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1 / 1)

盛唐不夜天 雲長歌 4048 字 1個月前

顯又問了一句還請了誰,如果隻是太子和沛王的話,那大概就是家庭私事?雖然說天子無私事,隻不過沒有外人的話大概也就是跟他們有關的吧?

這位新提拔上來的敏常侍也沒隱瞞,當然也是因為李顯比較大方,他也就很大方的提供了情報。

李顯一邊整理身上的朝服一邊聽,聽著聽著就覺得不對了,這尼瑪絕壁不是家事啊,看起來似乎還有大事要發生啊,如果不是大事,剛剛退朝就把司平哦,也就是兵部尚書侍郎都喊到紫宸殿,戶部尚書侍郎也進了紫宸殿,最主要的是吏部也去了,然後三省丞相主管也都去了,這明顯就是個小朝會啊,隻不過這個規格略高一點,幾乎沒有四品以下的官員。

不過……如果真的有大事兒的話,喊他乾嘛?李顯自己都覺得有他在的場合,應該不會特彆嚴肅,因為……他完全不知道機密大事兒把他喊上有啥用。

結果到了那裡,他發現還真出事兒了,邊境那裡打起來了!

李顯聽了之後整個人都=口=了,這事兒說起來還是之前平高句麗時候的曆史遺留問題,高句麗被大唐打敗了,高句麗的領土自然也就是大唐的了,對於新領土大唐的一個措施就是將那裡的原住民牽走,有用的就遷到好一點的地方,沒用的就遷到差一點的地方,然後跟賤民通婚,這樣幾代下來,高句麗什麼的……也就成為曆史了。

而這一次朝廷商量出來的方案就是將高句麗的三萬人遷往江淮和山南一帶,結果這三萬被遷的人就……勇敢的反抗了,領頭的是個叫鉗牟岑的人,不過這位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找了一個有王室血統的人——安舜。

這個安舜說起來也不是王室的直係血脈,而是高句麗寶藏王高藏的外孫——當然啦,既然打敗了高句麗,王室肯定是不會留了,不過高藏沒有死,為了表示□□上國的氣度,李治不僅僅沒有殺了他,反而以高藏政不由己為名,封高藏為司平太常伯。

所謂司平太常伯也就是工部尚書,隻不過高藏這個工部尚書更像是一種掛名,真正的活都是楚培和張寧在乾,這次月堤的事情也是楚培和張寧總覽。

現在高藏估計還沒聽到自己的外孫自立為王的消息,估計要真的聽到了,恐怕得心塞的不行——好不容易保住了一家老小的命,結果就出了個坑外祖父的外孫。

說起來,高藏作為曾經的高句麗王室,李治怎麼都不能弄死他,甚至還要給他官位,但是高句麗彆的氏族就沒那麼好命了,安舜雖然是高藏的外孫,也隻是外孫而已,他實際上是淵淨土的兒子,而淵淨土……他是蓋蘇文的弟弟啊。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攻打高句麗就是因為高句麗打新羅,新羅來找大哥,恩,來找大唐求救了,李世民果斷遣使讓蓋蘇文停止攻打新羅,結果沒想到蓋蘇文也很果斷的拒絕了,李世民是誰啊,這他能忍?二話不說直接出兵就打,然後就把高句麗揍了個夠嗆。

這樣算一圈,李顯就明白了安舜是不可能被赦免的,所以他是在被遷徙的那三萬人之中的,當然也正是因為他身上有那一半的王室血統,於是就被鉗牟岑選中了。

既然他們反了,那大唐就要有相應的對策,彆的話也不用說了,打吧!

高藏的司平太常伯自然是坐不下去了,轉手就讓楊昉頂替了,至於領兵人選定的也很迅速讓營州都督高侃帶兵行東州道,左監門衛大將軍李謹行走燕山道。

朝廷機器一旦啟動,其實還是挺迅速的,反正李顯坐在紫宸殿中夢遊一樣的看著大家在那裡商議,很快就定下來了誰領兵,領兵多少,糧草補給怎麼走都有了個大概的章程,剩下的細節就要各部自己去扯皮,咳,去商量了。

李顯頂著一張睡眠不足的臉,看著大家都在那裡忙有點納悶,這麼嚴肅的事情把他找來乾嘛?圍觀嗎?

前期的時候他還的確是在圍觀,隻不過在讓各部主要官員去乾活之前李治沒忘記又充當了一次背景板的李顯,他轉過頭來看著李顯:“周王可還有何要補充的?”

李顯:(⊙o⊙)啊?

☆、第44章 chapter.44

李顯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李治,李治在說了那句話之後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放到了李顯身上,一瞬間李顯覺得自己要被烤死了。

“我……我沒啥……要補充的……啊?!”李顯有些緊張的看著李治,不知道李治怎麼突然要問他這個背景板,他哪裡懂打仗啊。

問題是……李治覺得可以培養李顯一下啊,現在李治的辦公桌上還放著李顯寫的那一溜計劃表呢,那上麵的改革雖然隻是一個總覽可是看上去對皇權集中是非常有用的——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軍權是在自己手裡的,按照道理來說其實皇子是不輕易領兵的,但是架不住李治覺得李顯有天賦啊,任何父母都舍不得埋沒孩子的天賦的。

雖然這孩子略山寨,可是李顯懂事聽話,不結黨不營私,相較於彆的兒子,這個兒子簡直是太貼心了,如果讓他們選的話,他們寧願要這麼一個兒子。

李顯這樣不發表意見,反而讓李治覺得他是在避嫌,臉上越發的和藹了:“你想到什麼就直接說。”

下麵的人眼神亂飛,李弘和李賢就開始琢磨他們%e4%ba%b2爹這些話的含義。

李顯整個人都木了,這又是怎麼了?李治非要他說什麼,難道是真的有什麼內涵?可是……李顯眼睛在所有人身上轉了一圈,非常想在彆人的身上找到答案,隻不過看了一圈除了收獲探究的眼神*n以外,再沒有彆的了。

李顯:突然好想念鄭老師,如果鄭玘在場的話哪怕就是看著對方平靜的眼神表情也能讓李顯安下心來,隻可惜鄭玘沒過來,吏部尚書帶著另外一個侍郎過來的,鄭玘被留在部裡乾活呢。

頂著周圍人關注的目光,李顯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治一眼,絞儘腦汁想了一下才說道:“那個……討伐時俘虜的高句麗人要怎麼安置?”

李治想了想直接說道:“遣司平太常伯綏納亡餘!”

司平太常伯就是新走馬上任的楊昉,李顯聽了之後略有些奇怪,這種事情……為什麼要讓工部尚書去?難道不應該是戶部尚書去嗎?由此可見唐朝的時候官員們乾活也不是隻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就完了,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哦不,是大唐朝廷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

李顯說完了就眼巴巴的看著李治,隻希望他這位便宜爹彆再繼續問了,再繼續問他真的要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什麼讓李治懷疑了。

好在李治通過這次問話多少也知道了李顯的水平——大概就是在紙上談兵這個檔次吧,於是也就非常痛快的放行了。

李顯深一腳淺一腳的回到王府之後到底也沒搞明白今天這是要乾嘛了,李顯回去之後想要補覺,結果卻又睡不著了,整個人都顯得有些煩躁。♂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然後……他就接到了李治的通知:你的王傅……又下崗了,哦,是又離職了。

李顯:……

太子的太師太傅太保很穩當,沛王傅從開始到現在也一直沒換過,怎麼就他的王傅一直在換呢?滿朝文武會不會覺得他的王傅是個消耗品?

李顯整個人都有點不好了,瞬間覺得……王傅什麼的……還是不要再來了吧,反正無論誰來都不可能代替鄭玘在他心裡的位置。

李治也有點發愁了,閻立本的確年紀很大了,眼看都是要致仕的年紀了,再讓他教李顯也不合適,而且現在對李顯而言王傅更多就是起一個監督作用了,教導是教導不了什麼了——他這個兒子今天研究食譜,明天研究水利,後天還研究兵事,哪個王傅能跟得上這樣的跳躍思維啊!

就算是皇家對兒子的培養雖然是多方位的但是卻還是會有一個基調,李弘作為太子自然是總覽,而李賢和李顯就是兩邊輔佐,李賢素有賢名,讀書比太子還好,算是兒子裡麵最有才華的,文有李賢輔佐,至於武……說實話,皇子一般是不會讓他接觸兵權的,也就是說他可以懂,但是不能真的有權利,至於李賢身上的職銜,那還真就是個勳職罷了,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隻不過李治也打算看看,李弘在軍事方麵的天賦平平,實際上李治自己就不是很在行,隻不過他有個好爹,再加上唐初人才輩出,將領不少,當然這也跟唐朝的開放政策有關係——這次出兵的李瑾行可是靺鞨人呢,他是突地稽的兒子,也是靺鞨人的首領,自他歸順大唐之後也算是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

說起來,讓李瑾行去打高句麗他應該是很高興的——靺鞨部落跟高句麗也算是有國仇家恨了,當初要不是被高句麗各種打擊,突地稽也不至於被逼的跑到扶餘城來要求內附朝廷,當然了,突地稽內附那會兒其實還是隋朝。

不過後來換了唐朝之後,突地稽也還是很老實的跟著老大混,老大讓出去打就去打,為唐朝的邊境平穩也貢獻了不少力量,也正是因為這樣,李治其實是很欣賞李瑾行的,所以這次他讓李瑾行出征,李瑾行應該能給他帶來好消息。

李家是馬上得天下的,但是後代一代比一代文弱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李治知道自己往好了說是個仁善之君,但是他很多時候缺乏一種決斷力,雖然也並不是真的優柔寡斷卻也不是那麼強硬。

越是這樣,他就越想培養一個比較強硬的繼承人來,他這一代各種休養生息就夠了,下一代不能繼續文弱下去,否則中央就很難集權了,最主要的是兵權很可能會旁落。

如今看來李弘並不能達到李治的期望,李賢倒是比較全麵可是也沒看出在軍事上有什麼天分,現在橫空出世一個李顯……他想培養一下了,在自家人手裡總比在彆人手裡強,而且他也算看出來了李顯在骨子裡其實是個比較懶散的人也沒什麼野心,就算他執掌一部分兵權也不會對李弘的太子之位造成太大的影響,如果是李賢的話……那可就說不準了,李治不想讓玄武門之變在自己兒子身上上演,就隻能找個穩妥的人,兵權在自家人手裡總比在彆人手裡強!

隻不過目前他還要再看,跟高句麗的戰爭應該不是非常困難,隻不過是一群喪家之犬而已,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在商議軍情的時候讓李顯多多參與,培養一下看他有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吧。

可以說李治為了兒子們也算是操碎了心,他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去見列祖列宗了,隻是在這之前他要將所有兒子的後路都安排好,他一共八個兒子隻剩下這四個了,這四個就千萬不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