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1 / 1)

不管買報紙是為了看哪一個部分的內容,幾乎都被這標題吸引了。

乾旱居然還有元兇?

難道不是老天爺不下雨嗎?

還有人能操控天災?

帶著這樣的疑問,不少人拿到報紙之後,第一時間就開始閱讀相關內容。

往下讀了幾行之後,總有種隱隱的熟悉感。

往後一翻,看見署名是城靜楓,頓時明白了這種熟悉感的來源。

這不就是那種跟著學自然科學一樣的感受嗎?

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不敢置信,多讀幾遍之後若有所思,再觀察生活,仔仔細細的學個好幾遍,最後醍醐灌頂。

「雖然現在覺得不敢相信,但是以後多看幾遍,肯定會感覺越來越有道理的。」

「乾旱居然和我們砍柴砍樹,破壞水土有關係。」

等看完了城靜楓寫的這個版塊內容之後,驚歎不已的同時,還有不少人繼續往下看。

有大儒書寫出全國上下秀麗風光的文章,雖然隻是一種美好的期許,但是其中蘊含的對大自然美景的濃烈嚮往與熱愛,也深深地感染了許多人。

那種飽含生機與活力,充滿綠色和希望的描述,讓人忍不住想要看看,若是真的實現之後,會不會真的這樣俊秀美麗。

城靜楓也被這一篇內容所吸引。

她當初提議這篇內容的時候,將自己的所看過的那本遊記也分享給了宰弘濟。

本想著是可以給人一些靈感,卻沒有想到,大儒在遊記描繪的美景基礎上,還有絢爛又有力度的文筆,將這寫實的美景添上了幾分神秘朦朧的色彩。

彷彿加上了一層濾鏡,把人間美景變成了仙境,也彷彿鋪上了一層薄紗,讓人有種想要揭開看看的強烈慾望。

連她都忍不住有些心動了。

順著報刊往下看,下麵的內容就是給出的具體措施。

看完了災害的罪魁禍首,不少人都想著以後要保護環境,絕對不瞎霍霍了。

看完了世間絕無僅有的美景,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甚至想要主動做點什麼,讓這樣獨具風韻的美麗景色來到自己麵前。

正熱血上頭的時候,看到具體的執行措施,就像是一下子被戳中了心窩。

工部造出的儀器,生命力頑強的雜草種類,適合在不同地域生長的樹木,植物,樹木防護帶的種植建議。

在保護環境方麵,個人能做的十幾件小事。

若是一個城市想要發展綠化,早就好的生態,需要度過的幾個大階段。

每一個板塊都是與環保強相關的。

在這一期的報紙發行之後,又是平地一聲雷。

尤其是乾旱區域的人們。

經歷了這麼多的劫難,甚至還有不少親朋好友沒有撐過來,這個時候得知乾旱還有這種可能性,頓時有種痛心疾首的感覺。

「咱村後山上那些樹,每年都被砍伐,有的做了棺材,有的蓋了房子,雖然有要求要補種,但是有多少人心疼錢,就裝裝樣子。」

「這樣一回想,好像確實這幾年風沙都變多了。」

想到曾經的絕望和無奈,難民們是最先動起來,尤其是一個村子的村民們,都坐下來商量,將原本大家不以為然的事情,寫進族規中。

即使是沒有遭災的區域,想到水位下降,難民圍城,蝗蟲來襲,也忍不住心生後怕。

涼州百姓的這種感覺是最強烈的。

在火炕出來之前,砍伐樹木燒柴過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在沒有修建水泥路的時候,外麵不管是馬車經過,或者是軍隊策馬奔騰,幾乎都會帶起滾滾沙塵。

若是住在城裡的人,平時感覺還好,一旦颳大風,也是會感受到那種砂石被風帶著劃過臉頰的刺痛感。

「幸好我們這裡多水,要是本就是水少的地方,怕就要真的和難民們一樣了。」

「要我說,還是多虧了軍師,不對,是多虧了陛下,要不是她提醒我們的,不節約水,不儲備水,肯定撐不到秋收。」

「當初陛下不就想讓我們多種點樹嗎?不過後來都因缺水死掉了,然後又被難民扒了皮吃。」

「多種樹還是好,以後咱涼州綠樹成蔭,就像那個報紙上說的那樣好。」

在天下百姓都振奮討論的時候,一個個有佐證力度的文章也出來了。

有擅史的大家,整理了有史以來發生的旱災。

雖然久遠的史冊可能有遺漏,但是光是近幾百年來的數據,就已經足夠有說服力了。

旱災發生的地區,大多是少水的地方,但是歷史上凡是有詩人讚賞當地美景,詩句出現的前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幾乎都是風調雨順的。

近幾百年間,人口越來越多,對自然資源的使用越來越多,水土流失的情況沒有統計。

但是旱災發生的頻率也確實是在慢慢變多,從一開始的兩百年中才發生一兩次,到現在兩次乾旱才間隔四五十年的時間。

在史學家拋磚引玉之後,給了人們新的思路,有熟讀自古以來遊記和詩歌的學子,也整理了許多資料。

將對應詩歌文章描寫的地點,年代都標注出來。

然後再與歷史上旱災發生的時間一一對應。

竟然有七成以上的旱災都能找到環境被破壞的佐證。

城靜楓也深感這些人的博聞強識,她覺得自己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是尋常人若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可真的是一點也不簡單。

飽覽群書,心中有物,有足夠的邏輯,還有勇氣有膽識有自信,才敢將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公之於眾。

世間從不缺乏能人和天才。

在第三期關於環保的報紙發行之後,一個接一個的人出來辯論,佐證,將報紙上帶起來的對環保的關注,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

在報紙的權威建立起來之後,城靜楓頭一次嘗試用報紙引領民意,效果就出奇的好。

在民間的討論聲和熱情達到高峰的時候,城靜楓也頒布了關於環境保護的條例。

有引導百姓去主動愛護環境的,但是主要責任還是歸於各地的官員。

要求對境內百年以上的大樹做出統計和保護,不得隨意砍伐;每年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嚴格監控亂砍伐樹木的情況,必須做相應的補種等等。

並且將環境治理情況,作為官員陞遷考核的額外加分項。

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起碼在短時間內,環境不會再繼續惡化下去,至於改善,還是要一步步慢慢才能看見效果。

全國上下都開始了環境的治理,官府在其中出的力佔了大頭,百姓們自發的維護和保持,也加速了治理環境的進程。

環境的改變一時看不見成果,但是在大家沉浸於報紙帶來的熱度,都將目光和討論放到環境治理上的時候。

各個城池全力鋪設的鐵軌,已經進入了收工階段。

雖然一整條鐵路很長,但是分擔到每城池之後,工作量也沒有大到完不成的程度。

在秋收這一段時間中,城靜楓陸續接到了各個城池傳來的竣工的折子。

待秋收完畢,宣傳報刊的這十幾天時間裡,鐵軌之間的銜接檢查,還有路段提示障礙,也全部都檢查結束。

五條鐵軌基本上將全國各大主要地區連通,輻射的麵積,也算是遍佈了全天下,若是拿一個圓順著五條鐵軌跑一遍,這個圓圈定然是經過了地圖上的每一點。

正當城靜楓準備確定開通時間的時候,勤政殿外傳來一聲通傳。

「鎮國大將軍求見。」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城靜楓將筆放下,然後道:「宣。」

魏定平日裡進宮,大多一身朝服,若是私下求見,麵上表情大多溫和。

不過這一次,卻明顯和往日不一樣。

城靜楓問道:「將軍為何煩惱?」

魏定語氣嚴肅的道:「陛下,涼州通報軍情,匈奴來犯,從西邊小峽穀穿過來,搶奪了一批糧食離開了,其中還有剛剛發下去的土豆良種。」

匈奴來犯?

城靜楓不可思議道:「匈奴經過之前那一仗,元氣大傷,怎麼還敢前來進犯?」

魏定道:「我在匈奴的線人探查回來的消息顯示,匈奴那邊也有缺水的現象,加上上次那一役損失很大,現在情況很不好,內部四分五裂。應該是有的小部落活不下去了,破釜沉舟。」

城靜楓回憶了一下在涼州瞭望塔上看見過的地形,很快就明白了匈奴是怎麼進來的,眉頭微微皺起。

魏定敏銳地注意到她表情的變化,解釋道:「我們從涼州帶走了一半多的人馬,剩下人手還要留一部分在大營中,沒有足夠的人馬執行之前的巡邏方案,所以才又讓匈奴鑽了空子。」

城靜楓也明白,她自己製定的方案怎麼可能不清楚,那麼狹長且地形複雜的防線,要想進行密不透風的防守,沒有高科技輔助的情況下,再好的方案,也需要足夠的人馬來執行。

城靜楓道:「這點我清楚,自然不會降罪於他們,剩下的人手還要進行密不透風的防守,幾乎所有人不眠不休才能做到,我自然不會苛責。」

她是確實沒有想打,在前一年才損失了那麼多人的情況下,匈奴還敢來邊關進犯。

她想了想,看向魏定說道:「乾脆一舉拿下匈奴吧。」

魏定也同時道:「我想直接出兵匈奴。」

兩人的聲音同時響起來,在勤政殿中相互碰撞,交融。

一個語氣平淡,一個略帶殺氣。

兩個聲音交織在一起,竟然也沒有一絲違和感。

「將軍也這麼想?」

「陛下也這麼想?」

聽到對方的話,城靜楓和魏定同時笑了起來。

城靜楓道:「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與其每年防備,花費諸多心力,不如一舉拿下,將廣袤的草原,納入我國的版圖。」

魏定眼裡也全都是認同,眼裡甚至有了星光:「若是將匈奴全部拿下,草原上的馬匹,也能大大增強我軍兵馬大的實力。」

城靜楓聽到他這麼說,突然就想起京城中一個傳言,說是魏定曾經把他母親的嫁妝鋪子經營到破產。

她問道:「將軍難道沒有想到別的好處嗎?除了兵馬和強大國力之外的其它方麵。」

魏定沉思了片刻,緩緩吐出一句道:「百姓可以吃的肉變多了?」

城靜楓突然感覺傳言可能沒有多少誇大,魏定在行軍習武方麵有非凡的天賦,但是在商業方麵,可能確實缺了點東西。

看著魏定疑惑的目光,城靜楓舉例道:「首先,草原可以做大型牛羊養殖,一方麵提供農業勞力,一方麵可以供應羊肉,還有羊身上的羊毛,可以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送到紡織廠,做成羊毛線,紡成羊毛衫……」

城靜楓隨口舉了幾個例子,多一個現在國內沒有的大型生態圈,能提供和改善的東西那可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