內容了。

見女兒沉默著不說話,見到自己也並沒有露出什麼歡喜的神情,不但如此,她還感覺了謝宜雅似乎有些不高興。

這跟蔡氏想像中的母女相見,抱頭又笑又哭的場麵顯然有出入。

「十八娘,你……你在想什麼?」蔡氏站在謝宜雅跟前問。

謝宜雅聲音透出一絲不耐煩:「沒,沒想什麼。」

蔡氏向她伸出了手,笑著說:「十八娘,讓為娘抱抱你好麼?」

如此說著,蔡氏已經上前一步去抱謝宜雅,不想她的手還沒抱住女兒,謝宜雅已經站了起來,推開了她。

蔡氏愕然地望著女兒,眼中全是不解。

「阿母,這個女郎是誰?你怎麼要抱她不抱我?昨日是,今日也是?」突然一道稚嫩的童聲在蔡氏腳邊響起。原來是謝蒙跟過來了,他拉住蔡氏的裙子望著謝宜雅問。

蔡氏聽到兒子的話,臉上的驚愕的神情消散了,轉而浮現溫柔,她一把抱起兒子,然後對他柔聲說:「這是你阿姊,她是你十八姐,是你最最親的阿姊……」

「她比十五姐還親嗎?」謝蒙很聰明,雖然年紀很小,可他對誰對她好能看出來,而且能記住對他好的人。到建康來的第一日在謝府門口他見到過謝妙容,而且那時候謝妙容對他就很和氣,所以他記住了十五姐。

「是,她比你十五姐還親,十九郎,來,快喊你阿姊。」蔡氏對兒子說。

謝蒙聽話地看向謝宜雅喊了聲:「阿姊。」

謝宜雅看著謝蒙,僵硬的臉柔和了些,她猶豫地伸出手去,試著摸了摸謝蒙的頭,%e5%94%87角上翹,輕聲道:「十九弟。」

「以後你阿姊就會每日都陪著你玩兒了,十九郎,你歡喜不?」蔡氏見到女兒喜歡謝蒙,不由得順口說出了這樣的話。

謝蒙的小臉放光,他立即點點頭,甚至拍起了小手,連聲道:「好!好!」

「不……」謝宜雅快速收回了摸謝蒙的頭的手,宛如摸到了什麼燙手的東西一樣,她搖著頭,後退了兩步,讓自己離蔡氏和謝蒙遠一點兒。

蔡氏心下一涼,她看向女兒,眼底溢出悲慼之色。

謝宜雅接收到這樣的眼神,她心中酸楚又惶恐。

轉身她急步往外走,蔡氏在她身後哽咽著喊:「十八娘!別離開,別離開我和你阿弟,多呆一會兒行不行?為娘已經四年多沒見到你,讓我多看你一會兒好嗎?」

已經走到門口的謝宜雅聞言停住腳,並未回頭,用一種很艱難的語氣說:「阿姨,我得回去了,以後我得空會來瞧你還有十九弟。你們……好自為之。」

說完,掀開簾子,直接走了出去。

在她身後,蔡氏立在原地,淚如雨下。

謝蒙抬起小手去幫蔡氏擦眼淚,問她:「阿母,你怎麼哭了?」

蔡氏卻說:「十九郎,叫我阿姨,不是跟你說了嗎?人前人後都要叫阿姨,若是讓人聽去了,又有人說三道四,你十八姐一定不喜歡的……」

謝蒙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小臉上的神色黯淡了下去。

——

十一月裡謝府在辦喪事,阮府卻是喜氣洋洋。

十月底的時候,被皇帝派去荊州勸說大將軍桓翌攻打進犯景國的秦軍的阮獻回來了,並且因為立功被朝廷擢升為五品的散騎常侍,這個官常伴皇帝左右,管理詔獄,是個清貴的有權兼有前途的官職。他跟正史庾保起一起去荊州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勸動了桓翌,讓桓翌接了旨帶領荊州的兵馬去跟符存的進犯景國的秦軍交戰。桓翌還留庾保和阮獻在荊州等消息,說等到他擊退了秦軍,再帶著兩人回建康去向皇帝覆命。

桓翌這種做法,庾保和阮獻還沒遇到過,但是他們又不敢拒絕他的這種提議,不然,萬一他惱了,不帶荊州兵去擊退秦軍,那就糟糕了。所以兩人隻得乖乖地留下來,好在,桓翌帶領荊州兵馬出征後,留下來招待他們的人,對他們十分熱情,每日家花天酒地,庾保和阮獻就也不覺得日子難過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大將軍桓翌果然是會打戰,帶著荊州兵在三月底出征,隻不過半年多就擊退了符存帶領的秦軍,將他們打回了秦國境內。桓翌得勝,一時間威名無雙,他的聲勢更大了。

接著他帶著五萬精壯兵士,又讓人接來了皇帝派來的史臣庾保和阮獻一起進京,向皇帝奏捷。

這一下庾保和阮獻明白了,大將軍將他們兩人留在荊州好酒好肉地招待著的用意了,如果說桓翌得勝後,一個人帶著五萬精壯兵馬進京,那麼別人就會說他有貳心。可要是他們兩個皇帝的使臣同路,那麼那可就是進京奏捷了。

一路上,桓翌帶著自己的五萬精壯荊州並順利地通過了豫州,來到了建康城外。

當時,擔任豫州刺史的是謝節,他也沒辦法不讓桓翌帶領大軍過界,畢竟桓翌可是又立下了大功,而且他還是帶著皇帝的兩位使臣同路,說起來五萬兵馬不多也不少,他不能因為懷疑桓翌有不臣之心,就動手阻攔桓翌進京報捷。況且,就算他想要攔住桓翌,還要向皇帝稟報呢,他也不能私自做主。這要奏報,一來一回又是若乾天,而且,他並不能保證皇帝回復給他的信中同意他對桓翌動手。桓家的荊州軍可不隻是換翌帶的這五萬精兵,他的兄弟子侄在荊州帶著的兵至少還有十五萬以上。要是他胡亂動作,惹惱了桓翌,桓翌以此借口興兵作亂,先就對付豫州軍,那才經歷了兵敗而減少了一半兵員的豫州兵絕對不是對手。

也許,桓翌早就設想好了這一步,故意帶著五萬精兵,讓皇帝派出的兩位使臣同行,並且大張旗鼓地經過豫州進京,就等著謝節犯錯。隻要謝節敢有任何阻攔,那麼他就有借口了,比如說打著「清君側,除奸臣」的名號對付豫州軍,從而徹底逼迫皇帝讓謝家退出豫州,讓桓家佔據豫州之地。

要真是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景國一半的土地和兵馬就屬於桓家了,得到了豫州之地,就相當於扼住了建康的咽喉,他可以控製建康,控製皇帝,輕則挾天子以令諸侯,重則以己代之。

再說了皇帝先前因為不信任桓翌,讓他的六叔帶領豫州兵馬去跟進犯景國的秦軍交戰,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本來這一次皇帝讓桓翌帶領荊州兵馬去彌補謝巖闖的禍,朝廷裡麵的許多朝臣對他已經頗有非議了,會私下說他這個皇帝年輕不懂事,說他猜忌臣下等等。這要是在桓翌得勝後再做出對桓翌不信任的舉動,那麼下一次景國再有敵國入侵,或者流民暴{亂,那就再也調不動桓翌了,甚至還有可能調不動其他的兵馬,那樣一來,後果不堪設想。

方方麵麵加起來,令得謝節做出了放行桓翌帶的那五萬精壯荊州兵過豫州境的決定。

可是,這麼做,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桓翌帶著五萬精壯荊州兵馬到達京城建康城外,讓京城裡的皇帝和朝臣以及士族們都感覺受到了威脅。如同臥榻之側,臥著一隻猛虎一般,誰知道,這隻猛虎會在什麼時候暴起傷人。

☆、第150章 15.0

兩權相害取其輕,謝節認為,就算是桓翌帶了荊州的五萬精壯兵馬駐紮在建康城外,但是建康那邊同樣有皇帝控製的近十萬禁軍,桓翌要真想亂來,那麼他可不一定能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他推測,桓翌這麼做是為了在皇帝和諸高門士族之前立威,或者,他想要皇帝給他更大的封賞。他已經開府儀同三司,並且是臨賀郡公兼大將軍,這已經是位極人臣了,難不成他還想要王爵,甚至加九錫?

謝節大概是猜準了,桓翌領著五萬荊州精兵到達建康,並將軍隊駐紮在城外,皇帝親自帶領文武大臣出城來迎接,說大將軍桓翌對社稷有功,定然要重重地封賞。當然去荊州頒旨並說動大將軍桓翌擊退秦軍的庾保和阮獻也有功,也要賞賜。

桓翌早先就對庾保含蓄地說過他想要什麼賞賜,那就是裂土封王,成為景國史上第一個異姓王,他希望將荊州一地封給他。不用說,這是個皇帝基本難以接受的條件。因為這違反了景國立國以來定下的祖宗規矩,也可以說得上是朝廷綱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