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1 / 1)

。寶玉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性格脾氣都還合得來,但那畢竟隻是現在啊,誰知道他對將來抱著什麼樣的心思呢。

再者,這些問題也不是女孩子應該想的。女孩子隻能做做針線,連《西廂記》這種書都是不可以看的。然而黛玉卻不能不喜歡《西廂記》。尤其喜歡那裡麵默默的情思、微微的萌動、疊疊的愁怨。

她的瀟湘館是靜謐和清幽的,碧紗半掩,湘簾虛垂,鳳尾森森,龍%e5%90%9f細細。庭前的陽光濾過了千竿綠竹,似乎都變成沁涼的了。

黛玉就在屋子裡獨自%e5%90%9f誦鶯鶯的唱詞,心內依稀浮動著玄秘的幻想: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

羅衣寬褪,能消幾度黃昏。

風嫋篆煙不卷簾,雨打梨花深閉門。

無語憑闌乾,目斷行雲。

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

池塘夢曉,闌檻辭春;

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

係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

翠被生寒壓繡裀,休將蘭麝熏;

便將蘭麝熏儘,隻索自溫存。

昨宵個錦囊佳製明勾引,今日個玉堂人物難%e4%ba%b2近。

這些時坐又不安,睡又不穩,我欲待登臨又不快,閒行又悶。

每日價情思睡昏昏。

黛玉剛念這一句,就聽到窗外傳來一陣笑聲,然後是寶玉的聲音:“為什麼每日價情思睡昏昏?”接著她看見繡簾被掀開了,寶玉含著笑走了進來。這時她有些不好意思,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到這裡的。於是她用袖子蒙住臉,翻身假裝睡著。

每次讀到這一段,都能感到那細膩的思致、嬌羞的情態宛在目前,禁不住便要發出微笑。這時的黛玉玲瓏剔透,給我的感覺就像陽光下的一顆水晶,在略帶草香的空氣裡爍爍地閃亮。

而崔鶯鶯所唱的這些句子,這些貼心的默契,以及對將來的憂慮,更像第四十五回黛玉在寒煙夜雨中獨自品味的惆悵。那時窗前迷茫的暮色漸漸沉得有些發黑,秋雨不斷敲打在竹梢,發出清越的聲響,窗內搖曳的燭火牽動著重重疊疊的光暈,像一朵小花綻開的層層花瓣。

黛玉在燈下寫著《秋窗風雨夕》,那浸染了秋情的書箋與文字在眼中似乎有了一些靈動。就在凝神的片刻,一滴墨水落下,在紙上打著旋,隨即洇透——像淚水。

剛寫完不久寶玉就來了,兩人說了一會兒話,走的時候黛玉拿了一盞玻璃繡球燈給他。

寶玉走出院門已經好遠了,她還看得見那繡球燈裡的燭光隱約閃爍在雨幕裡,像一粒墜到人間的星星,在視野的儘頭沿著沁芳橋輕輕躍動,是那種她從未見過的明亮。

接著蘅蕪苑的婆子又來給她送了一大包燕窩和潔粉梅片雪花洋糖,最後她終於要睡了: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寶釵,一時又羨他有母兄,一麵又想寶玉雖素習和睦,終有嫌疑。又聽見窗外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不覺又滴下淚來。

讀到這裡我隻有長歎。傷春悲秋原是中國文人古老的情結,在這裡竟滲透了黛玉的憂戚與感傷。所以我始終相信,無論葬花、誦西廂或是雨打秋窗,這樣的愛情這樣的情境都是完全詩化了的,處處彌漫著精致到幾近唯美的氛圍。那是用詩心經營過的美的極致,我以為。

曾經選擇了一些有月亮的夜晚來細讀《牡丹亭》,尤其是《遊園》《驚夢》。固執地愛著那些唱詞那些情愫: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在遊園前的梳妝中,杜麗娘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美,然後她訝異於這種美,甚至不敢正視那麵菱花鏡。她真心地喜愛自然、喜愛青春,感慨自己韶華如花,卻隻是幽閉深閨,如同冷落的春色美景。

當她踏進花園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空鎖在破敗牆垣之間的燦爛鮮花、豔麗容光: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

杜麗娘在曲文內徜徉,林黛玉在曲文外流連。

一樣的青春一樣的嬌豔,一樣的才情一樣的纏綿。

杜麗娘在春光裡一再感歎著流陰易逝、韶年虛度: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遷延,這衷情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從來都喜歡昆曲中演出的這一段,喜歡杜麗娘舞步裡的青春,喜歡她水袖裡的靈動,喜歡她眸子裡的嬌羞。

昆山腔之所以被稱為“水磨腔”的意義,我便是在此處才真正領悟到。其中的曲曲折折、柔腸百轉,確實能動人心魄。

而杜麗娘在《驚夢》一出裡表現的生命之美的覺醒,正與黛玉的思想具有最深層次的契合。柳夢梅出場後打動杜麗娘的唱詞更是令黛玉如醉如癡: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短短幾句便深深觸及了黛玉內心的孤寂。她一時竟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在山石上,細細品味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滋味,不覺就心痛神癡,眼中落淚。所以我以為要讀懂黛玉就必須先讀懂杜麗娘,因為黛玉的整個心靈都%e8%84%b1胎於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而晚明主情一脈的影響又尤為重大。

如果說這種情懷在元雜劇裡的崔鶯鶯還隻是起始萌發的萬種閒愁,那麼到杜麗娘則成了自覺的人性呼喚,黛玉則吸取了其中最為雅致和詩意的部分,並發展成一種深邃的生命關懷。

●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這集中體現在《葬花%e5%90%9f》裡,那是青春的怨歌,更是生命的呐喊: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到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儘頭。天儘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儘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開頭還隻是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式的感歎,後麵則延伸到對環境的不平、對至美的向往、對自身的悲悼,以及在花開花落中體味到的無常況味。詩中傷逝的不僅僅是花,更是青春、是生命。

這種帶一點形而上意味的感傷情緒,在《紅樓夢》裡隻有從寶黛二人身上,才可以看到。

於是我可以理解寶黛相知於心的根源——所謂黛玉從不以仕途經濟相勸顯然隻是表象,更為深層的因素在於他們從大自然和詩中發覺了生命的美好,這一點上寶玉甚至比黛玉走得更遠——寶玉更希望向生命和時間的底層去發現一些永恒的東西。而他們共同追求的是生命內在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外在的功名理所當然地因背離生命的本質而被看作了浮華,這便是寶黛真正的默契所在。

在黛玉的心裡,愛寶玉是因為他懂得生命、懂得美,她夢想的是他們的兩兩相悅,而決非傳統上的封妻蔭子,滿門華貴。在這裡我會想到《西廂記》裡的《長亭送彆》。

老夫人需要的是張生中狀元、取官位以光耀門庭,但鶯鶯隻想與張生執手偕老,並不在意他是否功名顯赫。

對於張生被迫赴京趕考,她內心是不滿和抗拒的:年少嗬輕遠彆,情薄嗬易棄擲。全不想%e8%85%bf兒相壓,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麵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裡。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籲氣。

不難看出,鶯鶯對待功名的態度要比老夫人灑%e8%84%b1的多。她不在意崔府三代不招白衣婿的舊例,而認為兩人結為連理的幸福遠勝於所謂狀元及第——她把那喚做蝸角虛名。

所以她擔心的並非張生的科場前途,而是反複叮嚀他勿忘舊人: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裡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鶯鶯的顧慮當然是有道理的。既然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那麼對於張生的前程她更無信心。要知道他此去千裡,加上沒有正式成%e4%ba%b2,是否歸來可以說隻在他的一念之間。在唐傳奇的《鶯鶯傳》裡,這次分彆便導致了最終的悲劇結局。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黛玉對寶玉那一次次試探、一次次猶疑的原因所在,說到底就是擔憂就是恐懼。她希望自己的未來能夠和他停在一起,但在命運的孤舟上,她隻能聽從擺布聽從安排,她甚至連一片小小的槳都沒有。

她和寶玉一起讀過《西廂記》,她發現自己愛他,而且她知道寶玉也是愛她的——現在她自己能夠把握的也隻有這一點而已,所以她很害怕會失去——她知道賈薛兩家有關金玉良姻的傳說,還知道史湘雲有金麒麟,而寶玉為此在清虛觀的禮物中特意留下了一個。

她想到從寶玉那裡看過的一些外傳野史,裡麵的才子佳人多半是因小巧玩物而遂終身。雖然平日與寶玉契合,但無論金鎖抑或麒麟,居然都和自己無關。

她不知道自己渴望的那一份心靈的相契,寶玉他是否了解、是否珍惜。

終於在第三十二回,她無意間聽到了寶玉與湘雲、襲人的對話,不覺驚喜重重,悲歎交織,一時內心波濤翻滾,竟不知身在何所: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於我,其%e4%ba%b2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歎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