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1 / 1)

,和私底下把事情告訴始皇,哪個選擇更好,根本毋庸置疑。

果然始皇聽說扶蘇派人送了東西來,便立刻將張良叫過去,問了幾句話。

在回答了始皇關於扶蘇在九原生活的各種問話之後,張良才道,“今次殿下派遣臣回宮,是為了向陛下進獻三種事物。”

他說著接過旁邊宮人一直捧著的托盤,掀開上麵照著的白布。之朝臣們早就知道張良要獻禮,偏偏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所以非常好奇,這會兒見他掀開白布,連忙都往那邊看去。

但見托盤中放著的是三個小碟子,其中一碟放了一個饅頭,旁邊是一穗金燦燦的麥穗。另一碟裝著金黃色的窩窩頭,旁邊也放著一隻玉米。第三碟是一隻煮熟剝皮的土豆,旁邊也放著一隻黑不溜秋的生土豆。

見果然是三樣從未見過的東西,空氣中甚至還帶著淡淡的食物香氣,眾人自然小聲議論起來,始皇見狀,便問道,“詹事丞,這些都是什麼?”

張良朗聲介紹了三種東西,又道,“這三種事物都是意外被發現,太子殿下命人研究後,發現可以食用,便讓臣進獻給陛下,請陛下品嘗!”

始皇一個眼色,趙高便走過來,接過張良手中的托盤,放到了始皇麵前。

始皇將饅頭,窩頭和土豆各嘗了一口,微微點頭,道,“不錯,隻是不知這三樣東西,畝產多少?”好吃還不夠,關鍵是產量。

張良如實回答,因為才發現這些東西,所以還沒有開始種植,因此這些數據都是沒有的。不過九原已經開始進行研究,一旦有了成果,請求始皇允許他們先行試種,若是沒有問題,再推而廣之。

人口和食物,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自己治下發現了可以食用的新物種,始皇龍顏大悅,自然滿口答應。這是當著朝臣的麵答應下的,自然無可更改。

朝會結束之後,始皇讓趙高來將張良宣進宮。有些話朝堂上不方便說,自然是下了朝才能問。

☆、第103章 鴻雁傳書

張良不著痕跡的打量趙高。

和他的想象不同。在張良的設想中,這趙高應該是個麵貌普通,氣質嚴肅,略顯陰沉的中年男子。他會這麼想,也是因為對趙高的手段頗為忌憚,覺得他應該不年輕了。

但事實出乎他的預料。

趙高的確不年輕了,實際上他隻比始皇小幾歲,眉宇間也能看出幾分滄桑。但一眼看去,第一眼注意到的,卻不是他的年紀,而是整個人的氣質。

趙高身高有七尺餘,卻並不顯得高大,反而身材纖細,麵貌秀美。雖然始皇身邊服侍的人容貌都不會差了,但趙高在這些人之中,卻仍然顯得出眾。

張良隱隱聽說過始皇偏愛%e4%ba%b2近容貌昳麗的臣子,如今見到趙高生了這麼一張臉,心中對他能得始皇寵幸,再無疑慮。

這樣的長相,再加上心機城府手段樣樣不缺,要出人頭地,自然不難。

從方才朝會上,由他來將東西呈給始皇這件事,就足以看出此人在始皇身邊的地位。難怪連扶蘇都對他忌憚兩分,卻果然大有能耐。

雖然如此,但趙高本人卻既不高高在上,也不陰沉可怖,此時對著張良,還自如的笑道,“方才朝會上那三樣吃食,陛下恩典,賞賜下來,我也有幸嘗了一口,果然風味不同。隻是不知詹事丞此次帶來多少來?”

這話當然不可能是為他自己問的。

既然這三樣東西都還沒推廣,此次也隻是送來給始皇品嘗,那麼除非始皇賞賜,不然彆人是不可能私底下拿到的。

趙高如今這麼問,就代表了始皇的態度,對此至少是滿意的。說不定還想製成食物,賞賜下去,也讓彆人感念一下皇室恩典。

不過,他帶來的東西的確不多。

張良隻能無奈道,“中車府令有所不知,這三種作物都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留存下來的種子並不多,大部分都留在九原,讓有經驗的老農培育,臣這次來鹹陽,每樣隻得三五斤之數。”

“已是足夠了。”趙高笑著道,“聽聞九原風物,不同關中,卻不曾想,還有這樣奇特的食物。倘若能推而廣之,詹事丞功不可沒啊。”

張良連忙謙虛道,“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臣不過跑跑%e8%85%bf罷了。”

他想摸趙高的底,現在看來,趙高未嘗不想通過他,試探一下九原的情形。

果然趙高笑道,“這是自然。太子殿下遠離禁宮,居於北疆苦寒之地,陛下每每想到,便掛心不已,也不知何時能回來。不過如今殿下發現了新作物,廣開糧路,想來不日便能回京。”

“長城修築事宜還未上軌道,怕是還要一陣子。”張良打著哈哈道,“何況不論回京與否,都由聖心獨裁,哪能隨意左右?”

他心中有些明白,怕是趙高覺得,扶蘇這次獻糧是為了回鹹陽來,所以才來試探於他。

不過,至少在張良看來,扶蘇短時間內應該沒有回鹹陽的打算。不過如果能誤導一下趙高,讓他著急一番,未嘗不可。

這麼想著,他又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詹事丞何故歎息?”趙高立刻問道。

張良“勉強”笑道,“無事,隻是想起殿下`身在九原,亦時常掛心陛下,不免感歎罷了。不是什麼大事。”

“殿下至孝之心,想來陛下定能體察。”趙高也跟著道。

就這麼走了一路,最後也沒有試探出什麼有用的東西,兩人對視一眼,眼中皆有深意。

張良叩見過始皇之後,便將扶蘇的書信取了出來,交給始皇。

趙高見狀,心中暗罵張良滑頭。這封信的事情,他方才可是半分口風都沒露呢!

按理說,扶蘇現在身在九原,還有差事,要跟始皇說什麼,隻需上折子就是。他的身份特殊,就是丞相也不敢隨意拆看他的折子,必定直達天聽。再說他還派了張良作為使者,如此,自然有什麼事都能說清楚了。

偏偏他還多寫了這一封信,就不免讓人猜疑這信中的內容了。

實際上扶蘇在信裡交代了兩件事。不過,這兩件事彼此之間還有些聯係,也可以算作一件。

第一件事,他在雁門時曾遭刺殺,懷疑朝中和九原都有敵人內應,九原的人他已經處置了,朝中的就要始皇自己看著辦。

始皇多疑,扶蘇將這件事告訴他,他自然就會開始猜疑防備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能透露出扶蘇路線,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接觸機密大事,這樣的人可不多。

第二件事,在他遇刺時,荷華曾舍身相救,扶蘇為了報恩,本來打算納妾。但是後來荷華無意中發現了那三種新作物,居功至偉,所以扶蘇考慮之後,打算娶荷華為妻,希望始皇能夠答應。

這一點,倒是扶蘇早就打算過的。

他既然不想委屈了荷華,那就算是在九原成婚,這件事至少要得到始皇的首肯,否則哪天他們回到鹹陽,荷華豈不是要麵對各方的輕視和刁難?

原本扶蘇的打算,是想為荷華安排一個好的家世,如此門當戶對,婚娶之事始皇應該不會拒絕。但是後來荷華拿出的種子,讓他有了更好的計劃。

糧食有多重要,荷華也許不懂,但扶蘇太清楚了。大秦看似強盛,但實際上底下卻有不少隱患,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百姓不能吃飽穿暖。這個問題不解決,不管用多麼殘酷血腥的手段,都無法徹底的壓服這些百姓。*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但是荷華直接將這個問題解決了。

不能節流,那就開源。在這封信裡,扶蘇將荷華形容成一個對農事頗有經驗的人,並且將荷華給出的預計畝產量也列了出來,不過這些都還有待考證。

即便如此,荷華身上的價值,也已經足夠讓始皇同意她嫁入皇家。

男權社會的思維方式,歸根到底就是如此:如果荷華是個男子,他們還要考慮如何拉攏,維持他的忠心。但是個女子,就沒有那麼多猶豫了,直接納了就是。妾的身份不夠,那就妻!

說到底,娶妻娶德,扶蘇身為太子,實在無必要娶一個背景強大的妻子,那樣的話,他的勢力太大,始皇也未必就高興。但他現在要娶一個既能幫助他,又沒有任何勢力的女子,扶蘇可以肯定,始皇也許會猶豫,但一定會答應!

果然,始皇看完信之後,沉思良久,臉上竟然露出了幾分笑意,語氣柔和的道,“太子這兩年在北疆,倒是長進不少。”

張良道,“臣聞虎父無犬子,當是如此。”

所以如果扶蘇有了什麼說得過去的成績,那都是因為始皇教導得好。

始皇聞言大悅,立刻傳召人過來,寫下詔書,冊荷華為太子正妃。並許他們在九原完婚,將來回京後,再行典禮。又令少府準備了不少太子大婚時用的東西,送往九原。

這就是不要扶蘇回鹹陽的意思了。這件事傳出去,恐怕又會引起不少猜測。

畢竟太子大婚那麼大的事,始皇居然都不讓人回鹹陽來,直接在九原完婚,並且太子妃的人選還是個根本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此前也沒人聽說過的農女,恐怕不少人都會因此覺得,太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聖心。

有趣的是,就在這個當口,胡亥回來了。

不過不管鹹陽城內到底有多少暗流湧動,至少扶蘇的目的達到了。這件事始皇答應了,那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荷華便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有朝廷冊封,記入宗室族譜。

聖旨來到九原的那天,整個九原城都沸騰了。

其實對扶蘇跟荷華的婚事,大家高興歸高興,心裡畢竟還有疑慮。畢竟兩人身份差了太多,這以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準?也是因為這個,之前蕭何選來照顧荷華的婦人們才會急不可耐的想要傳授她禦夫秘訣。

但是現在不同了。皇帝發了明旨,曉諭天下,冊立太子妃。那就是扯了證兒,合理合法的夫妻關係!

荷華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相較於彆人,反而是荷華本人沒怎麼想過這個問題。反正她嫁的人是扶蘇嘛,就算始皇一時不承認也沒什麼,反正等扶蘇當上皇帝,他就能做主了,到時候還怕沒有身份?

但是她沒有想到,扶蘇居然悄沒聲兒的就把這件事給解決掉了!

於是她又一次從自己的院子裡偷跑出來,去找扶蘇。不過這一次,她失敗了。

之前扶蘇把她送回來,讓蕭何送走了那些婦人,但是同時也派人將每個地方的圍牆全都看住,所以荷華才剛剛開始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