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1 / 1)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4060 字 1個月前

彆人,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樣,這一次估計會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讓祖孫的,畢竟他們也要擔心自己的人頭。

隻不過這種事情神皇會不知道嗎?武攸寧他們還在開會思考著怎麼篡位的時候,武曌就派武玄輝直接帶兵將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陽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來,而整個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癱瘓——不想這樣議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給李顯去了國書,相當於昭告天下。

李顯在接到國書之後,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後之禮將武曌接到了長安。開玩笑,他怎麼可能去洛陽?哪怕洛陽現在再怎麼方便也不行!

至於大周的其他大臣,李顯歎了口氣……又要收拾人了,總覺得朝廷上這些彎彎繞繞比打仗還麻煩。

隻不過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忽然要辭職,這是讓李顯萬萬沒想到的,因為他們兩個一個是張仁願,一個就是狄仁傑。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的腳步聲在漸漸逼近了,大家聽到了嗎?

☆、第187章

狄仁傑和張仁願兩個人要走的事情讓李顯有些猝不及防又似乎……並不意外?說實話在神都那邊能夠讓李顯看的上眼的人並不多,張仁願算一個,狄仁傑算一個,其他還有幾個,李顯還曾經跟鄭玘說過,等兩邊的朝廷拆分重組之後,他想要給狄仁傑一個宰相之位。樂—文

當然這件事兒婁師德也知道,李顯當時還擔心婁師德不高興,畢竟宰相多了就會分出權柄,當年李治用了一輩子奠下的大好基業經過這一場內亂也就付之一炬了,李顯一想到將來還要努力壓製分化宰相的權利整個人都不好了。

尤其是如今鄭玘也是宰相了,他分權就相當於分鄭玘手中之權,而究其原因不過就是要推舉皇權,然而如今的皇權卻似乎是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說……相當於他要跟鄭玘爭權?

我了個大去啊!李顯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過現在他不想去思考這個問題,他更想去勸勸狄仁傑和張仁願,這兩個人辭官的原因其實他也知道,無非就是跟他和李旦差不多,心中有愧罷了。

張仁願跟李顯交過手,李顯把他折騰的苦不堪言,而且李顯對這個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先找到的是狄仁傑。

狄仁傑見到李顯就直接跪了口稱庶民說的是:“參見殿下。”

李顯連忙將狄仁傑扶起來說道:“我之來意狄翁應曉,彆的我就不多說了,如今大唐天下百廢待興,正是需要狄翁這等人才出力之時,狄翁如今卻撒手而去,可是對朝廷有何不滿?”

狄仁傑平靜的看著李顯,他聽了之後溫聲說道:“正因為百廢待興,才更不應該讓我等失德之人占據朝堂,當年高宗對我恩重如山,我卻險些不能保他兒孫,我愧對高宗啊,還請殿下允我為高宗看陵懺悔吧。”

誰是誰非的問題李顯一點也不想爭辯,這特麼就是個無解的命題!武曌姓武沒錯,可是在時下人的眼中,她嫁入了李家就是李家的人了,自古以來,皇帝若是沒有%e4%ba%b2政的能力,太後臨朝的事情並不少見,在必要的時候寧可讓自家女人主事也不能讓權柄落到外人手裡,這是自古以來的共識了。

誰知道出了個女皇帝呢?李顯索性避開不談隻是說道:“狄翁心意我懂的,當年若不是有狄翁左右斡旋,隻怕我在長安也呆不安穩,能有今天也全靠狄翁,更何況我總覺得錯過的人才能更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昔日逆周之人我能用的並不多,而經過這次分裂,故人凋零,我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狄翁若是還要推辭,若他時他日大唐又麵臨重蹈覆轍之禍,狄翁難道就不會更加愧疚嗎?”

“重蹈覆轍?”狄仁傑定定的看著李顯。

李顯歎了口氣:“現在世人隻知有攝政王而不知有聖人,並非幸事啊。”

狄仁傑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殿下既然懂得這個道理,便不會讓大唐再陷入戰亂。”

“可是我總要用人,我身邊的人也並不一定保證能夠像我一樣清醒不是嗎?若是他們做出什麼事情怎麼辦?”

狄仁傑若有所思:“殿下的意思是……”

李顯直接說道:“我需要有人分我權柄,更何況當今之世隻有兩位宰相,狄翁不覺得太少了嗎?可是如今讓我選出能夠勝任宰相之位的,卻也千難萬難,我不欲將就,狄翁若是真對阿爹有愧,便幫我一幫又如何?還是狄翁更加在意世人之語?”

狄仁傑聽到這裡就明白了李顯的意思,這位攝政王的意思就是在聖人能夠%e4%ba%b2政之前不能讓任何一家獨大,他不行,宰相也不行,所以分權是必須的。

李顯說道這個地步了,狄仁傑再推辭似乎就不太好,隻是李顯當時卻並沒有跟他要答案,他很體貼的來了個三顧茅廬,狄仁傑說的也沒錯,畢竟他曾經效忠大唐,又轉投武曌,現在再啟用他必然會各種風言風語傳出,李顯不能杜絕這種事情,卻也要儘最大的可能將這種輿論降到最低。

同時他還派人製造輿論,渲染狄仁傑的各種睿智形象——狄仁傑在百姓之間的評價還不錯,畢竟一個公正廉明的官員還是很難得的,而狄仁傑的聲望在士子之間也不算很差,他本人持身甚正,除了曾侍偽朝這一點之外就沒什麼大的汙點了。

狄仁傑自然明白李顯的良苦用心,他本人倒是看開了,隻是跟李顯說道:“殿下就不要著眼這些小事了,狄某既然做出了如此選擇,難道還會想不到有何後果嗎?”

李顯看著狄仁傑根本不在意的樣子不由得十分佩服,他跟狄仁傑接觸的並不太多,但是到了今天才深刻的領悟到,跟外表的溫和不同,狄仁傑的內心是十分剛強的。

既然狄仁傑都不在意了,李顯也就不折騰了,他轉而問道:“狄相可知張仁願此人如何?”

狄仁傑知道李顯的用意立刻說道:“張將軍是個實在人。”

實在人,李顯琢磨著這個評價,也就是說張仁願和狄仁傑不同,他是徹徹底底女皇的人?李顯思索了一下還是派人跟張仁願接觸了一下,派去的人是李賢,李顯覺得張仁願大概不想見到他或者鄭玘。

也不知道李閒跟張仁願說了什麼,他還真的乖乖的回來了,而李閒……李顯也跟武曌通了氣,武曌如今雖然當了太皇太後卻也不是什麼都不管,李顯也不可能軟禁她,隻不過什麼權柄都沒了,朝上也沒什麼她的人,她能做的也就是偶爾出言指點一下李重義。

李顯樂得讓李重義去接觸武曌,彆的不說,武曌身上的智慧不服不行,而且她有她看問題的方法,李重義跟李顯和鄭玘相處久了說話做事都有他們兩個人的影子,李顯卻還想讓他看問題更加全麵一點。

畢竟無論是他還是鄭玘都沒有站在君的立場上看帶過這個國家,這也是李顯從來不想當皇帝的原因,他覺得自己的立場一致沒有辦法達到為君該有的高度。

武曌退位當太皇太後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她把嶺南那邊給坑了,六詔王本來還想趁著這次壯大自己的實力呢,要不然之前他們為什麼會主動要求幫助李顯?還不是想要趁機渾水摸魚?

結果魚還沒摸到反而惹了一身腥,到最後還是要向大唐俯首稱臣——不低頭不行啊,如果是他們兩家經過了慘烈廝殺最終有人贏了,然後他們自然可以趁機%e8%84%b1離大唐,現在雖然看上去是他們自治大唐也給了他們很寬容的政策,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誰甘心當彆人的附屬呢?

如今人家兩家整合了,雖然看上去是百廢俱興,可是卻也相應的砍掉了很多之前不好下手“尾巴”。←思←兔←網←

好在李顯也知道六詔的想法,表麵上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感謝之類之類的,賜給了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也算是安撫了六詔王。

然後就是突厥,突厥這個民族……真的是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的那種,他們的人數其實不比漢族少,隻不過是因為部落太多,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打仗,而他們又沒有出現一個能夠像是祖龍那樣一統天下的人物,所以十分分散。

之前突厥已經蠢蠢欲動了,隻不過大食比他們快了一步,而李顯這邊用雷霆手段迅速鎮住了大食之後,突厥也就繼續觀望了,李顯明知道突厥那邊有異心,卻還是不得不耐下心來跟他們虛與委蛇,以拉攏安撫為主。

隻不過在東/突/厥阿波乾可汗阿史那環來求%e4%ba%b2的時候,李顯還是沉默了。

阿史那環是阿史那骨咄祿的弟弟,之前阿史那骨咄祿起兵反唐被打敗了之後,大唐雖然是贏家卻也不能直接接受這些突厥人,人家也不服教化,最後隻能再立了一個可汗,這個可汗就是阿史那環。

和%e4%ba%b2一向是古往今來安撫外族人的一種手段,隻是讓自家女孩子背井離鄉的去嫁給一位突厥可汗,並且這位可汗年紀已經不小了,李顯總有些於心不忍。最主要的是,李家宗室已經都死的都差不多了,如果要從李家選的話,唯一能夠嫁過去的就是李旦家的女孩子了。

李顯自然不願意,鄭玘聽了之後很淡定:“這也無所謂,大不了選個良民之女封公主嫁過去便是。”

李顯有些怏怏的說道:“憑什麼不是他女兒嫁過來啊。”

鄭玘看著李顯半晌才問道:“那你要讓誰去娶?”

阿史那環倒是有正當妙齡的女兒,但是問題是他們這邊沒有合適的男孩子啊,李旦的長子李成器倒是年紀差不多,然而那是嗣王,讓突厥女當他的王妃不太適合。李成義和李隆基就不說了,這倆人年紀不夠。

到最後還是李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突厥公主這件事兒才算完,折騰好了這些外族,李顯已經頭暈腦脹了。

一想到整個朝廷都還要麵臨著大換血,他就止不住的頭疼,鄭玘倒是想幫他,但是很多事情都要攝政王批準了才行,李顯直接將攝政王的大印丟給了鄭玘:“你去吧,我要休息。”

鄭玘無奈:“那你也不能什麼都不管,到時候大朝會上你還能跟以前一樣裝死人嗎?”

李顯聽他一說就想起少年時期自己懵懵懂懂被武曌推向前台,在大朝會上一直裝雕塑的事情,不由得微微一笑,隻覺得人生際遇當真奇妙,那個時候他每日想的都是怎麼才能保住小命,哪裡想得到有朝一日能夠成為這個大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呢?

鄭玘順手將他拉起來抱在懷裡一邊卿卿我我一邊處理公事,李顯嘴角一抽,不僅僅是他,當年那個持身甚正的鄭玘大概也回不來了。

他低頭一看就看到了鄭玘正在翻閱的是對武氏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