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1 / 1)

貴妃起居注 禦井烹香 4187 字 3個月前

太後,放置在乾清宮裡的心腹並不稱職。太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瞅了徐循一眼,“容我仔細想想。”

畢竟不是%e4%ba%b2生,非但母子之間有一條難以拿捏的線,就連太後自己的心態,都會受到影響。徐循自己也養了個壯兒,是深知太後心理,乾清宮的事,她是絕不好多說什麼的,若非太後主動抱怨,甚至都很難啟齒提醒,如今也是點到即止,免得弄巧成拙。見太後聽進了自己的話,便不再直接議論皇帝身邊人,而是轉移話題,“再且說這搬遷居住的事,隻要將原委告知,諸位大人也絕不會反對,隻怕還要稱頌娘娘聖明呢——不過,雖說是師長為尊,但劉先生對大郎,是否也太嚴厲了點……”

兩人便又開始議論起了皇帝的教育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不惜和母%e4%ba%b2衝突,也要調走劉先生,看來對劉翰林實在是忍無可忍。之前一直奉行的教育策略,看來,也該要改一改了。

260

不論是太後搬到乾清宮,還是把皇帝搬來清寧宮,都不算是太小的變動。太後也得谘詢一下老人家的看法,畢竟,兩宮關係緩和,也就是這一兩年間的事情,要是為了這點事情,又起了什麼波瀾、心結,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如今她時常去仁壽宮問安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思索了兩三個晚上,太後便沒邀徐循,獨自去了仁壽宮。——倒是在半道上碰到了靜慈仙師的轎子,兩人正好一路往仁壽宮過去了。

雖說最近阿黃的婚事正辦著,但靜慈仙師不便出麵,多數都交給貴太妃忙活,她還是專心照顧太皇太後,也算是給兩個事業型女性免除後顧之憂了。畢竟這活計她乾了也有十多年,自然最是上手。這大半年來,仙師幾乎天天都過去仁壽宮陪著老人家,往往是吃過早飯過去,到了下午太陽快落山了,才回長安宮中來。

“老娘娘。”太後給太皇太後行了禮,也是不無幾分關切。“您這幾日可還好?”

“倒是還好。”太皇太後點了點頭,她說話的速度如今是越來越慢了。“你們都還好?栓兒好?”

這人老起來,真是快得很。太皇太後前年交權的時候還沒覺得如何,雖然連著病了幾場,元氣虧損,人比較瘦削虛弱,但精神還好,隻一眼瞧去,便明白這是個心裡極有數,能當事的老人。當時借著病把皇帝寶印交給了太後,說不定還是打著病好了以後順理成章地收權的主意,可誰能想得到,隻是這一年沒管事,太皇太後竟是真的急速地衰老了起來。如今已經是鬢發灰白、眼神渾濁、皺紋深刻,明顯思維也不像是從前那樣敏捷了,更兼耳朵有些背,現在和她說話,都得放大了聲量,而後再等著她緩慢的回話。往往一席話說下來,另一邊要喝好幾碗茶水,才能彌補消耗掉的精力。

人老了,心態也會變,不然,貴太妃也不會提議讓太後和皇帝重新住在一起。就是因為現在太皇太後的火氣已經近乎完全消失不見,昔日的心機手段,幾乎全被‘老’這一字啃噬,她才會有這樣的念頭。如若不然,向太皇太後提出栓兒的教育問題,最大的可能,便是讓她老人家動念,把栓兒搬到仁壽宮來居住。

思及這個可能,太後心裡也是掠過了若有若無的陰鬱:畢竟不是%e4%ba%b2生,總覺得栓兒這兩年間,和她也是有所生疏。孩子大了,有心事了,在她跟前,也有了不少保留。若是再住到仁壽宮……

她輕輕地長出了一口氣,把這無稽的擔憂放在一邊,“都好著呢,您不必惦記。”

耐著性子陪老人家說了一會話,見仙師端了補身的藥膳過來,太後便起身接過了瓷碗,欲要%e4%ba%b2自喂老人家食用,卻為太皇太後止住了。“還是讓胡氏來吧,她服侍慣了,也順手些。”

畢竟是老了,若是往常,就隻是為了胡氏和她對麵住著,萬事都少不得看自己臉色,太皇太後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就是不願配合,多數也都會讓宮女上前服侍,太後掃了仙師一眼,見她神色自若,也不免微微一笑,並不計較。

等老人家用過藥膳,精神也略恢複一些了,便帶了太後和仙師出去園中閒步,三人在仁壽宮後花園走了幾步,太皇太後歎了口氣,聲音都清楚一些,“人老了,對時氣就特彆有感觸,你們還小,不懂得這春天的氣味,我卻是覺得,這春日的暖氣兒,偎著骨頭,比什麼火牆都讓人舒服,這幾個月,仿佛人都年輕了幾分。”

太後忙奉承著說了幾句話,太皇太後倒不大要聽這個,恢複了少許精力,她便敏銳起來,戳穿道,“平日過來,也難得見你呆這麼久,今日可是有事要說?”

她都看破了,太後也沒什麼好瞞著的,遂將栓兒和劉翰林的衝突說給了太皇太後知道。“一直以來,劉翰林對皇帝的確都有點太過嚴厲了,動不動就厲聲嗬斥,一旦功課不好,罰抄書都是有的。栓兒雖然麵上忍了,沒有做出什麼不恭敬的事,但卻實在很想換了他,上回來我宮裡……”

太皇太後聽到了栓兒的幾番言語,眉毛也不由得一挑,她沒有說話,靜聽太後說完了,方才問道,“那你又是什麼意思呢?”

太後把貴太妃拉出來,“徐氏也對我說,這孩子獨居乾清宮也不是個事……”

太皇太後聽著太後的轉述,也是邊聽邊點頭,“也有道理,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當日讓她幫你,這一步棋走得不錯。”

聽她口氣,此事應當能夠辦成,太後心頭一鬆,又有些淡淡的酸澀:若太皇太後早就是這個脾氣,這樣老邁。三年前又何必要鬨到那樣地步?她自然可以臨朝稱製,以太後的身份名正言順地過問朝政,哪裡要受朝臣們的氣?更不必和任何人分享這份權力,彆說是提拔貴太妃了。這一年來,她寡言少語,其實也就是掛個名頭,根本沒有幫到自己什麼。

不過,這酸味也就是回蕩了一會兒,便又漸漸地消散了開去。朝政千頭萬緒,目前這樣,自己都是勉強應付,若是真的要問政、參政,隻怕她根本應付不來,太皇太後安排一個助手,也是老成之舉,換做是她,隻怕也會如此安排——多添一重保險罷了。徐循能安於‘保險’的位置,不胡言亂語,四處插手,也是她為人謹慎之處,自己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不過。”正思忖時,太皇太後又是話鋒一轉,“她畢竟不是正宮,沒那個底氣,說話難免也是畏首畏尾,把劉翰林調走?若是皇帝不說,倒是能調,現在他既說了,那便不但不能調了他,還要保他升官。”

太後不免一怔,“——可,這會否有些……”

“有些什麼?”太皇太後耳背了,沒聽清楚。

“會否對栓兒有些太苛刻了。”太後隻好大聲把心底的念頭說了出來。“劉翰林也的確嚴格了些——”

“這點挫折都受不了,以後怎麼麵對天下?”太皇太後的語速很緩慢,但那股子多年當家的權威,依然是從她蒼老的話語中彌漫了出來,透著不容置疑的肯定。“自古以來,隻有師責徒,何曾有徒罰師的?這往大了說,那就是欺師滅祖……就是你要調他,內閣都通過了,六科給事中也一樣會打回來的。沒有大事,帝師從來隻有升官發財的份,哪有這麼無緣無故就被打發出京去的?”

Θ思Θ兔Θ網Θ

太後本也沒想把劉翰林貶出京去做事,她是想將其送入禮部,不過太皇太後發了話,她也不便為自己辯解,隻好聽著這頭垂垂老矣的母虎發威。

“有此非分之想,可見得平時便不學好,這是錯一,”太皇太後思量著說,“又挑撥內廷、外廷的關係,小小年紀,說的那話讓人聽了都是心寒。當皇帝的不能信用臣子,讓臣子如何放心為天家賣命?內閣三位大人為國朝兢兢業業,多年的功勞、苦勞,又當得起他這誅心的幾問?”

被太皇太後這一分說,太後額前,已經悄悄地沁出了冷汗:雖覺得此事不好,但若非貴太妃提議,她也不至於想將皇帝搬來和她一起居住。——滿以為這已經夠小題大做的了,不想到了太皇太後跟前,她剛才的處置,還是顯得太輕描淡寫!雖然隻是幾句話,但暴露出的問題,已經是令人心驚了,自己和貴太妃都想得很淺,還是老人家看得深,這內閣三位大人,雖說權柄不小,但對內廷素來尊敬,也是恪守著為人臣的本分。即使太後也有被他們拿捏得難受的時候,但心裡也很清楚,主少國疑,從前朝代中,在這樣的時候,可發生過許許多多非常險惡的事情,和前人比起來,如今內廷的處境,已經算是比較寬鬆的了。

身為人主,不懂得犒賞、感謝臣子們的儘心,反而猜疑、誅心起來了。孩子還小,不懂事,還可以教,可若是不能防微杜漸,讓這樣的想法發酵起來,日後他會怎麼對待三位閣臣?豈非是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是媳婦不好。”她不能不歉然請罪,“您給媳婦留了三條訓命,這第一條教導皇帝之職,媳婦便沒做好。”

她主動認錯,太皇太後也不為己甚,她搖了搖頭,“罷了,你終究經驗太淺,不然,我也不會讓徐氏來輔佐你……你一人,平日事又忙,多有疏漏的時候,這時就該要一個如徐氏般心細敢言的人在一旁提著。”

這一回,太後是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依老娘娘之見,此事又該如何辦呢?”

太皇太後閉上眼沉%e5%90%9f了一會,“皇帝平日在宮裡,最%e4%ba%b2近的人是誰?”

太後這一點還是很清楚的,她雖然平日繁忙,但始終也有一隻眼睛瞅著乾清宮呢,她快速道,“羅妃去後,便是王振了。他是章皇帝手裡的老人,到了大郎身邊後,一直很得他的%e4%ba%b2近。平日為人也是殷勤小心——”

“打殺了他。”太皇太後咳嗽了幾聲,方才淡淡地道,聲音還帶了老人特有的含混——她今日口齒不清,主要是因為剛落了一顆門牙,還沒鑲進新的義齒。

太後入宮這些年,除了處置一些犯了大錯的底層宮女宦官時,曾罰得較重,意外致死以外,還真沒發號施令,奪取過誰的生命。聽得太皇太後如同宰貓殺狗一般,隨口就要殺掉一個沒有明顯劣跡的權璫,一時間不免難以接受。“可——他是栓兒大伴——”

“不是大伴,還不打殺呢。”太皇太後倒對太後有些不滿了,“栓兒會說出這樣的話,豈非他這個大伴不能善儘管教勸諫之過?隻看在這點上,打殺他也不算冤枉。再說,不處置得重一點,孩子也學不會那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