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1 / 1)

錦鄉裡 青銅穗 4296 字 4個月前

那份寧王的‘罪證’,不慎被寧王尾隨發現。寧王意外在太子床榻間找到了一枚王爺與太子爭執時留下的玉佩。

“寧王由此懷疑兩個哥哥之間不和。確切地說,他懷疑身強體壯的二哥曾對太子殿下欲行不軌。至此埋下了懷疑王爺,並且暗中調查王爺的種子。”

說到這裡王妃頓了一頓,抬起雙眼道:“王爺查到寧王‘犯事’證據在先,寧王查探二哥罪證在後。事情到此處,看起來都很順理成章,如果王爺沒有說謊——”

她深深地看向晉王:“那麼我以為,從蜀地案被查開始,就有人在步步為營,布下計劃了。”

“不錯,”陸瞻忍不住說道,“如果王爺所說的這些沒有虛言,那麼孫兒也懷疑,事情的起因,是從蜀地的鐵礦案開始的。”

晉王聽到這裡直身看向皇帝:“大哥當時說,遞交狀子的人是匿名的,而且狀子也是夾在貢品裡輾轉呈交的。他當時顧慮著公然調查會連累告狀的人,於是暗中傳兒臣進京,讓兒臣動用晉王府的人力去查這件事。

“如此看來,兒臣的查探十成十驚動了鐵礦案的受益人,而後對方順勢就把老三給拉下水了——倘若,老三也沒有撒謊的話。”

畢竟還沒有人拿出寧王被冤枉的鐵證,他自然說話還得留個餘地。

不想卻得來皇帝一個瞪眼:“你先管好你自己有沒有說謊!”

晉王噤聲。

皇帝踱行兩步,說道:“當年寧王犯事之時舉報他的狀子裡就有蜀地的鐵礦案,偏生沒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就連你這親哥哥都在裝死,還相信是他乾的!可見無論如何,幕後凶手這一步是走對了。

“朕隻奇怪,他究竟是哪裡來的膽子直接衝皇子下手的呢?他能籌謀得如此周密,絕對是朝中人,滿朝之上,到底誰在十八年前就存著這樣大的膽子!”

滿殿人皆無語。

宋湘跟著默凝了會兒,說道:“孫媳鬥膽插嘴,當年寧王殿下冤死在獄中,他的死因乃是饑餓至死應是無疑。隻是確定了殿下不是賭氣自儘,那他為何會走到這步就很可疑。

“想來不會敢有人不給他飯吃,難道,他是因為某種原因吃不下去?當年看守天牢的人,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

皇帝屏息看了她片刻,緩下聲息道:“當年守監的人朕事後都著人私下審了一遍,並沒有問題。那是朕的兒子,哪怕他犯了罪,當爹的也還是希望他來日能悔過,哪裡會成心要他的命?如果不是查不到疑點,朕也不會憋在心裡這麼多年。”

第343章 你沒懷疑過他嗎?

宋湘凝眉:“那就隻能是有人偷偷進內對殿下做過什麼了。而能夠進得天牢行凶,如此又更加證明此人一定是朝中官員。事情從鐵礦案開始,凶手總之若不是告狀的人,就一定是鐵礦案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此人一麵在朝為官,一麵違禁開采,一旦被揭發,必將身首異處。不過從他敢直接拉皇子下水來看,隻怕此案暴露會牽連的還不止幾個人,很可能是他的家族,以及他的同黨。

“所以他就使了個計策,借著王爺與太子及寧王分彆都有嫌隙的時候實行挑撥離間。”

“可惜讓他僥幸成功了。”晉王黯然道。

“不,”宋湘看過來,“應該不是僥幸。王爺沒有懷疑過您的那位老師樓參嗎?”

晉王靜默。

皇帝道:“樓參如何?”

“這位樓先生,在王爺幾次敘述裡出現過。當初王爺因為母妃與太子殿下的少年之情而心生不忿時,是樓參鼓勵王爺拚儘力氣結成這門親事。

“後來王爺把寧王殿下犯事的證據呈交給太子殿下,樓參又以王爺若聽信了太子,日後必然會引來寧王報複為由,慫恿王爺進京奪取這份證據。

“也正是這次進京,王爺與太子起了爭執,加重了太子殿下病情,也使王爺落下了玉佩在東宮。如果沒有這次進京,太子殿下的病不好說,至少不會有寧王殿下在東宮床榻上找到玉佩,由此對太子的死種下了疑心的後因。

“而二位王爺相互間的猜忌,也正是從這裡開始,樓參作為王爺的心腹,對王爺進京事項定然了如指掌,他很容易掌握宮幃信息。”

滿殿人的目光遂又朝晉王投過來!

晉王額間已有冷汗,他咽咽喉頭,回想道:“我進京奔喪,樓參是跟在我身邊的……”

“他人呢?!”

“早已經不知去向!”

皇帝額間青筋暴起來。

晉王妃道:“樓參當年從王府離開時說是回祖籍,但瞻兒和湘姐兒了已經打聽過,樓家人很早就搬離了祖籍,樓參也沒有回去居住。”

“這麼說來,樓參當年留在你身邊,就是個細作?而你那麼多年居然一點也沒有察覺?!”

“樓參早年是國子監的先生,是經父皇同意他才來擔任兒臣丹青老師的,他到兒臣身邊時兒臣也且是個少年人,不管他跟隨兒臣的途徑,還是那些年的表現,除了這兩件可稱為不正常之事以外,都沒有可疑之處!兒臣不可能,也不敢去懷疑父皇調給我的人!”

屋裡靜默。

皇帝咬牙,負起手來。片刻後他看向陸瞻和宋湘:“你們還有什麼想法?”

陸瞻則扭頭示意宋湘,讓她說。

宋湘就不扭捏推辭了,她說道:“既然皇上恩準發言,那孫媳鬥膽問個問題,還請皇上不吝給個答案。”

“說。”

宋湘看了眼王妃,道:“倘若,當年太子殿下求娶與晉王殿下有口頭婚約的楊家小姐,皇上會否恩準?”

話說出口,晉王與晉王妃都震了震。

皇帝臉上也露出了不豫之色。

但他也履行了君子之言,回答道:“為晉王與楊家小姐應下口頭婚約的是先帝。朕並不知情。是後來楊家主動提起該為兩家兒女議婚了朕才知道有這麼回事。

“所以按理說,倘若太子在楊家之前提出賜婚,朕的聖旨又已經先下了,這門婚事楊家也是得認的。”

說到這裡他又肅正神色道:“但太子的一腔心意都在太子妃身上,所以這個假設不成立。”

宋湘心下笑了下。先帝訂的口頭婚約,連太子都知道,皇帝怎麼會不知道。會撒這個謊,說到底不過還是心疼這對有情人罷了——當然是過去的。

剩下的原因,那便應該是皇帝與先帝父子之間的舊事了。

當年楚王忌憚麵前這位天子奪位,而勾結群臣向皇帝發難,險些害死皇帝,皇帝心中未必不怨著先帝這當爹的縱容,這從後來皇帝強勢逼得楚王當著先帝與文武百官的麵自儘就看得出來。

所以皇帝肯說出這麼一番裝聾作啞的話,便說明太子與晉王妃當年的婚事,並不是沒有一點可能的。

一個是偏心眼兒的爹作主立下的婚約,一個是自己心愛的嫡長子和自己和妻子也認可的兒媳婦人選,隻要他想不按規矩來,便不會缺辦法。

至於末尾他添補的這句話,不過是事過境遷,不想再因為這番問答再在晉王夫婦之間引起風波罷了。

宋湘理清了思緒,便說道:“謝皇上賜答。孫媳接下來的話有衝撞之嫌,實在是因為事比如今,話不點不透,所以還請您以及父親母妃等孫媳說完再行怪罪。”

皇帝凝眉默許。

宋湘道:“就算樓參調度到晉王殿下`身邊順理成章,從他幾次慫恿與幕後凶手配合得如此之好,也可推測凶手早在王爺成親之前就已經露了苗頭。^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既然皇上說會有可能促成太子殿下與意中人的婚事,那麼站在凶手角度推測,此事便將有兩種結果。

“一是太子妃生下皇孫。有了皇孫,即便太子故去,皇位也有了繼承人。他將會擁有家族實力龐大的楊家竭力護佑,還會擁有聰慧過人,文武雙全,而且心懷赤誠的三皇叔傾力扶持。

“即便因此可能會引來晉王殿下的怨恨,但是以皇上的康健龍體,足可護佑他成年,——如果有這樣一位太孫,到如今他也該有二十多歲了。

“這樣的他早就有了應對晉王殿下怨懟的能力,甚至在多方協助下,還會致力於修複好這份親情。總之,應該各方麵都不會允許您的怨懟擴大,同時也都會防止您有什麼動作。而您孤掌難鳴,最後隻能罷休。

“其二,是太子妃沒有生下皇孫。

“按說沒有皇孫,那就該立下彆的皇子。但以楊家的高瞻遠矚,以及太子妃本身的能力,就算太子殿下依然不能永壽,楊家也定然會未雨綢繆,不會輕易讓自己的女兒孤獨度過餘生。

“我猜楊家會主張在太子生前,請奏從寧王或者晉王府過繼個子嗣作為太孫,甚至,這一點有可能會成為楊家答應修改婚約時就提出的附加條件。”

第344章 你們最終齊心了嗎?

“那個時候,楊家的大小姐,是經過皇上和皇後雙雙認可的太子妃,二位對她的能力當然是信任的。一定也不舍得讓她落得出家為尼的下場。

“加之過繼過來的也是自己的親孫子,於皇位傳承而言並沒有什麼缺憾,所以皇上,您最終會考慮這個提議嗎?”

皇帝眉頭仍然緊鎖,但卻鄭重回答起了她:“楊家作為世家屹立百年不倒,這點預知能力還是有的。倘若他們確實提出來過繼皇孫,最大的障礙便是來自於彆的皇子。

“但朕有信心,寧王絕不會跟大哥的孩子爭皇位,不然當年,朕提出想留他在京師開府,他就會留下來了。

“至於晉王,”說到這裡他又瞅了眼還跪在地下的次子,“他自然也不會。”

這四個字落地,晉王便震動了一下,紅著眼圈抬起了頭。

皇帝深吸氣,看向前方道:“你雖然小心思多了點,手段也上不了台麵,三個兒子裡,你的確是要中庸一些,但還不至於出息到會跟自己的侄兒搶皇位,除非繼續受人挑撥。

“但若有人挑撥你這麼做了,朕勢必會嚴查到底,他們也跑不了。

“再說,若真照湘丫頭的說法,那朕直接從晉王府挑選一個資質上佳的皇孫來過繼,你便完全沒有任何理由生事了。你會心甘情願與東宮以及你三弟一條心。”

這席話令晉王妃與陸瞻都聽得心服口服。

皇帝頓一頓,又看向宋湘,目光透著欣悅與讚賞:“你分析得很對,腦子非常冷靜清楚。

“在當時情境下,確實很可能出現如此局麵。一旦這樁婚事成了,對當時的我們而言隻是件小事,但對彆有用心的人,擰成了一股繩的宮幃卻是堅不可摧的。——你繼續往下說。”

宋湘領旨,往下道:“如此,朝中雖然痛失了一位才智卓越的太子,但隻要有了一位地位如此穩固的皇孫,嫡出幾位皇子間的關係就會是親密而穩定的。皇子之間的和睦,也意味著朝堂的穩定。

“再來說鐵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