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248 字 6個月前

,成為宮妃的也是她。

她這是一次賭輸了,再來一次——之前那一次也不能說完全賭輸了,魏姬肚子裡的孩子就是之前那一次贏來的。而這次,這個孩子就是新的賭本。

“也不知是好是壞,先帝遺腹子啊...如今看來,能讓建鄴事變得簡單,但也許會變得更複雜也不定。”裴慶說這個的時候,眉頭是皺著的。

而另一邊,經過許多宮人和宗室一起辨認真假之後,魏姬的身份確定了。然後又有醫者來確定肚子的月份,經過與宮中承恩冊的比對,才最終確定魏姬肚子裡的孩子正是先帝遺腹子。

許盈也是乾脆,宣布可以再等兩個月——肚子裡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兒,百日之後就宣布繼位(主要是怕太小的孩子活不下來,所以沒有出生就繼位)。如果是女孩兒,那就是公主了。而如果是那樣的話,則是一開始選中的宗室子弟入嗣先帝,登基即位。

這大家都沒什麼好反對的,於是接下來一個多月,許多人的目光都被宮中魏姬的肚皮吸引住了。

一個多月後臨產,許盈為了避嫌,讓許多宗室貴婦守候在產房之外,一些公主甚至可以進入產房監督——經曆了整整一夜的努力,魏姬拚命生下了一個健康活潑的男嬰,哭聲相當嘹亮。

許盈沒有反悔,在整個建鄴都犯嘀咕的情況下,這個男嬰滿了百日就舉行了登基儀式。

男嬰有宗室和台閣選定了許多名字,許盈最終從中圈定了‘羊靖’。

“靖,安也,治也,隻願天下平靖!”許盈選定了名字,也就算是為這件事蓋棺定論。

因為小皇帝實在是太小了,也因為當下國中疲弊,沒有餘錢,登基儀式舉行的很簡單。有許盈操持,儀式本身並沒有減少什麼流程,顯得怠慢,隻是去除了許多虛浮矯飾,反而顯得鄭重許多,其他人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事實上,許盈自己的加封儀式也很簡單。

就在小皇帝羊靖登基之後不到一月,數封旨意就從宮中發出,這些旨意都是以皇帝名義,又有太後加印,台中認可的。

——許盈加大將軍號,加三公,為持節大都督,許京口開府之權。

此時很多官銜都是虛的,大將軍號也好,三公也罷,就連‘持節’本身也不是那麼稀罕。但開府之權就厲害了,這從漢時起就是臣子們奮鬥的目標!有了開府之權,就能組建自己的班子,獨立處理很多大事了。

而在如今局麵下,開府之權在手,更是意味著許盈可以成立小朝廷。

這有點兒像是後世東瀛的幕府,皇室在京都該怎樣怎樣,但國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是幕府的主人將軍。

第391章

開府之權要害就在於自主、在於名正言順——有了開府之權後,做的很多事都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以許盈如今為例,從他明確獲得開府之權的‘詔書’下來,局麵立刻開闊起來。最簡單的,四方英豪、人心思動,許多有心人便主動上門來投了。在不是文盲就算是個人才的現在,這是非常難得的...從許盈得勢起,不少人看好他,也有來投的,但這個‘規模’可不夠用!

把那些臨時站隊的人當心腹精英,那不能夠,怎麼都得慢慢考察著來。但如果將他們投入到需要人的地方,那就是九牛一毛,作用有限!

培養人才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哪怕是速成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眼下要解燃眉之急,還是隻能從現有的人身上想辦法。

能有人來投,隻要不是間諜,不論才能高低,他們能來,許盈這裡就收——無非就是因人而異安排到不同地方,更有才能的安排到要害出,隻會點兒讀寫的支使到基層而已。用人之際,還真不怕他們來!

對於許盈來說,年前有大批太平書院出身的士人來投,算是解了用人上的燃眉之急。當年他在長城縣做令長,始創長城書院,發展到如今,長城書院已經是三吳之地最有名的學府了。考慮到這年頭,學子們求學難,南渡朝廷太學不立,地方公學形同虛設,大儒私學與勢族家學門檻太高,長城書院實際上是吸納了廣大南方土地上出身不高的優秀學子的!

如今正是收獲的時候,每年出來的人才都會往各處去。而如今作為與太平書院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許盈成功起勢,成為名副其實的輔政將軍,不說新結業的太平書院學子了,就是那些已經在彆處有工作的,也許多願意投奔許盈。

名望這種東西,在亂世大多數時候都是虛的,但隻要條件合適,為常不能化虛為實!

許盈身孚海內厚望,這是他過去十多年種下的因結下的果!說起來他頂著臉紅抄書,本來就不是圖彆人給他唱讚歌!而是那些名聲真的有用。當年他想的是憑名聲做個海內名士,從而廣收天下門徒。如今目的變了,但作用是一樣的。

“建鄴這邊,太學之事不能再拖了!早些擬個章程來。”許盈剛剛和齊子輿見了一批來投他的士人,就開始催促起這件事了:“章程上與太平書院有些相同,但又有不同...這些都是說過的。”

齊子輿是太平書院出身,當初從太平書院結業之後就毅然決然跟隨許盈,成為許盈的學生。後來許盈回豫章,他並沒有跟到豫章去,而是結合自己的長處與意願,在許盈的建議之下正式出仕了。

如今許盈得勢,不相乾的人都來投了,更何況他們這些學生!自然第一個響應,然後來相助!

此時聽許盈說起太學之事,他一個多餘的字都沒有說,低頭就去辦事了。倒是與他一起經辦此事的一個太平書院師弟不明白,道:“怎得這樣急?如今建鄴、京口事多,千頭萬緒之間,太學之事屬教化,固然重要,卻不緊急啊!”

“如何不緊急...如今許多太平書院學子來投,大將軍看在眼裡,早有留心。”齊子輿輕描淡寫。

任何一個大勢力手下都會存在黨派問題,這不奇怪,隻是要掌握好限度,不讓黨派相爭影響大事。許盈看到太平書院出身的學子迅速擠占了大將軍幕府中低層位置,首先想到的就是未來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充滿幕府,沒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再有才也不能得用。

雖說太平書院招生範圍很大,這些士人還需要顧及此時黨派劃分時非常重要的鄉土之彆,但他們天然成為同黨是很容易的...想想明末時的東林黨,不就是因為同出一所書院結黨的麼!而這種隻手遮天的文臣黨派,確實對整體無益。

而想要平衡太平書院,從內,一方麵需要引進沒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麵建立太學、重塑地方公學,這都是有用的。而從外,就更加簡單了!隻要修煉好內功,許盈是一定要北伐的!

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他確實有統一天下,讓天下重歸太平的心!若不是如此,他又何必像如今這樣出頭呢?

而如果目標是如此的話,北伐就是必要步驟了——除了為最終目的服務,北伐本身也有好處,比如北伐可以成為許盈的道統。正如明朝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於是朱家江山就有了自己的道統、自己的基石所在!在如今這個天下割據的亂世,許盈一旦北伐成功,統一了大片土地,這也會成為他的道統!未來走上既定的路,也有話可說,而不是如袁繼那般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北伐在洗練團隊上也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如果隻是占據江南大地,許盈手下這些黨派之爭確實難纏,需要小心平衡。但如果要北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須得齊心協力做大事,這就等於是將蛋糕做大了,原本的黨派之爭也就不存在了!^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至於打出北伐旗號方便許盈掌軍、練軍、強軍,這就不必說了,因為這事明擺著的事。

齊子輿忙著太學之事,許盈這邊轉頭又和羅真等人商議起了大將軍幕府的架構。

許盈讓人做了一整套的木牌,這些木牌寫紅字的是幕府中的官職,寫黑字的是一些人的名字。一塊大大的白板上有各種小鉤子掛木牌,白板最邊上寫著‘內閣六部’——這是在決定幕府人事了。

許盈以大將軍防備北麵之名,駐守京口,並在京口建立幕府。這自然有避開建鄴帝黨的意思,彆看如今南渡小朝廷威嚴儘失,但羊氏這麼些年也是對一些人有恩德的,在建鄴這個帝黨很多、台閣存在感超強的地方,做什麼都會束手束腳!許盈考慮一番之後,乾脆選定了京口做自己的大本營。

這有點兒像曆史上武則天在神都洛陽建立自己的統治,也是要避開李氏影響力極大的長安。

而在京口建立的幕府實質上就是一個小朝廷,會取代建鄴朝廷調度這南朝天下的小朝廷,這一點許盈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仿照以往的一些開府將軍,以武力為中心建立一個武將政府——這個小朝廷或許就是以後的班底了,弄不好是要影響幾百年天下的,必須慎重(前提是許盈真能重立江山)。

為此,許盈考慮了三省六部製,也考慮了明朝的內閣六部製,兩者各有好處。

三省六部製比起現有的台閣架構要權責清楚的多,而且與現在的台閣架構有明顯的承接關係,更能為人所接受——任何一種政治製度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三省六部製看似是隋唐時所立,事實上在隋唐以前已經有雛形了。

魏晉南北朝時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相繼出現,兵部、祀部、民部等等說法業已有板有眼...這種時候,差的隻是整合,這其實就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事兒。

此時和魏晉南北朝時一應故事大類,所以許盈覺得順其自然選擇三省六部製就很好。

但話又說回來,現在隻是大將軍開府而已,哪怕這再是實質上的政府,再是未來班底,那也不是真正的台閣。如此來說的話,其實內閣六部製更方便,更方便許盈行事——這種要做大事的一代目,中間總少不了特立獨行、便宜行事。

所謂‘一代目’,其實就是個人能力、個人魅力都超強,不需要受規則束縛的。一代目以後,因為後代能力不夠,又或者怕出現昏聵無能的,才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台閣製度,算是有個兜底的。

在‘事急從權’的一代目創業階段,明朝時的內閣六部製其實更適宜(內閣六部製其實並不一定能做到皇帝中央集權,這種事要看人的。皇帝足夠厲害的話,立足這套製度,真能做到天下於股掌之間。可要是皇帝無作為,這天下也能自己運行下去,所以才有許多不上朝的明朝皇帝)。

“吏部主提調,彆人我不放心,最好由老師來為此事!兵部主軍事,此大爭之世最不能將息,成仁在荊州曆練頗多,既有領兵作戰經曆,又有執掌後勤之能,來主事最好。另外,冠軍精於用兵,但他能為前軍,不能為後勤,在兵部做個兵部郎也就夠了。”

工部、戶部、刑部、禮部,許盈也一一安排來。

完畢之後,許盈又道:“六部其實主管執行,而論及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