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1 / 1)

展,形成良性循環。

但前提都是,生產資料要一直有所富裕。

簡單來說,地裡出產的東西要足夠養活更多的人,這樣才能產生剩餘價值,用於發展工商業,同時也能將更多的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於工商業。

以去年的糧食產量來說,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朱明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土地肥力。

雖然在賀星回的指導下,百姓們已經在學著製作簡單的氮肥和磷肥,但在沒有形成產業鏈之前,產量低得可憐,並不足以覆蓋所有的土地。雖然第一年產量驚人,但是土地沒有足夠的肥力,之後的產量還是會逐漸減少。

以前,應對這種消耗土地肥力的情況,百姓們采取的方式是輪種。即是每年隻耕種一部分田地,剩下的拋荒,任由雜草生長,恢複肥力。

但這顯然是很浪費的。

去年,因為是頭一年推廣新的種植方法,還帶著一點試驗的性質,所以戶部雖然大力推廣,不過實際上並沒有實現全國種植,因為總有人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經驗。很多人家為了應付官府,隻劃出一兩塊地來種新的糧種。

因此,這個輪種的方法,也沒有對整體產生多大的影響。

現在有了去年的產量做保證,百姓們自然知道該怎麼選了。等全國的土地都種上了新糧種,用上了新方法,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了。

賀星回想了想,道,“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不難解決。人和牲畜的糞便,都可以作為肥料來使用。”

“這個他們已經知道了。”朱明無奈地說,“就連京城的糞池,如今都有人主動花錢來買了。即便如此,還是不夠。”

說起來,以前即便是燁京城,也經常能看到有人隨地大小便,至於街上的牛馬糞,更是難以不免。但自從糞便也成了材料,可以用來賣錢,隨地大小便自然是不存在了,就連牛馬糞,也有專門的人去收拾,倒是顯得街道乾淨整潔許多。

也算是新式種植方式帶來的好處之一了。

但也由此可見,農人們對於肥料的渴求。也就側麵證明了,肥料還是不夠用啊!

“那就多養一些牲畜。”賀星回道,“其實農人耕作,本來就很需要畜力。以前沒有這樣的條件,隻能以人力代替,如今咱們不是在跟草原互市嗎?多換一些牛馬回來便是。”

朱明眼睛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其實現在的互市,也有交換牛羊,不過一般來說都是為了吃肉,所以更多的是直接購買肉乾和皮毛。因為路途遙遠,倒也沒人覺得有什麼問題,死物總是比活物更好運送。

而且比起牛羊,還是草原上的藥材和礦物,更加吸引朝廷官員們的注意。

現在賀星回一提,他們才覺得,這草原上的牲畜,也是大有潛力呀!

朱明道,“這事我回去寫一個章程。”

“最好是國庫撥一筆錢來辦這件事。”賀星回道,“依我的意思,最好每家每戶都能養上一頭牛,一匹馬,如此借助畜力,也能省不少功夫。不過一來許多百姓隻怕拿不出購買的錢,二來他們也不懂得如何飼養這些牲畜。所以我想,不如由朝廷代為采購,以村莊為單位共同飼養,百姓可以出一點錢借用,慢慢地將這筆錢收回來。”

雖然這是難得的還能見到回頭錢的開始,但朱明也不敢直接答應,隻道,“待臣回部之後,召集戶部官員商議。”

賀星回見狀,又說,“也不必一次到位,徐徐推進便是。先從北方開始,等百姓們看到了好處,自然就會積極應承了。”

朱明頓時鬆了一口氣。

北邊的情況跟南邊還是不一樣的。因為連年戰亂的緣故,宗族的存在感不強,朝廷的管理也更深入。特彆是西北,基本上是西北軍的大本營了,那邊還有很多土地是軍隊屯墾出來的,要執行這個新的政策,自然更加方便。

其實就像賀星回說的那樣,這是有好處的事,百姓們見得多了,自然也會想要。但若是在他們還不知道有什麼好處的時候強行推廣,隻怕善政也會變壞。

這並非是百姓們頑固不化,恰恰相反,這就是他們代代相傳的,寶貴的生活經驗。

——就連朝廷也並不是可信的。不提改朝換代,就單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政策,就夠他們這些底層百姓琢磨的了。琢磨來琢磨去,最後發現,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做選擇。

不過這種話,就不方便放在朝堂上說了。

但賀星回也沒有完全放棄,“牛馬養不起,雞鴨總是可以的吧?肉和蛋都是好東西,養上幾隻雞鴨,不管是換錢還是自己吃,好歹能補貼一下家裡。”

其實以前,就連雞鴨都養不起。因為它們雖然能吃草和菜葉,但是多少也是要吃一點糧食的。百姓們自己都吃不飽,哪能養得起雞鴨?如今糧食增產了,賀星回才敢開這個口。

這次朱明沒有再反對,點頭道,“這個容易,就是雞苗鴨苗不易得。”

“這就要看那些商人的了。”賀星回道,“要買的數量夠多,自然會有人想賺這筆錢。”

“是。”朱明也已經習慣了跟商人們打交道,已經在心裡盤算起該怎麼把這個消息透露出去,調動起商人們的積極性了。

……

進入二月,袁嘉已經選好了負責搬演《女子從軍記》的班子,開始排練了。

皇帝也不願意落於人後,同樣開始搞事。

之前賀星回用內庫的錢投了工廠,占了一些股份,當時就說好,產生的收益都交給皇帝,讓他開辦一所皇家藝術學校,專門招收宗室子弟,學一些高雅的藝術,給他們找點事情做的同時,也發展一下大越的藝術。

剛開始,這學校雖然搭建起來了,但也半死不活的。自從去年報紙開始流行、民間藝術迅猛發展之後,他們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

今年,皇帝就打算把皇家藝術學校的比賽,好好操辦一番,弄成一項有影響力的比賽。

以前,想要有影響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現在這不是有能賣到全國各地的報紙了嗎?皇帝十分豪橫地砸錢,幾乎在每一份報紙上都刊登了這項比賽的廣告,誠邀天下有才之士一起到京城來參與。

賀星回一看這廣告,不由樂了。

報紙出現了一段時間,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商家想到能在這上麵刊登廣告。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居然是皇帝。

不過這也是因為他並不賣東西,隻要人看到消息就夠了,不用考慮投資回報率。不過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終究會有商人反應過來,開始重視這個渠道。

看完廣告之後,賀星回還給皇帝出了個主意,“你應該把獲勝獎勵也寫上去。”

“那豈非太俗?”皇帝不太樂意。

賀星回說,“衣食無憂,才雅致得起來。你既然想邀請天下有才之士入京,總要給人看到甜頭。否則光是路費,就能勸退一大批人了。”

於是第二天,報紙上的廣告又增加了新的內容。

而看到上麵羅列的豐厚獎勵,即便是對所謂的高雅藝術不甚了解的百姓們,也難免讚歎咋舌一番,當成新鮮趣聞來看。

雖然不知道天下才子會不會來參加。但至少皇帝想要擴大影響力的目標,已經達成了一部分。

第081章 袁嘉

賀星回注意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開明元年女官考試時, 幾乎沒有未婚的年輕女孩來報考。到了開明二年三年,報考的年輕女孩增加了不少,開明四年之後, 就幾乎都是年輕女孩了。◇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她猜想,一來是年輕女孩可塑性更強,接收新知識的速度也更快,二來有了陸裳等人做榜樣,世人看到女官也能有那麼好的前程, 對於這件事的疑慮也就大大降低了。

與其把家裡的女孩子送出去聯姻,結交不知道有沒有用的盟友, 不如送入宮中, 成為現成的助力。

反正目前看來, 賀星回的地位越來越穩當,眼看著還能當個幾十年的家,也不用擔心朝夕之間又有彆的變故。

於是各地新開辦的書院裡,女學生入學,好像已經成了見怪不怪的事。

民間甚至已經有了送女兒去讀書的風尚, 不提將來入京考試做官, 就是議親的時候,說出去也好聽,還能挑到更好的親家。

至於已經成婚的女性,她們一方麵是學習的難度增加, 另一方麵,婚後分心的地方也太多了, 很難像未婚女孩那樣將心思都放在學習上。能出頭的, 前兩年就已經考出來了, 沒考出來的, 也不再費那個事。

與其指望自己,不如好好培養家中的女兒。

但與之相對的是,皇家藝術學校所主辦的藝術比賽上,參賽的女性越來越多了。

世家出身的女性,多半都會學一兩樣藝術,以陶冶琴操。對於已婚女性而言,這也是少數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東西,因此大部分人都沒有落下。如今女官考試她們不敢指望,但這種比賽,還是可以參與一下的。

何況皇帝也很舍得出彩頭,除了獎金之外,絕世名琴、古董字畫、美玉珍寶以及各種珍本孤本,他都舍得拿出來做獲勝的獎勵。夫人們雖然不缺錢,但是對這些東西也是心向往之的。

事實上,女性參賽者的水平往往並不比男性差,其中不少人同樣也能名列前茅,成為眾人矚目的存在。

借由這個比賽,這些原本深居簡出的夫人們,也自然而然地走出家門,參與到了各種社會生活之中。畢竟就連宮中的嬪妃們,如今也能自由進出了,她們自然也不可落於人後。

有各家報紙的報道,這些貴夫人之中的佼佼者,甚至也成為了明星一樣的存在。

特彆是全本《女子從軍記》被改編成戲劇,搬演到舞台上之後,在其中扮演了角色的嬪妃和內外命婦們,更是家喻戶曉。

如今,年節的時候去看戲劇演出,已經成為了新的流行時尚。

開明五年,四月。

今年的女官考試大有看頭,因為多了兩位身份特殊的考生。

其中一位是北方山部首領的女兒齊爾拉,另一位則是大越的皇長女殿下袁嘉。

上次賀星回要把女兒送去書院讀書,在朝堂和民間都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如今女子讀書成了新風氣,皇長女又跑來考女官,有心人已經從中看出了賀星回的態度:即使是皇帝的子女,在她這裡也沒有太多的特權,依然要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出頭。

所以,袁嘉和齊爾拉能不能通過女官考試,就成了所有人都關注的事。

要不是這兩年開始禁賭,說不準賭盤都已經開好了。不過暗地裡有沒有人在開盤押注,就不好說了。

被眾人關注著的袁嘉和齊爾拉,此刻正在做考前衝刺。

如今的女官考試,流程已經非常完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