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1 / 1)

後在翰林院讀了三年的書,第一人官便進了禦史台,也不曾外放過。

所以這一路走來,雖說是在辦差,但他自己也頗有所得。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天地萬物,便儘在其中。

許多從前隻是紙上談兵的內容,結合現實之後,又會生出新的東西來。他將自己的這些想法也都一一記下,一邊走一邊記錄,整理成奏折的形式遞送回朝廷,表示自己並沒有懈怠,一直在忙著呢。

一開始還盼著皇帝傳召自己回京的聖旨,到後來反倒漸漸灑脫了,隻是這種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

而根據他收到的消息來看,皇帝雖然沒有給過他任何回複,但他的奏折應該是看過的。其中一封講東南漁業的,甚至還被皇帝拿出來示諸廷臣,認為頗有見地。

但餘敏程恐怕想破腦袋也沒有想到,最終讓自己還京的,不是那些山川水文地貌的記錄,而是一篇散文。

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西南時,聽說某地夜間頻頻出現鬼火,十分嚇人,然後親自前去考證了一番。證明應該是當地土壤之中含有某種易燃的物質,因此才會有此等奇景。

有頭有尾,有理有據,又解決了一個封建迷信的問題,這篇短小精乾的文章他本來是送給朋友品評,結果在京城的傳播度竟是不低,成了膾炙人口的絕妙好文。

然後這名聲傳進了宮裡。

之後不久,農事部派駐西南的官員帶著技術人員和經驗豐富的老農趕來,開始在那鬼火燒過的地麵上試種糧食。而原因是皇後看了他的文章之後,認為他對鬼火出現的地麵的描寫很符合“土地肥沃”的特征。

餘敏程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據他所知,農事部在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試驗田”,主要是為了測試不同的種子在不同土地上的生長情況,以便培育出更好的糧種。現在再增加一個,也很尋常。

然而這一年年底,這片無心插柳的土地獲得了大豐收。而後根據農事部的研究,這裡的土壤之中的確含有一種物質,它能夠使糧食增產!

工部隨之派人前往,探測並開采出了這種被命名為“磷”的礦物。

雖然如何用它製造出能夠增加土壤肥力的肥料,令全天下的糧食都增加產量,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作為發現者,餘敏程的功勞卻是毋庸置疑。

他被召回京城,官職連升三品,跨過了五品這個坎,邁進了朝廷的核心。

但是隨著各項研究的展開,卻越來越發現,最初對磷礦的各種功用,估計得還不是很準確。越來越多的用法被發現,而餘敏程的名字,也自然被所有人記住。他的那篇文章,更是遍傳天下,就連不讀書的百姓,也能隨口說出一兩句。

榮耀來得如此快,而且如此輕易,又是在自己從未想過的領域,餘敏程居然覺得有些不習慣。

於是,在回到京城的第二年,他又上了一本奏折給皇帝,表示自己在外麵懶散慣了,就算回到京城也不習慣這裡的生活,還是希望能繼續出去,把作為采風使的工作完成。

皇帝沉%e5%90%9f良久,最終批了“準奏”二字,又叮囑他到了其他地方,也要細心觀察不同之處,爭取發現更多利國利民的東西。

餘敏程:“……”

又過了幾年,成熟的磷肥被製作出來。隻需要將一點點肥料化入水中,澆在農作物周圍,便可以大大增強土壤肥力,令作物豐產。

在這種肥料可以穩定批量生產之後,整個大秦的糧食產量便又上了一個新台階。風調雨順之年,土壤肥沃的良田甚至可以達到產量翻番的程度。

然後李定宸驚訝的發現,大秦的糧食快吃不完了。

即使還要供給整個北方草原民族,也完全足夠。畢竟除了本地所產之外,安南等地每年同樣能夠出產無數糧食。

李定宸可不是剛富起來的土財主,坐在自家糧倉裡,睡著都能笑醒,卻不知道這些糧食該怎麼用法。有了足夠多的出產,朝廷就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釀酒業興起,除糧食之外的其他種植業同樣也開始興盛,絲綢、茶葉、桑麻、瓜果蔬菜……一片土地能養活的人多了,自然也有一部分人離開土地,去學手藝或是經商,市麵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百姓們的生活需求自然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農家有了多餘的糧食,養殖業也開始興盛。在院子裡喂養些雞鴨鵝之類,不但可以增加收入,也可改善生活。更有人專門以此為生,擴大規模,做成遠近聞名的大戶。

這些變化,都一一看在餘敏程的眼中。

直到現在他也不覺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但親眼見證了這一切的發生,心中還是不免激蕩起幾分情緒。

這天餘敏程途徑一座小鎮,停下來在路邊的茶棚裡喝茶,卻見這主人家隻有一個待客的老婦人和一個看火的小丫頭,不由心生惻隱,出聲詢問。卻得知這戶人家的男人都去參了軍,結果留在西北沒能回來,隻留下家中老少三個女子支撐門戶。媳婦年輕守不住,再嫁了,便隻有老婦人帶著孫女過活。就在路邊支起攤子,擺個茶棚營生。

這麼一說,聽起來日子淒慘得很。但等餘敏程細細問完,卻發現自己那一點同情心卻是全無必要。

家中雖然沒有男子,但官府給了撫恤,又優免了所有徭役賦稅,周圍的鄰居也肯多照顧。這茶攤擺出來,一日也有幾十個銅錢的進項,足夠兩人過活。

看這老婦人的言談舉止,雖然目不識丁,卻自有一套禮節。麵上不見風霜愁苦之色,言笑晏晏,十分健談。再細看兩人衣著,雖然顏色不那麼鮮亮還洗得發白,卻也是乾乾淨淨,也不見補丁。

再聽老婦人言談,不但日子過得下去,就連孫女兒的嫁妝她都攢了不少,就等著尋摸個好人家了。

因為兩人說得上話,她老人家還送了一盤子紅薯乾,讓餘敏程嚼著打發時間。他不肯收,便佯作發怒,嗔笑間依稀可辨年輕時的美麗。

無論經曆過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能支撐著百姓們從中自愈,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謂太平盛世,大抵便是這般了吧?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少年時讀過的詩歌裡所寫的景象,也不過如此了。

何其有幸,生於這樣一個年代,親眼看著它從無到有締造而成。更幸運的是,在這其中竟也有自己的一分力氣。

餘敏程在閒談中喝了一壺茶,頓覺疲憊儘消。發付了茶錢,將最後一塊紅薯乾塞進嘴裡,那甘甜的滋味似乎要從口中一直流到心底去。

他辭彆老婦人,翻身上馬,開始了自己下一段征程。

第128章 番外二 傳承法度

完成了從小到大的心願之後,李定宸並沒有閒下來。

朝堂上的事千頭萬緒,他一日還坐在皇位上,就一日不可能得閒。甚至打了勝仗這樣的大喜事,他最大的放縱,也就是那天與越羅同騎,穿過整個京城回宮了。

這件事令朝臣們頗有微詞,奇異的是在民間卻並未引起任何反感。茶樓酒肆裡的百姓們偶爾說起來,也都是羨慕的語氣,對於帝後感情和睦這件事喜聞樂見。

三宮六院固然令人神往,但恩愛不疑反而更容易成為民間榜樣。

據說如今年輕男女們求姻緣,已經不拜諸天神佛,專拜當今帝後了。其間倒也成全了幾對恩愛眷侶,卻是後話不提。

回宮之後,李定宸做的第一件事,是帶著兩個孩子玩了一天,彌補這段時間不在他們身邊的遺憾。

年年是個人來瘋,見到了父皇,對宮中那一群小夥伴就有些愛答不理,也不怎麼想去上課了。千挑萬選出來的老師們秉承皇後娘娘的要求,教習時要求十分嚴格,過了開始的新鮮,公主殿下就不打耐煩了。

所以玩得累了,窩在自家父皇懷裡休息時,她便奶聲奶氣的道,“父皇,年年不想上學堂了。”◎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可惜的是大靠山李定宸這一回並沒有放縱她。他揉了揉她的小腦袋,柔聲安慰道,“可是彆人都去上學堂,隻年年不去,彆人會笑話你的。等你長大了,什麼都不懂可不成。”

年年呆住,然後一推李定宸,從他懷裡跳了下去,蹬蹬蹬跑走了。

李定宸雖然下狠心拒絕了親女兒的要求,但心裡也琢磨著回頭要召幾位先生來見,問問教學進度,叫他們不可逼得太緊。雖然這些事皇後必然也會交代,但他到底還不放心。

等他思量完了,一轉頭,就看到冬生拉著年年的手在說悄悄話,豎起耳朵來一聽,他說的卻是,“這種事求父皇沒有用的,要去求母後才行。”

李定宸:“……”

雖然這好像就是實話,但聽在耳朵裡,怎麼就那麼不中聽呢?

夜裡,被質疑了權威的皇帝在床笫間狠狠振了一次夫綱,才好笑的將這番話編排給越羅聽,“你說他小小的人兒,怎麼就有那麼大的心思?”

“陛下如冬生這麼大時,心思難道就少了?”越羅不信的問。

李定宸陷入了可疑的沉默之中。在冬生這個年紀,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段好日子。隨著年紀長大,開始懂事,周圍的人都不敢再隨意糊弄他,上麵的事情有父皇頂著,一日裡最大的愁煩也不過是今日的功課太難,晚膳的菜品自己不喜歡。

那時的確是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小心思的,可惜……

這麼一想,心下倒是對冬生生了幾分憐惜。他搖頭一笑,“也罷,他鬆快的日子,也就這麼些時候了。”

“陛下想好了?”越羅問。

李定宸點頭,“如今正是時候。再說,立了太子,朝堂也會更穩定些,好教一些人浮著的心定下來。”

果然之後不久,在大肆封賞西北一戰之中的有功文武官員之前,李定宸下旨,立皇長子李颯為太子。這件事從冬生出生就有人提,直到現在,才總算是塵埃落定了。

雖說拖延到現在,根本原因是李定宸一番慈父心腸,但大多數人未必能夠體會。

因此消息一出,朝堂上自是少不得一番議論。

如今冬生耳邊已經能夠聽到一些彆的聲音了。雖然人都是他們千挑萬選出來的,但待在那個位置久了,免不得生出旁的心思。李定宸和越羅有意磨練冬生,便暫時沒有插手。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成為太子這件事,冬生心裡自然是歡喜的。

但這歡喜隻持續了小半天。

因為李定宸旋即下旨,言說東宮年紀漸長,也該開府讀書,不但著人將空置了不知多少年的東宮給收拾出來讓他搬進去住,又要從翰林院擇選老成持重、才華過人、品行高潔的官員教導他。

聽起來就非常不妙的樣子。

李定宸不走尋常路,後宮也就沒那麼多規矩。開始是讓越羅跟他一起住太平宮,後來索性兩個孩子也養在這裡,將整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