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1 / 1)

斯,就是那個"冰山史密斯"。一切外國艦船和人員不得進入格陵蘭,否則以間諜論處。

安德森不明白為什麼美國人對格陵蘭有這樣大的興趣:"難道我們也由美國海軍來指揮嗎?"

"是的,這封信就是命令。史密斯的東岸指揮部設在斯科爾斯比鎮。布留恩指示我們聽他指揮。"

"那他又說些什麼呢?"

"他說必須大規模搜索格陵蘭東海岸。埃拉島以南由他負責,以北由我們管。"

"難道要往北搜到皮爾裡地嗎?"

"需要的話,也要去北極。"

"這怎麼可能呢?"

"這是命令。"

"都快到冬季了。"安德森眯起一隻眼,打量著天邊的冷月。

"冬季也要行動。"

"為什麼?冬天有暴風雪。"

"因為這件事很緊迫。在格陵蘭東南一帶,幾乎天天都有船被德國潛艇擊沉。這些潛艇好像有隻眼睛。"

"天哪,冬天巡邏,在北極夜中找德國人,那位史密斯瘋了吧!"安德森喃喃說道。

他想,好不容易填滿的獵屋和村子中的食品一下子都完了。村民們的高興情緒仿佛近在眼前。"能不死人就是好事。"他轉了一個念頭。

"為了更多人的安全,也為了我們的祖國。"克魯克斯激動起來,聲音在顫唞。

"是的。必須打敗希特勒德國,為了丹麥王國。克裡斯蒂安國王這陣子一定很難過吧。"安德森讚同地說。

"也為了格陵蘭。"克魯克斯的聲音變得異常堅定。

十四 關於羅伯特·皮爾裡的故事

初雪降過之後,格陵蘭馬上就成了冬天。大雪一場緊似一場,濕軟的地麵也凍硬了。海冰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有時第二天出去,昨夜還發藍的海麵就被凍住了。候鳥一群群南遷。馴鹿、旅鼠也浩浩蕩蕩南行,把依附於它們的狐狸和狼也帶走了。隻有少數耐寒的麝香牛留下來,向狂暴的北疆嚴冬挑戰。

9月的平均溫度還是零下1.9度,10月就降到零下8.2度。即便晴天,淡黃色的太陽也難得在地平線上待多長時間。每天它遲遲升起,又早早落下。許多時候,隻露出半個臉。大風狂嘯著,把帳篷掀得東倒西歪。

"北極一號"的德國海軍氣象人員,開始準備他們在這個世界最大島嶼上的第一個冬天。單單聽到"冬天"這個詞就叫人心臟都緊縮起來。

赫伯特少校在連續測定氣溫降到零下15度後,決定開始築冰屋。冰屋是愛斯基摩人的獨特建築,也是他們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愛斯基摩人大致分為三個主支:格陵蘭人、北加拿大人(又稱拉布拉達人)和西伯利亞人。其中,北加拿大部落還有一個較大的分支居住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峽西部的部落又叫楚科特人,他們的分支一直向西散布到蘇聯境內北極圈的廣大凍土地帶和北極諸島上,其中大部分是雅庫特人。建築冰屋的習慣在愛斯基摩人中廣泛保持著。

少校把瑪麗埃特和預報員凱特爾上士留在帳篷中,堅持觀測天氣和每天三次準時發報。其餘的人都出來,分成兩個小組修砌冰屋。

冰屋和雪屋的區彆,是前者的建築材料為冰塊而後者為壓縮的雪塊。赫伯特要修冰屋是因為冰屋較為堅固。一組人到冰封的海岸邊把一塊塊海冰切下來。另一組人在一塊背風的凍土上清理地基。冰都被切成長60厘米、寬45厘米、厚20厘米的冰磚,然後以4米為直徑成螺旋形往上砌。螺旋角采取15度,逐漸向內收縮。冰塊縫中填塞雪粉。當砌到頂上的最後一塊時,赫伯特少校專門切了一塊計算好的冰磚,從裡麵用手托起,把頂封住。冰屋是沒有門的,在凍土中挖一條地道通入屋內。這樣既不怕風吹,又可以保持屋內溫度不散發。當然,地道門口選在背風處,這點對氣象台人員來講不是個新問題。

冰屋築好後外麵又澆了水,把它凍成渾然一體,像座混凝土碉堡。屋裡襯上帆布和毛皮,不一會兒就暖和起來。看起來整個都是冰堆,可是比透風的棉帳篷不知要強到哪裡去。赫伯特在每座冰屋背風一側開了一個通氣孔。他向人們解釋,如果不通風,人的體溫和做飯熱量會把冰屋化掉。

這種既廉價又實惠的房子一共蓋了13個。除每人一間外,還有一個廚房、一間餐廳和一個氣象儀器室,其餘兩個是臨時儲藏室。每個房間都用地道挖通,必要時8個人守衛住碉堡群就可以抵擋一排人的進攻。冰屋群依托山勢,幾場大雪下過後,和起伏的丘陵、怪石、小土丘混在一起,即便在20米內,也無法辨認出來。

新屋落成後,人們在餐廳又喝了酒。他們住在屋裡有一種深厚的安全感:外麵天地昏黑,漫長的黑暗的北極夜降臨了,什麼生物也不見。世界是暴風雪的天下。在小屋裡喝喝咖啡,聽聽德國帶來的唱片,看看書,下下棋,還有美麗的瑪麗埃特拉著提琴唱小曲,這一切,使人們頗有一種超然世外之感。

他們知道,就在這個可怕的冬天,300萬德軍士兵正在蘇聯戰場上廝殺。蘇聯紅軍和遊擊隊的頑強抗擊,迫使德軍血流成河。然而,馮·萊布元帥、馮·包克元帥、馮·倫斯德元帥的陸軍還是把鋼爪深深插入蘇聯的大地。其中號稱"飛毛腳海因茨"的古德裡安上將、霍特上將的坦克集團軍則殺開一條血路,衝向蘇聯首都莫斯科。

起先,氣象台的人還每天為元首、元帥、上將和中將們乾杯慶賀。後來越聽越不妙,眼看唾手可得的莫斯科久攻不下,蘇軍西伯利亞部隊的猛烈反擊已經逐退了似乎無往不勝的德國陸軍,各條戰線都一籌莫展。到12月初,對莫斯科的進攻被蘇軍徹底擊潰,蘇聯軍隊的反擊推進了70公裡。這樣,戰爭開始以來在波蘭、荷蘭、比利時、挪威、丹麥、法國和巴爾乾建立起來的"德軍百戰百勝"的神話灰飛煙滅了。就像當年拿破侖在馬倫哥、烏爾姆、奧斯特裡茨、耶拿的勝利大軍在莫斯科一敗塗地一樣,德軍也開始嘗到慘敗的滋味。誰知道這不是一連串失敗的開始呢?

赫伯特少校覺察到他的人員往日歡樂的情緒不見了,沮喪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於是他便把收音機的使用權完全控製起來,隻許收聽柏林電台的德語廣播。等夜深人靜之後,他一個人悄悄地在房子裡聽美國和英國的英語節目,以了解動亂不已的戰況。整個氣象台除軍醫蒙特中尉懂英文和拉丁文之外,隻有他一個人懂德文以外的語言,他開始選擇人員時,特地注意了這點。而蒙特根本不關心戰爭,他除了聽聽音樂,就在自己的冰屋中喂一隻貓頭鷹和幾隻旅鼠。蒙特是個孤僻的威斯特伐利亞人,自己職務以外的話一句也懶得多說。赫伯特認為他天生適於在北極生活。

時間一長,氣象台的士兵們對戰爭也感到厭倦了。他們滿足於赫伯特三天一次的軍事形勢介紹。開始,他們還有興趣每天在地道間鑽來鑽去,到彆人房子裡打鬨和談天。漸漸地,除瑪麗埃特的房子繼續熱鬨之外,彆的房間都冷清下來。和氣象台無關的士兵、醫生、機械師每天去和電報員調調情,聽上一支曲子,然後終日睡大覺。他們的臉開始發腫,黑暗的北極夜使他們臉色蒼白。

瑪麗埃特不習慣北極生活。冰天雪地的世界中沒有陽光,沒有綠色,沒有歌聲,沒有人。她習慣於歌劇院中的掌聲和捧場,習慣於男人們的獻殷勤,習慣於作為一個明星過上流社會的小姐生活。經過最初的戰爭狂熱之後,她又冷卻下來。每天三次單調的發報,加上德軍在莫斯科近郊的失敗使她對戰爭深感幻滅。每天應付那幾個欲火炎炎的丘八也讓她發膩。隻有舅舅有時給她講講北極探險家的故事,她才會心情好點。

ω思ω兔ω網ω文ω檔ω共ω享ω與ω在ω線ω閱ω讀ω

赫伯特的北極知識的確豐富。他娓娓動聽地講那些英國人、美國人、挪威人和其他北歐民族如何前仆後繼地撲向北極,講富蘭克林的遇險和尋找他的運動,講"珍妮特"號船在流冰中的漂泊,然後開始曆數一個世紀以來格陵蘭東海岸的探險家們。其中有發現並命名東海岸斯科爾斯比鎮、克拉夫林島、薩比恩島的英國探險隊,有德國學者考爾德威、拿騷斯特、漢茨,有 1906年的丹麥探險家米科爾森,他們都在格陵蘭東北地區留下了足跡。

這天,她從地道爬到赫伯特的冰屋裡,看到少校在煤油燈下看書。

"舅舅,有什麼故事講講嗎?"

"啊,富蘭克林爵士的'恐怖'號和'陰陽界'號被流冰擠碎的故事,他的妻子簡搜索他的故事,德朗上尉、他的'珍妮特'號以及他的慘死……"

"都聽過了,我想聽個新的,有快樂結局的。"

"皮爾裡大叔到達北極的故事聽過嗎?這本書就是皮爾裡寫的《北極》。"

"就講它吧。"

"19世紀的北極探險家都是膽大包天的人。他們使用了歐洲技術所能達到的全部手段來衝擊北極,然而沒有一個人成功。即便是挪威人南森得以全功而返,他也隻達到了北緯86度14分。他們的勇氣固然可讚,但失敗也使人深思:北極是不可逾越的嗎?

"其實成功並不困難,放棄乘船的打算,徹頭徹尾地向愛斯基摩人學習,改乘狗拖雪橇就對了。"他興致上來,倒了兩杯酒,並且打開了冰涼的檸檬罐頭。

"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裡發現了這一點。他認為利用短暫的夏季乘船是不智之舉,而冬季並不可怕,恰恰適於乘雪橇到達北極。在冬季旅行的關鍵就是愛斯基摩皮衣、狗、爬犁和食物,因為冬季打獵是沒有保障的。

"皮爾裡為此準備了20年,甚至凍掉了腳趾。他深入愛斯基摩村落,學會了他們的全部生活方式,並且正確地選擇了格陵蘭作為他的前進基地。他發現了格陵蘭最北端的土地並命名為皮爾裡地,這樣他還未出發就已經站在北緯83度39分線上。

"1906年,皮爾裡的船航行到北緯87度,離北極隻差256公裡。前麵完全是冰,隻有雪橇才能通過。他的偉大計劃終於製訂出來。"少校喝光了酒,看著聽得發呆的姑娘。他抿了一下嘴,瑪麗埃特發現他眼裡閃著一股異樣神色,從來也沒有見到過。她有些困惑不解,也有些不安。

"1908 年7月,皮爾裡乘'羅斯福'號從紐約出航到埃爾斯米島北端的哥倫比亞角。這個海島和格陵蘭西北海岸隻隔一條積滿冰塊的納爾斯海峽。而哥倫比亞角和格陵蘭的莫裡斯角都在同一緯度即北緯83度上。他選擇埃爾斯米島是由於它比格陵蘭島北部氣候要好些--請不要忘了這是灣流的影響。

"1909 年2月,他從哥倫比亞角出發,當時太陽還睡在地平線下。他的部隊共24人、133隻狗、19架雪橇和6000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