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1 / 1)

舌尖上的中國 CCTV 4169 字 2個月前

於調料的多樣。辣椒、紅油、花椒油、醬油等12味作料搭配,味道的平衡全靠手上拿捏。重慶小麵館大多隻做早市和午市,下午時間用來炒料,秦雲也不例外。熱力噴薄,香料登場,辣椒濃香四溢,一香二辣三提色,這是多年的經驗。除了小麵,秦老板的招牌是牛肉麵。牛肉每天限售10公斤,精明的營銷方式讓這裡每天排起饑餓的長龍。小麵的“小”,既代表價格低廉,也流露著隨意輕巧的美食態度。今天,它已是這座山城的早餐名片。

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勝,在廣州,早餐享受的就是過程。早餐7點,位於老城區的酒家門前站滿等候開門的人,而點心師傅已經忙碌了整整3個小時,一樣樣精致的茶點被一雙雙靈巧的手賦予生命。廣東早茶豐富而奢侈,“茶”隻是借口,更重要的是點心、菜肴、粥品。每個回頭客都有自己心儀的座位,早茶長盛不衰,與廣東近代以來的貿易興盛有關。56歲的陳月霞,退休後成為這裡的常客。陳月霞的兒子,29歲的梁景軒,是位律師,同在廣州,他的早餐卻格外緊張。廣式茶點有乾濕兩種,乾點最為精致。招牌蝦餃,水晶餃皮,包裹鮮嫩蝦仁,餃皮柔韌,蝦仁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統計表明,廣東早茶的平均消費時間在1小時以上。廣州,是年輕人奮鬥的戰場,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天堂。2013年,廣州60歲以上人口125萬,占總人口的15,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這是中國的縮影。這座城市,一隻手托舉著發展,另一隻手托舉著傳統。高速運轉的都市,給年輕人提供更多創業的機遇,也擠壓了他們像父輩那樣享用午餐的時間。喝完早茶,母%e4%ba%b2的主要工作就是準備晚飯。生抽、糖、酒、醋、水五種材料,燜出五味鴨。新鮮的鱸魚最適合清蒸。西洋菜豬骨湯,去油解膩,四季皆宜。一頓精心烹製的晚餐,等待著打拚了一天的兒子。

與梁景軒相比,另一些年輕人的三餐更加單調、乏味。每天早晨7點半,16萬人開始聚集,人潮洶湧的一幕在不到3平方公裡的廠區,每周5天重複上演。工廠的生產主力是像楊圓圓這樣的90後,他們剛從學校畢業,長時間重複簡單勞動,對每個人都是挑戰。21歲的楊圓圓,必須每5秒完成一次操作,每天重複5000次,約7個小時。園區中央廚房,同樣用工業化模式製造一日三餐。這些標準化食物,首先注重食品安全,其次考慮營養均衡。每天2噸魚,3噸豬肉,15噸蔬菜,15噸大米,滿足8萬人的消耗。20個大大小小的餐廳,分布在園區各處,最大的能容納2000人同時用餐。每工作2小時休息10分鐘,午飯時間1小時,和中國大多數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一樣,“楊圓圓”們必須努力跟上這裡的節奏。

徐磊,湖南人,在此工作了11年,如今管理著200多人的班組,負責製造國際品牌手機。核心生產車間對外高度保密,給龐大冰冷的工廠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園區外密集的住宅樓群裡,是徐磊和妻子文菲的家。臘魚,是夫妻倆都喜愛的家鄉美味。浸泡、水煮,去除多餘的鹽分和雜質,在油鍋中煎至兩麵焦黃,加辣椒、蒜、薑、豆豉,大火蒸20分鐘,就可以把他們暫時帶回遙遠的故鄉。幾百公裡外,徐磊的老家,嶽母趙菊香從山上取黃土,用於製作一種古老的食物。1400多年前,中國農書中記述了這種美食的製作方法。趙菊香帶著1歲半的外孫女買回新鮮的鴨蛋,一場化學與時間的持久戰即將開始。1公斤鴨蛋200克鹽,鹽水冷卻,與黃泥攪拌,將蛋沒入其中,食鹽中的鈉離子和氯離子透過蛋殼逐漸滲入。鴨蛋在密封的壇子裡沉睡,等待被喚醒的時刻。1個月後,鹽分滲入,水分滲出,鴨蛋固有的性狀和風味發生改變。滾上草木灰,保質保鮮,防止破碎,它們將把美味和思念帶到他鄉。鹹鴨蛋的迷人來自於蛋黃,醃製過程中分離出的脂肪聚集形成鮮香的蛋黃油,鹹蛋黃獨有一種綿密與顆粒感兼備的沙軟口感。家鄉的味道有種特殊的魔力,能讓天各一方的家人穿越時空,聚在一起。數百萬年輕人,在這座工業帝國裡,為全世界源源不斷地提供國籍模糊、更難分辨個人印記的全球化產品。一日三餐,浸透著青春和汗水。

不僅僅在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深山裡也有不得不選擇簡單生活的人。顧濤,電力公司職工,有20多年巡線經驗,長年在崇山峻嶺裡穿越。一個班組一年步行總裡程超過25000公裡,相當於四分之三個赤道。電塔腳下,生活的是涼山州的彝族。7月底,是馬鈴薯的收獲季節,當地人把馬鈴薯稱為“洋芋”。這裡出產的洋芋根%e8%8c%8e膨大,支鏈澱粉和乾物質含量高,口感格外綿軟。海拔2600米以上高寒山區的布拖縣,出產一種馬鈴薯中的極品,烏洋芋。種植要求高,產量少,烏洋芋皮薄,質嫩,澱粉含量高。炒洋芋是最家常的一道美味,而更原生態的彝族吃法是火烤。烤熟後的洋芋香氣濃鬱,沙瓤酥軟。8月初,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節來臨。坨坨肉,涼山當地烏金豬的仔豬,肉嫩不柴,香而不膩。經過火烤的豬肉被切成拳頭大小,用猛火煮,撈起放作料拌勻入味,但所有這一切都和顧濤無關。快速發展的中國,總有人因為生計放棄享受,與美食匆匆擦肩而過。

大彆山深處,一群少年即將開啟一場艱苦的跋涉。照顧女兒高欣雅的一日三餐是李溪每天的任務。每年緊隨高中畢業,全國高等學校入學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近千萬年輕人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毛坦廠中學,2萬名學生,是安徽省最大的高考生源地之一,也是家長心目中的“高考工廠”。學習異常緊張,休息時間寶貴,有條件的家長選擇陪讀。春暖花開,李溪正尋覓一種路邊的野菜。蒿子,草本植物,俗名“粑蒿”。農曆三月三,當地傳統要吃蒿子粑粑。陪讀條件簡陋,但李溪依然遵循這個習俗。浸泡,去汁,剁碎,蒿子葉散發出陣陣清香。大米磨成粉,加入鹹肉,蒿粑的風味和營養更加豐富均衡。當季野菜是女兒食譜中最好的調劑,每一個陪讀家長都有自己的心得。90個高考班,每個教室都坐滿百餘名學生,整個校園充滿了如臨大敵的緊張和亢奮。學生有半小時的午休時間,吃過蒿子粑粑,離高考已經不足兩個月。高欣雅和母%e4%ba%b2住在學校附近,更多住處較遠的學生沒那麼幸運,短暫的用餐時間,沒有固定餐桌,他們的父母又多了一個陪讀任務,送飯。每天中午都有幾千學生在校門口用餐。時間和精力,全部留給了下一代,然而隨著知識日新月異,不少家長能做的,就是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比如做飯。飯菜的質量關乎考試成績,甚至直接決定孩子的命運。臨水而建的小鎮,隻有1萬居民,高考使這個數字陡增了3倍。往日的恬淡生活和幾近失傳的手藝,與學生們的匆忙腳步並行著。老街上,豆腐坊依然使用最古老的方法製作遠近聞名的豆乾。這種2厘米厚的大豆製品,溫軟嫩滑,富於彈性。再過一天,高欣雅就要離開去市裡參加高考,李溪加倍用心,為女兒做臨行前最後一餐。乾子燒肉,白嫩的豆腐和豐腴的五花肉,濃油赤醬,鮮香可口。象征馬到成功的拖鞋完成了,母女倆共同經曆的難忘時光即將畫上句號。

簡單生活並不一定出於無奈,有時它是發自內心的選擇。上海,素食愛好者在普通菜蔬中尋找著健康,乃至人生的意義。選擇素食的中國人已經超過5000萬。清心寡欲,自古就是中國先賢修行的前提,如今,簡單素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有益身心,它甚至成為餐飲業者招徠顧客的一種方式。王愛華找遍每個街角,不斷豐富自己的美食清單。為籌備社區聚會的中秋素宴,愛華的工作夜以繼日,幾樣關鍵食材還需要她出力。紅豆沙和陳皮加入紅糖混合而成的餡料,這是她的秘密武器。上世紀60年代,香港70的蔬菜來自本土,如今這個比例不到2。粉嶺,尚未被房地產開發吞噬的土地。農夫依循傳統耕作方式,隻用有機肥,隻種當季菜,雖然產量低,但愛華信任這樣的農產品。冰皮月餅,是愛華為中秋素宴預備的點睛之筆。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月餅。上世紀80年代,反叛月餅的傳統製作方式,香港首創了冰皮月餅。糯米粉、粘米粉和澄麵混合的冰皮,包裹著豆沙餡,軟滑香糯,無需烘烤,冷藏,口感更佳。現代生活,把食物簡化為貼上價簽的消費品,快樂廚房的菜肴則讓人思考食物和自然以及生產者的關係。世事變遷,人心進退,越是在水泥森林裡久居,越向往對農耕生活的回歸,社會的急速變化,攪動著每個人的內心。香港,繁華依舊,但最奢侈最時尚的,已不再是豪宅廣廈,而是最簡單的田園。如何順應自然、傳統,在內地,或許可以找到更多的生態樣本。 ^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每天早晨,72歲的龍先貴都在古藺河裡捕魚,這是他的早鍛煉項目。古藺縣,四川最邊遠的縣城,赤水河流過境內。依據發展規模,中國將城市分為3類,古藺是比三線城市更小的城鎮。古藺手工麵,耐煮,潤滑,口感細膩,有很強的吸湯能力,是早餐首選。成熟的豌豆燉爛,當地叫“火巴豌豆”,加入麵條有一種清香厚重的鮮美。赤水河邊的小城,生活依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前工業化時代,食材供應半徑不超過30公裡。選3年以上的公%e9%b8%a1,“肉爪子”紮破%e9%b8%a1肉,防止開裂。30多味香料熬製底湯,反複使用的鹵水可以留存並不斷增加%e9%b8%a1肉的香味,這鍋鹵水是龍先貴前年製作的。湯味濃鬱,還要配上紅油蘸料,這是古藺麻辣%e9%b8%a1最顯性的味覺標誌。麻辣%e9%b8%a1是曾孫女龍美旗的最愛,龍大爺急於給美旗一個驚喜。黃臘丁,學名黃顙魚,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這些野生魚是龍大爺清晨的收獲。烹飪黃臘丁,各地都有自己的風味。古藺做飯,常用鹽酸菜和泡椒烹煮,既去除魚腥,又激發魚肉的鮮嫩。鹵製將近1小時,麻辣%e9%b8%a1出鍋,飽蘸紅油,麻辣得當,肉質細嫩,香氣撲鼻。幾十年來,幾乎每個周末,龍家都會出現這樣團聚的場景,和一桌風生水起的筵席。清新的環境,低廉的物價,平淡緩慢的日子,以及在簡單中尋找到的樂趣,讓古藺這樣的小城鎮充滿生活氣息。這曾經是我們的傳統,但在今天,它開始變得稀有和珍貴。

久居緊張喧鬨的都市,另一些人選擇逃離,找尋心目中的簡單快樂。大理,北京人史旭霞和王翀來過多次的地方,每次短暫駐足,兩人總是意猶未儘。從北京西四環到大理洱海門,3000公裡,有了腳踩土地頭頂藍天的踏實感。更大的改變是結識鄰居李奶奶,這是史旭霞小時候才有的鄰裡關係。新鮮的洱海鯽魚,肉質