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1 / 1)

更何況,誰也不是傻子,一次兩次沒有被人發現。次數多了,被別人發現,都不用寶玉他們做什麼,自會有人出來料理。

唐朝說了這麼一通話,在寶玉這個五歲孩子的眼裡,就隻有兩條。一條便是無論三妹妹喜不喜歡她,他都是不喜歡三妹妹的。第二條,便是嬤嬤不喜歡花。

唐朝的這番話,在她自己看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不過是讓寶玉別總以為誰都應該喜歡他似的。再一個做為兄長,還是可以容忍一下兄弟姐妹的小任性的。

但門外的元春卻是不這樣認為。

在元春看來,一定是趙氏和邢氏這兩個缺德的女人說了什麼,不然小小的三丫頭又怎麼會對寶玉瞪眼擺臉色呢。

☆、第70章

第七十章

元春站在碧紗櫥外,想了想,示意了身邊的人,轉身回了自己的房間。她現在還有很重要的事情,必須在進宮前解決。安排好二房的事情,給寶玉一個平安長大的環境可比這個時候一味的看望要強。

回到房間,元春坐在書案後,開始研磨練字。

本來元春一想事情,便會去彈琴的。但無論是嬤嬤還是張氏都告訴過元春,懂琴的人,會從她的琴聲裡聽出她的思緒和心情。所以直到後來,元春心裡有事的時候,都會去練字。練的還是草書。

一筆狂草,就連張氏看了也是要讚一聲的。可惜的是狂草這種字體於閨閣女兒無益。

邢氏暫時是不能動了。不能說邢氏本來就式微,若是再動一動她,說不定整個二房就讓趙姨娘一脈坐大了。

若讓趙姨娘坐大,對於寶玉來說,更加的是禍非福。但若是讓她因為當前的形勢而幫著邢氏打壓趙姨娘,元春也覺得如鯁在喉。

越過邢氏,又要用什麼方法打壓趙姨娘呢?其實用什麼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不讓大伯母和其他人發現,對於元春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元春知道有些手段,難免陰毒了些。她不希望讓她在意的人,知道她做了什麼事情。她希望在那些人的心中,她仍是乾乾淨淨的一個人。所以在元春看來,掩藏痕跡倒比做了什麼更讓她在意。

三丫頭是趙姨娘所出,又養在現在的二房太太身邊。無論是從血脈上,還是教養上,都差了一截。但惹人煩感的功力卻是初見成效。

至於那個庶出的賈環,再怎麼樣她也是不能動的。不然麵有傷疤,身有殘疾都是絕了他科舉的辦法。

可讓人知道自己對親兄弟都如此狠辣,別人會怎麼看她,若是讓大伯母所出的幾位堂兄弟知道了,又會怎麼看她。

她們兄妹三人,畢竟式弱。能依靠的,現階段便隻有大房一途了。

再一個,大伯母和嬤嬤都教導過她,無論如何都不要向子嗣動手,一但動了手,必有痕跡存在,將來事發,或是被人抓到了把柄,便是翻身無望。

這麼看來,如今便隻能向趙姨娘出手了。

對於一個有兒有女的姨娘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元春經過嬤嬤的調。教。自然是一清兩楚。

子女和寵愛。

子女是她的軟肋,同樣也是元春不能碰觸的禁地。但寵愛卻並不然。

對於自家父親,什麼樣的德行。元春心中也隻是冷哼了一聲。送他一段桃花情緣,想來是不會拒絕的了。

想罷,元春又練了一會兒字,這才讓抱琴去收拾桌上的手稿。「拿出去,都燒了。以前我的寫過的字稿,都不用留了。」

抱琴應是。同樣陪著元春接受嬤嬤教導的她,知道自家姑娘如此吩咐用意何在,自然不會有什麼疑問。

抱琴一麵抱著字稿出去,一麵吩咐屋中其他的小丫頭侍候元春洗手。

練了一個多時辰的字,元春也累了。讓人侍候著更了衣,便倒在榻上小歇了片刻。

她手裡有人,還都是母親去後留下來的人手。當初她也不是沒有想過分一些給自已的親大嫂,但元春發現大嫂的陪嫁更多一些。而且也更信任自己的陪房,於是便一直留在了自己手裡。

這些人,在她進宮前,勢必要做些安排的。隻是交給誰,卻是個問題。

思來想去,便隻有李嬤嬤唐朝一人,可以勝任了。隻是也不知道她願不願意趟這一池的混水了。時至今日,她竟然隻能托付一個外人。這又是何等的可悲可歎!

想著想著,元春便合上了眼,沉沉地睡了過去。

數日後,二老爺賈政在穿過小花園去給老太太請安時,遇到了一位衣著單薄,卻仰頭對著梅花樹念詩的少女。不久後,政老爺便將此女收房,寵愛異常。

此女不用提,自是元春安排的手筆。而此女的來歷也不用多想。是混在二房買採下人的行列中採買進來的。

這位是青樓楚館特意調。教出來的清倌。被元春著人買下來後,便替了一個鄉下小丫頭的名,互換了賣身契,送到了賈府買人的人伢子處。

賈府每年都有放人出去的習慣。所以一番暗箱操作,此女非常順利的便進了府。那地方出來的人,手段自是非比尋常。

擺弄一個書獃子一般的賈政是手到擒來。而且元春也著意打聽過了,這家青樓的老闆是個心狠的,為了防止出現什麼懷孕的事情,影響樓中姑娘的生意,一般買了來都是要餵了藥的。再也不會出現秦可卿她老娘的事情。

這也是元春尋這家買人的根本用意。女人一但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好擺弄了。如果沒有孩子,又生不出來孩子。一心抓住男人的寵愛和銀錢便是生活的重心。

這位青倌的作用,一是將賈政的寵愛牢牢的抓住,打壓趙氏一脈。二是在梨香院製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麵。讓趙姨娘和邢氏都沒有辦法將眼中放到寶玉的身上。

當然,這一次為了安全起見,元春是從頭至尾都沒有露麵的,用的人也是分工合作的。一人去青樓贖人,一人去鄉下買丫頭。另外一人在將打扮成村姑的青倌托給人伢子,賣給榮國府。

最後將真正的村姑送到周瑞兩口子所在的莊子裡。而那份青倌的真正賣身契卻被元春妥善的收好,藏在一支空心的簪子裡。

雖然這些事情,一夥人便能全部辦妥。但元春卻是吸取了教訓。讓每個人乾一點,而三人卻是從來不相識的,分屬各個莊子上的。

每人的活計幹完,立即回到自己所在的莊子。所以,除了最後的人,誰也不知道那青倌的下落。而最後的人,雖知道有個人進了榮國府,卻又不知道真正的身份。

一重重下來,很簡單的事情,便讓元春弄得非常的複雜化。也不知道這麼做真的會一如她所想的萬無一失嗎?

不過至少可以保證,進府的那位小清倌至始至終都不知道她能進府,是有元春在背後操作。

而張氏一乾人,竟然也在這樣那樣亂七八遭的情況下,忽略了元春在裡麵做的手腳。若是知道元春的行動,勢必要將元春回爐重塑的。

張氏會告訴此時還洋洋得意的元春,這樣的事情,就應該隻找一個人全全出麵負責,而非故作神密的多此一舉,畫蛇添足。事分輕重緩急,方法也應選擇最簡單穩妥的才好。事情的步驟多了,環節上就很難更準確的把握。也更容易出現紕漏。

拿著清倌的賣身契,又能有多大的約束力。此事想法很好,做法和重點卻是沒抓住。幸好這次進宮,有張氏保駕護航,少走了許多的冤枉路。不然有她吃苦頭的時候。☉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十五歲的元春,還是太年輕了。畢竟閱歷和經驗,是沒辦法去教導的。他隻能在實踐中慢慢領悟和掌握。

當然這世上還有一種人,能將陰謀走出陽謀的程度來。也許元春便繼承了這種體質,一如原著中的王氏……

對於賈政又納新寵的事情,唐朝是沒放在心上的。誰讓這位二老爺在唐朝心中的下限值 ,一直不是很高呢。再做出什麼超過下限的事情,在唐朝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當二房當家主母不慈虐待新人,致使新人暈厥。得勢的老人仗著有兒有女,欺負新人的事情一出,二老爺賈政猶如『天神』一般出現,英雄救美等等的消息傳出來後,唐朝就算再想淡定也不能了。

這位新寵竟然在短短數日內,將賈政這個老學究變成了咆哮帝,卻是眾人始料未及的。

不過這也讓唐朝等人更堅定了遠離二房的心。

過完年,唐朝的重心仍是在寶玉身上。誰讓這是她用心奶大的孩子呢。這些年,在唐朝的以身作則,在加上三年母孝的情況下,終於讓原著中那個有些嗜紅的寶玉板了過來。

至於吃胭脂的毛病,也在唐朝發現後,先是稟告了史氏和元春,攆了那個小丫頭出院子,然後又將寶玉餓了兩頓。讓小小年紀的寶玉知道再吃姑娘嘴上的胭脂便要餓肚子。

在條件反射的情況下,這一毛病不治而愈了。史氏那裡自然是不知道她的寶貝孫子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被收拾了幾回。但元春卻是知道唐朝餓著寶玉的事情。

可惜了元春還是個大姑娘,對於如何教養男孩是沒有什麼心得的。所以便對於唐朝的做法聽之任之。

不但如此,她還覺得唐朝是非常的盡心盡力。若不是真的為了寶玉好,誰會冒著讓主子責罰的危險如此做呢。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可大可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可是唐朝卻站了出來,怎麼能不讓元春感動。

於是乎,有了幫兇的唐朝,可是變得猶如鬼畜一般,凡是她看不順眼的事情,都是要讓寶玉板過來的。

紅色衣服?可以,但必須是過年,過節和生日。

吃姑娘嘴上的胭脂?可以,但吃一次,便餓上兩頓飯。

……

三歲後,還想要丫頭嬤嬤。陪。睡?可以,但必須用布條綁住全身以板正骨頭。

不過這一點,寶玉倒是沒有犯在唐朝手上,因為自一歲左右,寶玉便是跟著他大侄子賈芝一起睡的。唐朝將床鋪用東西擋住,叔侄倆睡在大床上,也不怕掉下來。

也可能是寶玉自小便和男孩子一起長大的緣故,倒是不如原著中那麼娘氣。膽子也相對要大了一些。也淘氣了些。

唐朝一直以為教養寶玉這樣的孩子,是非常勞心勞力又不討好的事情。但是事情卻往往與想像的不一樣。

寶玉是個敏[gǎn]的孩子,週遭人的心情,他都能感受得到。就連每天隻見一次麵的繼夫人邢氏,寶玉都能在幾次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