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1 / 1)

祖宗嫁到 百柏樺 4352 字 5個月前

見馬車在海邊港口處停下,港口還停留著諸多貨船。

馬車的人開始從車上卸貨,有序的將貨物上稱,登記之後,就運上了船。

紀伏壽借著火光,看到一批批貨物從車上卸載,又運上船隻,一條船裝滿,就會駛出港口。

“那些一麻袋一麻袋上稱的,興許是糧食和粗鹽。”紀伏壽低聲猜測。

而有些是用箱子裝著的,則不用上稱,而是需要打開箱子驗收。

“綢緞,茶磚……”紀伏壽看得分明。

紀思博壓低了聲音問道,“姑姑,他們這是……”

“走私貨物!”紀伏壽篤定的道。

看著一條條船隻駛出港口,很快就消失在海裡,紀伏壽又看了一會兒,道,“走吧,我們回去。”

等回到宅子,紀思博才把自己的震驚表達出來,“他們好大的膽子!竟然敢走私貨物!朝廷不是明令禁止海禁的嗎?”

紀伏壽不置可否,“財帛動人心,你知道剛剛城門口,你上峰那邊收了多少過路費?”

她嘲諷的笑了笑,“一輛馬車收紋銀百兩,在我們停留的兩刻鐘裡頭,就經過了五十六輛馬車,整整五千六百兩銀子!這還是因為我們繞路去港口了,今天晚上府軍收到的過路費,最起碼也有二萬兩銀子以上。

如果他們每次出貨量都這麼大,一個月來三四次,你上峰就是收過路費,都能收到十萬兩銀子以上。”

這還是她最保守的估計,看府軍整然有序又習以為常的樣子,這走私應當有些年頭了,便是除去臨近冬季那幾個月和過年不走船,一年裡頭也有七八個月走私,經年下來,府軍就是收過路費,都能讓每個人口袋鼓鼓囊囊。

第125章 爛在肚子裡

“可是……不是一直說,出海貿易會血本無歸嗎?”紀思博顯得異常不解,“據說海貿是聖皇帝做的第二錯誤的決定。”

聖皇帝李天成第一錯是三征西涼,第二錯便是大開海貿。

他為了開海貿,讓人造了福船、在寧波府造了一個港口,還讓人下西洋,帶著中原大批的貨物,綢緞、茶磚、粗鹽等等。

可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知道西洋在哪裡,就連西洋有哪些國家也不知道,浩浩蕩蕩的二十艘裝滿了貨物的福船一去不返。

大家都說是在海上遇難了。

李天成不信邪,又讓人造了五十艘福船,五年後又一次出發,這一次,依然還是裝滿了貨物。

此去,大齊逐漸失去了這些福船的蹤跡。

兩年之後,從一片甲板上浮著一個人,從海上飄向了寧波府的港口。

此人被海浪衝上了岸,清晨被漁民發現,救起之後追問,才發現他是兩年前下西洋的船員之一。

這個消息,在寧波府造成了轟動,很快就上達天聽。

在此人還沒有進京之前,他就一股腦的把下西洋的經曆說了出來。

五十艘福船按著李天成的旨意,往西邊航行,航行了一個月之後,發現了陸地,眾人皆是喜出望外,結果就在此時,遭遇了暗礁觸底,六艘福船避之不及,沉入海底,隻勉強救了六十多個人上來。

等到了陸地上,他們發現了這個國家跟他們大齊人長得完全不同,膚色黝黑、言語不通、看著就好像中毒了一樣。

船隊有史官,是為了記載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史官給大家介紹這個國家叫身毒國。

漢室的張騫出使西域,便得知身毒國,漢武帝想打通從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繼而擴大疆土,與大夏、身毒國等國家發展貿易,可惜未能成功。

於是此後,身毒國便成為一個傳說。

萬萬沒想到,他們船隊會來到身毒國,史官興奮得難以自持。

五十艘船,不僅有兵士、將領、史官,也有商賈,這些商賈都是帶著貨物而來的,商人逐利,根本就不用其他人招呼,商賈就帶著貨物下船,找身毒人以物易物。

當商人用一個茶磚換來了一小袋子的寶石時,眼睛都紅了。

一箱箱貨物被換了出去,換來了一箱箱的金銀寶石。

船隊吃到了甜頭,又聽身毒國人說繼續往西邊走,還有國家,他們就信心滿滿的啟程。

一路航行,他們發現了五六個小國家,滿載而歸的時候,倒黴的遇到了海難。

整個船隊,隻有三艘逃了出來,等回到寧波府對出的海域,也就隻剩下這個緊緊扒拉著甲板的幸運兒。

朝廷血本無歸!甚至因為三征西涼和二下西洋之故,險些動搖了國本。

李天成前後兩次造了八十艘福船,耗資巨大,船上還有眾多朝臣、世家、商賈出錢買的貨物,結果兩次都滿載而去,空手而回,甚至連一路上畫的海圖和史官記載的見聞也在海難中損失。

朝廷上下對海貿再無一絲期待,在李天成駕崩之後,繼任皇帝立即就下了旨意,封了寧波府的港口碼頭,下了海禁的命令。

不用負擔高昂的軍用之資和造船之用,朝廷經過了十幾年,才漸漸得以喘熄恢複生機。

所以紀思博才會疑惑不解,既然海貿會血本無歸,怎麼還這麼多人上趕著給宋興他們送銀子,運送貨物出海?

難道他們重新開通了下西洋的海圖?

紀伏壽也想到了這一點,要知道每一輛馬車,不管裡頭裝的是什麼貨物,都要上交一百兩的過路費,能讓商人如此爽快的給這麼多銀子,那就說明出海會為他們帶來十倍、千倍的利益。

紀思博咋舌,“姑姑,你說,這寧波府上下官員,是不是都摻和了進去?”

沒道理身為知府會不知道自己地頭上發生的事,但城門進出由府軍把持,知府衙門那邊從沒在宵禁之後出來攪和,浮現在紀思博腦海中的,是四個字:沆瀣一氣。

紀伏壽搖搖頭,“恐怕不止寧波府上下官員,京裡也在庇佑他們。”

要知道,走私是大罪,而且這些人走私得來的金銀,其實是偷吃皇室的肥肉,因為李天成一開始海貿,本來就是為了給皇室充盈內庫之用。

也就是說,就算朝廷重開海貿,也隻有皇室和朝廷才有資格出海。

這些人偷偷走私,就是在皇室虎口奪食,而寧波府能一直安然無恙的走私多年不被發現,京裡肯定有高官在庇佑他們。

“所以那些過路費,不僅僅是給府軍的、知府衙門的,同樣也是給京裡那些大人的孝敬。”紀伏壽篤定的說道。

紀思博握緊了拳頭,臉上露出了憤怒的神色,“那我們怎麼辦?”

紀伏壽不明含義的看了他一眼,“你好好回去操練你的府兵,把這件事爛在肚子裡。”

紀思博一怔,“姑姑,他們可是在走私!”

“那又如何,挖的是皇室的跟腳,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紀伏壽攤了攤手,“反正我們沒什麼損失,還是說,單憑你一個人,就能跟寧波府上下、京裡對著乾?”

紀思博訥訥不言,他沒想到姑姑會要他將此事爛在肚子裡,明明他能給四皇子寫信的不是嗎?

紀伏壽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這件事不能從你這裡讓皇室知道,思博,聽姑姑的話。”

紀思博默了默,低垂著頭應了一聲,又低聲道:“姑姑,我先回去歇息了。”

等他離去,宿才開口,“少爺還是一腔熱血呢。”

紀伏壽神色淡漠,“那是他不知道我們祖上跟皇室的淵源。”

頓了頓,紀伏壽轉而吩咐宿,“去查查走私的有哪些勢力,得想辦法看看要怎樣才能加入。”

宿詫異,“主上也想摻和?”

紀伏壽理所當然,“沒人會嫌棄銀子多,反正偷吃的都是皇室的肥肉,我吃得心安理得。”

宿一想也是,拱手領命。

紀伏壽不知道,離去的紀思博犯犟,以至於引出了日後一連竄的事。^o^思^o^兔^o^網^o^文^o^檔^o^共^o^享^o^與^o^在^o^線^o^閱^o^讀^o^

第126章 挖牆腳的都是自家人

在紀伏壽三人探過之後,隔了兩天,寧波府的城門在夜裡又一次大開。

這一次,夜鷹尾隨著已經卸載了貨物的馬車,跟著他們回到了落腳地,經過了好幾天的打聽,終於知道了其中幾家的身份。

“主上,摻和進去的,有勳貴、世家,也有大商賈。”

趁著紀思博去了營地,宿來找紀伏壽回稟。

“裡頭有魯國公府、範陽盧氏、也有襄陽宋家。”

魯國公杜恒,是大皇子李陽的泰山。

範陽盧氏,是三皇子李崇的泰山。

襄陽宋家,是四皇子李澤的外祖父家。

紀伏壽唇角翹了翹,“果然啊,挖皇室牆角最厲害的,還是那些皇親國戚。”

而且那天晚上看到的馬車可不止這三家的,京裡肯定還有人摻和,彆的先不說,中書令、尚書令、門下省侍中,也肯定知道此事,就算沒有參與走私貨物,府軍收到的孝敬也有他們一份在裡頭。

怪不得寧波府走私規模有年頭了,皇帝卻不知道,被這些權貴人物聯手封鎖了消息,齊成帝就成了聾子、瞎子。

“主上,屬下還探知到一件事。”宿道:“負責魯國公府走私的是杜三爺,聽杜三爺和手下說話,他們這些日子用來走私的貨物,全都是用銅錢采買的。”

紀伏壽“嘖”了一聲,“魯國公做得一手好買賣啊!用銅礦之地鑄出來的銅錢,采買走私的貨物,然後轉手就用這些貨物換來更多的銀錢,卻隻需要把原價的銅錢折換成銀子給徐家和李陽便可,自己卻賺了比徐家、李陽十倍、百倍的利益。”

她甚至還輕輕鼓起了掌,魯國公是她見過最會做買賣的人了。

她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李陽覺得自己在利用杜恒賺取銅礦之地的無本之財,然而終究是魔高一丈,被自己泰山耍得團團轉。”

“這些且不說它,從這些勳貴豪強身上,我們無法找到法子,有找到商賈嗎?”紀伏壽看著宿問道。

宿點點頭,“追查到一家,是江南這一帶非常出名的大商劉家,他家的出貨量,在八輛馬車左右,種類繁多,有綢緞、茶磚,也有糧食。”

紀伏壽背著手,在花廳裡走了一圈,轉頭看著宿吩咐道:“動用暗地裡的身份,找上劉家,看看能不能攀附一下。”

紀伏壽想要分一杯羹,但不打算用紀家的名頭。紀家對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來說,就是一隻螞蟻,還不夠人家一個手指頭捏死。

幸好夜鷹兩百年間的發展,暗地裡有兩三個身份,這次用其中一個去摻和,就算有什麼事,也能斷尾求生。

宿鄭重的點頭,“主上請放心,屬下會即刻著人去辦。”

……

餘杭府人都知道,同興街有一處宅子,門前有兩座威武雄壯的石獅子,那就是大商賈劉家。

這一天,劉家的鐵環門被敲響。

門房子開了門,看到站在門前的是一個年約三十上下的中年男子,身上穿著的是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