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1 / 1)

盛唐寵後 王辰予弈 4233 字 6個月前

旦一股腦的順著蕭燕綏的思路走,又很容易陷入一種“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的”思維混亂之中,好半晌,她終於稍稍回過味來,雖然蕭燕綏說得好像哪哪都對,但是,哪裡有還沒成親就琢磨著可以離婚這種事情的啊!

·

杜家和蕭家這邊,還在有意無意的都關注著蕭念茹和杜五郎之間的婚事。

然而此時,在東宮之中,表麵猶如一潭死水的平靜中,卻隨著太子妃韋氏家中兄長弟弟的親自拜訪,而再度掀起了新的波瀾……

就因為上元佳節上的一次密會交談,李林甫便成功的將韋堅和皇甫惟明兩人徹底打壓下去,完全趕出了長安城。

皇甫惟明一聲不吭,早就耷拉著腦袋悄無聲息的去任職了,至於韋堅,雖然也是同皇甫惟明一起,前後腳離開的,但是,京兆韋氏中,他這一方一母同胞的兄弟們,卻全都為此活躍了起來,試圖洗刷韋堅身上的“冤屈”。

韋堅的兩個弟弟,韋蘭和韋芝一直都在上疏替兄長鳴冤叫屈,偏偏,兩人勢單力薄,為了更好的替韋堅脫罪,韋蘭和韋芝還親自登門、試圖說服太子李亨幫他們作證。

這件事情也才消停了沒個把月罷了,本來太子李亨這段時間簡直是什麼都不過問的修身養性,每日隨侍在玄宗身邊,試圖稍稍加深一下父子情誼……

隻可惜,玄宗其實並不吃這一套,甚至於,玄宗對時常出現在自己身邊的太子李亨的挑剔簡直就擺在了明麵上,隻不過,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所以玄宗才會一邊嫌棄又一邊暫且壓下旁的事情,並不過於責備太子李亨。

——實在是,“三庶之禍”的前車之鑒猶在,玄宗如今雖對太子李亨有所猜疑,卻並無再次廢立的打算。更何況,東宮的氣焰被他壓著,麵對朝中忠臣的時候,反而處境堪憂……

偏偏礙於麵子,韋蘭和韋芝又親自求上門來,太子李亨挨不過,才遲遲的答應下來,願意同韋蘭和韋芝一同去見玄宗的事情了。

唯一出乎意料的地方,就在於,李亨同韋蘭和韋芝一起去見了聖人,並且說了韋堅其實是蒙冤的諸多理由,偏偏他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撇開密會的問題,韋堅被貶謫、最直接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玄宗不信任太子,韋堅也隻是恰逢其禍。

當然了,這麼搞了一出之後,韋蘭和韋芝兄弟兩個非但沒能為韋堅洗刷冤屈,甚至因為和太子李亨一向關係不錯,這次又一起麵聖,差點把自己的官職都丟了。

太子李亨早就被嚇破了膽,玄宗一個憤怒的眼神,便能讓他戰戰兢兢許久,這一次,在韋蘭和韋芝失敗後,太子李亨更是渾身一個激靈,忙著撇開韋蘭和韋芝兄弟這些人,甚至連夜寫了表,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同太子妃韋氏和離。

一時間,外人的態度尚且不知,便是東宮內部,也是眾人皆驚。

第79章

因為李倓的院子平日裡更清靜一點, 李俶匆匆前來,又叫來了李文寧, 關好書房的門窗, 方才壓著聲音開口道:“韋蘭和韋芝這次受挫,怕是仍舊不肯放棄,阿耶已經決定同太子妃韋氏和離了。”

李倓沒什麼明顯的反應, 隻是眉梢微微跳動了一下。

隻不過,剛剛看著李俶關緊門窗的動作,他倒是不經意間想起了此前王思禮和蕭燕綏要單獨說話時的場景,那會兒,他們兩個似乎是頗有默契的同時選定了視野極為開闊的荷花池上……

“什麼!?”李文寧聞言, 卻是猛地起身,不敢置信的回頭。

為了撇清和韋氏的關係, 太子李亨近乎破釜沉舟, 要與太子妃韋氏和離。

這件事,此前一直在書房中同太子李亨商議近來局勢的李俶,反而是最早獲悉的一個。

等到太子李亨再次前往興慶宮中,難得騰出一點時間來的李俶, 自然是將他一母同胞的親妹妹李文寧和親手帶大的弟弟李倓攏在一起,再三囑咐他們兩人近日務必要更加小心。

“阿姊, 噤聲。”李倓看向李文寧, 儘量放輕聲音的說道。

驟然聽聞這種消息,李文寧的臉色有些發白,緩了一會兒才艱澀的說道:“怎麼、怎麼會這樣……”

李俶低聲道:“阿耶同韋蘭、韋芝麵聖, 試圖為韋堅開脫時,聖人震怒。”

最近這段時間,太子李亨本就戰戰兢兢,如同驚弓之鳥,好不容易等到韋堅和皇甫惟明的事情暫且平複。雖然因為玄宗的回護,並未真正的牽連到東宮身上,可是,李林甫在韋堅、皇甫惟明一案中緊咬不放,因其大加株連,同東宮、韋堅走得近的官員,被牽連者甚眾……

李文寧站在那裡,緊緊握拳,眼眸中神色驚惶難安。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李倓,先倒了一杯熱茶,輕輕的塞到李文寧的手裡,又扶著她在旁邊的塌上坐下之後,方才輕聲說道:“阿姊,韋堅和皇甫惟明的罪名,都是聖人親口定下的。聖人的本意,便是將罪名全都加在了韋堅和皇甫惟明兩人身上,倒是把東宮這邊完完整整的摘了出來。”

頓了頓之後,李倓繼續低聲說道:“韋堅一案,聖人意圖堅決,是斷然不會允許翻案的。父親若是再牽扯進韋堅一案中,豈不是在默認,他和韋堅過從親密,方才知曉韋堅的心思?”

簡而言之,玄宗處理這件事的想法,就是強行將太子李亨和韋堅、皇甫惟明兩人分割開來。李林甫至今仍對這個結果心懷不滿,隻是不敢質疑玄宗的決斷罷了。若是太子李亨這個時候跳出去,那才是如了李林甫之意,給他送現成的把柄,再次將矛頭直指東宮!

李俶還很小的時候,生母吳氏尚且在世,且頗得當時還是忠王的李亨喜愛,所以,他和李倓一樣,對於太子妃韋氏,同樣沒有絲毫親近之意,也就是念著那是李文寧的養母,她又多少照顧過幼時的李文寧,所以看在這些心意上,有點麵子請罷了。

李俶也輕輕的摸了摸妹妹的頭發,看著她仍舊有些蒼白的麵孔,根本是言不由衷的硬掰了一個理由,放柔語氣,輕聲安撫道:“對於太子妃,你也莫要太過擔心了。阿耶隻不過是上表奏請聖人,表明自己的態度罷了。韋氏乃是太子妃,最終是否會和離,總還要看聖人的決斷……”

李倓眼神微微動了一下,總覺得,太子妃韋氏的境遇,恐怕遠不如兄長李俶所說的那般樂觀。

隻不過,看著李文寧眉宇間滿是憂色的模樣,李倓自然也就不會再說什麼喪氣話,隻是同樣輕聲安慰了李文寧幾句。

半晌,心情終於稍稍平複下來的李文寧將手中的茶盞放在桌案上,有些小聲的說道:“大哥,三弟,我想去看看阿娘。”

李倓一側的眉毛明顯的擰了一下,卻沒說什麼。

李俶倒是輕輕的歎了口氣,知道自己的妹妹一向重情重義,便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來,望著她仍舊帶著三分失措茫然之色的眼眸,柔聲說道:“去吧!”

李文寧衝著李俶和李倓點點頭,很快便從書房裡出去離開了。

待到李文寧走後,書房中隻剩下李俶和李倓兄弟二人,李倓方才輕輕歎了口氣,開口道:“便是聖人不說什麼,太子妃韋氏,又如何能受得了這種處境……”

太子李亨親自上表,意圖與太子妃韋氏和離,隻要確切的消息傳出來,那麼,這件事基本就已經成了定局了。

畢竟,莫說是出身於京兆韋氏的太子妃,恐怕隨便哪個貴族女子,麵對夫君的這般厭棄,也不可能就這麼打碎牙齒和血吞了。

唐朝這會兒的風俗中,女性貞節觀念淡漠,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豪門望族,離婚都極為常見,女子再嫁、三嫁也都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

尤其地位很高的貴族女子,這種情況就更常見了。也就是太子妃的地位實在太過特殊,畢竟,不出意外的話,太子的原配嫡妻,便是將來的皇後,所以,太子李亨和太子妃韋氏想要和離的話,他們兩個自己說了不算,總還是得請示一下玄宗的意見……=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便是隨便換成哪個王爺王妃,兩個人決心和離都沒這麼惹眼,基本也就是走個手續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唐朝貞節觀念的淡薄和開放,其實是表現在方方麵麵的,遠非隻是嫁娶一事。尤其是那些地位很高的夫妻,雙方形成默契,對彼此的私人社交方麵互相給與充分的理解,不管私下裡玩成什麼樣子,都始終維持著一種穩定的關係且無意和離。

就像是曾經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陽公主,嫁給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後,每次自己收羅兩個新麵首,都不忘了也給駙馬房遺愛送兩名美婢……

李俶和李倓兄弟兩個互相對視一眼,不禁麵麵相覷。

李俶心中有些不確定,在書房中踱步半晌,近乎自言自語一般的同李倓喃喃道:“也不知聖人對此究竟有何打算。”

“靜觀其變吧!”李倓淡淡回答道。

事已至此,現在的局麵,總不可能變得更差了。

不管太子李亨是被嚇破了膽也好,還是因此太過謹小慎微也罷,既然他自己已經有了決斷,為了和韋氏撇清關係,甚至不惜與太子妃韋氏和離,那麼,至少韋堅一案,李林甫再怎麼橫生枝節,都不可能牽連到東宮這裡了。

·

春日漸暖,草長鶯飛。

幾天的時間一眨眼便已經過去,到了蕭念茹和杜五郎成親的這日,晴空如碧、湛藍如洗、萬裡無雲,正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難得起了個大早的蕭燕綏,連自己養的那三隻狗都沒顧得上遛,換好衣服後便直接去了蕭念茹的院子。

然後,蕭燕綏就有些愕然的意識到,雖然院子裡人來人往的頗為熱鬨,蕭念茹也已經換好了喜服,梳妝台前,還放著一柄描金吉祥紋的團扇,但是,新郎那邊真正的迎親時間,是要等到下午、或者說是傍晚時分的!

“我是不是來早了……”蕭燕綏隨便找了個凳子坐下,單手托腮,認真的看著還在梳妝打扮的蕭念茹。

今天的新娘子蕭念茹著一身青色的深衣,“花釵青質連裳,青衣革帶韈履”,所謂的“紅男綠女”便是出自此處。

蕭燕綏雖然曆史素養堪憂,不過,在唐朝生活了這麼多年,之前又參加過兩次婚禮,所以,她倒是知道唐朝新娘子的婚服是綠色的,新郎的喜服才是紅色的。

隻不過,像是她以前參加過的壽王李瑁迎娶新任壽王妃的婚禮,或許是出於招待客人、亦或是聖人可能親臨的考慮,婚禮便放在了上午,宴請賓客的婚宴也放在了中午。再加上,此前裴氏去參加彆人的婚禮時,也是清早便出門,所以,蕭燕綏一直都沒注意到,原來這會兒新人成親的婚禮,其實大多數還是延續古禮、選擇在黃昏時分舉行,隨後的婚宴,自然也就是晚宴了……

正有手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