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1 / 1)

宮。

真相大白了一半。

誰又是在麗嬪那裡偷書,捅出這事的人了?

弘曆心裡已經有了想法。

那人不是皇後就是舒妃!

肯定皇後或者是舒妃,意外發現了《詩經》和《花間集》有問題,所以想要借麗嬪的死捅出來。

至於是誰。

從證據上看,舒妃的可能性大一些。

不然舒妃讓納蘭家的人監視陳太醫做什麼?還不是為了確定陳太醫被皇上的人帶走了。

但從感性上看,弘曆覺得皇後的嫌疑大一些。

為什麼?

不是弘曆看不順眼皇後,覺得她是壞蛋。

其實弘曆的想法非常理性。

因為皇後是真·才女!

這後宮裡,真拿著書本看書最多的人,不是孝賢皇後,也不是慧賢皇貴妃和舒妃,而是皇後。

所以如果論發現概率的話,弘曆覺得皇後發現書有問題的概率比舒妃大。

還有如果是舒妃發現的。

那她乾嘛不直接捅出來,或者是偽裝成皇後乾的,以此來搬到皇後了?

除此之外了,弘曆覺得這事應該沒發現多久,不然早就捅出來了。

但這幾年舒妃忙著養十阿哥,拿著書本看書的閒情心少了很多。

這事表麵上看是大事。

可仔細想想,現在後宮眾人誰“傷”到了?

沒誰。

慶嬪今年也三十五歲了,早就絕了有孕的想法。弘曆也沒有了讓對方有孕的想法。

就算養心殿後殿宮女體寒的事情爆出來,對她也是利大於弊,能多得一點弘曆的憐惜。

至於皇後、舒妃,兩人更是受害者。

反而是容貴妃,流言蜚語之下,有可能會被人覺得是凶手。

但那也隻是流言蜚語,不是真憑實據,傷不了容貴妃分毫。

總的來說,這件事,就好像是一個禮花一般,看上去很大,聽著也十分響亮,實際上沒什麼傷亡。

到了這一步,查不下去了。

也沒必要再查了。

不過事關自己的臉麵和孝賢皇後的臉麵,弘曆並未公布真相。

彆說現在孝賢皇後死了,就是孝賢皇後沒死,弘曆也不會公布真相。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孝賢皇後能插手到養心殿後殿去,被人知道了,一方麵大家是會覺得孝賢皇後惡毒,另外一方麵大家也會覺得弘曆無能。

連自己的地盤都管不好。

不是無能是什麼?

作為一個皇帝,萬萬不能給人這麼一個印象。

因為那會讓不少野心勃勃的人內心的種子發芽。

除此之外了,弘曆後宮有這麼惡毒的女人,還得寵了,也會讓人覺得弘曆的眼光不行,是個昏君。

因此這事萬萬不能把真相透露出去。

這事誰背了鍋?

庶人金氏唄!

以金家之前的勢力,做出毒書的事情來,簡直輕而易舉。

而且庶人金氏現在已經是惡毒的代名詞了,再惡毒一些也無妨。

一個後妃惡毒,可以說是她自己的問題。但兩個三個嬪妃都惡毒,那就是弘曆眼光和管理的問題了。

弘曆公布的真相,有些人信了,但也有些人不信。

黃令曼就是那個不信的。

皇後、舒妃也都是不信的。

隻是三人的不信是有區彆的。

黃令曼純粹就是下意識的不信這是庶人金氏乾的,沒什麼理由,也沒什麼證據,就是心裡覺得不是她。

不過從理智上講,黃令曼也推理不出來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舒妃是覺得皇上包庇怡嬪。

都讓人監視陳太醫了,舒妃自然是知道毒書之事是誰乾的。

皇後不信這事,那是因為整個這事就是她編導的。

一如弘曆所想的那樣,皇後才是最先發現《詩經》《花間集》有問題的那個人。

早在孝賢皇後沒死時候,皇後就發現了這兩本毒書。

因為她是真翻開讀過。

最初皇後還以為是孝賢皇後乾的了,查了好幾年,一直到查到了儲秀宮也有毒書後,皇後才知道不是孝賢皇後做的。

第297章 心裡爽呀

皇後在發現《詩經》和《花間集》有問題的時候,也是犯了主觀主義。

與其說,皇後覺得是孝賢皇後乾的這事。

還不如說,皇後希望孝賢皇後乾了這事!

那樣就可以將孝賢皇後的形象全麵抹黑,讓她變成了一個壞人。

對方一個壞人,自然可以不用考慮道德問題,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付對方。

壞人無論死得有多慘,也沒有人同情。

不是嗎?

也就是因為犯了這個主觀主義。

之後幾年的調查,皇後這邊一直都沒有什麼結果。

但等孝賢皇後去世後,皇後也有些心驚,怎麼孝賢皇後死的那麼讓人意想不到呢?

隨後皇後突然想到了這兩本書,在自己成為後宮之主後,讓人偷偷潛入儲秀宮書房,查看那兩本書。

知道那之後,皇後才知道自己想錯了,毒書之事不是孝賢皇後乾的,相反孝賢皇後反而有可能死於這個。

之所以是有可能,那是因為孝賢皇後都下葬了,以前伺候她的奴才,都被放出宮,接受富察家的榮養。

雖然這些人還在,能問孝賢皇後是不是很愛看這兩本書,但顯然這不是皇後的勢力能辦到的事情。

之後皇後重新調查了這事,發現了柏家的存在。

當時,皇後還不敢確定,甚至於不敢想象,會是怡嬪下的手。

但當時能接觸到那東西,又和後妃有關的人,隻有柏家兄弟。

直到這個時候,皇後才正視了那些低位分的嬪妃,給對方一個機會,對方真的敢弑後。

隨後皇後也大致猜到了怡嬪的想法,怡嬪敢對孝賢皇後做出這種事情來,無外乎是恨透了孝賢皇後,而能讓怡嬪恨透的原因,無外乎就是子嗣、恩寵。

以怡嬪的經曆來看,最後可能就是子嗣問題。

想到子嗣,真的是:不認真算不清楚,一認真算,就能很清楚的發現孝賢皇後的那些小心思。

孝賢皇後當時都對養心殿後殿的那些宮女下手了,能不對她和舒妃下手嗎?

皇後覺得不可能,孝賢皇後肯定對自己和舒妃下手了,這才導致自己和舒妃一直沒有喜訊爆出。

這也是皇後對祥貴人和如貴人下手的時候,心裡自嘲,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模樣。

至於自己這裡的毒書,皇後也不管怡嬪到底是誤傷,還是也想把自己也帶走,反正她要怡嬪去死。

其實皇後並不知道舒妃那裡有毒書,還是這一次皇上搜宮後,在舒妃那裡發現了毒書,皇後才知道的。

至於麗嬪那裡。

是皇後的心腹無意中發現的。

皇後在太醫院收買了兩個太醫,一個是明麵上的葉太醫,還有一個是暗地裡的吳太醫,正巧吳太醫就是平日來景仁宮給麗嬪和怡嬪請平安脈的太醫之一。

也就是因為在太醫院有人,而且吳太醫還是給麗嬪、怡嬪請平安脈的太醫之一,所以能看見怡嬪以前的病曆,從而發現了陳太醫。

隨後皇後便布下了這個局。

這事的經過和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兒小,皇後不清楚嗎?

不!

皇後很清楚。

孝賢皇後人都死了,就算挖出來她的罪證,除非是富察家要造反的,不然皇上肯定會壓下去。

這事無關感情,純粹是皇上為了自己的臉麵著想。

那為什麼皇後還要乾這事?

有兩個半目的。

第一個目的,也非常的主觀和感情化。││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就是為了惡心皇上,惡心孝賢皇後。

皇後當年在行皇貴妃冊封典禮的時候,可是被惡心得不行。

雖說這一切都是皇上為了大局著想。

可誰讓皇後就是那個被惡心的當事人了。

為了大局,皇後忍了,可不代表她心裡沒有一點抱怨和恨。

皇後把這事捅出來,就是為了惡心皇上,讓皇上心裡那個賢德的孝賢皇後變成惡毒女人。

這個目的,於皇後來說,其實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皇上惡心厭惡了孝賢皇後,也不一定要對她這個皇後好。

但,心裡爽呀!

做人,就是要讓自己開心。

第二個目的,算是皇後在孝賢皇後這事裡學習到的經驗教訓。

孝賢皇後對養心殿後殿的宮女動手,按理說應該是手到擒來,做得天衣無縫。

可即便是如此,還是被怡嬪發現,而且被怡嬪反殺了。

這讓皇後不由得想到了祥貴人和如貴人。

萬一對方知道自己對其動了手腳了?

肯定會報複自己呀!

於是皇後把這事捅了出去,把自己也包裝成“受害者”,包裝成她也沒什麼本事,也被人算計到了的形象。

那樣就算日後祥貴人和如貴人查到一些蛛絲馬跡,也不會篤定那事是自己乾的。

因為有理由對她們動手的人,不少。

容貴妃、純妃,還有忻嬪都是有可能的。

那樣,對方就不會一來就對自己下狠手。這一點點的時間差,有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彆。

至於另外那半個目的,就是屬於,成了血賺,沒成也無關緊要。

那半個目的,皇後主要是針對後妃。

用毒書來給所有人提一個醒,有人敢害皇後。

看上去,這是皇後這個給自己找麻煩。

但事情不能這麼看。

這事一出,主要是這事是擺在明麵上的,那麼皇上哪怕就是為了自己的臉麵,也肯定會加強戒備。

皇後之後對後妃,嚴厲一些,或者是時不時來個搜宮,皇上也不會多想什麼。

如此,就能讓後妃有所忌憚,不會真把屠刀對準自己。

至於舒妃為什麼知道毒書是怡嬪乾的。

自然是皇後透露給她的。

皇後捅出這事來,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敗壞皇上心裡孝賢皇後的印象。

作為才女的皇後自然考慮得比旁人要多。

萬一,萬一孝賢皇後是皇上的真愛怎麼辦?

如果真是,那麼皇上就不會相信孝賢皇後是個壞蛋這事,反而是會想這肯定是有人誣陷孝賢皇後。

雖然理智告訴皇後,這事發生的幾率極小。

但也不是不可能。

曆史上的趙飛燕和趙合德,雖然許皇後不是被她們兩人搞廢的,但這兩人可是慫恿了漢成帝害死自己的%e4%ba%b2生兒子,以至於漢成帝絕嗣。

也就是考慮到這一點,皇後並沒有自己上的想法,她準備找一個替死鬼,這個替死鬼就是舒妃和納蘭家。

另外,皇後不是把事情全部告訴舒妃和納蘭家後,等著他們行動,主動權在對方手上。

皇後是把事情都捅出去後,再讓人告訴了舒妃和納蘭家,陳太醫和怡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