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1 / 1)

另外兩兄妹聞著屋裡飄散的香氣,肚子咕咕叫,饞的不停地咽口水。

想吃!

劉愛英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很快做出一盤鹽水蝦、一盤炒青菜和一鍋鯽魚豆腐湯。

考慮到孩子們正在長身體,劉愛英還額外蒸了一箅子紅薯,再加上一饃筐二合麵饅頭和幾個菜,足夠四個人吃飽了。

夫妻倆挑了一筷子蝦和魚肉吃,剩下的全給兄妹倆分了,他們隻把其他幾盤菜解決掉。

到最後,兩兄妹吃的意猶未儘,一臉饞樣。

都是半大的少年少女,正是肚裡缺油水的時候,處於怎麼吃都吃不飽的狀態。

劉愛英就著炒青菜啃饅頭,心裡扒拉著家裡這個月的用度,打算課餘時間接幾個家教的活做做,等掙了錢全給孩子們買肉吃。

陳中華放下碗筷,說等兩天帶他們去吃大餐,到時候可以放開了肚皮吃,解解饞。

劉愛英奇怪地看向他,她咋不知道有這回事。

“是林文清和趙向東那兩個要過來了,方衛東今天打電話到我們學校教師辦公室,說是等他們來了,林文清要在大酒店請客吃飯,讓咱們一塊去聚聚。”陳中華解釋道。

劉愛英笑了下,說京都那幾位應該都混的不錯,連趙向東都當上大老板了,真是牛氣。

陳中華聽了她對彆人的誇獎,有點吃味。

“那你是不是後悔嫁給我了,當老師比當老板清貧的多。”起碼賺的錢不在一個級彆上,家裡吃的喝的肯定也不是一個等級。

“想什麼呐,咱們教書育人為國家做奉獻,工資也能夠養活一家子,比在地裡刨食的強過百倍,我滿足還來不及,能有啥後悔的。”劉愛英嗔他。

一起風風雨雨這麼多年走過來,到如今吃喝不愁衣食無憂的生活,是當初困在鄉下那會兒想都不敢想的。

做人呐,貴在知足。

要知道每人都有自己的緣法,真要較真地比來比去,人比人會氣死人的。

索性劉愛英看得開,最珍惜的還是當下自己個兒努力來的美好生活。

陳中華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眼睛中閃過笑意。

當初,果然沒看錯人。

臘月十二,陳中華再次接到方衛東打來的電話,說林文清他們今天到了,問他要不要一起去接站。

陳中華立馬請了半天假,先去和方衛東彙合,然後兩人騎車一塊去青城火車站接人。

嗚隆隆的火車過了一趟又一趟,他們站在出站的地方等了一段時間,終於等來從京都開來的那趟列車。

擁擠的人群從出站口洶湧而出,方衛東墊著腳瞧也瞧不見,後悔沒有做個紙牌子寫上名字舉著。

陳中華早就把眼鏡擦乾淨了,一雙眼睛認真地查看著人群。

沒讓他們等太久,林文清和趙向東看到了他們,朝兩個人擠過去。

片刻後,四人成功彙合。

林文清兩人都是單獨來的,沒帶家屬,趁著放假說來就來了。

他們手上也沒帶什麼,除了路上買的各樣禮品,自身拿的東西很少。

兩人過來後直接住進了青城最好的酒店裡,托服務生準備了兩身衣裳換洗,其他就沒什麼了。

陳中華和方衛東看得直咋舌,沒見過這樣花錢如流水的,果然不愧是大老板了。

或許是理念不同,他們倆心疼的錢財,在林文清兩人看來,卻是花的值。

重在舒適,其他花了也就花了,能花他們就能掙。

不講這些因見識和眼界而產生的不同的消費觀念,四人由林文清做東,就在酒店一樓訂了一桌酒席。

老友久彆重逢,除開剛開始見麵時的疏離,等到兩杯酒下肚,當年那種共患難的兄弟情很快被喚醒。

他們一邊討論著各種時事政治,一邊回憶著往昔喝著酒。

像是又回到了當初在臨河村的那處知青院。

這一場敘舊進行了很久,桌上的酒瓶子喝空了一大堆,趙向東已經喝趴下了,剩下林文清跟另外兩個劃拳行酒令,繼續喝。

到最後,林文清尚且清醒著,叫人去給兩家家裡報信,安排喝醉的三人去酒店房間休息。

第二天,沒讓陳中華、方衛東兩人走,林文清又接來了他們家裡的老婆孩子,大家一起再聚一頓。

“可惜沒帶小紅過來。”林文清向劉愛英說道。

“以後有空了再一起來玩嘛,我們都歡迎的。”劉愛英笑著說。

柳絮跟著點頭。

林文清哈哈笑著跟他們約定了,等到下次來就把老婆孩子也帶上來看看。

稍後散場時,林文清不僅叫來車把兩家人安全送回家,還給他們打包了飯菜和糕點,留著回去吃。

接下來,林文清和趙向東忙了起來,他們來這一趟也不單單是玩的,借機拓展業務也是一個原因。

憑借陳中華和方衛東的人脈關係,林文清兩人很快跟人搭上了線,做大單子不成問題了。

等到合約簽下來,為了表示感謝,也為了暗中幫忙,他們兩個為那兩家人買了兩套大房子,一家給一套。

青城的房價不比京都,對於林文清和趙向東這兩個大老板來說,實乃九牛一毛。

更何況,房子的價格相比於談成的大單子的價值,實在不值得一提。

然而陳中華和方衛東卻是不敢收的,太貴重了,他們不能收。

這樣推遲來推遲去,最後林文清把房子過戶給兩家,房本往他們家一甩,和方衛東拿著單子合同麻溜地跑回京了。

陳中華和方衛東無奈先收下,準備等攢夠錢了就還給他們,不能白白占人好處。

實話說,有了大房子後,兩家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首先,他們可以搬進寬敞明亮通風好的大房子裡,不必再跟一堆人擠在筒子樓裡。

其次,以前的單位福利小房可以租出去掙點家用。

如此一來,生活好過很多,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層。

第182章 番外-最終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十一屆亞運會在京都城開幕。

這一盛事得到全京都人民的熱烈歡迎,因為它象征著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國家在外交方麵的進步。

怎能不讓人們熱血沸騰呢。

江秋月有機會給一位翻譯部的老師打下手, 幫接待外賓的領導記錄翻譯文稿,有幸見到了韓國、印度、巴基斯坦等許多亞洲國家的領導人, 長了不少見識。

彭敬業的任務比她的重要很多,負責國家元首的安全問題。

他在之前就已經憑自己的本事坐上營長級彆的軍銜,等老爺子退下來後, 他又使把勁兒再進一步,走到師長的位置。

官越大責任越大,擱彭敬業身上同樣也是。

自從升上了師長,他比平時忙碌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得不減少了。

好在孩子們都長大了,江秋月也有自己的事情做, 夫妻兩個相互理解, 感情仍然十分融洽。

亞運會期間, 他們倆忙的腳不沾地, 基本沒回家的機會。

老爺子在家裡坐鎮,一邊管著上學的四個孫子孫女, 一邊給兒子兒媳做後盾。

這般大的事, 萬一遇到什麼難題, 他這個退休的老家夥還能有幾分臉麵替他們解決了。

老爺子的擔心是多餘的,彭敬業和江秋月兩人早已不是曾經的小菜鳥,十幾年的磨練讓他們已經可以出去獨當一麵。

當小樹苗長成了大樹, 已經開始接過手為家裡繼續營造一個安靜溫馨的避風港了。

隨後的一切順利,兩人不僅沒在工作中出錯,還因為優秀被領導表揚了,夫妻倆同時被評為了先進個人,羨煞旁人。

而亞運會那場盛事,當然也完美舉行了。$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畢竟是傾一國之力舉辦的,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展示國家的強盛和繁榮,不容有錯。

其中有一件感動全國人民的趣事。

為了舉辦京都亞運會,全國人民數千萬人紛紛慷慨解囊,向國家捐款。

“今天你捐了沒有?”這句話甚至代替了“今天你吃了嗎?”的問話,一度成為當時的流行語,見麵必問答的談話模式。

在亞運會舉辦之前,全民捐款達到二點七億,這個數額占了亞運會全部花費的十分之一,很是具有份量,代表人民群眾對祖國的支持和熱愛。

老爺子拿出他自己的全部積蓄,捐了三分之二,剩下那點要不是想留給孫子孫女們以後娶媳婦嫁人用,估計也被他捐了。

彭敬業和江秋月商量後,把兩人當月的工資全捐了,在各自單位做好了榜樣,起到帶頭作用。

四兄妹還是初中生,沒有收入來源,在學校響應老師號召,捐光了零花錢。

這些都是小頭,大頭是社會上那些企業的捐助。

林文娟、林文清堂兄妹倆的公司都出了血,捐出的那個數目想想都肉疼。

但是等到以後跟政府辦事被亮綠燈時,他們就樂不可支了,直說賺大了。

盛事結束後,江秋月經過一係列困難磨練,自我感覺能力提升了不少。

想一想十八年後的京都奧運會,到那時國家會更強更富裕,又會是怎樣的一場盛會啊。

前世京都奧運會舉辦時,江秋月還在高二的題海裡掙紮,根本沒時間沒閒錢去京都看奧運會的現場。

這一世一切都不同了,十八年的時間不短也不長,眨眼也就過了。

到時她一定也得像這次一樣,親身參與到其中去,想起來就激動。

不過,江秋月突然想起一件事。

說來,一九九零年對她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

因為前世時,在這一年的年底,寒冬淩烈的冬至那天,一個小女嬰在豫東平原的某個土坯房裡出生了。

小女嬰出生時正值傍晚,屋裡隻有孕婦一個人,家裡其他人都去大門外吃晚飯去了。

孕婦臨產時痛的死去活來,叫喊的聲音沒人聽到,更沒人進來幫她。

她隻能憑著上一胎生了大女兒的微末經驗,爬上床躺好,自己給自己生產。

好在小嬰兒沒給母親再多帶來痛苦,很快就被生出來了。

隻是沒人幫忙,孕婦痛苦地將孩子生出來那一刻,沒顧得上接住,紅彤彤的小嬰兒光溜溜地直接摔下床去。

孕婦大驚,顧不得疼痛,探腰去看。

孩子正好摔進了床下的尿桶裡,有了緩衝,僥幸撿回一條命。

等到家裡其他人吃完飯回來,看到繈褓裡虛弱的小女嬰,集體皺緊了眉頭。

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還是女孩,不中不中,得送人!

家裡的婆婆強勢地要把小女嬰送人,被娘家姥姥過來阻止了,將小女嬰抱走,給一口飯養活長到七八歲,不得不上學了才回到爸媽身邊……

說了這麼多,江秋月正是那個小女嬰,她從出生起就經曆了波折,慢慢地也長大了。

隻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