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1 / 1)

殿下 石頭與水 4333 字 6個月前

出兵豈不更危險了。”

鄭驍亦作此看,“非常危險。”

榮烺急道,“這要怎麼辦?”

鄭驍閉上眼睛,長長的歎了口氣,“我已派人給楊大將軍送信,將我的推斷告訴他。眼下渤海國疲於內鬥,並無餘力掠邊,短時間內遼北無虞。楊大將軍可借此時機重整遼北諜報係統。主要楚大將軍會比較危險,渤海國的形勢會比想像中的更為艱難,如果渤海王不是萬千危險,哪一個王會寫下這樣卑微的國書呢?”

榮烺問,“可有讓楚大將軍避險的辦法?”

鄭驍搖頭,“沒有。隻能看他的本事與運道了。”

他看向榮烺,“即便我親自率兵去渤海國也是一樣。”

榮烺說,“昨兒我倒是薦二舅舅去哪,父皇沒答應。”

鄭驍惆悵之中都忍不住笑了,“殿下以後不用薦臣,臣無意再領兵事。”

“以後的事也說不定。”榮烺是覺得鄭驍正在當打之年,豈可閒置浪費。可惜她如今說了不算,也沒準話能給鄭家。

榮烺十分擔憂楚大將軍,“楚家在朝世代為將,楚大將軍又不能帶禁軍去,他於遼北軍不熟,還要率兵入他國平叛。我一則擔憂朝之大將,二則也舍不得遼北兵,一個個還不是大好兒郎……”

榮烺搖頭起身,“我回宮再勸勸父皇。”J

鄭驍幾人跟著一並起身,鄭驍道,“殿下最好一字都不要講。”

榮烺看向鄭驍,鄭驍道,“殿下若能勸住陛下,今天就不會這樣憂愁了。您心裡清楚,陛下是勸不住的。請殿下不要做無用功,您能做的事就是旁觀,從中學習經驗。陛下難道就一定錯麼?持有這樣的看法,未嘗不是一種傲慢。”

鄭驍道,“於兵事慎重是好事,但殿下並非一國之君,出不出兵,當由陛下來判斷。殿下,您有逾越之嫌。”

榮烺沒想到會在鄭家聽到這樣的話,她道,“我也是公主。我擔憂臣民百姓還有錯不成?”

“您隻看到自己的擔心,難道陛下不擔心麼?您也隻看到自己的判斷,陛下有內閣百官輔佐,還有殿下不知道的許多情報,陛下的判斷難道就不比您更準確麼?”鄭驍說,“殿下,您有善意當然是好事,但名不正言不順,您僅僅是公主,可以對陛下說出自己的意見,而是否接受您的建議,是陛下自己的事。”

鄭驍微一欠身,“草民多言了。但此皆草民忠心之語。接不接受一樣是殿下的自由。”

榮烺頗受打擊,“我是擔心戰事有失。”

鄭驍望向她,眼神清楚明白,“殿下旁觀吧。”說完,鄭驍兄弟便先告辭出去了。

留下鄭衡在室內,榮烺說,“我真是好意。二舅舅怎麼了,阿衡哥你也不替我說話。”

鄭衡眼神溫和冷靜,“二叔說話不大中聽,不過,他的話我也讚同。我也不想殿下違逆陛下的心意。”

“我知你們待我的心意,可萬一戰事有失……”榮烺壓低聲音,“那可是活生生的人命。”

鄭衡正色望入榮烺的眼睛,“殿下,您得認真的,清醒,並正確的來看待政治、朝局、與您的位置了。”

榮烺輕歎,“我明白你們的意思,我隻是不想看到那麼多人死。

父皇覺著他的決定正確,我始終認為,我的判斷更準確。”除了過於柔軟的內心,榮烺同時也有強橫的自信。

“那就拭目以待吧。”鄭衡的語氣軟了下來,“二叔也是太過擔心戰事,心中鬱鬱。

可現在又是最無能為力的時候。

鄭家如此,殿下也是如此。”

鄭衡道,“殿下,你是我們鄭家要效忠的人。在明知勸諫無用時,要做更明智的選擇。您既然都明白,就請您做出最正確的抉擇吧。

太後娘娘一直是這樣做的。”

祖母啊。

如果是祖母,祖母會怎麼做呢?

祖母不會這麼昏聵,做出這樣輕率的決定。

如果祖母在我的位置,祖母會怎麼做呢?

祖母殺了林相,賜死了徐國公,在知曉父皇怨憤的情形下,掌政直至病篤。

祖母一直掌權,方得以調鼎天下。方有名臣名將,方有這些年的天下太平。

這不是勸諫來的,這是自己說了算,自己治理江山才有的政績,這也是祖母多年辛勞的結果。

榮烺想,我要怎麼做?

我願意居於輔政之位,可不論父皇還是兄長都沒人重視我的意見。

我重視的人被父皇罷官削爵,如籠中之虎般處處受製。

我要怎麼辦?

我要看著一位老將帶領他不熟悉的士兵去不熟悉的鄰國平叛,而這一切,夾雜著帝王與重臣數不清的私欲。

我要怎麼辦?

榮烺仿佛看到前方的無儘兵戈戰火燃燒不儘,鮮血與淚水的狂潮自遼北湧進帝都城。

怎樣才是正確的抉擇?

真正的帝王,會麵對比死亡還要痛苦的抉擇,但還是會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祖母曾經這樣說過。

怎樣才是最正確的抉擇?

榮烺的眉宇間閃過一絲掙紮,最終,她還是對鄭衡道,“我會堅持自己的判斷,但阿衡哥你們說的對,國政應由父皇決斷。

如果楚大將軍請求幫助,一定要儘全力幫助他。

如果戰敗是天意,這是無可奈何。如果裡麵夾帶私欲,所有做此想之人都會受到報應!

我會在宮中等待參與國政的機會,我不會再用敲邊鼓的方式發表意見。我有這樣的才能,我要讓朝廷聽到我的聲音。

你們不要輕易動,可以幫助楚大將軍,但不要幫助朝廷。

早晚一日,當初怎樣削爵去官,以後就會怎樣給你們升回來!”

話到最後,這些天積蓄的懦弱一掃而空,榮烺隻覺心境澄空,天地開闊,她痛快無比,“這是我的意誌,也是想做的事。”

鄭衡恭敬的一欠身,回答亦是簡潔無比“是。”

第371章 殿下之三七

殿下

正文第三七一章

回宮後,榮烺沒有再繼續無用的表達自己對於出兵的意見。她原想到顏相府上一趟,不過想想阿顏阿史應該會進宮,就沒再出宮。

事實也如榮烺預料, 第二日,顏姑娘便進宮了。

顏姑娘帶來一句顏相的話,“請殿下稍安勿躁,切莫多言。”

“這我知道。請顏相放心,我雖擔憂戰事,也明白此等軍國大事當由朝廷由父皇做主的道理。我已將自己的判斷告知父皇,這就足夠了。”

榮烺神色平靜克製,全不似顏姑娘想像中的心急火燎。顏姑娘細致的打量榮烺,她陪伴公主多年,知道公主的心有多善。

榮烺笑,“看我做什麼?明知不可為,便不該為。難道還要不停叨叨,倒惹父皇心煩。我還有事跟你講,不過估計顏相肯定能預料到。”說了渤海公主的事。

果然,顏姑娘道,“我父親也說,渤海國書既將公主置於四王子晨之上,可見公主必是勁敵。可這樣的勁敵,我朝先前一無所聞,遼北形勢比他預料中還要嚴峻。”

“阿顏,還請你帶話給顏相,請他將預想中的危機能告知楚大將軍。楚大將軍一去,禍福難料,我等雖極擔憂他,能為他做的也僅有這些了。”∮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殿下放心,我必轉告父親。”

顏姑娘忍不住一歎,勸榮烺,“殿下也看開眼。國事就是這樣,最終聽從的唯有陛下的聖諭。”

榮烺唇角勾了勾,轉而說,“把我的判斷轉告給陳翰林。”

顏姑娘立刻明白榮烺用意,“我明白。”

史姑娘主要是擔心公主太過擔憂戰事,與陛下發生不悅之事,特意進宮看望。見公主並未多言此事,史姑娘方放下心來。

史姑娘道,“我祖父也很擔憂,隻是陛下心意如此,也沒辦法。”

榮烺問,“穆翰林怎麼說?”

“相公說內閣裡多是不同意出兵的,隻有秦太師夏學士一意主張出兵,他們私下也討論過,出兵成功能揚國威,朝廷收入也能有所增加。不過,渤海國並非膏腴之地,出兵的話,政治上的好處更多些。不過風險也不小,渤海國明顯是有硬茬子的。這次出兵,其實是跟渤海國的硬茬子打仗。”

史姑娘道,“可換句話說,若硬茬子掌權,必還會掠邊。隻盼這硬茬子彆太硬,若楚大將軍能收拾住就萬方皆好。倘收拾不住,我朝就要做好整個遼北戰事的準備了。”

榮烺讚道,“穆翰林果然有見識。”

“他原就想去兵部當差,去歲有冊東宮大典,也沒顧得上他們。現在又忙楚大將軍出征的事,總得這件大事之後再給新翰林分衙門。”史姑娘道,“殿下安心,我朝頗有名將,依楚大將軍的本領,總能平安的。”

“我也盼著如此。”

榮烺著林司儀到麟趾宮,自祖母贈她的珍藏中取出兩件金絲軟甲,著人送去楚家。

榮晟帝對於楚大將軍出征之事也多有賞賜,鄭皇後賞賜了楚家許多藥材,麟趾宮亦有賞賜。

東宮那裡也一樣頒下賞賜。

楚大將軍的正式出征在半月之後,待楚大將軍走後,楚姑娘就回宮繼續擔任榮烺伴讀。她明顯消瘦了些,不過神色堅硬,精神尚好。

楚大將軍出征,代掌朱雀衛的是一位外地調來的程大將軍。

月底,白大將軍言其年邁,主動上書辭官歸隱。榮晟帝挽留無果,隻得允了白大將軍的辭表。調來一位姓李的大將軍接掌玄武衛。

待到五月,新翰林終於進行了各部門的分派。他們皆一流才俊,經最終考校後,由內廷分至六部任實職。

值得一提的是,穆然在新翰林的最終考校中仍名列首席,被秦太師點名留在內廷,跟著秦太師學習。

丁歡則進了禮部,他頗是愁悵,齊叔叔雖然也很好,不過聽說齊叔叔現在跟公主是死敵。他現在跟著齊叔叔做事,不要被公主誤會才好。

丁瓔覺著弟弟這擔憂真是邊兒都不沾,她是大殿下的側妃,弟弟便是再仰慕公主也不可能做駙馬的。

丁歡道,“駙馬當然不可能了,但也不隻我一個人仰慕公主,許多人都很仰慕公主的。”

丁瓔問,“是嗎?”

“當然了。”丁歡近年也見公主見的少了,不過,想到公主先前的美麗麵寵,丁歡的少年心還是忍不住要悸動一二的。

丁瓔一想也笑了,公主不論身份還是相貌,都是上上等。若無人仰慕反是奇事,興許是認識公主的時候,公主還小,潛意識就覺著公主還小,沒往這方麵想過。

其實,公主今年也十七了呢。

丁瓔眸中閃過一絲奇異:倒一直沒聽說要給公主議親的消息。

此事未及深思,與丁瓔一樣為側室的徐良娣於五月中產下一子。麟趾宮大喜,三宮皆賞賜豐厚,皇家大喜。

榮晟帝決定,升一升徐妃的位份,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