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1 / 1)

貧農大魔師 秋味 4101 字 2個月前

集體交代。

“放心吧!小叔會幫你的。要說這裡姥爺養牛的經驗最豐富。可惜他老人家不在,他教你幾天保證你上手快些。”姚長海搖頭道,“一時間還真是有些不習慣。”

習慣果然很可怕……

“呀!大黃回來了。”姚致遠看著顛顛兒過來的大黃道,“呀!上麵有紙條。”

“來大黃過來,讓我看看。”姚長海招手道,大黃徑直朝他跑了過來。他卸下上麵的紙條,看完後道,“致遠帶著妮兒回去吧!大嫂已經回家給妮兒蒸%e9%b8%a1蛋了。”

“哦!”姚致遠說道,“爺爺,小叔。我們走了。”

大黃趴窩下來,妮兒跨坐在它的後背上,拉著姚致遠的手,“爹、爺爺,再見。”

“致遠路上小心點兒,多照看著點兒。”姚爺爺叮囑道。

“知道了,爺爺。”姚致遠點頭應道,“那妮兒坐好了,我們走了啊!”

“致遠從這條路回村子裡,這邊煙小。”姚長海指著與他們來時不同的路道。

雖然這條路要爬破,但不會煙霧繚繞,妮兒他們來時的路,田間地頭平整的地方,現在火糞堆上可都是青煙嫋嫋。

便宜老爹說的對,這燒火糞唯一的不好,就是這空氣質量可不怎麼好,但絕對與焚燒麥秸不同,不過跟後世厚德載霧,自強不吸,比起來真不算個啥?

人真是矛盾體,燒火糞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人們即想回歸自然,享受天然綠色食品,沒有火糞不行;全用化肥農藥,人們的食物品質隻能愈來愈惡化。

反正現如今農民視火糞為珍寶,它可是莊稼的命根子,可是關係到整個生產隊的糧食問題!關係到是否餓肚子的問題!所以都牟足了勁兒。

父子倆看著一大一小遠去地身影,轉身兩人相視一笑。

姚長海笑道,“咱家妮兒不怕生、不怯場,一切會好的。”又投入到製造農家肥的大業當中。

&*&

姚致遠和妮兒繞了大半個村子,路過妮兒家,回到了姚老大的家。

“香!”妮兒吸吸嬌俏地鼻子甜甜一笑道。

“你倒是鼻子靈。”大娘挑開堂屋的簾子笑道。

姚致遠抱起妮兒跨過門檻,他可不想看著大黃載著她跳過門檻,讓自己的小心肝兒砰砰亂跳。

“回來了,正好%e9%b8%a1蛋蒸好了。致遠帶著妮兒洗洗手。”大娘說著放下簾子,把蒸好的搪瓷盆端進了東裡間。

姚致遠帶著妮兒洗洗手,抱著她進了東裡間,“大娘你趕緊回去吧!我喂妮兒就中。”

“那好吧!妮兒不是著急扒碗的孩子,所以不要燙著妮兒了。”大娘邊解下`身上的圍裙,邊說道。

大娘的意思很明顯,慢慢喂,不著急。

“知道了,大娘。”姚致遠說著%e8%84%b1了妮兒的鞋,放她在炕桌前坐好,又轉身出去洗洗手,回來耐心地喂妮兒蒸%e9%b8%a1蛋。

“對了。致遠吃完%e9%b8%a1蛋,彆忘了給妮兒衝點兒蜂蜜水。”已經出了東裡間的大娘又回頭挑開簾子道。

“知道了。”姚致遠應道。

姚致遠耐心地喂完妮兒蒸%e9%b8%a1蛋,又拿著妮兒的木製茶杯,衝了點兒蜂蜜水。待溫度可以後又喂了妮兒喝蜂蜜水。

看妮兒的精神頭足,又陪著妮兒玩兒了會兒。

不知不覺間就到了中午,大娘和姚奶奶兩人從席廠先回來,給大夥做飯。

春耕開始,為了讓家裡的壯勞力不至於餓著肚子乾活兒。所以這中飯就不再是,熬一大鍋黃糊塗,一天三頓喝稀粥了。

午飯做的多是玉米麵條,或者地瓜乾做的麵條,最起碼中午這一頓得讓家裡的男人們吃得飽飽的。

地瓜麵條,地瓜乾需要在臼裡搗碎。再在磨上碾上幾遍,就變成了麵粉,在摻些豆麵擀麵條,其實也不能叫麵條,應該說是麵片。

去年紅薯大豐收。所以紅薯不管怎麼做那絕對是管飽。

由於先前妮兒吃了個蒸%e9%b8%a1蛋,所以這紅薯麵條她並沒有吃多少。老實說,沒有摻入白麵,這麵條是夠勁道,但卻不夠滑溜,甚至有些粗拉嗓子。

看他們吃得西裡呼嚕地非常的香,好吧!是她嬌氣了。

吃午飯。夏穗和秋粟收拾碗筷,姚家的女人們開始織布,妮兒終於看到織布機動了起來。

人們就利用早中晚的間歇紡紗織布。吃好晚飯後紡紗到深夜是常事,晚上紡紗辰光多,早上、中午織布忙。

紗紡成後,經過漿紗做筒管、經紗上布機等。再行穿綜嵌筘一係列的前期準備,隨即就可織布了。

姚家的這台織布機是老式棗木打造的,可是姚爺爺的傑作,這台木質的織布機上麵沒有一個鐵釘,全部是榫卯連接。相當結實耐用。

常用的地方磨得油光黑亮,兩頭尖中間粗,形狀像棗核的梭子,更是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跡,可見為姚家出了大力氣了。

織布時要手腳並用,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歌謠:七畝地,八畝寬,中間坐個女人官。腳一踏,手一扳,十二個環環都動彈。

織布機七尺長,八尺高,上麵一共有十二個鐵環環,織布的時候腳用力踩踏板,手一扳機檔,織布機上的鐵環環就嘩啦嘩啦作響。

農家的織布機有大點的、有小點的,但結構都一樣,均由木製框架、吊線杆、線筒、穿線梳、木梭子等物件構成,一般占地兩平方米左右。

織布是一門非常精細的技術,工藝流程很繁瑣複雜。要經過搓撚子、紡線、拐線、纏籆子、經布等多道工序。經布工序最關鍵,事先要計算好經線支數,一點也不能出錯的,姚奶奶和大娘兩人口中念念有詞,用古老的方法算數。

殷秀芹和三大娘就要來幫忙,在院子裡橫控支架一根木杆,木杆上有許多小鐵環環,是用來穿棉線的。三人忙前忙後地穿線、捋線。

大娘則駕馭著織布機,老遠就聽到屋裡傳出織布機“哐噔、哐噔……”的聲響。

織布時不僅需手腳並用,還要眼觀綜筘前後的經紗是否斷紗頭,如一時未能發現斷紗頭,織出的布匹上就會出現小疵點,影響美觀。織白布或條子布時較為爽當,如要打格子,則根據經紗顏色的種類多少,就要用兩隻以上的梭子交叉織。這個比較麻煩,但姚奶奶她們還是不厭其煩地重複著千百年不變的活計。

哐噔、哐噔……地聲音,是最好的催眠曲,妮兒睡著了。

ps:

感謝東方凝落書友投的粉紅票!!

☆、第190章 俊俏的牛倌們

農家織布機織出來的是粗布,當然比不上紡織廠機械化生產的洋布,村裡人稱粗布以外的布為洋布,細密、光滑、漂亮。但加工出來的床單、被裡、衣服是純天然的棉製品,冬暖夏涼,便於洗滌。

姚灣村是糧倉,而不是產棉區,但為了彌補棉布供應不足,也隻得村村隊隊種棉花,紡紗織布,自我調劑。

難怪妮兒上午看見一片棉田。

妮兒醒來時,織布機已經沒有聲音了,院子裡安靜的很,大家早就上工了。

姚致遠聽見炕上的動靜,放下手中的書,傾身上前,“妮兒醒了。”

“致哥哥?”妮兒甜甜地叫道,打開天眼掃了一眼,待看到放在床邊的《周易注釋》,嘴角直抽抽,沒想到他會看這個。

妮兒以為他起碼要看,也先看四大名著,居然看這個跟天書似的,能看得懂。

姚致遠給妮兒穿上外罩,抱著她去了後院,從後院回來後,“好了,妮兒咱們現在去哪兒玩。”﹌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小黃!”妮兒奶聲奶氣地說道。

“小黃?”姚致遠恍然道,“你是說咱們去牛棚啊!”他想了想,既然自己要放牛,那麼去牛棚提前熟悉一下環境也好。

姚致遠拉著騎上大黃的妮兒,一起去了山腳下的牛棚,這裡在下風處,不會太味兒。

且一出牛棚就是姚灣村的耕地,比起梯田來,這才是主要的糧產區,挨著盤龍湖,真正的一馬平川,沃野千裡。

說是牛棚,蓋得可不比石屋差,三麵牆壁可都是石頭砌上來的,十幾根承重的木頭柱子打上去。頂棚是村裡婦女紮的草苫子。固定在牛棚頂上,既擋風擋雨又保暖透氣。

地麵是姚長海做主曬的土坯磚鋪就的,吸潮、不會太陰涼,看起來就是不一樣。黃色的地麵,黃色的頂棚。棚子裡頭還修了一道道木頭柵欄,把牛棚隔成一個個小單間,每個小單間裡頭都還有個水槽,看著就讓人覺得舒適,生產隊裡的小黃牛們也住著舒服,耕地乾活的時候也賣力。

“好像沒有住滿。”姚致遠粗略地看了一下道,“嗬嗬……看樣子,小叔還打算繼續買牛咧!”

此時牛棚裡的小黃牛們看見妮兒過來,是群情激動。一點也不誇張,還有其他隊裡的小牛犢。

而已經成年的小黃,已經開始下地勞作了。

水槽上還掛著木牌牌,上麵刻著牛的名字,大郎、二妞、三郎、四郎……

“噗……”姚致遠看著木牌笑了。“這名字準是小叔犯懶,給起的,這樣簡單也好叫,順著叫下去,沒問題。”

各個生產隊的牛都養在這裡,這樣連接起來,牛棚看起來就蔚為壯觀了。

妮兒騎在大黃背上。正好夠得著水槽,所以巡視一圈,也等於,給牛兒們‘加餐’。

看得大黃那個眼熱喲!那可是好多好多泉水,自己足能喝到飽了。

‘怎麼?你有意見。’妮兒揉揉它的大腦袋道。

正在埋頭苦乾喝水的牛兒們,齊齊的叫了起來。“哞……”那聲音整齊一致,可真是震撼。

牛兒們踢騰著蹄子,大有‘有意見’咱們出去練練。

識時務者為俊傑,大黃果斷地搖頭,‘沒意見。’哪兒敢啊!這裡的牛少說三十來頭。

犯眾怒的結果。大黃還拎的清。

“致遠、晟睿。”

“晟睿、狗剩。”姚致遠聞聲喚道。

“你們倆也在,不會跟我想的一樣吧!”狗剩大嗓門地嚷嚷道。

“就是你們想的,我現在是牛倌了。”姚致遠笑道。

“你說咱們家那幫子老頭子怎麼想的,讓咱們這些高材生居然放牛。”姚晟睿蹲在牆角嘟囔著嘴道。“好賴咱怎麼著也是高中生,我還以為會把我們分到小學當教師呢!”

“你……你,快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吧!還小學教書,彆誤人子弟了。”狗剩揮著手趕緊說道。

“對了,我是主動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