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1 / 1)

一想,道:“沒有了。”蘇菲亞道:“好,你快教我,怎樣做女沙皇。”齊樂心想這件事可不容易,便道:“不要打,慢慢來。你和彼得,都做沙皇。將來,反對你的大臣、將軍,一個一個,慢慢殺了。你再殺彼得,再做女沙皇。”蘇菲亞覺得此計倒也甚妙,不過眾大臣一直說女子不能做沙皇,可真氣人,於是將這情形說了。

這也算個事?齊樂笑道:“你不能做女沙皇,就先做攝政王。”蘇菲亞問:“什麼是攝政王?”齊樂道:“攝政王,不是沙皇,但是可以下命令殺人,可以賞錢,升他們的官。沙皇,假的,沒有力氣。攝政王,真的,有力氣,能殺人,能給人升官,能賞錢,人人都怕, 都聽攝政王的話,不聽沙皇的話。”蘇菲亞大喜,大叫:“赫拉笑!赫拉笑!”

擁戴蘇菲亞的王公將軍人數較少,蘇菲亞將其中為首的召進宮來,將齊樂所獻的計策和眾人商議。蘇菲亞掌握了莫斯科的兵權,但不能登基為女沙皇,主因在於無此先例。眾大臣聽到設立“攝政王”的計謀,都覺極妙,隻須大權在手,做不做沙皇也沒多大分彆。眾人商酌良久,又想了一條法子出來,立蘇菲亞的同胞弟弟伊凡為大沙皇,讓彼得仍做沙皇,乃是小沙皇。大小沙皇並立,免得擁彼得一派的人反對。蘇菲亞公主則是“攝政女王”,處理一切朝政。

眾人計議已定,蘇菲亞立即聚集火木倉營,再召集全體王公大臣,將這新法子宣示出來。她又向眾大臣擔保,決不任意罷免各人的職司,凡是擁護這辦法的,一律升賞。眾王公大臣見自己權位利益並無所損,又不壞了前朝的規矩,當下均無異議。“擁蘇派”中有人首先引導,向蘇菲亞女攝政王躬身行禮,餘人儘皆跟隨。蘇菲亞大喜,命人去請弟弟伊凡到來,又將小沙皇彼得從酒窖中放了出來,兩人並為大小沙皇。她自己坐在兩個弟弟的下首,百官奏事,升賞黜陟,都由女攝政王裁決。其時伊凡十六歲,彼得十歲,年幼識淺,一切全聽姊姊的主張。蘇菲亞大權在握,心想此事那中國小孩大官居功甚偉,若不是他接連想了幾個巧妙主意出來,自己此刻還是被關在獵宮之中,再過得幾個月,皇太後娜達麗亞多半會逼迫自己落發為尼,在尼姑庵中幽閉一世。想到這悲慘命運,溫暖的夏天立時變成嚴冬,當下把齊樂傳來,大大稱讚。齊樂心想我那些法子,在中國人看來半點也不稀奇,我在中國是個臭皮匠,到了羅刹國卻變成了諸葛亮,真正好笑。便道:“女攝政王娘娘,你做了攝政王,將來再做女沙皇,那就容易得很了。隻須遵守一件事,人人就都服你。”蘇菲亞問道:“什麼事?快快說給我聽。”齊樂道:“一言既出,三頭馬車難追。”原來羅刹人的馬車,以三匹馬拖拉,不同中國人之四馬拖拉,因此中國的“駟馬難追”,在羅刹國成了“三頭馬車難追”。蘇菲亞不懂,問道:“什麼三頭馬車難追?”齊樂道:“說過了的話,一定要算數。我們中國皇帝說的話,叫做皇帝的金口,那是決計反悔不得的。”蘇菲亞恍然大悟,笑道:“我答應過你的事,你怕我反悔,是不是?%e4%ba%b2愛的中國小孩,羅刹女攝政王的說話,是寶石口,比你們中國皇帝的金口還要貴重。”當下她以大小沙皇之名頒下諭旨,封齊樂為管領東方韃靼地方的伯爵,又命大臣寫了一通國書,致送中國皇帝,由齊樂送去,再派一名俄國使臣,帶領兩隊哥薩克騎兵護送,金銀財物,賞賜了不少。齊樂賄賂她的那十幾萬兩銀票,也都撿出來還她。此外並有許多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均是貂皮、寶石等羅刹國的貴重特產。

據餓羅斯正史所載,火木倉手作亂,是在五月十五至十七的三日之中。五月廿九日,火木倉營在蘇菲亞指使之下,上書請伊凡和彼得並為沙皇,請蘇菲亞公主攝政,裁決軍國大事。亂事大定,已在六月中旬。

作者有話要說:

☆、轅門誰上平蠻策  朝議先頒諭蜀文

齊樂帶回羅刹國使臣,不一日來到北京。康%e4%ba%b2王、索額圖等王公大臣見她歸來,無不又驚又喜。那日她帶同水師出海,從此不知所蹤,朝廷數次派人去查,都說大海茫茫,不見蹤跡,竟無一艘兵船、一名士兵回來。康熙隻知她這一隊人在大洋中遭遇颶風,已經全軍覆沒,每當念及,常自鬱鬱。消息報進宮中,康熙立時傳見。

齊樂見康熙滿臉笑容,叩拜之後,略述彆來經過。康熙這次派她出海,主旨是剿滅神龍教、擒拿假太後,現下聽說神龍島已經攻破,假太後雖未擒到,卻和羅刹國結成了朋友。康熙自從盤問了蒙古派赴昆明的使臣罕帖摩後,得悉吳三桂勾結羅刹國、蒙古、西藏三處強援,深以為憂,至於尚耿二藩及台彎鄭氏反較次要。他見齊樂無恙歸來,已是喜歡得緊,得悉有羅刹國使臣到來修好,更是大悅,忙細問詳情。齊樂從頭至尾的說了,說到如何教唆蘇菲亞慫恿火木倉營作亂、如何教她立兩個小沙皇而自為攝政王時,康熙哈哈大笑,說道:“**的,你學了我大清的乖,卻去教會了羅刹女鬼。”次日康熙上朝,傳見羅刹使臣。朝中懂得羅刹話的,隻有齊樂一人。其實羅刹話十分難學,她在短短幾個月中,所學會的殊屬有限,羅刹使臣的一番頌詞,十句中倒有九句半不明白,她欺眾人不懂,當即編造一番,說道:“羅刹國小沙皇,攝政女王,敬問中國大皇帝萬歲爺聖躬安康。”

那羅刹使臣隨即獻上禮物。羅刹國比遼東氣候更冷,所產玄狐水貂之屬,毛皮比之遼東的更為華美豐厚。滿洲大臣都是識貨之人,一見之下,無不稱賞。康熙當即吩咐齊樂妥為接待使臣,回賜中華禮品。

退朝之後,康熙召了湯若望和南懷仁二人來,命他們去見羅刹使臣。南懷仁是比利時國人,言語和法蘭西相同,那羅刹使臣會說法蘭西話,兩人言語相通。南懷仁稱頌康熙英明仁惠,古往今來帝王少有其比,說得那使臣大為折服。次日,康熙命湯若望、南懷仁二人在南苑操炮,由齊樂陪了羅刹使臣觀操。那使臣見炮火犀利,射擊準確,暗暗欽服,請南懷仁轉告皇帝,羅刹國女攝政王決意和中國修好,永為兄弟之邦。羅刹使臣辭彆歸國後,康熙想起齊樂這次出征,一舉翦除了吳三桂兩個強援,功勞著實不小,於是降旨封她為一等忠勇伯。王公大臣自有一番慶賀。

齊樂想起施琅、黃總兵等人,何以竟無一人還報,想必是因主帥在海上失蹤,她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皇上震怒,必定會以“失誤軍機、臨陣退縮、陷主帥於死地”等等罪名相加,大家生怕殺頭,就此流落在通吃島附近海島,再也不敢回來了。滿洲興兵之初,軍法極嚴,接戰時如一隊之長陣亡而部眾退卻奔逃,往往全隊處死,至康雍年間,當年遺法猶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無敵。⊿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齊樂於是派了兩名使者,指點了通吃島和神龍島的途徑,去召施琅等人回京。這日康熙召齊樂到上書房,指著桌上三通奏章,說道:“小桂子,這三道奏章,是分從三個地方來的,你倒猜猜,是誰的奏章?”齊樂伸長了頭頸,向三道奏章看了幾眼,道:“三道奏章是一齊來的麼?”康熙道:“有先有後,日子相差也不很遠。”齊樂笑道:“這可是個撤藩的好時機。”康熙又驚又喜,伸掌在桌上輕輕一拍,說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尚可喜這老家夥呈上的,他說他年紀大了,想歸老遼東,留他兒子尚之信鎮守廣東。我就批示說,尚可喜要回遼東,也不必留兒子在廣東了。吳三桂和耿精忠聽到了消息,便先後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說道,“這是吳三桂這老小子的,他說:‘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難報,惟期儘瘁藩籬,安敢遽請息肩?今聞平南王尚可喜有陳情之疏,已蒙恩覽,準撤全藩。仰持鴻慈,冒乾天聽,請撤安插。’哼,他是試我來著,瞧我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獨個兒乾,而是聯絡了尚可喜、耿精忠三個一起來嚇唬我!”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這是耿精忠的,他說:‘臣襲爵二載……近見平南王尚可喜乞歸一疏,已奉前旨……仰懇皇仁,撤回安插。’一個在雲南,一個在福建,相隔萬裡,為什麼兩道折子上所說的話都差不多?一麵說不能罷兵,一麵又說懇求撤回。這幾個家夥,還把我放在眼裡嗎?”說著氣忿忿的將奏章往桌上一擲。

次日清晨,康熙召集眾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議軍國大事。齊樂雖然連升了數級,在朝廷中還是官小職微,本無資格上太和殿參與議政。康熙下了特旨,說她曾奉使雲南,知悉吳藩內情,欽命陪駕議政。小皇帝居中坐於龍椅,王公大臣分班站立,齊樂站在諸人之末。康熙將尚可喜、吳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給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巴泰,說道:“三藩上奏,懇求撤藩,該當如何,大家分彆奏來。”諸王公大臣傳閱奏章後,康%e4%ba%b2王傑書說道:“回皇上:依奴才愚見,三藩懇求撤藩,均非出於本心,似乎是在試探朝廷。”康熙道:“何以見得?你且說來。”傑書道:“三道奏章之中,都說當地軍務繁重,不敢擅離。既說軍務繁忙,卻又求撤藩,顯見是自相矛盾。”康熙點了點頭。

保和殿大學士衛周祚白發白須,年紀甚老,說道:“以臣愚見,朝廷該當溫旨慰勉,說三藩功勳卓著,皇上甚為倚重,須當用心辦事,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應毋庸議。”康熙道:“照你看,三藩不撤的為是?”衛周祚道:“聖上明鑒:老子言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據,那‘佳’字乃‘惟’字之誤,‘惟兵不祥’,那更加說得明白了。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齊樂隻被他繞的頭疼。康熙點了點頭,說道:“兵凶戰危,古有明訓。一有征伐之事,不免生靈塗炭。你們說朕如下溫旨慰勉,不許撤藩,這事就可了結麼?”文華殿大學士對喀納道:“皇上明鑒:吳三桂自鎮守雲南以來,地方安寧,蠻夷不擾,本朝南方迄無邊患,倘若將他遷往遼東,雲貴一帶或有他患。朝廷如不許撤藩,吳三桂感激圖報,耿尚二藩以及廣西孔軍,也必仰戴天恩,從此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康熙道:“你深恐撤藩之後,西南少了重鎮,說不定會有邊患?”對喀納道:“是。吳三桂兵甲精良,素具威望,蠻夷懾服。一加調動,是福是禍,難以逆料。以臣愚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接著戶部尚書米思翰、大學士杜立德等說來說去,都是主張不可撤藩。齊樂聽了心中焦急起來,忙向索額圖使個眼色,微微搖頭,要他出言反對眾人的主張。

索額圖見她搖頭,誤會其意,以為是叫自己也反對撤藩,心想他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