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1 / 1)

置在場景中,這些道具的存在感甚至超過了場景和某些劇情。

伊娃一邊放置著道具,一邊說道:“那兒,那兒放一根管線,這裡放一個握力器,那邊放點衛星碎片。”

一開始那些工作人員還不理解,這伊娃放那麼多道具在現場乾什麼。

但是當那些道具在場景中隨著鏡頭一起漂浮起來了之後,人們會看到空間中最真實的一麵。

那些漂浮的管線、圓珠筆、握力器、紙張、螺絲、纜繩、衛星碎片,假牙,最黑漆漆一片無垠的黑暗宇宙聯係在一起,形成一種窒息的、無力的氛圍。

伊娃想要借助這些道具,表達一種軟著陸的情感。

一種無助的、孤獨的、軟弱的感情。

顯然,在伊娃這裡,她重新定義了環境、背景、道具與劇情、人物的關係。

就是這麼一個破破爛爛、狀況頻出、充滿了日常物品和平凡材料的太空艙,寄托了男主人公所有的孤獨感。

因為劇情不長、人物極度少,所以在她的電影裡,環境、背景、道具是她傳達情感的一種工具,是她鏈接和觀眾的一種器具。

而在彆的太空科幻片裡麵,場景隻是一個輔助的存在,提示觀眾、引導觀眾、催眠觀眾,等到觀眾的注意力順利投注到人物身上時,聚光燈打在演員身上,所有那些背景道具就都可隱退到黑暗中去了。

在伊娃這裡,場景、道具,和人物劇情一樣重要。

同時,伊娃的審美也足夠獨特,你會看到她設計出來的飛船船艙,以及廣袤月球。

原本著些是美術設計做的,但是伊娃看到了美術設計設計的那些太空艙和場景之後,十分不滿意。

她皺著眉頭說道:“我不是否認你的審美,我隻是覺得現在的太空片,受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影響實在太大了,動輒都是雷德利風格的太空艙。”

這個世界並不是在隻有《異形》……為什麼後來那麼多科幻片的太空艙全是根據異形的模子去刻的……

但是伊娃和美術設計說了半天,結果都沒討論出個結果來,美術設計認為這就是最符合現在人審美的太空艙,已經設計得很時髦了。

伊娃覺得不夠創新,都是根據以前太空片的老路子來設計的。

最後伊娃沒辦法,美術設計做不出來她要的,她隻能自己撩袖子去乾了,大不了乾完讓美術設計在幫她精修和描繪。

在聽到伊娃說要自己親自去設計太空艙的時候,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驚呆了……

他們的眼神仿佛都在說:不會吧,伊娃這麼全能?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覺得伊娃能做得好美術設計。

我的媽,她也太厲害了……

不過當這些人看到伊娃設計出來的天空艙之後,他們的疑慮基本也就消除了。

伊娃設計出來的太空艙,雖然談不上多麼的前衛時尚,但是至少,她設計出來的太空艙是在過去那些所有的科幻片裡都沒怎麼見到過的。

一個金屬色澤、曲線光滑的蘋果式空間,帶著又暗又澀的陰鬱質感,遍布的各種軌道和線管,看起來壓抑極了。

這個伊娃確實是厲害,至少這個太空艙看起來非常有創新意識。

伊娃設計的這個空間的概念圖一出來,被拿到了片商那兒,編劇內森用一種怪異的眼神對著這幅設計圖左看右看……

製片人瞥了內森一眼,“你盯著看什麼?”

內森歎了口氣,“我隻是覺得……這太空艙的設計,非常獨特,好像帶點兒,蒸汽朋克的拚湊風格。”

製片人仔細看了看設計圖,“這是那個伊娃自己設計的?”

內森點點頭,“我也很驚訝,她竟然自己折騰出了這個設計圖……”

製片人笑笑拍了拍內森的肩膀,“我們找對人了,我光看這太空艙的設計圖,就覺得很對味。”

不過對於伊娃本人來說,那些所謂的“軟著陸”,無論是新穎設計的太空艙,還是破破爛爛、麻煩百出、極度日常化的道具場景,再或者是牽動著整個故事發展、讓觀眾仿佛太空漫步的長鏡頭。

這些都不是真正能打動觀眾走進電影院付錢買票的原因。

真正能讓觀眾看完後大呼過癮,欲罷不能的——還是人心,以及科幻精神。

幽閉空間,人與自我。

達倫諾夫斯基在現場的時候,曾經聽到過伊娃說的一句話,他當時這還是一笑置之,並沒有當一回事。

但是很多年後回憶起來,他發現這句話讓她最記憶猶新。

當時伊娃對他說:“我要拍一部讓人看了心碎流淚的科幻片。”

這句話在當時的達倫諾夫斯基看來,隻能稱之為不可實現的豪言壯語。

科幻片的精髓是什麼?

讓人看個腦洞,看個創意,看個意猶未儘,看完後還要層層技術分析才算成功。

但是你說要讓人看到自然心碎流淚……那確實有些癡心妄想了。畢竟這不是文藝片,沒有天生的催淚氣質。

但是隨著他每天跟著伊娃進行拍攝,他慢慢意識到,這遙不可及的想法,在伊娃的鏡頭下,好像正在慢慢成形。

低成本,小格局,她將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情感訴求上。

這是一種“軟技術”,一般人用不來。

但是伊娃在簡單的演員、簡單的場景裡,通過對簡單劇情的敘述,用一種引人深思的敘事手法,將整個騙局厚厚包裹住,又一點點地露出來,將觀眾一層一層地代入更加絕望的深淵。

期間還伴隨著種潮水般的孤獨感以及回到地球的渴望。

達倫諾夫斯基越發發現,這是一個心碎的故事,這確實是一個心碎的故事。

伊娃科迪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她將一種無力地孤獨地對抗命運的力量刻畫地入木三分,讓人看了除了心酸隻有絕望。

任何一部電影,敘事永遠是主題。

這一次,伊娃科迪用一種發人深省的“軟著陸”和“軟實力”,將一個故事講到令人傷心到支離破碎!

這何嘗不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這何嘗不是她在向眾人炫耀她無與倫比的說故事能力。

沒有絢麗的特技,沒有緊張的故事情節,這部電影在娛樂方麵的功力明顯有限。

但是僅僅用最簡單的說故事,她卻說得那樣引人淚下,那樣痛快絕望。

俗話說得好:小成本,出精品。

這一出伊娃科迪執導的英式太空歌劇,早已無關成本。

它或許會成為今年最閃耀的科幻片!

作者有話要說:  留言吧 麼麼噠

☆、59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伊娃在這部《月球》中最大的收獲, 莫過於邁克爾法斯賓德。

這位去年剛剛靠《饑餓》拿了英國奧斯卡的男影帝,在《月球》裡基本等於是獨挑大梁。

因為這部電視劇, 從頭至尾幾乎就隻有一個演員,你說這個演員對這部電影重不重要?

這就是一部小格局的電影, 狹窄的空間,狹隘的世界, 孤獨的感情, 所以對這部電影來說, 邁克爾和伊娃,基本就是一半對一半的重要性。

但是邁克爾沒有讓伊娃失望。

曾經有一名記者問過伊娃:“如何評價一個演員演技是優秀還是平庸。”

當時伊娃給不出答案, 因為她素來不是一個會調-教演員的導演,她也不是一個很會看演技的人。

她或許有火眼金睛能夠一眼就看出哪個導演拍的好, 哪個導演拍的爛。

但是讓她去評判那些演員們的演技, 她還真做不到, 她隻能大致看出演技好和不好, 再揣摩下去, 她就不拿手了。

所以伊娃自認自己沒法做演員, 她對演技這種比較主觀的東西, 天生沒有敏銳感。

不過在看了邁克爾的演出後,她依舊不能說自己對演技的好壞有了最直接的敏銳,但是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一點:隻會演沉著冷靜, 或者隻會演無畏英雄的演員,真的談不上是好演員,即使他們把這幾點演得再好。

而真正好的演員, 大概就是眼前邁克爾這樣的,能把不尋常的情感、動作演得惟妙惟肖。

而這些不尋常的情感包括很多:崩潰時,發瘋時,痛哭時,這種情況下能將角色扮演得不見絲毫假裝的跡象,才能使人佩服。

邁克爾做到了,這部電影裡的主人公擁有許多不尋常的情緒,他都能夠辦到。

但是在一些尋常情感的表達上,伊娃覺得邁克爾有時候有些不夠到位。

這一幕,是邁克爾對著黑板上貼著的妻子的照片,在思念他的妻子,幻想著能夠早日回到地球團聚,那是一種厚重的愛情和思念。

邁克爾沒有完全表達出來。

伊娃走過去對他說道:“邁克爾,你這裡的感情不到位哦。”

最近一段時間,伊娃和邁克爾還算熟悉,畢竟這部電影演員基本就他一個,他們兩個整日在片場待在一起,也算很熟了。

兩個人探討了會這個角色,伊娃覺得邁克爾還是沒有理解到位,她說道:“你就把照片上的妻子,當成你現實中某個思念的人,難道你現實中沒有思念的人嗎?”

邁克爾露出一個看不太懂的微笑,“導演,我是演員,你可以要求我用任何方式去演繹,但是你不能要求我本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伊娃歪著頭,莫名其妙看著他,“什麼意思?”

邁克爾的眼眸如深藍的海域,看著伊娃的時候,卻又仿佛沒有在看她,“我並沒有什麼現實思念的人,你不能強行要求我變一個出來。”

伊娃愣了愣,“這樣,那不好意思了,我隻是覺得你這樣的帥氣的男人,肯定會有,即使是親人。”

邁克爾眼神十分柔和,卻沒什麼情緒,“導演,這種客套的話就沒意思了,我自認還沒有達到湯姆克魯斯那種可以靠臉吃飯的程度。”

伊娃衝他開了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