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1 / 1)

舌尖上的中國 CCTV 4156 字 2個月前

牛肉,傳統鹽工菜的代表,然而它最好的搭配卻是米飯。自貢的傳統小吃中,也沒有紅燒牛肉麵的記載。

關於眷村牛肉麵,比較被認可的說法是,籍貫四川的軍人遷台後,根據需求不斷翻新工藝,使牛肉麵的做法最終在寶島定型。定居重慶的郝治宇返鄉,拖著一大箱行李走在眷村的路上,這樣的場景重複過無數次。姐姐郝淑芬開了一家牛肉麵館,行李箱裡,藏著她製作獨家美食的秘密武器。父%e4%ba%b2聞訊而來,一個老四川人,年少離家,一生奔波。花椒,郝姐讓弟弟不遠千裡帶來的香料之一。在牛肉麵的名號下,每個眷村又有自己的獨特風味。“二兩麵”是郝姐的獨創,香料正是為它準備。製作辣椒油,操作簡單,但正宗的原材料使成品香辣誘人,有了它,即便是最樸素的麵條,也可以在瞬間變得回味無窮。人們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眷村的味道,實則是台灣一代人的味道。故鄉,他鄉,在這裡越來越難以辨識。

張士忠,退休船老大,生活在浙東沿海的一個漁港,石浦。在平靜的生活下,老人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年,他想要完成一個心願,去一趟台灣。在海峽這頭,他是父%e4%ba%b2、丈夫,張士忠。對於海峽那頭,他是兒子、兄弟、許郎秀(張士忠的曾用名)。殼菜,是這裡常見的海產品,肉取出,切段與絲瓜清炒,最大限度保留鮮味。殼菜,學名貽貝,肉質鮮嫩肥厚,全球各地的海域都有出產,使它成為一道世界美食。貽貝是法式大廚的最愛,香料可以提味增香,葡萄酒的加入,既能除腥,又能豐富貽貝在口感上的層次。台灣的姐夫打來電話,再三確認行程,對於 76 歲的老人,出遠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柯秀奎,電話那頭的姐夫,自從老伴去世,他一直獨居,過於清靜的生活讓他對妻弟的到來多了幾分期待。富岡新村,又被稱作“小石浦”,當年象山石浦的漁民隨國民黨軍隊遷居於此。漁山島,家人離開的地方,當時張士忠在石浦鎮裡讀書,恰逢兩地隔離,從此天各一方。海島處於南北洋流交彙帶,海產品豐富,礁石上布滿殼菜。歲月不饒人,收獲與有限的體力成正比,何況,真正肥美的殼菜還在海底。潛水采集,需要默契配合,一人下水,一人掌舵,貽貝靠足絲固著在海底岩石上,必須拿鐵釺將其用力鏟下。年輕人帶著收獲和老人的心願,回到岸上。新鮮的殼菜要儘快處理,開水煮到貝殼開啟,將肉取出,足絲會影響口感,必須割斷。5 月到 8 月,是東海休漁期,海邊小鎮的陽光足夠催生出品相極佳的殼菜肉。張士忠出發的日子到了,殼菜肉已經曬乾,當地人稱之為“淡菜”。老人們認為,此生還能相見,是祖先和如意娘娘的恩德。大嫂在家開始準備晚餐,除了日常的海鮮,她特意準備了金針燉豬蹄,這道菜曾經是張士忠姐姐的拿手菜。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是所有中國人最為簡單、樸素的願望,可對於有 些人,要實現這個願望,卻要經曆半個世紀的等待。台東的金針花已經進入采摘期,它,還有一個彆名,忘憂草。

蘑菇的豐收,犒賞了草原上的何福誌;顏寶福一家,享受著一年來難得的清閒,為自己做一頓美餐;張士忠歸期已到,告彆%e4%ba%b2朋好友,此彆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東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遷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離合見證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變了食物,還是食物改變了人,餐桌邊的一蔬一飯,%e8%88%8c尖上的一飲一啄,總會為我們津津有味地一一道來。

第六集 秘境

第六集 秘境

古老的北京城,走不了多遠就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土耳其餐。地道的西班牙海鮮飯,或是原汁原味的法國大餐。人們與來自全球各地的食物交會,口味也日益和世界趨同。然而,總有未被發現的食物隱藏在中國的山林丘壑、江河湖海與草原沙漠之中,那是我們要發現和尋找的,秘境。

內蒙古達裡諾爾的初冬,氣溫降到零下 30 攝氏度。在湖心選好破冰地點,今天的行動至關重要。蒙古語“達裡諾爾”意思是“海一樣的湖”。這是今年撒下的第一網。800 米長的大網,要在冰麵下潛行 6 個小時。半蘇打型堿水湖,生長出一種對環境極為挑剔的魚類,瓦氏雅羅魚,當地稱為“華子魚”。華子魚生長緩慢,4 年體重僅達 200 克,500 克重的華子魚已經是湖中極品,第一網近 3 萬公斤鮮魚。為了保持湖魚的種群數量,漁民們約定,每年冬捕不會超過 30 萬公斤。剛剛出水的華子魚,清蒸,能最大限度保持它鮮醇的原味。酸辣,在高寒的草原隆冬,開胃醒神。油煎也不複雜,隻需稍加熗鹽,微火三五分鐘,鮮魚帶著焦香出鍋。農家的做法更加質樸,柴鍋燉燒,濃鬱鮮香,漁民們享受著自己的收獲,這是對他們半年多前辛苦付出的回報。5 月,達裡諾爾剛剛蘇醒,淡水河水溫達到 8 攝氏度,華子魚就要從達裡諾爾湖口出發,沿河道逆流而上,漁民們也忙碌起來。馮俊傑和他的夥伴們在河道上遊紮下竹樁,鋪設羊胡草把。羊胡草,達裡諾爾最早感知春天的植物。幾十公裡水路,危機四伏,早早等待的鷗鳥,迎來一場盛宴,華子魚可以幫助它們補充能量,完成遷徙,最終到達西伯利亞。在集中洄遊的 1 周之內,超過 40 萬條魚會成為鳥類的食物。整整一個冬季沒有進食,逆流之中它們前途未卜。在通向達裡諾爾的 4 條河道中,馮俊傑他們要鋪設 2000米草把。逆流讓華子魚的前行越發艱難,卻能刺激它們的性腺發育成熟,加速魚卵的孕育。這是一場優勝劣汰的競爭,隻有最強壯的魚才能到達產卵地。華子魚伸手可得,但漁民不會在這個時節捕撈。夜晚,天敵退去,華子魚加快速度,它們必須找到合適的產房,這在生態退化、水草稀少的河道中不是容易的事。羊胡草把正是溫暖的產床,沒有它們,魚卵會因為缺少附著失去生存機會。完成繁衍的華子魚返回大湖,10 天後,孵化出的小魚也會像父母一樣遊回達裡諾爾。草原秘境,人和魚類共同努力,找到維持平衡的生存之道。

向南 4000 公裡,北海,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南端。人們不知道,距離他們不到 100 公裡的海邊,一種跟恐龍同時代的小生物正在聚集。沙蟹,開始享受晚餐,在剛剛落潮的海灘,營建起屬於它們的秘境。周君夢又踏上熟悉的家鄉小路。周君夢在四川讀大學,每年暑假她都要回到祖父母身邊。沙蟹行動敏捷,體長隻有 2 厘米左右,速度卻可以達到每秒 1.6 米。沙蟹逃得快,母%e4%ba%b2的手更快。北海,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多地文化的融合,在飲食上呈現出兩廣和東南亞風格的奇妙並存。沙蟹汁,又讓它區彆於任何一個地方。立秋過後,退大潮的夜晚,正是捕捉沙蟹的好時機。沙蟹靠吸取沙裡的海水和藻類獲得養分,簡單易得的食譜讓它們在地球上繁衍了億萬年。食物的鏈條總是環環相扣,海灘上,人與沙蟹的競賽從未停止。沙蟹汁做法並不複雜,反複清洗,仔細去除內臟,在陶臼中杵碎,加鹽和少量白酒。幾乎沒有肉的沙蟹,被想象力打造成神奇的調味料。剛做好的沙蟹汁腥味較重,這是因為魚油氧化所致。要獲得最佳口感,發酵才是重要環節。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把沙蟹中的蛋白質水解,得到小分子的多肽和遊離的氨基酸。1 個月之後,沙蟹汁醇厚鮮香,味道最好。豇豆是沙蟹汁最常見的搭配,中火燜燉 10 分鐘,豆角清甜中無端跳%e8%84%b1出幾分野性,讓人胃口大開。粵菜中標誌性的白切%e9%b8%a1,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一般認為蔥油醬汁與它門當戶對,但在北海人心中,沙蟹汁才是白切%e9%b8%a1天造地設的神眷仙侶。一小碟沙蟹汁,讓漁家人的生活多了些滋味,這是億萬年秘境裡釀造出的奇跡。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我們的祖先善於在自然中尋覓滋味,來裝點自己的美食。汛期的莫爾格勒河一片汪洋,一種植物卻花開正旺。希吉樂家有 9000 畝草場,4000 隻羊。今天要把羊群早早趕回家裡,她在等待一次重逢。表妹其布日從 100 公裡外趕來,草原地廣人稀,人們難得碰麵,野韭花每年為他們創造一次相聚的機會。潮濕平緩的向陽坡地最適合野韭菜生長。每年,野韭菜開花隻有一個星期,但是牧民們有一種傳統方法,可以把它的清香貯存起來,享用一年。韭花中有許多含硫化合物,是辛辣味道的來源。碾碎,破壞韭花細胞,讓含硫化合物漸次釋放。單調的自然環境釀造出草原上味道最為豐富的調味品,野韭花醬。牧民們開始儲備過冬的草料。夏季放牧即將結束,轉場前,牧民們照例有一次聚會。肉食是草原民族食譜的主角,遊牧傳統滋生出粗獷的烹調。地道的手把羊肉在烹煮過程中不加任何作料,塊大量足,大灶旺火,40 分鐘即可出鍋。如果沒有韭花醬,再鮮香的手把肉也會失色。韭花醬中的鈉離子能激 活不含鹽分的羊肉,含硫化合物在口腔裡形成神經性輕微燒灼,進一步提升肉香。同時,韭花醬也提供了幫助消化肉食的天然維生素。羊肉加韭花醬這種古老的草原食風,即便到了北京城裡的涮肉桌上也不變其宗。雖然調料有十幾種,但是韭菜花的地位始終難以撼動。

或許是食譜中豐富的優質蛋白,使草原民族的體魄更為強健。遊牧轉為定居,但那達慕讓他們重回當年的剽悍。長城綿延 5000 公裡,曾經是遊牧和農耕民族的分界線。吃羊肉的傳統在長城以北和西部地區有著久遠的曆史。這是地球上離海洋最遠的沙漠,中國的乾極,塔克拉瑪乾。亞曼拜克村,離沙漠最近的村莊,吾布力卡斯木正在準備一場沙漠盛宴。羊肚是天然的烹調器皿,浸透作料的羊肉放入其中,既不會滲漏,又有足夠的彈性。用動物的胃包裹食物進行烹飪,這種方式並不鮮見,但這裡的做法最為獨特。炭火是沙漠烹調的關鍵,炭火下麵,沙地溫度超過 180 攝氏度,這是最天然的烤爐,讓食物受熱均勻。羊肉在烤製時的變化無法目測,完全憑借經驗。4 小時後,炭火釋放出羊肉的鮮味,焦香鋪麵。肥肉的油膩已經被火烤得香酥,瘦肉筋道彈牙,肥瘦相宜,肉嫩汁多。大約 200 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用火燎烤生肉,科學家認為,是熟食造就了今天的我們。

黃河衝出賀蘭山,塑造了寧夏平原,幾乎所有中國的美食家都認為,這裡的羊肉質地最佳。不加鹽是燉煮的關鍵,鹽作為強電解質會破壞羊肉的細胞膜,使肉質中的水分滲出,失去彈性,口感變老。近 2 個小時的文火燉煮,肌肉纖維軟化,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