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1 / 1)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4064 字 1個月前

鼎走了兩圈,他的眼神不錯,能夠看到鼎的內部是刻著銘文的,李顯當機立斷的讓人將銘文給拓印了下來,準備回去在翻譯,至於這個鼎,太大了……鼎的裡麵都能裝下三四個人,想要運走是不現實的,李顯隻能讓人再弄石板將石室修正一下,掩蓋住鼎,然後撤離了這裡,甚至連個標記都沒有留下。

回去之後,李顯跟鄭玘一時之間都沒有消化掉真的找到了秦皇九鼎的事實,沉默了半晌才說道:“回去再去研究銘文吧。”

“直接回長安?”鄭玘問道:“你要怎麼說?”

李顯有些發愁的撓了撓頭:“這個……怎麼都不好說啊。”這個什麼借口都沒辦法用,哪怕你淡泊名利不要封賞,可是你總要回去見皇帝一麵彙報情況吧?什麼工作做完了都要去做個總結啊。

就算是鄭玘都沒有特彆好的借口,就在他們兩個都發愁,李顯決定無賴到底,我就是不去洛陽有本事你派人綁了我這個功臣的時候,還真有一個絕佳的借口讓他不用去洛陽了。

萊州刺史兼萊州大都督豫王李旦聯合十州兵馬起兵反武!打出來的旗號就是匡複李唐!

李顯:臥槽,這又是哪門子的作死方式?

作者有話要說:  誰猜到了這個大招→_→

☆、第175章 hapter.175

要是說起來,整個李氏宗室裡麵李顯最不擔心的人大概就是李旦了,這個家夥雖然看上去頗有牆頭草的嫌疑,但是卻也說明這是個識時務的人。

從小到大李旦沒有什麼特彆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沒做出過什麼錯事,哪怕讓滿朝文武來說都不一定能說出豫王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這樣的事實再加上李旦這個人在“曆史”上就曾經三讓皇位,哪怕李煌他們謀反都比李旦謀反來的有說服力。

也正是因為這樣李顯在拿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他愣了半天才轉頭看向鄭玘一臉費解的說道:“這個不會是朝廷在驢我們吧?”

鄭玘冷眼看著他:“你覺得騙你有什麼好處?”

李顯頓時瘋了:“這又是玩哪出啊?他怎麼就突然反了呢?腦子裡進開水了吧!”

鄭玘敲了敲桌子說道:“你有時間在這裡發瘋,還不如趕緊上書就說要回京城穩定局勢,所以不回洛陽了。”

李顯聽了之後歎了口氣隻好苦逼兮兮的開始寫奏疏,一邊寫一邊搞不明白,這是怎麼了?李旦怎麼就直接反了呢?難道是武曌做了什麼?

可是之前李顯一直也沒有得到任何消息,他跟李旦也時常通信也沒聽李旦說在那邊有些什麼限製,甚至都沒有被架空,兵權也在他手上了,對比一下沒有兵權的自己,李顯覺得武曌應該也是認為李旦是個包子才會這麼放任的。

難道是他們兩個都看錯了?李旦還真有心問鼎皇位?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是幫還是不幫?

李顯的腦子裡過著一個又一個的問號,他一邊思考一邊寫奏疏,一心二用的情況下居然還真寫完了格式什麼的都沒有錯誤,果然是熟能生巧。

鄭玘見他寫完了拿過來看了一眼想了想說道:“就這樣吧。”

於是……就發出去了,李顯有些糾結的看著鄭玘:“如果阿娘讓我去平叛怎麼辦?”

好歹是他看著長大的弟弟,不是曆史書上那個冷冰冰的名字,李顯覺得他根本做不到真的跟李旦兵戎相見。

鄭玘看著李顯半晌才問道:“若是之前知曉情況還能阻止,如今……豫王和神皇已經勢同水火再不能善了了,你……要提前做好決定。”

李顯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問鄭玘就是因為下不了這個決心,結果鄭玘不僅僅沒有給他解答,反而說了一通廢話,他想到的李顯也想到了,所以他才有些糾結。

一封奏疏從嶺南跑到洛陽再快也要六七天的時間,李顯還有六七天的時間來做決定,他現在隻希望李旦是真的有點實力彆在這幾天之內被滅了就行。

李顯發愁的好幾天沒睡好覺,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瘦了下來,鄭玘看到之後努力的督促他吃飯,卻沒有給任何意見,到了如今鄭玘已經學會了不去左右李顯的想法,而是讓他自己做決定,不是為了避免負責任,而是李顯的政治素養已經培養的差不多了,這件事情如果從政局上來看的話,李旦是必然贏不了的。

是的,哪怕李旦起兵了,李顯和鄭玘也沒人覺得他能贏,當初突厥阿史那德溫傅率領二十四、州兵馬反唐,結果如何?

如今李旦隻有十州的兵馬,他怎麼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的按照力量對比來說,李顯應該是站在神皇武曌這邊去討伐豫王的,可問題是李顯會選擇這條路嗎?就連鄭玘捫心自問他都不知道該怎麼選。

一連發愁了三天,李顯心裡還沒有一個定論,說實話他手上的力量就算跟李旦加起來都不一定能打得過武曌,他心裡有這麼一個模糊的想法但是時機尚未成熟,怎麼能輕易這麼做呢?

在他還沒想明白的時候,鄭玘忽然又丟給他了一個問題:“無論是神皇保住皇位還是豫王上位,若是他們知道你手上有九鼎圖,你覺得……他們會怎麼樣?”

那我就死啦死啦地有。

李顯默默捂臉,他忽然覺得鄭玘這兩天特彆可恨,總是給他提出一些他根本沒辦法解答的問題,最後他歎了口氣說道:“還是等等消息吧,看八郎到底為什麼反。”

這個是李顯最費解的地方,結果當天下午,朝廷的邸報沒來,倒是李重義和鄭瑾兩個人的信到了,上麵寫了他們已經加強了長安以及周圍州縣的防禦,然後同時請教李顯和鄭玘,要怎麼做?

當然這兩個孩子問這個問題的中心思想其實是:我們是跟著反了,還是跟著鎮壓,或者什麼都不做?

其實如果隻有他們兩個的話就什麼都不做是最好的,但是李顯最關注的就是李旦為什麼謀反這個理由了。

然後……李顯就感覺到了來自宇宙的最大的惡意。

李重義說,李旦起兵謀反是因為……李顯失蹤了,他懷疑武曌是利用這次六詔反叛來想方設法除掉李顯。

一開始沒有消息李旦本來還覺得大概是路途遙遠通信不便,但是一連十幾天都沒有李顯的消息,甚至連李重義和鄭瑾都沒他的消息,鄭玘的消息也沒什麼——打仗呢,誰有心情寫家書啊。

於是李旦就爆發了,因為李顯是行軍總管,作為攝政王他根本不需要去前線,隻要坐鎮後方就可以了,如果真的遇到了危險,要麼就是六詔空前強大,連唐軍都抵擋不住他們的進攻,要麼就是武曌動了手段。

李旦直覺認為是最後一個,六詔什麼情況他不是特彆清楚,然而總是有對比的,跟吐蕃和突厥比起來六詔的兵力差遠了,之前李顯跟吐蕃打過,贏了,跟突厥打過,也贏了,在這樣的戰績麵前,六詔再強還能強到哪裡去?

媽蛋,□□居然是他!李顯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可是他也有一點懷疑,出兵在外,十幾天沒有消息不是很正常的嗎?李旦到底是為了什麼覺得他肯定被武曌陷害了?

鄭玘看完了這封信之後輕笑了一聲:“你的選擇餘地更小了。”^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李顯死魚眼看著他,%e4%ba%b2,你這樣幸災樂禍真的好嗎?%e4%ba%b2!

鄭玘將信放在桌子上說道:“這個理由一出,再加上是打著你的旗號,這可跟之前徐敬業和李衝他們謀反的概念不一樣了。”

是的,李旦跟自己的關係那麼密切,不定多少人覺得這根本就是他授意的,如果他真的死了也就算了,問題是他還活著,前腳李旦謀反後腳他上奏疏回了長安,怎麼看怎麼都像是個套。

李顯手緊緊按著案幾,鄭玘在旁邊看著那十根修長手指用力到犯青的樣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李顯內心的煎熬。

“先回長安再說。”李顯果斷說道。

“不等製書了?”鄭玘挑眉看向他、

“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還能等到嗎?反正你都打了報告了,理由正當合理,而且我擔心……再留下去就真的要交代在這裡了。”

鄭玘沒有說什麼,隻是點了點頭:“那明天就走吧,光明正大的走,留下當地折衝府的校尉看守就行了,把六詔的國王帶走,就說是上京去見神皇!”

為了避免他們走了之後,六詔出爾反爾,鄭玘決定擒賊先擒王,把王帶走然後將六詔的都城接管過來,雖然這樣可能引起反彈,然而也隻能這麼做了。

李顯將命令發下去之後一點也不怕武曌的人知道,他現在其實就是在故布疑陣,讓武曌派來的人以為他真的是得到了武曌的同意,而且他的理由合情合理啊,六詔的王也被他們帶走了,雖然李旦謀反了,但是這件事情還沒有廣泛傳開,或者說是嶺南這裡太偏僻了,也就是李顯經常跟長安那邊通信知道的早一點。

將嶺南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後,李顯直接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上路了,一路上他經常接到消息,李旦那邊看起來似乎挺順利,一連攻打下了三個州,隻不過有兩個州的刺史是主動投降的,這讓李顯總覺得有點問題。

這一路上李顯累的夠嗆,他不能讓彆人看出他不對來,還要儘可能的快點走,能不休息就不休息,而且還要規劃一下路線,好在長安屬於中原腹地,是比較正中的位置,而且因為官道修建的並不是真正的四通八達的原因,路過長安也是正常的。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路過長安的時候他們要用什麼借口留下?洛陽那邊應該已經得到消息了吧?武曌會怎麼做?

就在李顯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萬萬沒想到在半路上居然也遇到了叛軍!被人攔路的時候李顯整個人都不好了,他本來以為是李旦的兵馬,但是一想這個方位不對啊,萊州是在大唐版圖的偏東北一些,李顯現在是處在略西南一點的位置,李旦如果有能力一路打到這裡的話,李顯也就不用發愁了,他妥妥的就能贏了好嘛?

那一路叛軍在半路攔截的時候還是十分客氣的,並沒有上來就喊打喊殺,並且叛軍首領%e4%ba%b2自來求見的。

李顯深深的覺得自己的消息實在是太落後了,沒有在長安果然是不行,然而看對方人數不少的樣子,他當時沒有多說什麼直接見了對方。

對方是巫州刺史名巴川,當然了,他是領頭的,其他還有諸如巫州都督周邊三四個州縣的刺史都參與了此次兵變。

李顯十分疑惑,他見巴川也是因為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要反,不過說真的,如果要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