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1 / 1)

林家養子 趙四大爺 4251 字 1個月前

笑。說得好聽,往日裡怎麼不見在榮國府裡給雲丫頭留個屋子!又看了一眼笑容溫柔的寶釵,王夫人攥緊了手中的帕子。她心裡終究要多中意寶丫頭一些,雲丫頭瘋瘋癲癲的有什麼好。

賈母見她們一時說起這裡好,又一時說到那裡妙,便也笑著道:“寶玉啊,你要住在哪裡呢?你且說來我聽聽。”

“我想住在那怡紅院裡,那裡頭又有芭蕉又有海棠,又最清幽的。”

湘雲在一邊聽了默默記下,複又笑道:“又好給你讀書寫字考取功名是不是?”說得眾人又都笑了。

賈母便看向寶釵道:“寶丫頭,你喜歡哪一處?”

寶釵見賈母問起,便盈盈笑道:“園中處處好風光,隻聽憑老太太做主張罷。”

這馬%e5%b1%81拍得很響亮,讓賈母心裡也歡喜起來,便指了蘅蕪院給寶釵住。又一併指了綴錦樓給迎春住,秋爽齋給探春住,蓼風軒給惜春住,稻香村給李紈住。

輪到湘雲時,賈母便笑道:“雲丫頭,你有沒有想住的地方?”

湘雲便笑著靠在賈母身邊笑道:“老祖宗,我常聽愛哥哥說,這園子裡有一處地方,‘千竿翠竹掩門牆’是不是?”

賈母便笑著看向寶玉,寶玉想了想,便撫掌笑道:“是了是了,是‘有鳳來儀’的*館。”

賈母便也笑道:“難為這雲丫頭竟喜歡這麼一個幽靜清雅的地方,也罷也罷,就命人收拾了出來給雲丫頭住著。”

因眾事擬定,便在每一處添兩個老嬤嬤,四個丫頭,除各人奶娘親隨丫鬟不算外,另有專管收拾打掃的。至二十二日,一齊進去,登時園內花招繡帶,柳拂香風,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大觀園裡的日子極沒趣味,和先前在賈府梨香院住著時並無不同。寶釵住了沒幾日,就接到了舅舅王子騰的來信。看完信罷,便又和薛姨媽這樣那樣一番合計。在王夫人來看薛姨媽的時候,薛姨媽便滿臉憂色道:“姐姐,不是我說,這老太太怕是不中意寶丫頭呢。”

王夫人忙安慰道:“這說得哪裡話,憑老太太怎麼說,還有我呢。縱我不能做主,還有娘娘呢。這寶玉的親事,說到底還是要我來拿主意的。”

薛姨媽一聽,便急道:“娘娘可是中意林家的丫頭?”

王夫人便又笑道:“娘娘是我親生的,焉有不向著我的道理。林家的丫頭看著就是福薄命硬的,哪裡配得上。還是寶丫頭端莊敦厚合我心意。娘娘也說要再考慮考慮呢。”

薛姨媽聽了,忙又道:“姐姐,娘娘這麼說,難道也是要再看一看的意思?寶丫頭過了年就及笄了,若是耽擱了可怎麼好。我心裡著急,娘娘上回省親瞧了寶丫頭後,難道就沒說什麼?”

“這……”

“姐姐,不是我說,我倒有個主意。你左不過要進宮去探望娘娘,不若帶上寶丫頭一起去,也好叫娘娘仔細看看。”

見王夫人麵有難色,薛姨媽狠了狠心道:“若姐姐不打算結這親事,咱們一家也無謂在此久留,我這就接了寶丫頭從園子裡出來罷了!從前借給姐姐的錢,也請姐姐緊著我還上一些,我們家的舊宅也要修繕的。”

王夫人一聽,這還了得?!公帳上的銀子本就捉襟見肘,更何況薛家前後相借了要有二十多萬兩,一時可要她到哪裡還上!見薛姨媽語氣堅定,王夫人隻好軟聲笑道:“你也太性急了些,娘娘上次省親不過走馬觀花的一瞧,我後日就要進宮探望娘娘,便要寶丫頭同我一道兒去就是了。你放心,這親事必能成的,還不是娘娘一句話的事兒麼!”

聽王夫人這樣說,薛姨媽也鬆了一口氣。等送走了王夫人,就忙不迭地找到寶釵道:“我的兒,你姑媽應了,後日就帶你進宮去看娘娘。”

寶釵眼眶也有點濕,隻是勉強按捺住自己的激動,道:“媽媽去把我去年剛做的衣裳拿來,後日我便穿那一身進宮。”

薛姨媽連連說好,瞧著寶釵秀美端莊的臉龐,終究忍不住掩%e5%94%87低泣道:“這一入宮,可要我怎麼是好呢。”

寶釵忙安慰道:“媽媽快別如此。舅舅的話言猶在耳,成與不成端看這一次了,姨媽是個有成算的人,我們這一次能進去,下一次卻未必了。所以媽媽萬不可露出些什麼來,叫姨媽瞧見了女兒的事兒就不能了。”

薛姨媽便連連點頭道:“正是我兒這話的道理。”說罷,忙擦了眼淚去給寶釵找衣裳。

寶釵坐在內室,秀美豐潤的臉頰上已經升起了兩抹紅暈。後日,她就能進宮了。若能得見聖顏,她就有出頭之日了!賈家,榮國府……再繁華富庶,哪裡比得上紅牆碧瓦,宮苑連連。

撫上了頸項上的金項圈,寶釵抿%e5%94%87笑了。這兩行讖語,也該配得起那萬人之上的帝王!

作者有話要說:臥槽,我居然發錯了章節腫摸破!第七十二章我可以放到上麵去嗎?大家給我個答覆!!!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兩姨姊妹宮內相見,新承恩寵陪王伴駕【標題】

紅牆碧瓦,深宮禁苑。寶釵低垂著頭跟在王夫人身邊,在小宮女的引路下往坤甯宮的方向去。進宮探視嬪妃,須得先拜見皇後,才能往嬪妃住所去。走進坤甯宮裡,寶釵不由地緊了緊攥著帕子的手,這就是皇宮,這就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所居住的地方,

皇後是個溫柔和善的女人,王夫人拜見過皇後好幾次,每次皇後都笑容溫和地詢問幾句就會放行。可今兒個不知道為什麼,皇後的興致像是非常高的樣子,竟留著王夫人坐在下首的椅子上多說笑了幾句。

王夫人有些緊張起來,她見著皇後的時候,通常是來探望元春前的例行公事。元春當年是進宮在皇後這裡露過臉,可也僅僅如此,之後皇後就把元春打發到了鳳藻宮去當宮女。王夫人依稀記得,鳳藻宮裡,正住著齊國公陳翼的孫女,剛一入宮,就破例被封為寧妃的。其兄長乃是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

想到這裡,王夫人便不由地在心底大歎。他們榮國府比齊國府又差到哪裡去不曾?可同樣是國公府裡的千金小姐,進了宮後,一個卻是飛在枝頭,一個隻能為奴為婢。要說不怨憤,那是不可能的。打知道元春被分派到鳳藻宮做宮女起,王夫人心中就含了一口怨氣。隻是後來因著元春被破例擢升為鳳藻宮尚書,沒多久就被老聖人看中封了貴人,這口怨氣才散了。

皇後留著王夫人說了幾句話,就有身邊的宮女進來稟報說:“皇後娘娘,惠妃娘娘、淑妃娘娘、恭妃娘娘、德妃娘娘還有甯妃娘娘來給您請安了。”

皇後便笑了笑說:“叫她們進來罷。”說著,又向王夫人笑道:“宜人在這裡再坐一坐罷。”

王夫人聽見這麼一群娘娘都來了,哪裡還敢坐,忙不迭就要站起來起身離開,可皇後沒發話,她哪裡敢走。隻好站在那裡,不尷不尬地瞧著惠妃等人魚貫而入,香粉撲鼻,衣裳華貴。等眾人給皇後請安罷了,幾人都瞧見了王夫人和寶釵站在那裡。

寧妃便笑道:“這位夫人好生眼熟,可是皇後娘娘這裡的貴客麼?”

皇後便也笑了笑說:“這位是賢德太妃的母親,王宜人。”

寧妃驚呼一聲,便上前拉住王夫人的手笑道:“原來竟是國公府的二太太,我才說怎麼瞧著眼熟。宜人可瞧瞧還記得我麼?我小時候也曾和祖父一起去府上拜會,那時候老國公還健在呢。”說著,便又對皇後道:“皇後娘娘,臣妾有個不情之請呢。”

皇後便道:“有什麼話,你隻說罷。”㊣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臣妾祖父乃是齊國公,當年和榮國公也是私交甚篤的。如今雖祖父不在了,可臣妾卻記得當年兩府的情誼。請皇後娘娘準許奴婢,在自己的宮中款待國公府的二太太。”

皇後聽了,隻淡淡地點了點頭,又對身邊的宮女吩咐道:“既是如此,便讓禦膳房多做些菜送去你宮裡就是了。”

甯妃忙笑著謝過,正拉著王夫人的手就要走,卻又瞧著跟在王夫人身邊的寶釵輕笑道:“宜人果然是出身大家,就連身邊跟著的丫頭也出落得比我們身邊的水靈。瞧著模樣,相貌,哪一樣不是好的?說出去別人怕還都以為是府上的小姐進了宮呢,隻是這身衣裳有些不打眼,是去年的款式呢。”

一番話說下來,讓惠妃等人也都側目去看寶釵。寶釵臉上漲得通紅,又不敢分辨,隻得低垂了頭不言不語。

寧妃說了這麼幾句話,又辭了皇後等人,便帶著王夫人往鳳藻宮去了。一路上佳木蔥蘢可悅不必再提,隻她一去,坤甯宮裡卻有惠妃等人竊笑不止。

皇後見甯妃帶著王夫人和薛寶釵走了,便也笑著推說今日無事,要去抄寫佛經,便不多留眾人。一時惠妃等人都散去,才出了坤甯宮的宮門,就有淑妃掩%e5%94%87笑道:“我還說那婦人是誰呢,原來是榮國公府上的。”

恭妃便道:“說什麼榮國公府上,妹妹又糊塗了。那榮國公早故去了,如今他們府上該是一等威烈將軍府才對呢。”

淑妃一聽,忙也點頭道:“姐姐說得是呢,正是這樣的理兒,偏我又說錯了,該打該打。”

一行人邊說邊笑,就聽得一直沒說話的德妃忽然道:“怎麼我瞧著,那榮國府的二太太像是進宮來瞧賢德太妃的,身邊帶著一個標緻的姑娘,是怎麼個意思?”

這話說得正巧撞上了惠妃等人的心頭,不免又絮絮地說了許多話來。想到甯妃誇讚那姑娘容貌姣好,淑妃便掩%e5%94%87嬌笑道:“還是姐姐你眼尖不錯,我瞧著那姑娘可不像是出身寒門。怕也不知道為的什麼事兒進了宮,說是丫鬟,誰信?”

恭妃也笑道:“不管你們怎麼想的,那姑娘通身的氣質瞧著也不錯,依我看來,說不得是她們自家的姑娘呢。這一早進宮來,說是看望賢德太妃的,誰知道到底怎麼著。別忘了,那甯壽宮裡的慎太妃娘娘可不是省油的燈。”

一語話畢,果然悄寂無聲。

好一會兒,才有惠妃出來打了個岔兒,又笑著說:“咱們也別在這兒打悶葫蘆了,出了什麼事兒,那還有皇後娘娘呢。這姑娘到底什麼來歷,咱們不清楚,賢德太妃和皇後娘娘必是清楚的了。既然她們都不聲張,咱們也無謂多說。反惹了口角,被別人聽見也不好。”

她才說完,果然其餘眾人都點頭稱是。言罷各自回宮,不在話下。

隻說王夫人和寶釵被寧妃請到鳳藻宮裡略坐一坐,卻滿身的不自在。甯妃的出身說高不高,祖上和榮國公也是一樣的。四王八公裡,獨北靜王與別家不同。因他家自來就是和皇家是堂親,他們這些拍馬也是趕不上的。

可寧妃能坐在這麼個位置上,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她的親哥哥。

齊國公陳翼膝下子嗣單薄,隻有一個兒子,成了親還沒襲爵呢,就過世了。留下孀妻帶著一雙兒女,鎮日以淚洗麵。沒多久也殉夫而去了。這甯妃打小兒在家時,因著無母教養,一直就被老封君帶著身邊教著,她大哥自然就是老國公親自教導了。

等老國公年邁,陳瑞文又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老國公便上了個摺子請封孫子襲爵。那時候太上皇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