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1 / 1)

國色 夢溪石 4375 字 3個月前

了。

這些標準,劉遠都達到了,大家忙著爭地盤,沒人想起用讖言來給自己宣傳造勢這回事,項羽身邊的人或許也想到了,但以項羽的驕傲,很可能不願意效仿劉遠,他認為劉遠和韓廣的軍隊根本敵不過楚軍,自己也不需要借助這種手段來成事。

事實也似乎如同項羽所料想的那樣,四十萬楚軍一路東進,所向披靡。此時田榮殺了田市,占據了膠東,然後向齊地進攻,齊王田都不耐打,三兩下就被田榮嚇得棄城而逃,跑去投奔項羽了,於是田榮就占了兩齊之地,而韓廣正好也從燕地南下,過來跟田榮會師,對濟北王田安形成合圍之勢。

這裡要提一下的是,韓廣的燕地跟濟北王田安的領地並不接壤,中間還要通過常山王張耳的地盤,所以張耳雖然沒有參與這場戰事,卻允許韓廣借道而過。

項羽氣壞了,他極其厭惡張耳這種想要兩邊討好,兩不得罪的騎牆行為,要不是範增和姬平二人苦苦勸說,說現在最好不要再樹立敵人,我們還有用得著張耳的地方,隻怕他就要把張耳也一並列入討伐的範圍了。

韓廣和田榮在濟北順利會師,把濟北王的地盤三兩下給分了,田安沒來得及逃跑,也被田榮一刀解決了,這時候楚軍也趕到了,由於敵我懸殊,韓廣田榮聯軍在博陽被打敗,不得不往臨淄的方向撤退,而且在撤退的過程中,韓廣為流矢射中,重傷不治,掛了。

就在韓廣田榮與項羽大軍交戰的時候,劉遠正好也起兵反項,他與韓廣等人中間隔得遠,沒法跑去會師,所以他從後方直接進攻項羽的地盤。

早在項羽發兵討伐韓廣等人的時候,範增就預料到其他諸侯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打秋風的機會,所以他特地讓項羽命英布警惕諸侯王,尤其是劉遠的動靜。

果不其然,範增的神機妙算再一次應驗,當劉遠進攻西楚王地的時候,英布也奉項羽之命起兵討伐劉遠。

這下熱鬨了。

連帶項羽在內,楚帝共封了十二位諸侯。

現在田安、田市已經被殺,田都棄地逃亡,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韓廣,劉遠起來反對項羽,潁川王英布和河南王申陽旗幟鮮明地站在了項羽一邊。剩下的諸侯王裡,趙歇、張耳、司馬昂、章邯沒有動靜,他們準備當一棵合格的牆頭草,哪邊風大哪邊倒,看準機會再下手,如果項羽和劉遠他們兩敗俱傷就更好了,大家把地盤分一分,勢力又能壯大不少。

但是項羽不是傻瓜,他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他們不想站隊,就偏偏要逼他們站隊,於是項羽命令張耳和司馬昂等人出兵幫忙討伐田榮,又讓章邯出兵攻打豫地,因為現在劉遠帶兵出來了,按理說後方空虛,正是最好的機會。

項羽一發話,張耳他們就不能再裝傻了,他們必須作出決定。

韓廣死了之後,田榮的勢力看似一下子消減不少,但是他接手了韓廣的軍隊,與項羽大軍交戰了幾回,雖然輸多贏少,不過田榮用兵很有幾分狡猾,項羽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將他完全消滅,雙方就僵持在那裡。

司馬昂估摸著形勢,覺得項羽還是很有可能取得最後勝利的,於是他站到項羽那一邊,不過他也是有條件的,他跟項羽提出,希望在殲滅劉遠和田榮等人之後,將申陽的地盤讓給他,還要再加一個南陽郡。

項羽的性格,在劉楨那個世界,曾經有一本史書講得不能再清楚了: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

項羽這人多疑得很,任人不是唯賢,而是唯%e4%ba%b2,就算你本事頂了天去,他也不會讓你執掌大權,也會對你保留幾分信任,就像對範增,他雖然口口聲聲稱亞父,但實際上範增的意見,項羽都不是事事聽從的。

這樣一種性格的人,你還跟他討價還價,他能樂意?

項羽當然不樂意,他覺得司馬昂勢力最弱,當初能封王也是運道,現在我讓你辦點小事,你竟然還唧唧歪歪,敢跟我講條件?

所以他果斷拒絕了司馬昂提出的條件,並且威脅道:如果你不肯站在我這邊,那麼等我把田榮收拾了之後,回頭就輪到你了。

司馬昂明顯沒有張耳聰明,在項羽發出命令之後,張耳根本都不和項羽討價還價講條件,他直接就裝病了。

病了不止,還要病得很重,連床榻都下不了,更不要說帶兵出征了,他膝下就一個兒子張敖,雖有美姿儀,卻年紀尚幼,也不擅長打仗,張家一家人成天隻知道哀哀哭泣,跟張耳快要死了似的,連戴孝的麻衣都準備好了。

如果單單為了騙過千裡之外的項羽,張耳也不必那麼費勁,但是沒辦法,張耳身邊有個叫項嬰的人,他是項羽派在張耳身邊的耳目,為的就是監視張耳的一言一行,張耳一時間還沒下定決心跟項羽翻臉,當然也要裝得連項嬰都能瞞過去。

至於章邯,不管他是攻打鹹陽也好,直接偷襲劉遠後方也罷,實際上他才是劉遠和劉楨等人最大的威脅,但是劉遠長期的地下工作不是白做的,章邯身邊的人,從司馬欣到掃地的仆從,基本都被劉遠收買了個遍,大家成天都在他耳邊叨叨著“項羽必敗,劉遠必勝”,還經常把章邯殺了項羽叔叔的事情提出來輪了一遍又一遍,提醒他不要忘記。

章邯被他們說得心驚膽戰,他自從在巨鹿大敗給項羽之後,就變得對打仗這回事不太有自信心,麵對幕僚%e4%ba%b2屬們一麵倒的建議,他也覺得再跟著項羽一條路走到黑實在不太靠譜。

就在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剛把東胡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又迫得月氏西遷,從而占據了包括河套以南在內的廣袤地區的匈奴首領冒頓單於,趁著中原內亂之際南下,侵占了代王趙歇的一部分地盤,逼得趙歇不得不撤出代郡往南退,並且向項羽求援。

劉遠一邊在跟英布打仗,一邊還不忘玩手段,他覷準時機,對項羽提議道:咱們雖然互相打仗,但畢竟隻是內部問題,匈奴卻是強大外患,不如雙方暫且罷兵,先共同對付了匈奴再說。

作者有話要說:注:上章有個BUG,田榮殺的是膠東王田市,不是濟北王,但是係統抽風不讓修改,隻能在這裡說明一下。

PS,你們不要醬紫,我知道你們都想看女主當公主的故事,但是沒有前麵那些情節,她怎麼可能當上公主捏?她老爹隨隨便便就得到天下,她隨隨便便就能當個有智謀有實權的公主,不是很扯淡嘛?劉楨是平民起家的公主,不是一出生就是公主,所以她的心態不可能生來就是睥睨天下的那種天之驕女,除非她在現代是獨裁國家元首的女兒。現在的寫法已經把過程縮略很多,又能保證自然過渡了。作者把架空的曆史編得辣麼靠譜【並不】辣麼感人辣麼萌,你們有何感想?

64、第64章

劉遠這一手玩得實在是陰。

其實他自己未必就想與項羽聯手,也未必真想把兵力浪費在對付匈奴上麵,但是這話一說出來,立馬占了道義的上風。

豫王大義為先,不計前嫌的名聲人人稱頌,把項羽惡心得夠嗆,就連範增也不得不佩服劉遠的先發製人,頓足悔恨他們反應得不夠及時,若是項羽能先提出這個建議,那現在被動的肯定就是劉遠了。

作為敵人,劉遠對項羽的了解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他知道以項羽的自負和驕傲,以及不肯落於人後的性格,肯定會拒絕自己的提議。

果不其然,項羽不僅拒絕了劉遠的提議,甚至不顧範增等人的反對,連劉遠派去當說客的使者也一並殺了。

對項羽的舉動,最不滿的不是劉遠,而是趙歇。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趙歇已經快要撐不住了,他的地盤離匈奴是最近的,匈奴一來,首當其衝就遭了殃,連國都都丟了,眼看連趙王都要當不了了,他向項羽求援,並不是在故作姿態,而是真的十萬火急,當初分封時說好各諸侯同氣連枝,互相幫忙,結果現在項羽竟然完全不管他的死活。

趙歇簡直要氣瘋了。

匈奴實在太過凶悍,趙歇屢戰屢敗,索性連地也不要了,直接帶著人前去投奔劉遠,宣布加入劉遠的陣營一起反對項羽。

劉遠以最高規格迎接了趙歇,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趙歇雖然地沒了,但他也帶來一些人馬和糧草,這些都是助力。

趙歇的舉動引起了一係列連鎖效應。

先是張耳殺掉在項嬰,宣布反項。

緊接著司馬昂也跟隨其後——他原是準備投靠項羽的,因為提出的條件沒有得到滿足,反而遭到項羽的威脅,又怕又恨之下,他索性也跟著反項了。

再說劉遠這邊,他和英布的仗足足打了兩個月。

英布原先不大看得起劉遠,一來他覺得劉遠能得到衡山南陽那些封地純屬運氣,二來當初項羽讓劉遠讓出潁川郡給英布,劉遠沒有二話立馬就讓出來了。這讓英布覺得劉遠就是一隻不堪一擊的紙老虎,在自己的攻勢下很快就會潰敗。

但事實恰恰相反。

一開始劉遠並沒有集中兵力跟英布對決,他隻是一部分一部分兵力地放出來,跟英布東打一下,西打一下,有時候冷不防就跑去攻占那些跟主戰場無關的縣,這種撲朔迷離的戰術讓英布有點疲於應付,而且他很快就發現劉遠的實力不僅不弱,反而很強。

項羽分封諸侯之後,劉遠在封地一直努力並低調地積攢著實力,英布得到潁川郡之後,就發現此地雖然戰亂初歇,卻已經被劉遠經營得小有所成,但當時他沒有放在心上,反倒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現在跟劉遠的軍隊短兵相接,他才發現劉遠不僅僅在治理地方上有一手,就連豫地的兵也稱得上精銳。

事實上,劉遠對外的形象,起碼在諸侯王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比較軟弱的。這種印象,說好聽點叫仁厚,說難聽點就是怕事。把潁川郡讓出來也就罷了,項羽把關中給了章邯,他也不敢吱聲,等到他發起諸侯會盟,大家還以為他要反項,興衝衝地跑過去一看,得,人家連西楚霸王的壞話都不敢說,一味就隻知道會宴行樂,最後還是田榮跟韓廣達成了秘密協議。

這種印象迷惑了所有人,等到溫和的豫王亮出自己的獠牙,大家才驚覺這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

英布現在就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他發現劉遠不僅不是他想象中那麼好打,而且周圍的形勢瞬息萬變,不時傳入他的耳中,也讓他無法專心打仗。

因為就在他跟劉遠打仗的時候,章邯同樣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