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1 / 1)

走,他們應當會留個信給我們吧……”說到這裡,大牛忽然想到什麼,“對了,二山叔,咱們可以去埋東西的地方看看!”

兩人飛快走到之前埋餅乾的地方,一看,記號果然變了。

這說明石叔他們來過,已經順利取走了東西,說不準還留了新的口信。

這地方荒涼,但保險起見,大牛還是在四周望了望風,確定沒有人了,才和劉二山一起蹲下刨土。

很快,他倆就從地裡翻出一個刻滿字的木片。

對方知道他們那裡有個秀才。

在留信時就不怕他們看不懂字,將城裡的情況如實寫了上去。

之前城中缺糧,鬨出過不少亂子,後來被富戶豪商施粥糧暫且壓下去了。

但富戶也不可能一直發善心,年還沒過完,就把粥棚撤掉了。

這下,城裡再次浮躁起來,隱隱又有生亂的跡象。

縣衙隻有二十多個衙役,沒有兵,如果真讓百姓們鬨出亂子,一時很難解決。

他們興和縣本身鳥不拉屎,不算什麼政治要地,也沒有駐兵。

臨近其它縣好一些,有駐兵地,但縣令土皇帝當慣了,自己的作派都見不得光,絕不可能請駐兵過來幫忙,免得亂子沒平,先給自己招禍。

眼看著就要鬨起來。

興和縣令情急之下,忽然想到一個惡心人的好辦法。

他將城裡的潑皮無賴召集起來,暫時征成衙役,邀富戶管這些人的吃喝,又一人給發了點武器,讓他們去對付其他手無寸鐵的百姓。

這夥人三教九流,啥人都有,成了縣裡的走狗幫後,就用了許多上不得台麵的手段。但是確實也有效果,很快就把亂子的苗頭掐滅了。

隻是,因為有這群人在,石叔他們做事也不得不謹慎許多,地道都開得少了。

隻能見縫插針地派人出來悄悄取餅乾,但短期內,很難按時與大牛他們接頭。

而且那夥二流子夜裡都不安生,真當自己是體麵的軍隊了,夜裡還跑出來四處巡邏找茬呢!

石叔他們本來計劃開春就南遷的,這下跑都不好跑了。他們雖然有些人,但畢竟沒有能反抗的硬家夥,真要鬨起來的話,肯定誰都討不了好。

石叔他們此刻真是悔不當初。

早知道之前就直接走了!

唉,都是一念之差,瞻前顧後,現在才會落到這般進退兩難的地步。

第70章

看完石叔來信,大牛與劉二山心情複雜。

沒想到縣城的情況如此艱難,時時刻刻都在變不說,甚至沒讓百姓們過上安生年。

同為百姓,他們很容易就能共情,並帶入到那樣的情形中去。

一群無賴潑皮,隻因得到了縣令的支持,身懷利刃兵器,就能壓住一眾手無寸鐵的平民。

劉二山思索道:“城裡的百姓,做小生意的多,手頭農具少,本就很難護衛自己。從石叔的描述來看,那縣令的動作也太快了,大夥還沒來得及齊心聚到一起做些什麼,就被那些潑皮挨個鎮下去了。”

說完,他和大牛對視一眼,雙雙歎了口氣,莫名生出一種無力感。

細究原因,大約是乾看著石叔等人陷入水深火熱中,他們卻毫無幫襯之力吧。

大牛忍不住道:“我看這其中的關鍵,還是手無寸鐵。若是我們能有得用的武器和防具,再勻出一些給石叔他們,咱們兩邊人合在一起,還會懼怕那些二流子的手段嗎?說不準連那縣令都能被咱們撬起來看看!”

他現在學問多了,膽識也越來越大,帶著少年人的心勁,很是敢想敢說。

劉二山搖了搖頭,並沒直言戳破他的青天白夢。

隻開口說:“算了,先把這次帶來的餅乾埋起來吧。咱們眼下能做的,也就是在吃食上為他們提供一些底氣。”

兩人心情沉重地埋好餅乾,然後就回到山裡去。

或許是對比更能讓人清醒。

這一出也讓他們深刻意識到,有方仙兒護著的深山,已然成為一處避世桃源般的存在,在這世道究竟是怎樣難得可貴的存在。

想著這些,心中也越發感恩慶幸。

等回了山,他倆把縣城裡的情況和其他人一說,大夥俱是唏噓不已。

可如今她們能做的,除了送吃食過去,就是在方仙兒麵前多拜一拜,幫著祈福。

關注完彆人的生活,自己的日子仍是要過。

不能耽誤農時,大夥開始種麥了。

之前開出的地已經深深翻完,仔細灌過。

村裡的老人個個都是老莊稼把式,但這次灌完地後,大夥都沒急著下種,而是默契地求到方仙兒跟前,打聽有沒有更好的種地法子。

盛珺這邊收到需求,很快查了查資料,還真找到不少種小麥的可行技術。

雖說眼下古人們的條件簡陋,不能用科技助力農業生產。但是從細節入手優化,小幅提升小麥產量也不是沒有辦法。

就拿肥料來說吧。

最開始給地裡下基肥時,選用哪款肥料最適配小麥,還有地肥下到多深,最有利於作物生長,每一步都有講究。更彆提後期還有種肥和追肥的科學下法,每項都能體現出從古至今農學發展的精華。

在盛珺的理論指導下,村人們很快進入到實踐階段。

首先挑出品相飽滿的優質糧種。

接著,在正式播種前,這些麥種都需要浸泡一遍。

浸泡這步不算稀奇,村人們自己也會用到。

不過往常都是用清水泡過就行了,而這次,在方仙兒的指點下,他們額外往裡加了些草木灰。

盛珺對此解釋道:“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菌。”然後簡單解釋了一下這個菌的概念。

在泡種這一步殺菌,主要是為了預防小麥的黑穗病。這步操作要是放到現代,直接用稀釋過的多菌靈就行了,但在古代,也隻能先拿草木灰水當個平替。

唉,真是不穿來古代,不知道化學的重要性。

來了以後,盛珺就能明顯察覺到,古人們的生活處處受限。

再說回黑穗病吧。

這種植物病頗為棘手,而且自古時就有,不少莊稼作物都會得,令農人苦惱至極。

像是小麥玉米這類的作物染上,就會導致減產絕收,還會長出黑乎乎的穗子。

古人們又很珍惜糧食,收獲時,見到黑穗作物,估計也不舍得丟掉。這樣的作物吃掉,就會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聽起來可怕,但也不是所有糧食都在黑穗病下討不到好。

曆史上有種糧食名為“菰”,%e8%8c%8e上感染黑穗病後膨起來,能變成好吃的蔬菜——茭白。

當然,盛珺曾聽村人們提過,在這個朝代,菰的產量極低,現在已經沒多少農人會種植了,百姓的主糧還是以黍粟麥稻為主。

看來大家夥暫時是吃不上茭白了。

盛珺開起農學講座。

按照她教的法子,大家夥吭哧吭哧浸發好麥種,然後就要播種了。

這播種也是有講究的。

種慣了地的老人都有經驗,知道這播種時,並非播得越多,收獲就會越多。

而盛珺這邊則是給出了更加肯定的態度,以及精準的數據。

這樣仔細地種出來後,才能保證小麥更好地吸收營養、光線與水肥,茁壯成長。

盛珺把數據一報。

因為有了阿拉伯數字,小學課本裡也教了些新的計量單位,古人們很容易理解方仙兒說的數值。

像是麥種該埋在幾厘米的坑中。

一塊多大的地下幾顆種子才是最優解。*思*兔*網*

還有行列之間留多少空隙合適,全都聽得清清楚楚。

生怕出錯,棗兒還專門做了幾把木尺助大家乾這些事,一群人撅著%e5%b1%81%e8%82%a1拿著尺子,在地裡邊量邊種,乍眼望去,真有幾分科學種地的範兒了。

等村人們仔細下完種子,又過了七到十日,麥種也陸續出苗。

一個小階段的任務完成,大夥都鬆了口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精心照料,等待小麥長三葉後分蘖。

分蘖後,有經驗的農人,就能根據麥株的情況,大致估出小麥的產量如何。

在村人們風風火火種麥時。

另一邊的鐵柱已經隨韋十八的商隊,踏過了兩座縣城。

前不久,韋十八帶著鐵柱一起回到商隊後,很快就用黃桃罐頭驚豔了眾人。

現在留在商隊裡的都是些老油條,一下就看清楚了這黃桃罐頭帶來的利益,笑開了花。

要知道前不久,明北帶了不少人離開商隊,他們雖因忠心留在隊中,卻對商隊前途悲觀無比。

韋十八見時候差不多了,就放出了果油的消息,安撫他們的心。

眾人立刻振奮起來。

眼下又有了黃桃罐頭,大家就知道,這趟出商肯定是錯不了。之前留下的決定,也真是做對了!

因為狀態佳,心情好,大夥對鐵柱也頗為和藹可%e4%ba%b2。

一群人很快打成一片,還沒出發,就勾肩搭背起來,稱叔道侄,兄弟一家%e4%ba%b2。

歡迎了新人,盤點好商品,商隊的車馬就晃悠悠上路。

他們的目的地在南方,從北地南下的路途並不算短。

不過,作為有經驗的老牌商隊,他們這些年也摸索出了一條較為穩定的路線。

不會途徑多少偏僻地方,安全有保證。沿路又有充足的水源,不用操心飲水的事。還有經過許多鬨市繁區,這樣也方便食物補給。

當然,就算可以補充食物,在行路途中,也不能缺了容易存放的過渡乾糧。

用商隊的叫法,就是“路菜”。顧名思義,是在路上吃的飯菜。

按韋十八他們的習慣,一般會帶些包子肉餅等,在剛出發沒多久的時候吃。

等吃完這些,中後途就是補到什麼吃什麼。

車裡還會常備一些炒米、鍋巴以及醃製好的醬菜,作為儲備糧。

在沒有其它食物的情況下,炒米鍋巴等拿出來,可以直接和著水吃,非常方便。若是時間寬裕一些,就搭個火,架起罐子,把這些丟開水裡煮著吃。

鐵柱這次跟著商隊出來,肯定不能吃人白飯。身上也是帶了不少口糧,還有少許銀錢。

雖然他以前從未出過遠門,但村裡有一大堆人替他操心,自然就知道要備好乾糧的道理。

荷花專門用方便麵磨了些麵粉,以及很少量的壓縮餅乾粉,給他烙了幾個麵餅帶著,又拿剩下的方便麵粉做了炒麵。

托方便麵的福,這幾樣吃食俱是金黃的色澤,看上去就與黍粟那樣的粗糧餅子差不多,並不打眼。

在路上時,鐵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拿出來吃。

最後,考慮到可能會出現的危急情況,荷花又給鐵柱單獨裝了一小袋壓縮餅乾粉。

這東西能放又頂飽,萬一鐵柱途中真遇到什麼急人的狀況,關鍵時刻也好多個救命糧,沒準就能化險為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