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1 / 1)

路子。

那麼,她究竟要怎麼打造這部《月球》,才能讓它擁有優秀的氣質呢?

她很清楚,她需要從人心去下手。

大投資、大格局看特效,小投資、小格局看人心。

對於一部低成本小格局的電影來說,唯有以人為本,做到打動人心,那才能擁有和那些大成本抗衡的資本。

這一日,伊娃沒有想到一個久違的人打電話約她見麵。

是之前曾經拒絕過她拜師的英國著名女導演,琳恩-拉姆塞。

伊娃很乾脆地就答應了去赴約。

琳恩見到了伊娃之後,略帶感慨地說道:“我記得我當時說過一句話,希望你能讓我後悔當初拒絕了你,現在,你真的讓我後悔不已。”

伊娃十分謙虛地搖搖頭,“哪裡,當初是我配不上您。”

琳恩深吸了一口氣,“我聽說你最近打算轉戰電影圈?”

伊娃點頭,“沒錯,一部關於克-隆、孤獨、愛情的科幻片。”

琳恩忍不住笑道:“這幾個關鍵詞很俗,科幻片一半都是和這些有關的。”

伊娃聳聳肩膀,“但是我總想拍出點與眾不同的東西。”

琳恩問道:“成本大概多少?”

伊娃回答:“500萬。”

這一說,琳恩差點連手裡叉起來的牛排都給放下了,她不可思議地盯著伊娃,“500萬?”

伊娃開玩笑說道:“怎麼了?您覺得太多了?”

琳恩皺著眉打量伊娃,“我佩服你的膽量。不如說說,你打算怎麼讓這部500萬的科幻片回本。”

伊娃被她逗樂了,“所以您認為我隻能掙紮在回本線上?”

琳恩抬了抬額頭,露出幾絲抬頭紋,“不然呢?500萬成本的科幻片,真的很難想象。”

伊娃長歎一口氣,然後總結道:“靠人心吧,以情動人才是小成本電影的關鍵。”

大成本的例如《地心引力》可以靠特效抓人。

低成本的《源代碼》、《第九區》靠劇情和結構抓人。

那麼堪稱撿破爛成本的《月球》……顯然連像《源代碼》、《第九區》那樣靠劇情和敘事抓人都不行了。

隻能靠人心。

琳恩回答:“你說的很對,這種時候,去靠炫技、特效等已經無法滿足了,因為成本就放在那裡,拚的隻有導演的硬實力,講故事的硬實力,能否講故事講得動人的硬實力。”

伊娃揉了揉眉心,“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投資能多一些,但是沒辦法,而且我又是真的非常喜歡和看好這個劇本。”

琳恩下意識問道:“一個很不錯的劇本?”

伊娃回答:“至少從我的眼光看去,是非常不錯的。”

琳恩笑了笑,“那就一定很不錯的,我相信你的眼光,能拍出那麼優秀影視作品的導演,眼光一定是獨具慧眼的。”

最後,琳恩說道:“不如這樣吧,你把你目前手頭上準備的一些資料給我看看,我看看能不能提出點什麼意見給你。”

伊娃聽完後十分感激,“那太好了,畢竟我自己心裡也沒底,有您幫我提點意見的話,那最好了。”

在告彆了琳恩之後,伊娃回到家中,將自己之前籌備好的分鏡圖通過掃描的形式發給了琳恩。

畢竟導演和導演的交流,沒有什麼比分鏡圖更有效率的了。

一個導演想要拍什麼,讓他去說可能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但是隻要看看他的分鏡圖,那就一目了然了。

伊娃將自己的分鏡圖發給琳恩,不但是因為信任這位英國著名的女導演,還因為,她認為導演與導演之間的交流,根本不需要那些無用的語言,隻需要一張張簡單的分鏡圖就夠了,琳恩就能理解伊娃。

在另一邊,琳恩收到伊娃的分鏡圖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

但是她放棄了睡覺的打算,而是開始翻閱起了伊娃的分鏡圖。

不論這些分鏡圖的繪製質量如何,但是可以看得出,這確實是一部沒有華麗的視覺、甚至沒有過多的場景變化、沒有很多來來去去演員的科幻片。

伊娃把場景、人物都做成到了極簡化,從頭到尾就2個場景,1個人物。

但是,這個簡單的故事,在她的分鏡圖下,卻有了一點不一樣的味道。

顯然,伊娃對於鏡頭的掌控,更多地給予在人物身上,她在關注人物,關注人類的未來世界。

同樣,她也把《月球》繪製成了一出帶有懸疑氣質的太空心靈之旅,具有極強的角色代入感。

沒錯,關注點在心靈。

如今的商業電影,基本隻注重一個升級打怪以後通關之後的爽感,很少會有如此細膩去刻畫心靈的。

在她的鏡頭描繪下,觀眾很輕易就能抓住重點。

從主角一次一次出現幻覺,一點點開始自我懷疑的鏡頭設計開始,琳恩已經意識到,伊娃要說的是:人工智能也擁有自己的靈魂,他們也需要尋求平等的尊重和尊嚴。

同時,在氛圍的塑造上,伊娃對於節奏的掌控和那些節奏快速,諷刺辛辣,矛盾激烈的科幻片不同,伊娃的《月球》更傾向於節奏舒緩,情感內斂,矛盾暗含。

她把很多引人深思的矛盾,都放在了鏡頭的刻畫裡。

正如一個人走入海洋,開始是腳踝,隨後是膝蓋,再然後是大腿,而最終,這種孤獨猶如汪洋一般將你吞噬,終無法發出一聲。

而這些分鏡圖裡,還有很多體現功力的地方,譬如對於故事情境和氛圍的營造渲染。

一共就2個場景,在略過這些分鏡圖之後,琳恩的腦海中深深被印下了這2個場景。

一個場景是黑白色的月球表麵,壓抑、荒蕪、卻有著置信的美,另一個場景是空間站內部,冰冷、孤獨。

對於林恩來說,光看這些分鏡圖,她仿佛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在那顆坑坑窪窪的星球上,主角孤身一人在那裡的孤獨和沉寂。

而更指戳人心的地方,是他想要死死抓住的一切原來隻是一場夢。

他以為的愛妻、親情、回憶、一切,都是假的。

這一切,都喚醒了觀眾內心對於機械智能人道主義的訴求!

琳恩猛然發現,她終於知道伊娃科迪厲害在哪裡了。

那就是她總能在被圈死的框架內找到最能打動觀眾的那個G-點!

就像這個僅僅500萬成本的科幻片,她索性直接放棄了視覺效果,轉而去走向人文關懷。

而這種果斷轉身的效果也是驚人的。

至少,這部《月球》在琳恩看來,它的思想性對比現在大部分思想性十分匱乏的科幻片來說,是無敵的。

伊娃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市麵上所有的小成本電影。

即使小成本,也要小成本的有尊嚴,小成本絕不是粗製濫造的幌子。

她在思想性上下了苦功夫去挖掘,在人性的共鳴上下了大力氣去進行鏈接。

這才造就了這部《月球》看起來獨一無二的優雅氣質。

♂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或許,她真的能用500萬拍出一部經典的硬科幻片。

或許,這個奇跡,就在她的手裡發生了!

作者有話要說:  憋走,大家留言!

憋走,收藏下我的專欄,求愛!愛的多!更新多!

感謝

渡生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9-01 01:05:32

☆、58

伊娃開始了這部《月球》的拍攝。

和她搭檔的是她是在拍攝《法蘭西追蹤》時候的老搭檔, 達倫諾夫斯基。

這一次,達倫諾夫斯基在看了伊娃給他的攝影場景分鏡圖之後, 他露出了一個看起來似乎早就預料到的笑容。

伊娃似乎對於長鏡頭十分鐘情,在這部電影裡, 她依舊打算用大段大段的長鏡頭,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由10個長鏡頭組成, 這種效果當然是很好的, 拍的好, 觀眾就會仿佛在進行一場太空漫遊一般。

之前達倫諾夫斯基在和伊娃合作《法蘭西追蹤》的時候,看到伊娃拍那幾個長鏡頭, 他就有這樣的預感:這家夥覺得不會就此收手的,她隻會越演越烈, 技術控都是瘋子!

如今看來, 她確實沒打算收手, 確實打算越演越烈, 風風火火!

果然啊, 這個女孩就是一個竭嘶底裡的瘋子。

不過這並非是因為伊娃真的是瘋子, 而是因為確實基於這部太空科幻片的需求, 長鏡頭會更寫實一些。

因為要讓觀眾產生“現場圍觀”的臨場感。

在還原現場的硬件條件上,算是極為苛刻的,伊娃和道具師以及布景師可以說是費了很多腦子, 才還原出了現場的氣氛。

硬件上伊娃真的沒太多的辦法,畢竟資金就那麼點,能做到逼真的程度, 已經非常不錯了。

在軟件上,她當然還是會大做文章的,畢竟這部小成本科幻片,本身就是一種“軟著陸”。

靠硬件是拚不過彆的科幻片的,伊娃選擇了在軟件上更加優秀。

所以長鏡頭是必須的,因為對於這種情節簡單、演員獨角戲、場景固定又有特定訴求的影片,隻有長鏡才有臨場感。

不能使用那種多方位的拍攝方式,這樣很容易讓觀眾覺得畫麵容量太大,不夠真實。

所以,在有限的布景裡,還要一直使用長鏡頭跟拍,給觀眾一種真實宇宙直拍的錯覺,是非常難的!

一個角度不好就穿幫。

但是伊娃還是做到了,這就已經奠定了這部電影最良好的基礎。

作為軟著陸的還有一個要點,那就是特效可以沒有什麼光影十色、五色斑斕的科技,也可以沒有那些絢爛的流星一般的特效,但是氛圍一定要真實。

氛圍怎麼才能真實?

伊娃隻能從最原始的地方做起。

伊娃指揮道具師采集了很多道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